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对数学的解题能力有限,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自我监控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对今后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我监控方法;学习数学障碍;解题能力
近年来,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小学学生在逐渐的增多,数学解题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学的核心,而调查发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多数都是在解题方面的问题,多数学生对数学的解题表示很困难,数学能力可以说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成为进行数学学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
结合美国障碍者教育法案、台湾教育部门、纪红艳,刘春蕾等对学习障碍的定义,本篇文章所定义的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指的是在数学领域有学习障碍的l-6年级的学生,同时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智力正常或者在正常程度以上;(2)数学成绩比较低;(3)造成的学习问题不是因为其他障碍或者社会环境因素、家庭背景等。
二、自我监控策略
(一)定义。在Snyder博士看来,自我监控指的是一个人进行自我表现活动的心理结构,广义的自我监控指的是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引导下,人们进行自我观察、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方面的能力。具体的自我监控实际上就是客观事物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把本身正在做的实践过程当作监控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实时的对这个对象进行积极和自觉的计划、监控、检查、评价和反馈、调节。自我监控重视的就是个体在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进行监察、评价、控制与调节。结合董奇、周勇等人对自我监控的理解,本篇文章把自我监控定义为学习数学的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的,积极主动的去理解,自觉的对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计划、执行、检查、评价与调节、控制。(二)步骤。国内外有很多的与自我监控方法步骤相关的研究,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斯滕而伯格提出自我监控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之后弄清这个问题的性质或者要明确这个问题的具体类型。(2)选一组比较低级的认知成分来帮助任务的完成。(3)采用一种方法把上面提到的低级的认知成分组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任务的完成。(4)有选择一种或者很多种信息的心理表现。(5)决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6)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监控,例如当前的问题解决到了什么地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7)了解内部和外部对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
依据上面的研究,本篇文章所要用的自我监控方法的步骤包括理解、计划、检查一、执行、检查三和评价等六步。
三、动态评量
动态评量建立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动态评量指的是通过介绍评量的内容和方式特性,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受试者的操作水平,在进行动态评量的过程中,通过评量者和受试者之间频繁的双向互动的结果,来提供适当的协助程度和方式。动态评量是一个以测评受试者的表现为依据、教学和诊断相结合的一种评量,这种评量具有跨多个时间点的特点。动态评量一方面要对受试者目前的表现水准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受试者怎样达到目前的水准和受试者有可能达到的水准。具体的操作程序是:前测—介入教育—后测。本篇文章把动态评量放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了提示系统,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四、研究方法
本篇文章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访谈法、观察法、单一受试法与动态评量。其过程:首先通过评量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试者,之后采用单一受试法干预到整个实验,主要分成三个时期:A-B-A1(A为基线期,B为介入期,A1为维持期)。第一个阶段是基线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前测,来评量受试者原先就有的数学解题能力,只是进行评量不需要教学,期限是两周,每周测四次;第二、三、四阶段统称为介入期,是进行自我监控方法的教学阶段,并通过测验来评量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动态评量,教学后需要及时的评量,期限是六周,每周是四次,每次四十分钟;第五阶段是维持期,这个阶段不进行教学干预,通过评量来检测其维持的效果,在完成介入期的两周后,期限是两周,每周四次。在评量受试者的自我监控方法时,采用的是动态评量的方法,需要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完成,在教学完成后要及时的记录下来。在研究开始前要做好老师和家长的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的帮助和指导。
五、研究过程与结果
本篇文章的研究在基线期与维持期主要是进行评量,不介入教学,所以,主要的过程是在介入期。在这一时期主要是采用动态评量的方法进行策略教学,在教学中用到的测验题与教学案例是研究者依据江素凤编制的《国民小学数学成就测验》,结和受试者所在年级的使用的教材、习题和试卷来改编的。下面所举的是介入期中第二阶段的策略教学的过程。(一)研究过程。第二阶段是一个对受试者进行的结合动态评量的自我监控方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前测:受试者在维持期测得的自我监控策略的学习能力几乎为零,受试者不会用自我监控策略的方法来对数学进行解题。(2)介入教育:通过给学生展示和讲解自我监控策略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熟悉该策略的步骤,之后举出一道数学应用题,通过数学题对受试者进行自我控制策略的教学和教育介入。(3)迁移:研究者举出一个测验题,让受试者运用所学到的自我监控策略来解题。(4)后测:研究者在受试者做测验题的过程中要测试受试者学习自我监控策略的成果。(二)研究成果。受试者在第二、三阶段进行自我监控策略的教学下学习,经过检测发现,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明显提高,效果不是很明显。进入第四、五阶段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也没有显著的提高。由基线期进入到介入期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提高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效果比较明显。通过调查,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能力在第二、三阶段比较稳定,第四、五阶段增加的速度比较慢但仍在呈增长趋势,受试者在进入第五阶段后,不再进行自我监控策略教学,受试者对数学的解题采用自我监控策略的方法仍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能持续的保持下去。
六、结语
受试者在接受自我监控策略的教学后,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明显的增加并有一定的维持效果。受试者通过对自我监控策略的熟悉和学习,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红艳,刘春蕾.小学儿童数学学习障碍及其早期干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2]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J].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54).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我监控方法;学习数学障碍;解题能力
近年来,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小学学生在逐渐的增多,数学解题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学的核心,而调查发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多数都是在解题方面的问题,多数学生对数学的解题表示很困难,数学能力可以说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成为进行数学学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
结合美国障碍者教育法案、台湾教育部门、纪红艳,刘春蕾等对学习障碍的定义,本篇文章所定义的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指的是在数学领域有学习障碍的l-6年级的学生,同时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智力正常或者在正常程度以上;(2)数学成绩比较低;(3)造成的学习问题不是因为其他障碍或者社会环境因素、家庭背景等。
二、自我监控策略
(一)定义。在Snyder博士看来,自我监控指的是一个人进行自我表现活动的心理结构,广义的自我监控指的是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引导下,人们进行自我观察、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方面的能力。具体的自我监控实际上就是客观事物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把本身正在做的实践过程当作监控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实时的对这个对象进行积极和自觉的计划、监控、检查、评价和反馈、调节。自我监控重视的就是个体在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进行监察、评价、控制与调节。结合董奇、周勇等人对自我监控的理解,本篇文章把自我监控定义为学习数学的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的,积极主动的去理解,自觉的对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计划、执行、检查、评价与调节、控制。(二)步骤。国内外有很多的与自我监控方法步骤相关的研究,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斯滕而伯格提出自我监控方法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之后弄清这个问题的性质或者要明确这个问题的具体类型。(2)选一组比较低级的认知成分来帮助任务的完成。(3)采用一种方法把上面提到的低级的认知成分组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任务的完成。(4)有选择一种或者很多种信息的心理表现。(5)决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6)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监控,例如当前的问题解决到了什么地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7)了解内部和外部对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
依据上面的研究,本篇文章所要用的自我监控方法的步骤包括理解、计划、检查一、执行、检查三和评价等六步。
三、动态评量
动态评量建立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动态评量指的是通过介绍评量的内容和方式特性,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受试者的操作水平,在进行动态评量的过程中,通过评量者和受试者之间频繁的双向互动的结果,来提供适当的协助程度和方式。动态评量是一个以测评受试者的表现为依据、教学和诊断相结合的一种评量,这种评量具有跨多个时间点的特点。动态评量一方面要对受试者目前的表现水准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受试者怎样达到目前的水准和受试者有可能达到的水准。具体的操作程序是:前测—介入教育—后测。本篇文章把动态评量放到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了提示系统,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四、研究方法
本篇文章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访谈法、观察法、单一受试法与动态评量。其过程:首先通过评量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试者,之后采用单一受试法干预到整个实验,主要分成三个时期:A-B-A1(A为基线期,B为介入期,A1为维持期)。第一个阶段是基线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前测,来评量受试者原先就有的数学解题能力,只是进行评量不需要教学,期限是两周,每周测四次;第二、三、四阶段统称为介入期,是进行自我监控方法的教学阶段,并通过测验来评量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动态评量,教学后需要及时的评量,期限是六周,每周是四次,每次四十分钟;第五阶段是维持期,这个阶段不进行教学干预,通过评量来检测其维持的效果,在完成介入期的两周后,期限是两周,每周四次。在评量受试者的自我监控方法时,采用的是动态评量的方法,需要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完成,在教学完成后要及时的记录下来。在研究开始前要做好老师和家长的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的帮助和指导。
五、研究过程与结果
本篇文章的研究在基线期与维持期主要是进行评量,不介入教学,所以,主要的过程是在介入期。在这一时期主要是采用动态评量的方法进行策略教学,在教学中用到的测验题与教学案例是研究者依据江素凤编制的《国民小学数学成就测验》,结和受试者所在年级的使用的教材、习题和试卷来改编的。下面所举的是介入期中第二阶段的策略教学的过程。(一)研究过程。第二阶段是一个对受试者进行的结合动态评量的自我监控方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前测:受试者在维持期测得的自我监控策略的学习能力几乎为零,受试者不会用自我监控策略的方法来对数学进行解题。(2)介入教育:通过给学生展示和讲解自我监控策略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熟悉该策略的步骤,之后举出一道数学应用题,通过数学题对受试者进行自我控制策略的教学和教育介入。(3)迁移:研究者举出一个测验题,让受试者运用所学到的自我监控策略来解题。(4)后测:研究者在受试者做测验题的过程中要测试受试者学习自我监控策略的成果。(二)研究成果。受试者在第二、三阶段进行自我监控策略的教学下学习,经过检测发现,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明显提高,效果不是很明显。进入第四、五阶段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也没有显著的提高。由基线期进入到介入期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提高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效果比较明显。通过调查,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能力在第二、三阶段比较稳定,第四、五阶段增加的速度比较慢但仍在呈增长趋势,受试者在进入第五阶段后,不再进行自我监控策略教学,受试者对数学的解题采用自我监控策略的方法仍取得良好的效果,并能持续的保持下去。
六、结语
受试者在接受自我监控策略的教学后,受试者的自我监控策略的能力明显的增加并有一定的维持效果。受试者通过对自我监控策略的熟悉和学习,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红艳,刘春蕾.小学儿童数学学习障碍及其早期干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2]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J].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