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花开淡墨痕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开始担任辅导员,至今已有9年多的时光。9个春夏秋冬的轮回,3400多个日夜的交替,看似云淡风轻、淡墨无痕,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暖暖的回忆和感悟。辅导员的工作于我,是职业,更是事业。
  辅导员的工作是神圣的,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可能会影响和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欣喜和忐忑,第一次被学生称呼“老师”的兴奋和不知所措,第一次站在全体学生面前讲话的激动和紧张,第一次负责就业工作时所感受到的责任重大,第一次送走毕业生时的满怀伤感……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就这样消失在平淡而琐碎的时光里,也在我的内心沉淀出了快乐和满足,帮助我完成了由学生到辅导员的身份转变。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作为教师众多分工中学术含量较低的一种,也许在学术上对学生的指导有限,但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却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行动履行着“师者”的责任与义务。就我个人而言,从事辅导员工作9年多来,有两样东西至关重要,那就是爱与责任。
  首先,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来自于对学生最深沉的爱。“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这是温家宝同志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殷期盼。除去专业领域的卓越建树之外,我想,与学生的心灵之约更能诠释教育的内涵。
  我爱我的学生,爱他们刚刚踏入校园的懵懂,爱他们穿上军装的英姿,爱他们绿茵场上的拼搏,爱他们自习室中的安静,爱他们委屈时生气的表情,爱他们释然后成熟的一笑。没有爱,就无法沟通;没有爱,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没有爱,我的工作就只是机械地上传下达;没有爱,我的心灵将会像沙漠一样干涸和老化。
  只有付出了情感,才能和家长有心灵之约,才能和任课教师心有灵犀,才能真正倾听学生心语,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于是,军训期间,我及时把学生的身体状况向家长报告,免去他们千里之外的担心,架起学校和家长的桥梁;考试期间,我积极找相关同学谈话,减轻他们的考试压力。我相信,感情是相互的,只有先走近学生的心灵,他们才可能对我敞开心扉。
  其次,敢于承担责任,热爱本职工作。辅导员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倾注足够的热情、时间和精力。对于我所带的每一个学生,在开学之初,我都会认真了解他们的教育背景、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跟每个同学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融入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真情赢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学生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帮助我的学生,我在工作之余参加了一些专业培训,如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国际生涯教练(BCC)、CAT、TTT培训等。这些培训不仅帮助我厘清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为我在帮助学生的时候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思路和多样的方法。
  后来,我发起成立了生涯教练的QQ群,渐渐地,来自全国的一千多名同仁聚集起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解析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面临的各种问题,每周定时进行网络学习,群里也有了很多国内著名的生涯届大咖专家的加入和指导。
  其实,多数同仁我们从未谋面,但是彼此在网上却相知已久。有时我想,这也许是教育工作的魅力吧。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志同,所以道合;因为道合,所以彼此在专业化的探索路上能得以相互扶持,不会觉得孤独。
  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良好的人格品质也是基本的职业要求。辅导员也称得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辅导员工作不能仅靠制度的约束来教育学生,有时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管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在处理评奖评优、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中,一定要确保公正、公平、公开。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学习压力过大、就业时茫然不知所措、与同学相处时出现摩擦以及感情问题时,辅导员所具备的良好思想品质不仅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和倾诉的欲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学生因心理和情绪问题误入歧途。
  9年多过去了,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回想起来,他们的一颦一笑仿佛还停留在昨天。现在,面对我的学生和工作,我不再忐忑和紧张,更多的是从容和淡定,9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经历也让我成长和成熟了许多。如今,我己深深爱上了辅导员的这个工作,它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外界如何纷扰,我自花开淡墨痕,怀着爱与责任,每天做最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其一,我省区域社会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其二,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亟待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其三,我省普通高校办学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特色骨干大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015年7月23日,河南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从2015年开始启动我省高校分类发展计划,重点建设2~3所国内高水平大学、7~10所特色骨干大学、10所左右示范
期刊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最近几年,为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导师制逐渐在我国高校本科生阶段开始实施,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在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全方位、亲情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和指导帮扶,形成全员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水平。基于以上认识,从2015级新生开始,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结合实际启动实施了学生学习生活导师制(以下简称“
期刊
安阳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然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的关键。对此,国家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战略决策。安阳师范学院作为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创业教育为引领,重构教育教学体系,面向全体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研究和探索合适
期刊
摩擦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摩擦学对普通人来说却是陌生的。中原学者、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张永振,致力于材料的干摩擦、材料磨损与防护研究,寻求理论突破和工程应用,为我国冶金、电力、铁路、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贫寒家庭出英才  1963年,张永振出生在陕西省澄城县一个贫寒农家。他读小学时,上的是农村常见的复式班,小小年纪的他只用四年就读完了小学。之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到乡中学
期刊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实践成果展  编者按:提起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人们或许并不陌生。但是,说起大学生素质教育,有些读者可能闻所未闻。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知名素质教育专家杨光岐教授接任院长后,便开始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2015年5月,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的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周远清先生亲临学院指导;同年,中国高等教
期刊
雷永瑞、龚成龙、靳旭阳、闫鹏鑫等6名洛阳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平均年龄25岁。大学期间,相同的电脑城兼职经历使他们看清楚了一个行业,也让他们从中窥见了创业的火光。在国家号召“双创”、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指引下,他们决定借此东风,放手一搏。  阿蒲,取英文“UP”之意,即向上,传递正能量,为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榜样蒲,即蒲公英,希望当代大学生像蒲公英一样,撒向祖国各地,生根发芽,实现梦想。  阿蒲商城大学
期刊
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一定会得到快速、规范、科学的发展,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方向正确、依法办学、特色鲜明、层次较高、条件优越、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院校。  日前,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豫政【2015】76号)提出,深化我省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我省民办教育发展步伐。无疑,这一文件给民办普通高校带来了福音。  近年,省委、省政府把民办教育作为我省教育新的增长点和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
期刊
“辅导员工作是个良心活。”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一个最好诠释。  自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岗位以来,辅导员制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辅导员为适应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在辅导员岗位上无私奉献,用爱和责任诠释了辅导员的“良心”,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社会的尊重。  然而,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来看,用心、用情、用爱工作,凭良心做事,这还只是辅导员职业中的一条主
期刊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对讲台的坚守不应成为教师的口号,而应成为一种鞭策和动力。高校需要更多常萍式教师的坚守和奉献,我们更期待常萍式教师的坚守和奉献不再成为新闻。  河南大学有一位一直很火的老师一一常萍。她讲课,教室场场爆满,门外蹭课的学生挤得密不透风,有时听课的学生提前一个小时还不一定能占到座位。但是,她从不写论文,一本书也没出过,到退休还是讲师职称。今年1月7日,
期刊
如果说大学聘请名人做兼职教授是将社会资本转化为教育资本的行为,那么,大学利用名人效应则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但我们必须看到,这种资本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大学带来名利之时,同样也会带来强劲的追求功利的浮躁之风。  2015年12月2日,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法大”)举行了邓亚萍受聘兼职教授仪式。经多家媒体报道,法大聘请邓亚萍做兼职教授一事持续发酵,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在国内,大学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