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介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以期提高学生对社会及学前教育发展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文件可见,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人才,那么在培养时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其专业性和实践性,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坚实的桥梁,完善的课程恰是实现目标的中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专业需要、学生特点等设置相应课程,一般来说具体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属于专业课—三学六法中的教学法之一,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该课程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学生设计与实施语言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关于本课程的实施,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提高其教学效果。
一、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实施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社会及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可见,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组织与实施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为导向,注重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突出学科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强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在自身准确规范的语言水平之上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独自设计并组织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从而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为学生清楚讲解理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设计。首先进行校内实训,然后深入幼儿园一线,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观察、实践、反思、再实践,从而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防止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清教学法课程学习的模式,为其它教学法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
二、完善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做”一体化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能力为重,主张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五大领域教法课程之一,是实现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保证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在面向高职学生教授该课程时,理论方面以够用、实用为度,着重突出技能的掌握,尽量让学生多把理论融于实践,实践的方式较为多样,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片断教学、幼儿园实践三种方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最终促进学生设计与组织语言活动能力的发展。
首先,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材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整合,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谈话活动、文学作品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语言游戏活动。除第一个模块理论知识较其他四个模块偏多一些之外,每个模块都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又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中要以“必需、必知”为度,技能训练以“必会、必能”为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以谈话活动为例,先把有关谈话活动的基础理论向学生清楚地讲解,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应用。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活动设计教案,该教案一般情况下来自省编教材或其他优秀的设计方案,结合所学理论逐一去分析教案的优点与不足,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在分析了一到两篇教案之后,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尝试设计活动方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撰写教案时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阶段与语言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应的目标,然后设计多样且具有层次性的活动过程。
其次,观看幼儿教师组织语言活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教师如何把静态的活动设计变成动态的活动组织,感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场景。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一边观看,一边记录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以及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情况,然后大家来讨论整个课堂的情况并作出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直观的课堂,感受教师的语言; 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锻炼学生听评课的能力。同时,邀请幼儿园园长或老师对教育技能课进行教学指导,借助她们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教案并开展片断教学。
最后,模拟实训和幼儿园实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训教学主要是围绕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前初为该门课程制定实训大纲,设计实训内容,明确实训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五种类型的语言活动,为学生提供素材,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准备相应教学工具模拟教学,即片断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模拟幼儿园的教学,这一项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与练习,如何导入、如何提问、如何应对孩子的回答、如何总结、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等,学生都需要去思考,显然只有理论是不够的,更突出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实践是对课堂专业知识教學的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组织学生定期深入幼儿园观摩、见习,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幼儿,观看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语言活动的真实情况,回校后组织交流讨论,学习幼儿园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为之后的实习和未来的工作奠定相应的基础。 除第一模块外,其他五个模块都以此种方式来进行,老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由学生进行实践,让各模块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全,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虚拟或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学生设计并组织幼儿园语言活动的能力。
三、正确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學生的学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了解教学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在教学评价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改变以往注重试卷测试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让评价自然地伴随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尽可能使评价做到全面、客观、理性。实践中把教学评价与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以发展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语言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考核方式以平时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过程考核、实训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占20%,具体包括:课堂考勤、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实训考核占30%,具体包括:活动设计、片断教学、幼儿园见习、实习;期末考核占50%,主要是闭卷考试。采用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听不学,只靠期末突击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语言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践。此外,在评价方式中,除了校内老师的评价以外,还会让同学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并听取幼儿园对学生的反馈,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而且在遵循评价标准之时,还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总之更加倾向于采用积极、鼓励的正面评价,力争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教授教学法课程时,应以学生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能力为重,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生设计与组织活动的能力,满足幼儿园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10.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1.
[3] 徐灵芝.略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学科实训[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94-95.
[4] 贾素宁,冯永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1):98-99.
[5] 张振锋.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1):37-4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文件可见,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人才,那么在培养时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其专业性和实践性,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坚实的桥梁,完善的课程恰是实现目标的中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专业需要、学生特点等设置相应课程,一般来说具体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属于专业课—三学六法中的教学法之一,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该课程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学生设计与实施语言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关于本课程的实施,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提高其教学效果。
一、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实施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社会及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可见,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以及组织与实施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为导向,注重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突出学科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强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在自身准确规范的语言水平之上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独自设计并组织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从而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一方面为学生清楚讲解理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设计。首先进行校内实训,然后深入幼儿园一线,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观察、实践、反思、再实践,从而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防止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清教学法课程学习的模式,为其它教学法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
二、完善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做”一体化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能力为重,主张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五大领域教法课程之一,是实现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保证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在面向高职学生教授该课程时,理论方面以够用、实用为度,着重突出技能的掌握,尽量让学生多把理论融于实践,实践的方式较为多样,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片断教学、幼儿园实践三种方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最终促进学生设计与组织语言活动能力的发展。
首先,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材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和整合,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谈话活动、文学作品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语言游戏活动。除第一个模块理论知识较其他四个模块偏多一些之外,每个模块都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又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中要以“必需、必知”为度,技能训练以“必会、必能”为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以谈话活动为例,先把有关谈话活动的基础理论向学生清楚地讲解,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应用。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活动设计教案,该教案一般情况下来自省编教材或其他优秀的设计方案,结合所学理论逐一去分析教案的优点与不足,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在分析了一到两篇教案之后,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尝试设计活动方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撰写教案时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阶段与语言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应的目标,然后设计多样且具有层次性的活动过程。
其次,观看幼儿教师组织语言活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教师如何把静态的活动设计变成动态的活动组织,感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场景。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一边观看,一边记录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以及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情况,然后大家来讨论整个课堂的情况并作出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直观的课堂,感受教师的语言; 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锻炼学生听评课的能力。同时,邀请幼儿园园长或老师对教育技能课进行教学指导,借助她们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教案并开展片断教学。
最后,模拟实训和幼儿园实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训教学主要是围绕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前初为该门课程制定实训大纲,设计实训内容,明确实训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五种类型的语言活动,为学生提供素材,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准备相应教学工具模拟教学,即片断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模拟幼儿园的教学,这一项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与练习,如何导入、如何提问、如何应对孩子的回答、如何总结、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语等,学生都需要去思考,显然只有理论是不够的,更突出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实践是对课堂专业知识教學的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组织学生定期深入幼儿园观摩、见习,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幼儿,观看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语言活动的真实情况,回校后组织交流讨论,学习幼儿园一线老师的教学经验,为之后的实习和未来的工作奠定相应的基础。 除第一模块外,其他五个模块都以此种方式来进行,老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由学生进行实践,让各模块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全,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虚拟或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学生设计并组织幼儿园语言活动的能力。
三、正确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學生的学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了解教学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在教学评价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改变以往注重试卷测试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让评价自然地伴随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尽可能使评价做到全面、客观、理性。实践中把教学评价与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以发展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语言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考核方式以平时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过程考核、实训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占20%,具体包括:课堂考勤、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实训考核占30%,具体包括:活动设计、片断教学、幼儿园见习、实习;期末考核占50%,主要是闭卷考试。采用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听不学,只靠期末突击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语言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践。此外,在评价方式中,除了校内老师的评价以外,还会让同学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并听取幼儿园对学生的反馈,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而且在遵循评价标准之时,还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总之更加倾向于采用积极、鼓励的正面评价,力争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教授教学法课程时,应以学生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以能力为重,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生设计与组织活动的能力,满足幼儿园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10.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11.
[3] 徐灵芝.略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学科实训[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94-95.
[4] 贾素宁,冯永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1):98-99.
[5] 张振锋.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