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防震减灾机制研究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ong85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档案作為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历史基础。面对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如何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保障档案安全,是企业档案应急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汶川地震中某石油销售企业档案抢救及灾后重建为基础,对企业档案防震减灾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探讨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档案;档案管理;防震减灾;机制研究;汶川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灾害。自2008年“5.12”汶川8.0级强烈地震后,我国境内5级以上地震309次,7级以上6次。地震一旦发生,档案极易因其孤本性而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现有对地震的认知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给档案安全造成的破坏,保护档案的原始状态,企业需要未雨绸缪,不断总结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机制。
  一、概述
  企业档案防震减灾机制是企业档案应急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档案自身的安全,更体现了企业档案管理的综合水平。
  1.主要内容
  (1)档案信息的容灾备份体系。建立档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电子数据的备份体系,是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保证档案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对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
  (2)库房及设备具有抗震能力。档案库房是档案的载体,是防范地震灾害的第一道屏障。档案库房建筑直接影响着档案安全。同时,档案库房先进的抗震设备与性能优异的档案装具,也能有效减少地震对档案所造成的二次伤害。
  (3)日常预防与监管。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进行分级鉴定以及分类放置,有利于重要档案在地震后迅速优先转移。定期检查档案,对已经有破损或有破损趋势的,提前做好修复,防患于未然。
  2.特点
  (1)容灾备份具有双重选择性。企业的异地备份,既可以选择不在同区域的企业上级档案部门进行备份,也可以选择将重要档案移交至当地档案馆进行统一保管。本着属地保管和方便利用查询的原则,大部分企业选择后者进行实体备份。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异质备份既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也可以将数字化成果同时迁移到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从而实现电子化备份。在信息共享的时代,电子化档案备份查询方便的优势日益凸显。
  (2)库房设置具有特殊性。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的档案室规模较小,没有修建单独的档案楼,而是与其他办公部门共享办公大楼。因此,档案库房与办公大楼整体的抗震要求相一致,并没有单独进行加固。这其中,还有部分企业的办公楼为租赁性质,即档案库房面临定期搬迁和在已规划的办公区域进行布置的问题,使得库房的选址和设施设备安排具有局限性。
  (3)网格化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企业档案防震减灾机制对人员范围进行了规定,不仅档案部门对档案安全负有直接责任,相关部门也负有间接协助责任;不仅责任落实到部门,还细化到岗位和人员,保证了地震时,既有顶层设计的垂直指导,又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及时到位、相互协作,体现了管理的精细化和主动化。
  二、现状分析
  汶川地震后,档案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以处于地震带的某石油销售企业为例,在灾后重建的10年里,档案防震减灾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
  1.建立较为完善的容灾备份体系。部分受损的重要档案经整理后,交由当地档案馆进行统一保管,提高了档案保管的条件。同时,加大异质备份的力度,以企业档案管理系统为载体,实现档案的异质备份,降低档案受损风险。
  2.加大对档案室硬件的投入力度。将以前“无关紧要”的档案室从平房转移到具有抗震能力的办公大楼里,并对档案室的水、电、气系统进行改造,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将原有老式的档案装具更换为抗挤压、抗撞击性能的先进装具,保证档案存储安全。但同时,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1)备份系统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符合要求的档案临时存放地点。一旦发生地震,可能因确定转移地点或转移路线等问题而延误时间,也可能因所选择的临时放置地点的条件限制导致档案受潮发霉。另一方面,企业档案数字化率还较低,甚至无法达到70%的基本要求。
  (2)档案室的选址还不够科学。由于档案工作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在多数企业的整体规划中,仍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一些档案室位于办公楼的地下位置或没有隔离的大楼底层,导致档案长期受潮严重;一些档案室处于办公楼相对闭塞的区域,对档案的转移增加了难度。
  (3)联动机制形同虚设。尽管企业在防震减灾机制中明确了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但是在缺乏实战演练经验和档案保护抢救的专业化培训下,联动机制基本是纸上谈兵,对档案的临时转移流程、档案灾后整理和抢救等工作不够熟悉。
  三、建议与意见
  1.重视档案室建筑的选址工作。近年来,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再到2014年鲁甸地震可以看出,严重的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都主要源于发震断层的同震地表破裂、近断层的强地面运动和地基失效引起的建(构)筑物倒塌。因此,避让活动断层是有效减轻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2年颁布了《地震断层划定法案》,其中明确规定活动断层两侧需各避让15米。因此,处于地震带的企业档案室建筑在选址上应符合15米的最小避让距离。而尽管大部分企业的档案室建筑目前都符合抗震设防的一般要求,但是对处在地震带的企业档案室建筑,在修建前还需要征求当地地震局,细化防震的具体标准。不仅如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也应参与到档案室建筑的建设中。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从防止火灾或水灾等次生灾害对档案的影响出发,对档案室消防、承重、轨道预埋、楼层等方面提出专业性意见,并根据档案室现有馆藏情况和企业档案未来发展状况,评估档案室建设规模,进而提出档案室库房的面积要求。   2.选用符合抗震要求的档案设备和装具。档案室的“八防”要求,不仅可以保持档案在正常情况下的自然状态,更能在地震灾害来临时第一时间保护档案安全。因此,在档案室按照要求配备必要的“八防”设备,并做好灭火器、除湿器等器械和档案室水、电、气系统的定期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档案装具作为档案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需要从抗震灵活性出发进行选择。常见的档案装具包括五节柜、密集架、铁皮柜、开放架4种。从抗震性来看,五节柜、密集架最好,而铁皮柜、开放架则相对较差。大部分的企业在档案装具布置时,常常因为档案过多,但库房规模较小的矛盾,而将档案装具排列太满,甚至只能一人侧身穿过。过于密集的档案装具既不利于档案的日常保管和利用,也可能会在强烈地震中因连环坍塌变形而导致档案无法及时抢救。因此,在档案装具之间应保持一定的空隙距离,留出缓冲空间也是必要的。同时,对于特殊载体档案(如磁盘、光盘、磁带等),需配备防磁防潮柜进行单独放置,减少地震对载体的挤压。
  3.加快建立并完善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在实体档案的异地备份上,要选择档案异地备份地点。对处于强震区的档案室,应将特别珍贵的档案备份或寄存于弱震区的档案室。除此之外,要明确档案临时存放地点。一旦档案室发生墙体破坏,就需要立即将档案进行转移。所选择的临时存放地点,要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对档案的危害,尤其要预防水患淹毁档案。同时,从档案室到临时存放地點的路线选择、交通车辆的配备、临时保管人员的确定,以及档案在转移和临时保管时可能存在的载体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都需要提前做好研究。在电子档案的异质备份上,要制定数字化的中长远规划方案,并做好定期考核和监督。目前,光盘刻录以其标准化的格式尺寸、兼容性的设备、快速的存储速度等优势,逐渐成为小型规模备份的最佳选择。在不受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光盘刻录的保存期还可以超过50年。对于系统性的异质备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包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化工作。不断提高的企业档案数字化率和数字化质量,才能真正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4.完善执行联动机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对于企业来说,档案防震减灾机制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自己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多方努力,才能共同交织成一道密集且牢固的保护网络从而保证档案安全。对外,企业需要与当地地震局、档案局等相关部门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地震的相关信息,提前做好预防,将地震对企业档案的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强化档案相关技能的学习,鼓励企业档案人员走出去,学习最新的档案管理知识,尤其是档案的震前预防和震后抢救与修复。对内,企业要配备AB岗,使档案工作能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无缝交接,确保档案管理能够持续顺利开展。同时,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在实践中掌握档案应急管理中的各个细节,提高实战能力,并以实际经验不断完善相关理论,共同促进企业档案防震减灾机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卞咸杰.汶川地震对档案馆建筑安全设计的启示[J].档案管理,2008(5):49-51.
  [2]陈映明.面对自然灾害如何做好档案的安全防范[J].兰台世界,2010(6月下):51-52.
  [3]张大彤.关于档案防震减灾的探讨[J].云南档案,2008(11):12-13.
  [4]昌珍霞.档案部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63-64.
  [5]丁军艳.企业档案室建设规划及档案搬迁工作之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5):33-35.
  作者简介:陈晶(198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邓颖(1983-),女,汉族,本科,初级经济师。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岷江分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档案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和科技发展的目标指向阐述“做档案主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生命追求和生活向往阐述“铸精彩人生”的价值意义,做好信息时代档案人。通过转变观念、强化学习和融合创新三个方面陈述档案工作者如何顺应档案职业发展,争当创新创业排头兵。从提高档案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个人愿景和档案职业生涯有机结
期刊
摘 要:文书档案管理本身就属于医院较为重要的一项管理活动,做好这一项工作能够有效吸引高素质人才、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所以,现如今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大都十分注重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创新,而本文就“双轨制”管理创新应用于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进行多元化管理的举措进行了具体的概述。  关键词:双轨制管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创新;多元化举措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内容主要指的是医院日常运行过程中所生成的文件文书、图像等一
期刊
摘要:口述校史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针对当前高校开展口述校史档案研究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开展口述校史工作的几点设想,以期为高校挖掘和利用高校口述校史档案资源,认清口述校史档案工作的未来方向,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校;口述校史档案;资源建设  一、口述校史的定义  所谓“口述校史”,从广义上讲,口述校史是一种记录校史的方法。从狭义上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高职院校深化人才的培养,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变,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改革发展,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全校师生读者乃至社会人士(学校周边)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之一,为读者提供優质的多元化服务是新时期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要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图书馆阅览室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只有满足时代需求的阅览室才能发挥图书馆的最
期刊
摘 要: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从学科优势和区域文化特色出发,立足学科发展,进行多种形式的特色馆藏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和当然需要。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以学科定位为基准定义馆藏特色,基于区域音乐研究着力突出馆藏资源建设的特色性、专业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并以服务保障为机制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优化建设,使馆藏紧密贴近基础研究及教学应用之需要,以推动新时期学科建设与教学发展。  关键词:区域音乐研
期刊
摘 要: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知识放出的异彩。近年来,口述史作为作为个人与社会记忆的凝聚体,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苏北人民医院口述史征集项目正在通过各种形式持续开发利用,然而在进程中尚存在口述史料真实性存疑、规章制度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开发手段陈旧等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在思想上、法规上、人才上、手段上进行完善,提高口述史开发应用的力度和效果,进而更有效地抢救苏北人民医院近120年的
期刊
摘 要:档案是历史的记录,修志是用文字记载历史,前者基石,后者是升华。修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对包括档案资料在内的文献资料的系统利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好事。正确认识志书编纂与档案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用详实的档案资料为志书提供高质量素材,并通过修志推动档案管理进一步优化,实现两者良性互动,方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策。  关键词:档案资料;地方志;馆藏;志书编纂  一、志书与档案的联系 
期刊
摘 要:随着工程设计企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档案管理信息的不断推进,对传统的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开展数字档案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某工程设计企业为例,介绍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原则、功能模块,并总结了系统推广应用的成效和经验,为类似企业档案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档案;档案管理系统;系统设
期刊
摘 要: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下来企业的各种实际动态,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形成了企业档案信息。考虑到当前大数据时代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具体的特征和大概定义。构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十分重要,本文重点研究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纽约时报》于2012年便提出了“大数据”这项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不
期刊
摘 要: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是档案事业的根基。在新时代,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风险,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档案服务多元化、档案管理方式的变化都带来了不同的安全问题,对此,本文以惠州市档案馆为例,从加强档案安全问题的评估与排查、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防护、完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体制的角度提出了档案管安全问题的防范、化解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档案;安全;防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