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四玄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多雨,偏偏那雨又很像南方人的性格,不急不躁,喜欢慢条斯理地下。就连顺着瓦棱落下的雨滴,也是平平仄仄的合着韵脚。
  于是就伴着雨声翻书。翻一本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四玄诗词选》。“幽居傍大河,风月不用买。”第一眼就看见刘华亭先生写给四玄的句子,很喜欢。
  玄家父子四人,虽生于僻乡陋村,却是或通史研易,或工于书法,或擅长丹青、或喜好诗词,也的确称得上个个含贞养素,人人声闻不彰。
  “白雪绿竹趣满庭,鹊雀跳地觅食轻。呼儿将来厨中米,免得银汉闻悲鸣。”四玄中的长子玄承玺好静近禅,为这首小诗取名《悲悯》。不承想这充满村趣的描述,竟然不觉间勾起我的乡愁。
  从我家到玄家,要穿过大半个村子。要路过包子店、烧鸡店、油条摊、糕点店、剃头铺、修车铺、铁匠铺、中药铺、酱醋厂、土戏台,要穿过各种好闻或是不大好闻的味道,还要绕开一路的鸡飞狗跳、泼妇骂街,以及半大孩子们的满怀乱撞。
  四玄的老宅建在一片高坡上。当院宽敞、整洁,清爽舒适。由于不饲鸡豚,也不像平常人家到处堆放着杂七杂八的农具,摊晒着各式各样的麦豆收成和破被旧絮,局促地让人无处落脚。因为有砖墙阻挡喧闹的市声,玄家的院子安静得有点像世外桃源。但是这样的安静却又十分的低调和内敛,树荫借自隔壁的人家,蛙鸣源在村头的池塘,若是夜晚,头顶的月色则应该来于秦汉或是更远。
  院前的一片闲地上,有玄述贵老夫子出资修建的研易亭,现在已成村中景观。周末常常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学童在亭下背诵功课,平时多是一些村里的老人聚在那里下棋拉呱。玄夫子今年八十有八,是当代易学家。曾先后在学校、法院、史志部门任职,业余潜心周易,著述已逾10本,尤其以《大六壬金口诀预测学》闻名于海内外。如此的龙乘风云,渊深莫测,却又平和中透着可爱。记忆中,玄家的大门永远是虚掩的,我已经说不清从哪一年开始,每逢回老家探亲,都会推开夫子的院门,和他小坐片刻。老人家拘老礼,每有新书寄来,必附一札,每札必以“衍峰二舅”启头。论的是梁集村的辈分。
  承玺素以书法著名。师承大书法家张海,后独辟蹊径,研习榜书,发愿用二十余年苦练佛、禅、寿三字,终至臻境。尤其擅长一个“佛”字,在墨香氤氲中,有说不尽的静穆清逸和恬淡空灵。他曾应邀在河南省太昊陵(伏羲氏陵庙)祭祖大会献艺,一“佛”既出,直引得现场万姓云集一跪,轰动一时。现在承玺的字越来越被藏家看好。
  承玺在年龄上长我一轮。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已经当兵回来,在县城工作。跨出校门后,我则步他后尘,穿上军装浪荡江浙,两人始终没有机会相识。直到去年五月回老家探亲,得知他已回村长住,终于由本家衍国兄牵线,结成忘年之交。
  于是便约好一起游平阴翠屏山。及至拾级而上,过玉皇庙,登宝峰顶,拜“多佛塔”,沿途崖壁上,竟看见有十余处碑刻出自承玺手书,内容中既有精辟佛法,也有他自撰的劝善诗偈。这些年,承玺已经在平阴、嘉祥、东平等地完成了四处大型摩崖石刻,还在阳谷县的极乐寺创建了佛教文化碑林,刻了300多座诗碑。一个人在仕途渐露曦光时,能够选择青山独归,又能在不动声色中成就这么多功业,真是让人心生敬佩。
  宋代朱熹在《元范别后寄惠佳篇》中有“岁月幸同庚,诗书复同道”的句子。我和承玺虽岁不同庚,相见之后,竟也生出惺惺相惜之意。于是就有了不久前在一起太湖泛舟,南园探幽,兴福寺喝茶、观碑、诵诗的欢聚。
  “青山出水鸥鸟鸣,荆楚旧地景色新。有客来访叙旧事,移舟湖上论古今。白驹瞬息人生短,聚散重逢若飘萍。卧看夕阳西沉去,浊酒饮罢梦周公。”
  在太湖泛舟吃船菜的事,被朋友陈永跃口占成诗,还真有点曲水流觞的意思。
  四玄中的次子承军,在县教育局工作,画家,其师宋宝臣早年由费孝通带领中央民族访问团赴云南工作时意外发现,带回北京推荐至中央美院深造,又经李苦禅见证拜师于齐白石门下。从此论起,承军应该算是白石老人的再传弟子。三子承稳,在县农商行工作,工诗词,研周易。机缘未到,我和二人尚不相识。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起了个大早,走出百草原宾馆后院。这只是百草原的一角,却见海阔天空。两山翠竹,新老相间,深浅交织,晨雾缭绕于竹林之中,不愿离去,似农家升起的袅袅炊烟。山间旷野,这时候是那样的静,静得听得到土地的呼吸,小鸟的鼾声。  苕溪从竹林中间流过,带出一大片湿地,那是花鸟的安身地,现代人期盼的仙景。安吉县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层峦叠嶂、翠竹绵延,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安吉县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曾是古越
期刊
这次,梦都没梦想到来到安吉百草原参加“全国作家暨第三届文学创作周活动”。这是我和百草原的结缘和梦圆。号称“中国竹乡”的安吉百草原以植物世界,动物世界,运动世界的国家AAAA级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曾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来百草原到此一游,竟有世外桃源之感。  来到百草原之前,想象中的百草原总以为和全国各地的公园相似,千篇一律。可是亲临目睹于想象中的百草原截然不同。原区没有人为的景观,全是天造地设的自然景
期刊
刚从嵊泗疗休养五天回来,我的舌尖似乎还停留在海鲜美味的旅行状态,即与好友仙儿驱车兴冲冲赶往中南百草原度假酒店,去寻觅那道传说中之药膳美味——中南百草鱼。  中南百草原的空气是清香的,连同蓝天里漂浮的云朵也有些贪婪,还有秋意浓密的树枝舒展开来掩映着的酒店屋舍,自然让我连想起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在酒店餐厅,第一次,面对餐桌中央一盘专门为我们寻味而烹饪制作的百草鱼。鱼块盘中卧,一种久违
期刊
我们的影子,是一棵一棵树。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可,为什么又不能这样说?  我在中南百草原的山林里行走,举目四望,一个一个,都是孤独着的,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是孤独着的。想必,行走的草木也是如此,小草们不会说话,但树会说话,随便什么风一来,树就用浑身上下的叶子说话,发出满世界的偷偷摸摸、慌里慌张、猝不及防、嘴里喊一半肚里咽一半的象声词,告诉你,他们的心情是和你一样的,他们就是你肚子里的小虫虫,什么喜怒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她身板硬朗,且显得高大,她和蔼可亲,看见我,就摩挲着我的脑袋,目光里满是疼爱。母亲和家人告诉我,她确实很疼爱我,但她的个儿却很普通,肯定没有我说的高大,身体也不太好。我一时不明白我的记忆差错是如何造成的,也许当年自己太年幼了?  崂山二村的老公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兴建的,三层楼,厨卫两家合用。我家就蜗居较小的那间,八平米,听说还是父亲在单位通过抓阄方式获得的。家里五口人,外加乡下来的
期刊
1926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在一次回忆少年往事中曾写下过一篇《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的散文,后来发表在《莽原》上。我是很久以后读过的,联想到今天隔绍兴不到200公里的安吉也有个“百草原”,只是加了“中南”二字。然而,此“百草园”非“百草原”,一个是近百年前先生祖上的私家花园;一个是“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安吉的人文景区,占地5600亩。二者可比性不在于大小,更多的是在于文化底蕴,我想后者在取
期刊
清明、青草和昆虫  每年的清明,我们像迁徙的候鸟从四面八方赶趟似的投奔乡下老家。老家,有我们熟悉的生活气息,也埋葬着我们最亲的亲人。地上的,地下的,我们只能借以清明的节日汇聚于一起,让家族的根脉得以承传。活着的我们有如一棵树上的枝丫,不论散落何处,最终都会叶落归根,埋进土里。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我觉得清明是最生动,也是最具有智慧的创造。据《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
期刊
一  《散文选刊·下半月》编辑部的黄艳秋副总编寄来信函,邀我参加在浙江安吉举办的“中国梦·中南百草原之梦”全国作家第三届创作周活动。看罢,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安吉素有中国竹乡、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等诸多头衔,早已令我心驰神往。而且,会议地点在一个叫“中南百草原”的地方。中南有百草原?这对一个从事多年旅游工作的业内人士来说,无疑有巨大的诱惑力;忐忑的是,那么多文学大家云集此地,自是信
期刊
我喜欢逛大街,一踏出家门,绕过曲曲折折的小巷,便是县城最热闹的大街白羽路。天哪,电动车、摩托车、小车及奇奇怪怪的简易车,在人流中来来往往,挤挤扛扛。汽车愤怒的喇叭声,路旁商店音箱里嗲声嗲气的广告声,含糊不清的嘈杂声,掺和一起共鸣争鸣,令人一下子想起高尔基《海燕》里暴风雨将临的大海,——当然我又不是海燕,不敢在大海波涛及暴风雨中翱翔,只敢躲在路边的人行道及商店房檐下悠闲移动。  前边两三米处走着一老
期刊
江南,仿佛照着南宋的中国山水画描出来的,“红绿山水”,张扬着艳丽的粉黛味儿。这味儿,我不太喜欢,车子进入浙北山区更甚,索性睡了。  醒来,即中南百草原,雨开始下,如越剧青衣演员在吊嗓子,“咿咿呀呀”,“官人哪……”一副没有结尾的样子。山间,树木很多,竹子也多,鸟兽们在躲雨,人也是,叶子上滴答着水珠儿,一片比一片绿,弥漫着一团团清香的水雾,惹得人的皮肤满满的水嫩光滑。雨中没什么人,闲游,其实,我们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