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概述农业技术知识产权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植物品种权保护为重点、强化产权保护意识和完善激励机制、在优化法律环境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并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 知识产权 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328-01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泛指农业科技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它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农业技术知识产权是与农业科学技术等领域智力成果相关的所有知识产权的统称,是相对于工业及其他领域知识产权而言的,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种类;其次,农业技术知识产权具有其他领域知识产权的全部属性,即专用性、无形性、时间性、地域性和法定性;再次,由于农业科技对象的特殊性——以生物为研究对象,体现在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内容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 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加强,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例。除了与农业技术知识产权制度相关的法律条例逐步得到完善外,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工作也不断加强:农业部汇同国家林业总局在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宣传和培训、执法检查、促进品种权实施等许多关键环节上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增强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保护品种权的意识,使《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目前已有62种主要农作物、78种林业植物被列入了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为育种者提供了保护空间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报方面,截至2006年3月底,申请总量已达3207件,授权总量高达747件,其中在国外的申请量已达114件,从而使我国的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位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的第四位,也表明了我国的品种权保护工作正在得到国际认可。
2 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
从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其是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整个保护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受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农业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者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偏重学术研究和社会价值,忽视经济效益和知识产权的潜在经济价值;偏重对有形财产的保护和积累,忽视对专利技术、商标等无形财产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专利技术没有被及时申请,商标被抢注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严重流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全球仅“花菇”一项的年产值就高達100亿美元,因为没有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专利,其损失可谓十分惨重。
2.2 自主知识产权量少质低,侵权现象严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与积累了丰富知识产权保护经验、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发达国家之间所进行的知识产权竞争中,我国处于明显的劣势,尤其在农业技术知识产权领域,我国农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低下,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成本高昂,农业自主知识产权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相对薄弱。从有关数据来看,截至2001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累计受理专利申请137万件。其中国外专利申请为23万多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6.9%,从知识产权申请行业来看,我国农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更为落后。
2.3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有效激励
我国农业技术产权缺乏激励,突出地表现为科技工作者通过专利申请、品种权申报等获得经济收益不高,现有机制不能很好地激励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受农业技术产权界定不清的影响:明晰的产权是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农业技术产权界定不清加大了技术交易成本,阻碍了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产权收益功能弱化的影响:收益是技术产权的重要权能,直接影响产权功能的发挥。由于我国农业技术产权收益标准低,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农业技术产权缺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3 强化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加强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突出重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法律环境,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各种中介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
3.1 强化对植物品种权的保护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涵盖面很广,其主要领域是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农业著作权、农业新品种商标权和农业商业秘密权的保护等,而最重要的是植物品种权的保护,这也是各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以植物品种权的保护作为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突破口,做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植物品种权保护为重点,必须把握两个主要环节:首先是品种权的申请必须严格遵守和符合《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所规定的程序;其次是要做好品种权的保护工作,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赋予相关利益主体相应的市场跟踪、监督管理、防范和制止侵权等权利。
3.2 强化对产权保护意识的激励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强化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才能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农业技术知识产权法规的教育宣传必须针对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农技工作者来展开。同时要大力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积极鼓励组建各类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性组织和维权性组织;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结合自身条件,设立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专业,以理论教育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大量知识全面、实战工作能力强的后备人才,以提高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3.3 加强对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依法进行,为此,必须首先优化相关的法律环境,加大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体系,为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同时,在做好有法可依工作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法必依、执行必严和违法必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打击各种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的执法素质;此外,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赋予的职责,建立和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维护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各种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杜菁、黄涛,我国涉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3)
[2] 楼洪兴等,农业科研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7)
[3] 朱玉春,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6(2)
[4] 施晓琳,加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1)
【关键词】 农业技术 知识产权 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328-01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泛指农业科技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它包括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农业技术知识产权是与农业科学技术等领域智力成果相关的所有知识产权的统称,是相对于工业及其他领域知识产权而言的,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种类;其次,农业技术知识产权具有其他领域知识产权的全部属性,即专用性、无形性、时间性、地域性和法定性;再次,由于农业科技对象的特殊性——以生物为研究对象,体现在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内容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 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加强,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例。除了与农业技术知识产权制度相关的法律条例逐步得到完善外,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工作也不断加强:农业部汇同国家林业总局在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宣传和培训、执法检查、促进品种权实施等许多关键环节上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增强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保护品种权的意识,使《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目前已有62种主要农作物、78种林业植物被列入了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为育种者提供了保护空间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报方面,截至2006年3月底,申请总量已达3207件,授权总量高达747件,其中在国外的申请量已达114件,从而使我国的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位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的第四位,也表明了我国的品种权保护工作正在得到国际认可。
2 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
从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其是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整个保护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受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农业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者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偏重学术研究和社会价值,忽视经济效益和知识产权的潜在经济价值;偏重对有形财产的保护和积累,忽视对专利技术、商标等无形财产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专利技术没有被及时申请,商标被抢注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严重流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全球仅“花菇”一项的年产值就高達100亿美元,因为没有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专利,其损失可谓十分惨重。
2.2 自主知识产权量少质低,侵权现象严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与积累了丰富知识产权保护经验、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发达国家之间所进行的知识产权竞争中,我国处于明显的劣势,尤其在农业技术知识产权领域,我国农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低下,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成本高昂,农业自主知识产权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相对薄弱。从有关数据来看,截至2001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累计受理专利申请137万件。其中国外专利申请为23万多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6.9%,从知识产权申请行业来看,我国农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更为落后。
2.3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有效激励
我国农业技术产权缺乏激励,突出地表现为科技工作者通过专利申请、品种权申报等获得经济收益不高,现有机制不能很好地激励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受农业技术产权界定不清的影响:明晰的产权是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农业技术产权界定不清加大了技术交易成本,阻碍了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产权收益功能弱化的影响:收益是技术产权的重要权能,直接影响产权功能的发挥。由于我国农业技术产权收益标准低,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激励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农业技术产权缺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
3 强化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加强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突出重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法律环境,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各种中介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
3.1 强化对植物品种权的保护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涵盖面很广,其主要领域是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农业著作权、农业新品种商标权和农业商业秘密权的保护等,而最重要的是植物品种权的保护,这也是各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以植物品种权的保护作为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突破口,做好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植物品种权保护为重点,必须把握两个主要环节:首先是品种权的申请必须严格遵守和符合《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所规定的程序;其次是要做好品种权的保护工作,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赋予相关利益主体相应的市场跟踪、监督管理、防范和制止侵权等权利。
3.2 强化对产权保护意识的激励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强化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才能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农业技术知识产权法规的教育宣传必须针对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农技工作者来展开。同时要大力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积极鼓励组建各类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性组织和维权性组织;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结合自身条件,设立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专业,以理论教育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大量知识全面、实战工作能力强的后备人才,以提高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3.3 加强对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
农业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依法进行,为此,必须首先优化相关的法律环境,加大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体系,为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同时,在做好有法可依工作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法必依、执行必严和违法必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打击各种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的执法素质;此外,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赋予的职责,建立和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维护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各种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杜菁、黄涛,我国涉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3)
[2] 楼洪兴等,农业科研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7)
[3] 朱玉春,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6(2)
[4] 施晓琳,加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