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行“随文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精心选择落笔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提高练笔的实效,才能“写”出语文课的精彩。教师可着重从文章的情感喷发处、空白补充处、文本拓展处、技能迁移处、意象还原处和文章的经典、精彩处几方面选择练笔点。使学生写得轻松,练得实在,提高了实效。
【关键词】精选巧设;妙笔生花;教学策略
“随文练笔”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进行“随文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精心选择落笔点,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提高练笔的实效,才能让妙笔生花。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笔点:
一、练笔的点要选在情感喷发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震撼人心、唤起读者感情共鸣的文章,这些都是练笔的好教材。这类文章关键抓情感磁场,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会消解,会淡散。及时练笔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表达,在合适的情境中被点燃激活。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如执教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引导学生读懂了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树立了伟大父亲的形象之后,插播汶川大地震中伟大的父亲、母亲的形象、动作、语言,并配上催人泪下的文字叙述,能深深打动了学生和在场的老师,有的人甚至潸然泪下,学生体会了深沉伟大的父母之爱,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有感而发,为苦苦救子的父亲抒写内心独白:“亲爱的阿曼达,你害怕吗?妈妈来了,我要救你出来,一起回家。”、“亲爱的阿曼达,你在哪儿?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爸爸就在你身边,我向你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马上就来。等着我,我亲爱的儿子。”、“亲爱的宝贝,你在那黑暗的废墟中渴吗?饿吗?害怕吗?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来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远爱你。”……句句含情,字字感人,整节课的教学达到高潮。
二、练笔的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用笔把空白点“补”出来。或者把“概写”之处具体起来,让学生通过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而且生动鲜明的形象,以便学生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如,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有几处心理活动可以进行想像补白:面对如此诱人的奔驰汽车,如果你是那位父亲,如果你是以一个人的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父亲,如果你想把这辆车留下来,你会为自己寻找怎样的理由,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能把汽车留下来的理由,用上句式:“因为……所以……,也许我可以……”(面对诱人的奔驰车,让父亲找理由留下来,想像父亲当时的想法,既然有理由留下,最终父亲却没有留下,更加突显父亲的为人品格。)但是最后父亲还是选择了放弃。理由是——出示句式:
就算_,我也不能_。就算_,我也不能_。就算_,我也不能__。那是因为___。
把理由串联起来写出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写好后轻轻读,把自己的感受真切的表达出来。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先让学生替父亲想留下车的理由,再引导学生想像体会父亲的真实想法,两者的思想进行碰撞,这就为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诚信打下基础,为父亲的行为折服。利用这种补白的方式,让孩子真正走进故事当中去,参与故事,不但激发了孩子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适时地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更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
三、练笔的点要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孩子们对于文中那个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人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笔:“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她)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1、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什么?2、神仙会对妈妈说什么?3、神仙会对人们说什么?”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你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妈妈说,你把无私的母爱给了你善良的女儿,你会好起来的,因为好人总会有好报的。”还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钻石般闪亮,愿星星把爱心普照大地,愿人间拥有更多的爱。”孩子们“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在练笔中升华了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四、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如人教版四年级《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做了这样的尝试:_的__,本该是__,可是__,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期盼__,让战火中的孩子们, 有__,不被___,有_,和我们一样 _,和我们一样_……
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下面是王宇腾同学的“小诗”:
宁静的校园本来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可是轰隆隆的大炮打破了他的宁静这究竟是为什么? 郁郁葱葱的树林本来是动植物的乐园可是无情的猎枪把森林变的尘土飞扬这究竟是为什么?
美丽的公园本来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可是那无尽的枪声淹没了孩子们的笑声这究竟是为什么?
清澈的小溪本来是鱼儿的家园可是轮船排出的尾气把河水弄得浑浊不堪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期盼让战火中的孩子们有一个家,安稳的家不必再为战争流离失所有一所学校宁静的学校免遭炸弹的袭击和我们一样在草地上玩耍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学生仿照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像这样,文中既有“仿”的痕迹,又有“创”的内容。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形象,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这正是语段体悟上绽放的活力,显示的无穷魅力。
五、练笔的点要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是这样设计的——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写,巡视教师指导)师:写好后,自己读一读,修改一下。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以上教学环节看似偶得,实则是教师的精心安排,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既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又让学生作了一次人物外貌写的练习,新颖有趣,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态的凝固的“饱经风霜”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进入了“饱经风霜”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六、练笔的点要选在文章的经典、精彩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文中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组排比句及描写桂林山的那一组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更令人体会到那独特的美;教师带领学生感悟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桂林山的奇。之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处自然景物。如有学生写道:公园的花真多啊,多得像那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把蜜蜂、蝴蝶都吸引来了;公园的花真美啊,美得像那仙子,使人流连忘返。这种回放经典,模仿文本,不仅让学生有话说,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了作者的手法,去再现自己的快乐写作之梦。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成琼.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现代语文,2006,(6).
【关键词】精选巧设;妙笔生花;教学策略
“随文练笔”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进行“随文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精心选择落笔点,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提高练笔的实效,才能让妙笔生花。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笔点:
一、练笔的点要选在情感喷发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震撼人心、唤起读者感情共鸣的文章,这些都是练笔的好教材。这类文章关键抓情感磁场,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会消解,会淡散。及时练笔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表达,在合适的情境中被点燃激活。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如执教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引导学生读懂了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树立了伟大父亲的形象之后,插播汶川大地震中伟大的父亲、母亲的形象、动作、语言,并配上催人泪下的文字叙述,能深深打动了学生和在场的老师,有的人甚至潸然泪下,学生体会了深沉伟大的父母之爱,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有感而发,为苦苦救子的父亲抒写内心独白:“亲爱的阿曼达,你害怕吗?妈妈来了,我要救你出来,一起回家。”、“亲爱的阿曼达,你在哪儿?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爸爸就在你身边,我向你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马上就来。等着我,我亲爱的儿子。”、“亲爱的宝贝,你在那黑暗的废墟中渴吗?饿吗?害怕吗?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来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远爱你。”……句句含情,字字感人,整节课的教学达到高潮。
二、练笔的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用笔把空白点“补”出来。或者把“概写”之处具体起来,让学生通过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而且生动鲜明的形象,以便学生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如,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有几处心理活动可以进行想像补白:面对如此诱人的奔驰汽车,如果你是那位父亲,如果你是以一个人的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父亲,如果你想把这辆车留下来,你会为自己寻找怎样的理由,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能把汽车留下来的理由,用上句式:“因为……所以……,也许我可以……”(面对诱人的奔驰车,让父亲找理由留下来,想像父亲当时的想法,既然有理由留下,最终父亲却没有留下,更加突显父亲的为人品格。)但是最后父亲还是选择了放弃。理由是——出示句式:
就算_,我也不能_。就算_,我也不能_。就算_,我也不能__。那是因为___。
把理由串联起来写出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写好后轻轻读,把自己的感受真切的表达出来。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先让学生替父亲想留下车的理由,再引导学生想像体会父亲的真实想法,两者的思想进行碰撞,这就为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诚信打下基础,为父亲的行为折服。利用这种补白的方式,让孩子真正走进故事当中去,参与故事,不但激发了孩子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适时地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更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
三、练笔的点要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孩子们对于文中那个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人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笔:“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她)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1、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什么?2、神仙会对妈妈说什么?3、神仙会对人们说什么?”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你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妈妈说,你把无私的母爱给了你善良的女儿,你会好起来的,因为好人总会有好报的。”还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钻石般闪亮,愿星星把爱心普照大地,愿人间拥有更多的爱。”孩子们“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在练笔中升华了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四、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如人教版四年级《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做了这样的尝试:_的__,本该是__,可是__,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期盼__,让战火中的孩子们, 有__,不被___,有_,和我们一样 _,和我们一样_……
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下面是王宇腾同学的“小诗”:
宁静的校园本来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可是轰隆隆的大炮打破了他的宁静这究竟是为什么? 郁郁葱葱的树林本来是动植物的乐园可是无情的猎枪把森林变的尘土飞扬这究竟是为什么?
美丽的公园本来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可是那无尽的枪声淹没了孩子们的笑声这究竟是为什么?
清澈的小溪本来是鱼儿的家园可是轮船排出的尾气把河水弄得浑浊不堪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期盼让战火中的孩子们有一个家,安稳的家不必再为战争流离失所有一所学校宁静的学校免遭炸弹的袭击和我们一样在草地上玩耍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学生仿照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像这样,文中既有“仿”的痕迹,又有“创”的内容。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形象,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这正是语段体悟上绽放的活力,显示的无穷魅力。
五、练笔的点要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是这样设计的——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写,巡视教师指导)师:写好后,自己读一读,修改一下。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以上教学环节看似偶得,实则是教师的精心安排,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既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又让学生作了一次人物外貌写的练习,新颖有趣,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态的凝固的“饱经风霜”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进入了“饱经风霜”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六、练笔的点要选在文章的经典、精彩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文中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组排比句及描写桂林山的那一组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更令人体会到那独特的美;教师带领学生感悟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桂林山的奇。之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处自然景物。如有学生写道:公园的花真多啊,多得像那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把蜜蜂、蝴蝶都吸引来了;公园的花真美啊,美得像那仙子,使人流连忘返。这种回放经典,模仿文本,不仅让学生有话说,有东西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了作者的手法,去再现自己的快乐写作之梦。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杨成琼.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现代语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