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点到面 合理规划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张扬个性、自我教育的助推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不是本来就有的,充满活力和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需要班主任的精心打造。
   案例1: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比较重视常规教育,但对教室墙面的美化工作往往重视不够,认为教室无非是学习的场所,只要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没必要在这上面花太多心思。以前我也是这种观念,所以教室的布置常常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尽管很整齐,但总感觉缺乏生机。近年来,为了彻底改变各位班主任的固有观念和教室布置的刻板现象,学校多次开展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发现学生对教室呈现的新面貌很感兴趣,许多新增栏目里的内容都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和真心喜爱。于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我开始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越来越用心,收益也越来越丰厚。
   解决过程:
   首先,我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开设了一个专栏——“读经诵典”,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借此积累名言警句、优美诗词,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和丰富内涵;栏目内容两天更换一次,长期坚持,我相信孩子不仅能收获很多知识,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浸润熏陶。
   其次,我在教室左右墙壁上开辟了“小荷初露”“班级之星”“靓丽风采”“小小书法家”“习作展示台”等几个板块,将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书法作品、手工剪纸、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所有能展示个人能力和特长的东西全部“上墙”。此举一方面能对这些优秀的同学进行宣传,激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其他暂时落后的同学,希望他们向先进看齐,努力追赶超越。实践证明,这些“会说话”的墙壁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不但张扬了个性、激发了士气,而且成为教室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再次,我将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辟为三块园地:左边是班名、班训、班歌等固有班级文化;中间是“学习成果大比拼”,它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孩子们相互学习、比拼追赶的渠道;比较有创意的是右边,设计了一颗成长树,我让各位分管班干部将每一周在学习、纪律、卫生、两操等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同学的名字写在“小苹果”上(一种形状像苹果的贴纸),然后贴在成长树上,作为平时考核的标准,在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时用作参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成长树积分占30%)。“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影响某同学能否被评为“三好”或“优秀”的硬指标,因此,为了得到苹果,孩子们对自己平时的表现都很注意。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轻了班干部和班主任的负担,而且班级秩序比以前大有改观。通过精心打造,我让原先冰冷的墙壁充满了温情,每天都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反思总结: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会被改变。”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舞台,是教师授业育人,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会说话”的教室墙壁不僅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情趣,同时还负载着诸多教育功能。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在精心打造教室环境、创新墙壁文化上动脑筋。教师只有让一面面冰冷的墙壁变成充满温情的育人襁褓,变成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变成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广阔天地,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墙壁文化无言的启迪下快乐学习、茁壮成长。
   案例2:让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
   案例背景:
   认识我的教师都说我班的教室卫生做得好,地面扫得一尘不染,墙裙擦得干干净净,桌子摆得整整齐齐,就连垃圾桶都“光彩照人”……其实,当初我接手这一班学生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教室不是这样的(本班学生系我五年级中途所接),今天看到的这一切来得很不容易。教室环境的逐渐美化和同学们卫生习惯的逐步改变,都是在我付出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实现的。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一班学生那天,走进教室时我吓了一跳:桌椅东倒西歪、墙壁墨迹斑斑、垃圾满地都是,仅暖气片后面旧书烂报纸就塞了一大堆。脏乱的教室环境不仅不符合我的带班风格,更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于是,改变教室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改正孩子们已有的不良卫生习惯就成了当务之急。
   解决过程:
   首先,我利用开学报名的两天时间亲自对教室卫生进行了彻底打扫和清理。因为这是我中途接的班,给同学们营造一个不一样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果然,当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到新班主任、走进“新教室”时,大多数学生流露出的是不一样的神情。于是我趁热打铁,给大家讲了保护室内外环境的重要性,并告诉大家,今天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教室环境就是样板,以后每天都要保持成这样。
   其次,在经过走访前任班主任,对学生基本情况做了初步了解后,我指定了一些以前工作比较负责的同学担任卫生委员、卫生小组长,并对他们的工作不断予以督促指导,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多数小组长都掌握了工作技巧,工作做得都很到位。
   再次,我设立了一些奖项,专门用于奖励打扫卫生积极、捡拾垃圾积极、卫生保持良好的同学,如捡拾一次垃圾积一分,用作平时奖励、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加分项。在不断的指导和鼓励下,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仅乱丢垃圾的现象杜绝了,就连摆桌子现在都拉着线绳子排得如刀切一般齐,出入座位时即使有同学不小心带动了课桌,也会马上将其移回原位。
   记得刚接手这个班时,我曾对同学们戏称——班级卫生必须要达到“三星级”酒店的标准。学生也仅当成玩笑一笑了之,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孩子们不再把这句话当成玩笑了,而是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从家里拿来各种花草摆放在窗台上、教室后面桌子上。各种绿色植物不仅点缀了教室,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无限的希望和活力。    反思总结:
   俗话说:环境育人。打造整洁优雅的室内外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优美的教室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让人神清气爽;能启迪人的智慧,使人的思维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其次,打扫卫生也是一种提高能力的过程,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动手能力很差,就是因为缺少各種锻炼的机会。搞卫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在对室内外环境的洒扫中习得最基本的劳动技巧、提高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次,打扫卫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过程,大家都知道人是社会的人,孩子始终是要跟群体生活在一起的,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跟其他群体成员和谐相处最基本的素养。因此,班主任务必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们进行培养教育,以便由点到面,让他们养成更多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3:让每一条班规都“接地气”
   案例背景:
   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套全面推行、效果显著的班规。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班级的班规通常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学们对班规似乎并不买账。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的现行班规很多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对有些规则是抗拒的,不接受、不执行,其效果当然可想而知。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把他们当做“立法”的主体,在灵活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让学生亲手编制美丽的“紧箍咒”,然后戴在头上。因为这顶“帽子”是他们自己编制的,所以大多数同学是愿意“戴”的。即使一些同学“忘戴了”——违规了,我批评教育起来也能使其心服口服。
   解决过程:
   我通常的做法是这样的:接手一个新班后,我首先会利用晨会、班会等各种教育途径和机会,不断向学生传递班级自主管理的思想,让全体学生对班级“自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给所有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充分授权,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崭露头角、发挥主导作用;对班干部做出的决策,只要不违反大原则,我都会鼎力支持。这样做,既能激发班干部的表现欲,又能让全班同学逐渐适应和接受我的班级管理思想,这能为我下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班规、营造良好的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热身运动”进行得差不多时,我再适时利用周会课开展主题班会——“如果我是班主任,我会制定怎样的班规”。通过换位思考,我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说一说如果自己是班主任会制定哪些班规,对那些不遵守班规的同学又会如何批评教育……接着趁热打铁,让每一位同学写几条自己认为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班规,并当众宣读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不仅有奖励,而且他制定的班规还可能在全班颁布执行。这样的活动往往能激发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参与欲是很强的,大家积极性高涨、活动效果不错,许多同学制定的班规都合情合理。
   在所有的孩子完成班规的制定并展示个性后,我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评议小组,要求各组先将本组成员制定的班规汇集起来逐条进行审议,从中挑选出大家都认可和接受的,最后将各组的意见进一步汇总、增删,并最终确定为全班的班规。到此,班规的创建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反思总结: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体现班规的重要性。一个班级具有好的班规制度,才能有效约束全体学生的行为,敦促每一个孩子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让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班规的制定一定要科学民主,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成为立规的主体。教师不可凭借自己的权威主观臆断、将观点强加给学生。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反抗意识和“破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强制只会导致更多的反抗。班主任只有真正将他们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通过交流协商,才能制定出代表班级主流民意的班规,才能让班级各项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取得骄人的成绩。
   班级文化是形成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为学生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启迪学生的思想,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班主任务必要将班级文化建设当成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还涉及到阅读指导、干部培养、班队活动等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以上三则案例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衷心希望各位班主任能做一个有心人,能就班级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多玩味、多思考,摸索出更多门道、想出更多金点子,并不遗余力地将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更科学、更高效,让所有孩子都能成为自信、阳光、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多年来,东胜小学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确立“新学校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一、定位:做影响学生一生的“新学校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学校围绕“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这两
期刊
谨以此篇献给第35个教师节  教室里的炉火还有温度,甚至还有亮度,没有燃尽的煤块虽然小,却依然发着光。这一刻,我忽然明白诗人臧克家留恋炉火而拒绝暖气的原因了。是的,“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啊,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在阵容庞大的小学教师群体,苏老师是平凡而渺小的;但35年来,他把全部的能量都给了他热爱的工作,竭尽微薄之力为学生赋能。他恰如一团炉火,温暖了农村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孩子做事磨蹭成为家长和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衣服半天穿不完,作业半天写不完,饭半天吃不完……他们似乎变成了“蜗牛族”。那么,教师应如何应对并转化这些“蜗牛族”?   一、针对因受年龄影响的“蜗牛族”:循序渐进,寻找突破   七岁的平平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在班里家里永远一副不着急不着慌的样子。教师和父母没少为他着急,也没少想办法,可变化始终不大。   其实,这跟孩子的年龄特点
期刊
2018年秋季入学的省内高中生,将面对新的高考模式。新高考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性,给广大学生带来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一些学生也有些迷茫和担忧。如何帮助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是高中生涯教育的迫切任务。笔者将绘画疗法运用于高中生职业价值观的心理辅导,为高中生涯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職业价值观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势和重要性的内在尺度,是
期刊
摘要:“零起点”教学改革就是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去办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文化,保护学生可贵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生态、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零起点”教学是指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的平稳过渡。“零起点”教学带来了教师之变、学生之变、家长之变,辐射到区
期刊
随着教师小课题研究管理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研究开始日趋实用化。一线教师小课题研究选题时,一般应当遵循“想做、可做、能做”的原则。选题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自行选题,也可以依据学校的小课题和重点课题进行选题。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还应鼓励教师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因为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具体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一、小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每年的
期刊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隶属于长兴岛经济区社会事业管理局,是长兴岛唯一的一所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德育对象贯穿小、初、高学生及社区群众。基地建校至今,坚持实践出真知,以实践育人,从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教育、生活技能培养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四大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工作。 一、传统育魂——以传统文化为
期刊
朝阳市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坚持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着力作风建设,做到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结合朝阳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多、分布广、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偏紧的实际,自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十二条重点举措,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零负担就学,确保不让
期刊
进入“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其核心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作为区级教育督导部门,该如何履行职责、发挥督导的职能,为区域教育发展保驾护航?我们认为,区域教育督导的主要职责是督促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注区域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此,我们确定了“监督与指导并
期刊
摘要:脑瘫儿童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存在着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的问题,并伴随着体质差、感觉迟钝、情绪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等症状。送教上门工作作为特殊教育安置形式的补充,极大地延伸、拓展了脑瘫儿童受教育的途径,体现了全纳教育与“零拒绝”的教育思想,遵循了“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教育”的原则。对一名脑瘫儿童的个案分析,可体现感统训练部分的步骤与方法,为送教工作的后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