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徐州人。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影美学与电影批评、影视文化传播、文艺美学。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教育部基金项目评议专家。中国评协会员、四川省评协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影协会员、成都市书协会员。
无论是谁,生命无非被两种维度“捆绑”——时间和空间,而这两种维度有着一个共同的浪漫指向——故乡。
传统意义上的“故乡”往往与土地、亲情紧密相连。随着现代化和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劇,这种连接变得越发薄弱。大都会与都市美学不断嬗变,似乎“离开故乡”成为大多数人的必然经历。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里斯曼的说法,现代都市人难免“孤独”的命运。按照美学家西美尔的看法,我们都是“异乡人”。
走遍世界各地,一个颇有意思的发现是,似乎中国是最注重“乡土”情结的民族。在国外时,华人之间守望相助,如能碰上同乡邻里则更加亲热三分;国人平日里对“老乡”亦是青眼相看;千百年来流传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俗语,可见国人是重情重义的。
我执著的认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前连续生活了十年以上的地方,就是故乡,这是一种有别于单纯地域概念的“文化故乡”,或者是“精神故乡”。故乡之于很多人,并非一个实指,或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是一种精神家园。每个人的精神气质、行为习惯、甚至口味爱好都与故乡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正是故乡的气息滋养了人,酝酿了人,也造就了人,它是人成为自己最重要的土壤和环境。
有趣的是,离开了故乡的人,即便多年后返身回归,故乡也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掺杂了记忆和想象的故乡更像一个储存器,可以寄放青春,和与青春有关的悸动、狂喜和颓丧。人们在这个储存器中,放置有关自己成长的情感和经历。所谓“游子”,从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便开启了对故乡的思念,吟唱着“归乡之歌”,一生都在“归乡”的路上。
无论是谁,生命无非被两种维度“捆绑”——时间和空间,而这两种维度有着一个共同的浪漫指向——故乡。
传统意义上的“故乡”往往与土地、亲情紧密相连。随着现代化和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劇,这种连接变得越发薄弱。大都会与都市美学不断嬗变,似乎“离开故乡”成为大多数人的必然经历。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里斯曼的说法,现代都市人难免“孤独”的命运。按照美学家西美尔的看法,我们都是“异乡人”。
走遍世界各地,一个颇有意思的发现是,似乎中国是最注重“乡土”情结的民族。在国外时,华人之间守望相助,如能碰上同乡邻里则更加亲热三分;国人平日里对“老乡”亦是青眼相看;千百年来流传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俗语,可见国人是重情重义的。
我执著的认为,一个人在成年之前连续生活了十年以上的地方,就是故乡,这是一种有别于单纯地域概念的“文化故乡”,或者是“精神故乡”。故乡之于很多人,并非一个实指,或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是一种精神家园。每个人的精神气质、行为习惯、甚至口味爱好都与故乡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正是故乡的气息滋养了人,酝酿了人,也造就了人,它是人成为自己最重要的土壤和环境。
有趣的是,离开了故乡的人,即便多年后返身回归,故乡也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掺杂了记忆和想象的故乡更像一个储存器,可以寄放青春,和与青春有关的悸动、狂喜和颓丧。人们在这个储存器中,放置有关自己成长的情感和经历。所谓“游子”,从离开故乡的那一刻起便开启了对故乡的思念,吟唱着“归乡之歌”,一生都在“归乡”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