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的8月份,我因为工作关系第一次来到了“传说”中的鄂尔多斯。之所以称其为“传说”,是因为来之前就听说过不少关于当地牧民因开采煤矿而一夜暴富的传奇故事。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时才知道,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有“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羊绒,更有闻名于世的鄂尔多斯婚礼。
蒙古族的婚礼仪式多种多样,其中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起源于成吉思汗时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婚礼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及风俗集于一体,凝聚了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精髓,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
当得知来自鄂尔多斯大草原的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落户北京,并会驻场上演精彩的鄂尔多斯婚礼时,便有了此次的专程探访。
剧院式场景 蒙中欧混融一体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是2011年由内蒙古东联控股集团在北京全新打造的文化餐饮新品牌,地处中关村南大街30号,正对各民族学生云集的中央民族大学东门,经营面积达4000平米。近几年,随着内蒙餐饮的蓬勃发展,蒙元文化和蒙餐逐渐被大家所熟悉,而敖包会则给我们呈上与众不同的全新体验。
内部别具匠心的设计,巧妙地将蒙式、中式、欧式三种风格融为一体,桌椅餐具和装饰点缀中透出浓浓的蒙古风情,金色和黄色色调的大面积使用装点出中式传统的高贵大气,挑高达17米的3层剧院式设计蕴含欧式古典情怀,置身其中既能品味到中式的庄重、喜庆,又能感受西方的高贵典雅,是追求完美、向往浪漫、以简约为时尚标志的新人们举办婚宴的理想场所。
一层是宴会大厅,宽敞宏大,气派堂皇,可容纳20桌客人同时就餐,华丽的玻璃T台贯穿用餐区,T台尽头是硕大的红毯舞台;二三层是独立包间,明敞的落地窗设计,即保证了通透的视野,又兼具较好的私密性,是朋友相聚、会客宴请的好地方。每个包间都被赋予了一个动听的名字,苏勒德、胡日呼、查干、伊克昭、乌审、伊金霍洛……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流传久远的动人故事。
每晚这里都会上演浓郁风情的蒙古礼宴表演,鄂尔多斯婚礼美轮美奂,天骄盛宴气势恢宏,悠扬的马头琴、豪迈的蒙古长调、热情奔放的舞姿,彷佛一下来到令人心驰神往、荡气回肠的辽阔草原。
鄂尔多斯婚礼 再现民族风情的画卷
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闭门迎婿、求名问庚、抢帽子、圣火洗礼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其中不少环节不仅民族色彩浓厚,过程更是妙趣横生,如闭门迎婿中由四位大婶把守娘家门,向迎亲队伍“发难”,在唇枪舌剑中展开一问一答,男方需全部答对方能进入闺房;求名问庚环节更是有趣,男方需千方百计套出新娘出嫁时的新名字(根据当地风俗,鄂尔多斯少女出嫁时都要另起一个名字),而四位大婶继续刁难、答非所问,直到祝颂人求情才肯说出新娘姓名,让双方互换信物,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敖包会通过精心编排将原本持续三天三夜的程序浓缩为适合现代婚礼节奏的版本,既保留了盛大欢快的行礼场面和诙谐喜庆的迎亲环节,又融入现代音响灯光和舞台技术,为现代新人打造出兼具民族风情和时代感的特色婚礼。
据副总经理颜吴先生介绍,来此举行蒙式婚礼的不仅有草原儿女,也有崇尚蒙元文化。追求个性婚礼的都市情侣,敖包会不仅会为新人奉上一站式服务,从策划、场地、服装、灯光音响、摄影摄像、仪式到宴席,一应俱全,还全新推出了“高端私人定制婚宴”,用专业的态度和充满活力的思维,帮助新人挖掘心灵深处对婚礼最美的畅想,量身定制“个性、时尚、专属、高贵”的剧院式婚礼。如专门为汉族新人定制的中式和蒙式相结合的“混搭”婚礼,行礼环节着传统的长袍马褂、凤冠霞帔,敬酒环节则换上华美的蒙古族礼服。值得一提的是,敖包会为蒙式婚礼新人手工打造的婚服绝对堪称艺术品,一针一线融入诚挚祝福,一层一叠织出华贵和纯美。
生态蒙宴 吃出民族时尚味儿
喜结良缘、喜笑颜开、随心随喜、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双喜临门,这一句句吉祥语既是对新人的真心祝福,也是由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烹调技师弓建斌老师主导开发的婚宴套餐,既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的口味需求,也保持了草原美食原生态的色、香、味:羊肉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炒米、奶食品来自草原牧区,蘑菇来自内蒙古的阿尔山。在敖包会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草原食材,蕴藏着养生的能量;铜木石器,透出粗犷与时尚;敖包礼仪,饱含惊奇与敬畏。
敖包会还保留了蒙式宴席中极为传统的分餐式,既科学卫生又让前来观礼的嘉宾感受到皇族般的尊贵享受。
敖包会的餐具也是别具特色:金锅滋补鹿肉等系列菜品所使用的铜锅,盛老酸奶用的木桶,烤乳羊排、手把羊铲板等所用的木制餐具,石头烤肉、石窝花生芽所用的石窝、石锅,都是按照草原牧区人家的原始器具形态精心设计,请内蒙古的民间艺人纯手工打造的。由于餐具过于精美别致,还引发过一连串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故事:开业不久,餐桌上的刀叉和烤肉签经常“不胫而走”,细查后才发现,是客人得知这些餐具都是敖包会独家设计的,爱不释手以至于顺手牵羊。得知这些情况,敖包会领导当即决定,将餐具衍生为商品,既满足了客人的需求,也扩大了敖包会的经营范围。
编辑 赵晓嬿
蒙古族的婚礼仪式多种多样,其中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起源于成吉思汗时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婚礼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及风俗集于一体,凝聚了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精髓,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
当得知来自鄂尔多斯大草原的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落户北京,并会驻场上演精彩的鄂尔多斯婚礼时,便有了此次的专程探访。
剧院式场景 蒙中欧混融一体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是2011年由内蒙古东联控股集团在北京全新打造的文化餐饮新品牌,地处中关村南大街30号,正对各民族学生云集的中央民族大学东门,经营面积达4000平米。近几年,随着内蒙餐饮的蓬勃发展,蒙元文化和蒙餐逐渐被大家所熟悉,而敖包会则给我们呈上与众不同的全新体验。
内部别具匠心的设计,巧妙地将蒙式、中式、欧式三种风格融为一体,桌椅餐具和装饰点缀中透出浓浓的蒙古风情,金色和黄色色调的大面积使用装点出中式传统的高贵大气,挑高达17米的3层剧院式设计蕴含欧式古典情怀,置身其中既能品味到中式的庄重、喜庆,又能感受西方的高贵典雅,是追求完美、向往浪漫、以简约为时尚标志的新人们举办婚宴的理想场所。
一层是宴会大厅,宽敞宏大,气派堂皇,可容纳20桌客人同时就餐,华丽的玻璃T台贯穿用餐区,T台尽头是硕大的红毯舞台;二三层是独立包间,明敞的落地窗设计,即保证了通透的视野,又兼具较好的私密性,是朋友相聚、会客宴请的好地方。每个包间都被赋予了一个动听的名字,苏勒德、胡日呼、查干、伊克昭、乌审、伊金霍洛……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流传久远的动人故事。
每晚这里都会上演浓郁风情的蒙古礼宴表演,鄂尔多斯婚礼美轮美奂,天骄盛宴气势恢宏,悠扬的马头琴、豪迈的蒙古长调、热情奔放的舞姿,彷佛一下来到令人心驰神往、荡气回肠的辽阔草原。
鄂尔多斯婚礼 再现民族风情的画卷
传统的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闭门迎婿、求名问庚、抢帽子、圣火洗礼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其中不少环节不仅民族色彩浓厚,过程更是妙趣横生,如闭门迎婿中由四位大婶把守娘家门,向迎亲队伍“发难”,在唇枪舌剑中展开一问一答,男方需全部答对方能进入闺房;求名问庚环节更是有趣,男方需千方百计套出新娘出嫁时的新名字(根据当地风俗,鄂尔多斯少女出嫁时都要另起一个名字),而四位大婶继续刁难、答非所问,直到祝颂人求情才肯说出新娘姓名,让双方互换信物,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敖包会通过精心编排将原本持续三天三夜的程序浓缩为适合现代婚礼节奏的版本,既保留了盛大欢快的行礼场面和诙谐喜庆的迎亲环节,又融入现代音响灯光和舞台技术,为现代新人打造出兼具民族风情和时代感的特色婚礼。
据副总经理颜吴先生介绍,来此举行蒙式婚礼的不仅有草原儿女,也有崇尚蒙元文化。追求个性婚礼的都市情侣,敖包会不仅会为新人奉上一站式服务,从策划、场地、服装、灯光音响、摄影摄像、仪式到宴席,一应俱全,还全新推出了“高端私人定制婚宴”,用专业的态度和充满活力的思维,帮助新人挖掘心灵深处对婚礼最美的畅想,量身定制“个性、时尚、专属、高贵”的剧院式婚礼。如专门为汉族新人定制的中式和蒙式相结合的“混搭”婚礼,行礼环节着传统的长袍马褂、凤冠霞帔,敬酒环节则换上华美的蒙古族礼服。值得一提的是,敖包会为蒙式婚礼新人手工打造的婚服绝对堪称艺术品,一针一线融入诚挚祝福,一层一叠织出华贵和纯美。
生态蒙宴 吃出民族时尚味儿
喜结良缘、喜笑颜开、随心随喜、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双喜临门,这一句句吉祥语既是对新人的真心祝福,也是由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烹调技师弓建斌老师主导开发的婚宴套餐,既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的口味需求,也保持了草原美食原生态的色、香、味:羊肉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炒米、奶食品来自草原牧区,蘑菇来自内蒙古的阿尔山。在敖包会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草原食材,蕴藏着养生的能量;铜木石器,透出粗犷与时尚;敖包礼仪,饱含惊奇与敬畏。
敖包会还保留了蒙式宴席中极为传统的分餐式,既科学卫生又让前来观礼的嘉宾感受到皇族般的尊贵享受。
敖包会的餐具也是别具特色:金锅滋补鹿肉等系列菜品所使用的铜锅,盛老酸奶用的木桶,烤乳羊排、手把羊铲板等所用的木制餐具,石头烤肉、石窝花生芽所用的石窝、石锅,都是按照草原牧区人家的原始器具形态精心设计,请内蒙古的民间艺人纯手工打造的。由于餐具过于精美别致,还引发过一连串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故事:开业不久,餐桌上的刀叉和烤肉签经常“不胫而走”,细查后才发现,是客人得知这些餐具都是敖包会独家设计的,爱不释手以至于顺手牵羊。得知这些情况,敖包会领导当即决定,将餐具衍生为商品,既满足了客人的需求,也扩大了敖包会的经营范围。
编辑 赵晓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