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思想,洗涤心灵(创作谈)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ak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主义精神,始终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灵魂。我求索现实主义的当代性特征,即从当代现实的角度表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的烙印和西方现代意识的影响,都包含正面的积极的和负面的消极的,在对当代国民心理剖析的同时做文化透视,做出审美判断。
  我重视小说的故事性。然而英国著名评论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故事只是时间生活”,“好的小说则要同时包含价值生活”。因而我力避按主观意图编故事,力避展示过时的落后、蒙昧、野性对文明的逆反,努力寻求小说的价值。在我头脑中,文学的终极审美价值即是寻求真理、接近真理,探索人生、觉悟人生;也以为,文学应是文明进程的镜子,更应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之一。
  在小说中,我更重视的是刻画典型人物。每个人的一生,都为自己的行为做无数次选择。对同一事物,不同的意识、观念和心理,选择便不相同。小说中故事推进和情节发展的不同轨迹、人物的不同命运,都是不同性格的特定逻辑决定的。在我心里,典型人物的性格不仅应当是“这一个”(独特性),更应是特定时代的折光。


  我的小说展示人物外在行为,更注重描写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演变。1994年,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南京师大教授凌焕新在《中国文化报》发表《当代性:现实主义的生命力——评陆涛声中篇小说集〈庆生伢的财运〉》一文就认为:“他的小说,故事情节退在二线,仅作为叙述的框架,而把人物心理、情绪内在流动的变化推到了头一线,从而铸成了新的小说结构形态。”
  记得德国有位汉学家说过,中国文学应当具有忏悔意识(大意)。我寫短篇、中篇、长篇,也写小小说,注重描写人物的自我反省、觉悟。人们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有感觉、感受、感悟三个层次。感悟即觉悟,包含忏悔。20世纪70年代末我写过一批小小说。从那时起,我就把视角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隐蔽的纠结与困惑、自省、觉悟和忏悔。三十年前我为中学母校文学社题词:“文学应当是人们灵魂的清洗剂”。自省、觉悟和忏悔,便是洗涤灵魂中的隐垢。这也是我对文学的信念,已坚持了整整四十年。
  新近又开始写些小小说。这次的“舒老收礼”三题,依旧是“胃镜探头插入”的内窥式叙述,以自省对灵魂的微垢做洗涤。这种微垢,不是常人共知的对与错,而是从大众常识的“对”中辨析出实质的错来,从而体现认识价值。
  为之,我一直以“为人作文同一格”自律,不忘自身的修炼:一是不断加强思想理论积累,力求具有以宏观、大局角度审视微观、局部事物的眼光,有穿透生活本质的能力,力争有独特发现或独到见地;二是努力像鲁迅先生那样有“我解剖自己比解剖别人更加不留情”的勇气,自觉检视自己的灵魂。我的小说作品,大都是从自我审视、自我觉悟的土壤里萌生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在第一本小说集《雾中行》后记中说过:“希望心灵能与读者沟通,感情能与读者交流……希望能伴随读者从命运布下的迷雾中走出来。”或可以说,我希望在自己受启蒙的同时启蒙读者。这便是我在小说中寄托的审美理想。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英莲与老蔫是娃娃亲,是两家老爷子酒后磕头成了拜把子哥们儿,才有的约定。  英莲莲步轻移走在小镇街头,五官俏皮撩人,一条马尾辫吊在脑后,一身合体衣裤勾勒出腰身,男人们看了直咽口水。这么水灵秀气的姑娘,咋就嫁给了老蔫?有人猜,英莲家住得偏远,一定是奔着老蔫家几间大瓦房去的。  老蔫听了,嘿嘿一笑,也不言语。  “老蔫”这名字跟老蔫忒相配,老蔫活了半辈子,从来没做过一件瓷实的事。  老蔫并不老,大名叫马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我不知道该说点儿什么。  从创作年数上说,我算得上是小小说界的一名老兵了,发了数百篇小小说,也出了几部小小说作品集。可我一直惧怕谈小小说,一是由于自己的性格,不善言谈;二是惭愧自己的作品太少,没有侃侃而谈的资本。但我终究是一个老兵了,结合自身读写小小说的经历,总是有一点儿自己的感受和心得的。  小小说走到今天,小小说作家创作出众多优秀的小小说佳作,已赢得读者的喜爱;小小说理论家呕心沥
期刊
研讨会上的自助餐,来用餐的人都面熟,目光对上了就微笑一下。  有一个人不光微笑,还迎上来寒暄。寒暄就寒暄,还点破苏璃的底牌:“我猜,你是电台的,是主持人。对吗?”  这是一张亲切的年轻的脸,教苏璃和他一搭腔感觉自己也亲切起来、年轻起来。  亲切,自己是亲切惯了的;年轻,却已经是昨日的胜景。苏璃今年36岁,已经有16年的光阴交给了电波。通过电波传递的美丽声音,使得这个城市里有好多人知道苏璃的名字,所
期刊
徐大娘的鸡丢了。一只十来斤的大红冠子叫鸡公。那是用来吃团年饭的。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儿子儿媳孙儿从广东回来吃啥子啊!  徐大娘很着急,挨着问。  都说:“昨前天都看到的嘛!”  徐大娘说:“今天早上,我还喂它苞谷呢,吃了我半碗苞谷呢!”  都说:“就是,就是,怎会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好大的一只叫鸡公啊!可惜了可惜了,得好好找找!”  都来帮徐大娘找叫鸡公。沙坝坪17户人家,在家的,就十来个守家门的老
期刊
街上的大人和孩子,熟悉的和陌生的都称他为“酒爷”。时间一长他的真实姓名都让人们忘记了。实际他是个剃头匠,真名叫王全,就住在我家西边一里多地的下坡村。  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挑着铜脸盆和炭火,一头挑着板凳。街上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  摊子支起来,他不叫不喊,往板凳上一坐,掏出那个油腻的旱烟袋荷包,往那个铜烟袋锅里撮了一袋旱烟,按实,用火柴点着吸起来,等着第一个顾客来临。他立的规矩是,第一个来的不收费
期刊
乔乔在等爸爸回来,乔乔一整天都在等爸爸回来。  乔乔的爸爸是个修伞匠,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工具箱出门了。乔乔觉得爸爸这次出门跟以往不一样。以往妈妈还在,等待是妈妈的事情。现在妈妈不在了,等待就成了乔乔的事儿,一块石头从妈妈手中转移到他的胸口,乔乔觉得沉甸甸的。  吃过早饭,乔乔拿着弹弓走到院子里。从院墙向院子中央蔓延出一片野生鸢尾,之前乔乔只觉得这些蓝蝴蝶似的花好看,可此刻他忽然想起听谁说过鸢尾
期刊
麦忙不怕忙,就怕豆叶黄。  ——豫东民谚  豆叶黄了,秋意渐浓。  要不几天了,秋庄稼就要成熟了。豆子已经可以用火燎着吃了。大水正撅着屁股,在土沟里用铁锨挖坑。坑是圆的,像锅灶。后面留个小眼,是烟囱。  大水挖好了锅灶,去拾柴火。他在豆秧底下摸捞一把豆叶,又在树上找了几根枯树枝。看看四周,没一个人影,他猫着腰钻进五队豆地里,噌噌拽了一抱豆子,一溜烟儿钻进沟里。  藏好东西,他爬出沟,像将军一样巡视
期刊
夕阳咚的一声掉下西岗,满天就蒙上了灰幔。冬天的白天,太短了。  阿义从地头捡起媳妇珍从城里带回来的旧棉衣,穿上,也不系扣,扛着头,提着锨,回家。推开家门,阿义清了清嗓子,喊:“妈,我回来了!”  老太太耳背,坐在火盆前,问:“谁回来了?珍要回来了?哦,阿义,火还热着,快来烤烤,真冷的天。”  阿义说:“不冷。”放下工具,洗手脸,擀甜面叶,炒倭瓜。老太太八十七了,牙不行,不吃挂面,甜面叶还得煮得烂熟
期刊
一听说本周五晚上A市举行罗丝专场音樂会的消息,我立即用高于原价两倍的钱买来了门票。尽管是最后一排,也让我欣喜不已。我忐忑地向经理请假,没想到经理一挥手,说:“去吧,拍些视频让我分享。”  时间紧,我只好乘飞机前往。抵达A市后,我转乘地铁去剧院。地铁的过道上,有一排海报,海报上罗丝边拉琴边跳舞。围看的人群,是冲着今晚的演出而来的吧?罗丝是当红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谁不想一睹她的风采?  悠扬的琴声传来
期刊
那枚钉子真的是白白亮亮的,拿在手里闪着银器一般的光泽,弥漫开来的,则是凉、润。二楼固执地认为,真正的润,一定是微凉的。不是吗?此时二楼手里的钉子如一滴深秋的露水,在他的打量下,呈现出最诗意的润。  二楼满意地将钉子握在手里,握得紧紧的,并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从轿车边轻盈地走过。  走过去,二楼就看到补鞋匠老乔正坐在合欢树下,低着头,眨巴着小眼睛,目光从老花镜的上面飞过来,蝴蝶一样忽闪着,追着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