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秋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忙不怕忙,就怕豆叶黄。
  ——豫东民谚
  豆叶黄了,秋意渐浓。
  要不几天了,秋庄稼就要成熟了。豆子已经可以用火燎着吃了。大水正撅着屁股,在土沟里用铁锨挖坑。坑是圆的,像锅灶。后面留个小眼,是烟囱。
  大水挖好了锅灶,去拾柴火。他在豆秧底下摸捞一把豆叶,又在树上找了几根枯树枝。看看四周,没一个人影,他猫着腰钻进五队豆地里,噌噌拽了一抱豆子,一溜烟儿钻进沟里。
  藏好东西,他爬出沟,像将军一样巡视着他的疆土。“哎哎,”他拉着长腔,“放羊的老帮子,招呼你的羊,别啃了俺队里的豆子。”
  一个人也没有,就只有他的长音,在豆地的上空悠扬地飘荡。
  大水是八队的。
  大水弟兄六个,上不起学,十五了,重活儿干不了,挣不了工分,他爹给队长送了一只下蛋鸡。正好队长老婆坐月子,缺奶水,就收了鸡。大水正式成了八队的半个劳动力。每年的这个时候,秋庄稼无缘无故地丢失,有牛羊祸害,也有人偷着往家里带。
  队长就派大水看豆子。
  大水看一天豆子可以挣六分。
  小满也是看豆子的,她看的是五队的豆子。
  他们经常碰面。
  小满十六了,比大水大一岁。小姑娘水灵灵的,该长的地方都长了,一说话就笑,那笑声半夜里还响在大水的梦里。
  大水点起了火,烟冒出来了,豆子在火里噼噼啪啪地响。毛豆子的香味飘散开来,大水从火里捡一豆粒,尝尝,香啊,管吃了。他把火踩灭,把豆子一把一把摆好:“这是我的,那是小满的。”



  小满是闻到香味才来的。
  她一来就看见她队里的豆子少了。
  她骂大水:“大水你个龟孙,你又偷俺队的豆子了。”
  大水不说话,他把燎好的豆子伸到小满的鼻子上。
  小满恼了,不吃。大水吃,吃得很响。小满从地上拾根棍子,把大水摁在地上,照屁股上就打:“还偷不偷了?”
  “不偷了。”
  “叫声姐。”
  “姐。”
  “亲一口。”
  大水亲了小满一口。大水笑了,大水吃豆子把嘴吃黑了,小满粉嫩的小脸上印了一个黑唇印,像个女老包。
  小满不打大水了,两个人头对头吃毛豆子。
  天很快就黑了。
  两个人躺在沟里看天。小满说:“大水,你说,人结了婚,有意思吗?”
  “不知道。”
  “我要结婚了,你高兴吗?”
  “高兴。”
  “高兴个屁,我跟别人结婚,不是跟你。”
  “我不高兴,我要和你结婚。”
  小满说:“那咱俩现在就结婚。”
  “咋结?”
  “笨蛋。连结婚就不会,你真笨死了。起来,我教你。”小满站起来,找了两个大坷垃,并排放在一起,“这个大的是你爹,这个小的是你娘。”
  大水说:“我娘早死了。”
  “不能说‘死’,该说‘不在了’。就当你娘还在。”
  小满和大水并排站着。“咱们拜天地。”小满又想起了什么,把自己身上的小红褂脱了,蒙到头上。准备妥当,小满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
  拜过天地,二人重又躺下。大水慌着去脱小满的衣裳,小满脸红心跳:“别动大水,再动就不让你喊姐了。”
  大水就不敢动,躺在小满身边喘粗气儿。
  两个人就躺在一起看天。一直到小满娘喊小满回家喝汤了,二人才分开。
  后来小满就不看秋了。小满出嫁了,她出嫁的前一黑,又把大水喊到西边的豆地里。小满说:“大水。”
  “嗯。”大水应一声。
  “我明天就出门子走了。”
  “嗯。”
  “你不想我嗎?”
  “想。”
  小满又骂大水:“你个死大水,你咋恁笨哪!你就不会托个媒人去俺家!”
  大水很委屈,他不敢跟爹说,他爹没有钱。
  “记住大水,想我了就到俺庄西头那棵大柳树底下等我。我回娘家了就从那儿过。”
  大水天天去那棵柳树底下等,没有看到过小满。小满没想到,结了婚就不自由了。大水就不去了,他还去看秋。五队又换了个看秋的,一个弯腰老头儿,大水一句话也不和他说。
  大水好像长大了。长大的大水常常望着小满的村庄发呆。
  第二年,大水也不看秋了,他跟着父亲干重活儿,他终于可以挣到十分了。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秦倔强,大块头,一米九,鼻音重,嗓音厚。  我和秦倔强同船那年,他是船上的大厨。没上船前,秦倔强在星级酒店做过多年帮厨,性憨人倔,一直也没有机会升至主厨。他挣的工资也不少,吃点儿喝点儿赌点儿,总也攒不下。老婆整年看不到几个钱,牢骚滋长,见了面像只缠绕在倔驴耳眼儿的苍蝇,烦得秦倔强整天闷头犟脸,喘粗气。后来听朋友说起上船挣钱多,秦倔强也没和老婆商量,找个海员培训学校,报名缴费,考了个水手证。  秦倔
期刊
可耻的人,通常也并不怎么觉得自己的可耻。我时常会想起李校长,但不知道他是否还在监狱里服刑。我懒得打听,尽管可以从朋友处得到他的消息。人到中年的我,诸事缠身,对许多人事都不再像以前那样上心了。我还有些健忘,李校长的名字,我竟然也不太想得起来了。去查一下,自然能查得到,但也不是太有必要。李校长是位诗人,在网上也会找到他的一些诗作。  我曾认真阅读过只有一面之缘的李校长写的诗,为的是求他办事,把我刚毕业
期刊
入秋,金黄的稻穗在农人手中,被有节奏地捶打,饱满的谷粒欢腾着、跳跃着,一堆堆滚入谷仓。那是稻子从秧苗到谷粒,走完壮美的一生后最光荣的归宿。  剩下的稻秆,不舍得扔,信手抽出一把,轻轻一绕,扎成稻草人,立在田间,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收割后的田地,期待春播的再次来临。有耕牛的人家,还不能闲着,得趁天晴,寻一处离牛棚不远的空旷场地,挖一深洞,在地上戳一根十几米高的杉木条子,再以杉木条子为圆心,将晒
期刊
明儿慌里慌张推进院来一辆自行车,又慌忙把大门关上。  爷爷问:“哪来的车?”  “人家扔胡同口草丛里的。”  “推家来干啥?”  “我看隔壁家的同学推回家一辆,我也……”  爷爷一听,噌地站了起来,那速度,谁也想象不到是一位古稀之人。  他抓起大门后的一根白蜡杆子就要打。  儿子喜子一瘸一拐地跑来,拦住了老爷子。  老爷子吼道:“快推走,在哪儿弄的放哪儿去!”  平素,这老头儿视孙子如珍宝,不知咋
期刊
英莲与老蔫是娃娃亲,是两家老爷子酒后磕头成了拜把子哥们儿,才有的约定。  英莲莲步轻移走在小镇街头,五官俏皮撩人,一条马尾辫吊在脑后,一身合体衣裤勾勒出腰身,男人们看了直咽口水。这么水灵秀气的姑娘,咋就嫁给了老蔫?有人猜,英莲家住得偏远,一定是奔着老蔫家几间大瓦房去的。  老蔫听了,嘿嘿一笑,也不言语。  “老蔫”这名字跟老蔫忒相配,老蔫活了半辈子,从来没做过一件瓷实的事。  老蔫并不老,大名叫马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我不知道该说点儿什么。  从创作年数上说,我算得上是小小说界的一名老兵了,发了数百篇小小说,也出了几部小小说作品集。可我一直惧怕谈小小说,一是由于自己的性格,不善言谈;二是惭愧自己的作品太少,没有侃侃而谈的资本。但我终究是一个老兵了,结合自身读写小小说的经历,总是有一点儿自己的感受和心得的。  小小说走到今天,小小说作家创作出众多优秀的小小说佳作,已赢得读者的喜爱;小小说理论家呕心沥
期刊
研讨会上的自助餐,来用餐的人都面熟,目光对上了就微笑一下。  有一个人不光微笑,还迎上来寒暄。寒暄就寒暄,还点破苏璃的底牌:“我猜,你是电台的,是主持人。对吗?”  这是一张亲切的年轻的脸,教苏璃和他一搭腔感觉自己也亲切起来、年轻起来。  亲切,自己是亲切惯了的;年轻,却已经是昨日的胜景。苏璃今年36岁,已经有16年的光阴交给了电波。通过电波传递的美丽声音,使得这个城市里有好多人知道苏璃的名字,所
期刊
徐大娘的鸡丢了。一只十来斤的大红冠子叫鸡公。那是用来吃团年饭的。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儿子儿媳孙儿从广东回来吃啥子啊!  徐大娘很着急,挨着问。  都说:“昨前天都看到的嘛!”  徐大娘说:“今天早上,我还喂它苞谷呢,吃了我半碗苞谷呢!”  都说:“就是,就是,怎会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好大的一只叫鸡公啊!可惜了可惜了,得好好找找!”  都来帮徐大娘找叫鸡公。沙坝坪17户人家,在家的,就十来个守家门的老
期刊
街上的大人和孩子,熟悉的和陌生的都称他为“酒爷”。时间一长他的真实姓名都让人们忘记了。实际他是个剃头匠,真名叫王全,就住在我家西边一里多地的下坡村。  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挑着铜脸盆和炭火,一头挑着板凳。街上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  摊子支起来,他不叫不喊,往板凳上一坐,掏出那个油腻的旱烟袋荷包,往那个铜烟袋锅里撮了一袋旱烟,按实,用火柴点着吸起来,等着第一个顾客来临。他立的规矩是,第一个来的不收费
期刊
乔乔在等爸爸回来,乔乔一整天都在等爸爸回来。  乔乔的爸爸是个修伞匠,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工具箱出门了。乔乔觉得爸爸这次出门跟以往不一样。以往妈妈还在,等待是妈妈的事情。现在妈妈不在了,等待就成了乔乔的事儿,一块石头从妈妈手中转移到他的胸口,乔乔觉得沉甸甸的。  吃过早饭,乔乔拿着弹弓走到院子里。从院墙向院子中央蔓延出一片野生鸢尾,之前乔乔只觉得这些蓝蝴蝶似的花好看,可此刻他忽然想起听谁说过鸢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