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学生能力培养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90-01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
  1 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
  指导学生会预习是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很多初中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只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下课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由于没有预习,听课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就很低。因此,预习好才能学习好,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方法,一要教会方法,二要设计好提纲。
  教给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时,反复阅读,先粗后细,即先将整节课文粗略浏览一次,掌握概貌,有点印象,然后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再细读一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研究难点,特别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真反复地看一二次,甚至几次。对疑点、难点作好笔录,待堂上解决。
  设好提纲。预习提纲的作用一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二是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必须做到:原则上突出“趣”字,形式上突出“新”字,内容上突出“巧”字,最后落实到“乐”字,使学生愿意学,高兴学。
  2 会上课——在课堂上培养创新能力
  2.1 动眼看。上课可以采用“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眼看。通过让学生多看书,多看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如分步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做到多样性;学会对观察对象(题目、图形、教具)全面分析,做到全面性;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条件逐个分析研究,做到准确性和深刻性。(数学问题中不少隐蔽条件,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揭示出来)
  2.2 动耳听。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不仅要听老师讲解,也要听同学发言,要学会边听、边想、边记,使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牢固。
  2.3 动口议(读)。上课动口议就是积极发言,这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知识反馈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疑引读,叩开思维之门;也可以质疑导议,激励发散思维;或通过释疑排难,指导集中思维。在学生动口议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反馈,思维碰撞,突发奇思,可以收到互相启发,开拓思路,全面提高的效果。
  2.4 动手做。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拼一拼,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悟出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2.5 动笔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笔练。 要练好,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策划,设置一些探索性练习及针对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动笔写,还要教会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记”是为思和听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学会边听边记,边想边记。学会记要点、记疑点、记难点、记方法和记思路;要学会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把书本的东西变为自己
  2.6 动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让学生动脑筋思考。以疑激思,强化训练,长期培养,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 会温习——在温习时引起联想
  一是紧扣笔记复习功课。课后,学生要根据老师课堂讲解的新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对照笔记细读课文,回顾记忆,深化、理解和巩固知识。
  二是认真审题,独立完成作业。首先指导学生在做每次做作业时,学会找出题目给出条件的实质及互相联系,架构已知条件与所求結论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动手做题,通过寻找内在联系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其次是做完作业后要进行反思与总结,进一步研究问题是怎样引导出来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展开的?有无其它解题方法?不同解法优劣如何?能否把题目修改与拓宽?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目的性与完整性,提高创新的能力;再者,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会使用符号、图形表示语言文字,用式子表示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由模仿到创新独立完成作业,逐渐掌握良好的数学表达能力,规范的、条理化的、清晰的书写格式,以最快、最好、最准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是结合旧课,预习新课。做完作业后,立即要进行预习新课,加深对旧知识的记忆,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变为线连结在一起,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4 会总结——在总结后产生升华
  4.1 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4.2 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4.3 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4.4 教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要教会学生会学,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学任务,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更多地亲自尝试与探索,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心智活动和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既“学会”,也“会学”。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课堂提问若能引起学生思维共鸣,使全体同学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正所谓一问激起千层浪。  那么,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问,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
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章的过程中,由于对概念、性质、图形把握不准,常见图形记得不牢,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举例说明,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走出误区,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收集错题的习惯。  一、对基本性质缺乏正确的理解  例1:有两组线段:①7,5,2;②4,6,8。判断哪一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错解:∵7+5>2,  ∴以7,5,2为边能组成三角形  ∵4+6>8,  ∴以4,6,8为边能组成三角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报复公安机关、袭击警察的事件,而这在一定程度是由警察职务行为不当引起的,为了保障人权、限制警察自由裁量,我国应在立法层面确立比例原则的基本原则地位,制
随着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材,其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其内容也都比较注重学生的活动。本文重点讨论初中地理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52-01    1 由点到面,激发学生整体参与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灵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的确,教师要想拨动隐秘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的“话语权”这根弦,就得事先校音定调。学生由于受知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