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虽然没有写过经济伦理学的专著,但是在他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中都蕴含着经济伦理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市场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经济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从经济伦理的定义、国内外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经济伦理缺失现象等方面,简单的阐述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立市场经济伦理体系过程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经济伦理;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缺失;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一生中并没有经济伦理学的专著,但他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经济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不但为架构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伦理体系以及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而且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经济伦理的定义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的时候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经济伦理来源于英文的“business ethics”。八十年代中期,菲利普·刘易斯针对商界人士做了一份题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伦理概念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的调查报告,刘易斯根据报告结果概括“经济伦理”主要是指防止不伦理行为的规则、标准、守则和原则,道德上正当的行为,即指言行要符合事实或具有真实性以及面临伦理困境需要做出伦理决策的情形。
1994年“business ethics”与环境伦理学等应用伦理学分支通过“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介绍到中国,对于如何用中文进行准确的翻译,国内学术界也有过争议,上海社科院伦理研究所的陆晓禾提出了“经济伦理”的翻译名称。
虽然国内外理论界关于经济伦理所下的定义不一,但普遍认为所谓经济伦理,是指让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生活的伦理认可和评价体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经济伦理指的是规范经济学对经济制度和平等、效率等经济范畴以及个人消费等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从伦理学的角度,经济伦理指的是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前提和背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应该与不应该问题,设计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的合理性,经济主体的伦理关系性状以及经济范畴的价值判断等问题。①从宏观的层面上看它更为推行提倡正确的经济秩序,从微观的层面上看它注重规范作为经济主体的个人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二、国内外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产生、形成,诸子百家对于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定位以及伦理目标都有各自的表述。隋唐时期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得到了发展,儒家逐渐成为了中国伦理的主流思想,主张重义轻利、和气生财,注重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倡导在经济生活中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趋于僵化,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这样就阻碍了经济本身的发展。近代鸦片战争过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当时的中国受到外国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控制形成了当时特殊的经济伦理思想。改革开外以来,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建设的需要,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启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与伦理道德建设的关系。
在西方,首先在市场经济萌芽之时占主流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其中“重商主义”就是指一国的财富必不可少是金银类的贵金属,对外贸易要保持顺差,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商业要由母国来垄断等等;“重农主义”是指推崇所谓的“自然秩序的科学”,重视“崇本抑末”、重农轻商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如他所创立的“经济人”假说,并为其进行道德辩护;在《道德情操论》中他提出了“看不见得手”的概念;他所出版的《国富论》中,不仅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开创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占世界主流地位的时代。其次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进一步完善了“经济人”假说,论证了经济与伦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当代的西方经济伦理思想体现在凯恩斯的观点上,他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绝不是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期,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理应发挥调控和直接干预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和发展。②
三、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
虽然马克思未曾写过经济伦理学的专著,但是他的诸多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在对处于不同背景下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呈现在他的不同著作之中。
第一阶段是《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期间。我们对于马克思的思想起点大多是从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而来的,他以一个新教徒的眼光观察世界,而进入大学时代的马克思自觉地清理其新教价值观,开始了以生命体为反思原型的原子论哲学。这种生命哲学在主办《莱茵报》期间就遭遇了当时德国市场化初期最为普遍的社会经济伦理问题——“社会贫困问题”,对于社会贫困的伦理批判首先是通过制度伦理批判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随后社会贫困问题被归结为“制度的贫苦”引起了同官方的争执,马克思也为此结束了《莱茵报》的工作。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路和方法,开始在市民生活的盲目必然性中寻找市民原则和人道原则的生活基础,有制度批判转向经济批判,从人权批判转而要求消灭商品经济,首次出现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结合、人道主义与经济学融合的潜在趋势。③
第二阶段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新莱茵报》期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道德眼光审视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并尝试把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融为一体。马克思创立了实践哲学和唯物史观的思考方式,以当时的经济实际出发,站在劳动与生产实践的角度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等环节的分析,批判的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黑格尔异化理论,创立了劳动异化理论,提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④指明了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以及经济生活领域决定伦理道德领域的论断。这部手稿中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经济学异化劳动的解读,使得马克思感到急需与青年黑格尔主义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在其后出版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能够进一步的体现出来。 第三阶段是《资本论》时期。在一时期,马克思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注重从实践性的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其经济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中。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不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做了科学的分析,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交换、流通、分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进行了透彻的剖析,揭示了经济和伦理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对资本主义现状入手,以寻找解决经济和道德问题的可行途径,他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马克思从分析劳动二重性入手,分析了资本家的本性,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不道德性,如他们所提倡的表面上貌似平等的“平等交换”,实质上资本和雇佣劳动是不平等的,资本家在与工人的劳动力进行“等价交换”之后,还无偿的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经济伦理缺失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在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转型期间,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伦理缺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首先表现在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上。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GDP的增长,而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也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被抛弃在经济活动之外。过分的追逐利益最大化,不仅会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同时也会使得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如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侵权的现象等。
其次是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信用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一项基本原则,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经济信任危机,如以假乱真、违反合同、非公平竞争等。
再次是职业道德的丧失。职业道德从道德伦理的层面出发,对于不同行业提出的行动准则及其规范,能够更好的使人们履行职业责任。中国目前职业道德的沦丧,其主要的表现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往往持漠视甚至逃避的态度,只想用手中的权获得更多的利,而规避责任。如假唱的明星、收红包的医生、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官员等。
最后商业欺诈行为经常发生。公平交易本来是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准则,但现实中仍然时常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如毒奶粉,皮鞋胶囊等。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人们对于利益的过分追逐导致道德缺失;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法制建设滞后,使人们的行为缺乏明确的制约;三是市场道德秩序混乱,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
经济和伦理二者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伦理道德除了规范、激励和引导等功能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经济功能,如伦理道德为人们在经济交换活动中提供信任合作的基础,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生活中,经济伦理是除了经济、法律法规之外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补充手段。伦理道德手段凭借着经济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主动承担起调节经济规范运转的责任,通过宣传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等方式,促使人们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的基础之上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而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唯利是图。因此,深入的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对于研究、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是提高全民伦理道德素质的要求。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是基础,但是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所以,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开展与之相对应的上层建筑领域的研究工作,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和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培养诚信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思想。
其次,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始至终经济伦理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就会发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了现代经济伦理的公平正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核心理念。而这些核心理念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法治的完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经济伦理的调节和规范。根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平等和竞争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而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在完善和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完善,仍旧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习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作为指导。
再次,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的道德承担者,同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济伦理思想建设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马克思经济伦理道德的教育,促进企业主体充分认识和发挥经济伦理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
最后,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资本、信息、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和优化组合,使得经济交流更为紧密,但同时竞争也异常激烈。在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竞争越是激烈,经济伦理思想对于企业的作用就越为明显。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坚持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总之,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构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都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强以华.伦理经济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九州出版社,2007.
[3]邹彤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5]金可溪.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J].道德与文明,2001.
[6]章海山,高同裕.经济伦理范畴及其体系初探[J].伦理学研究,2005.
[7]朱金瑞.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力作——读刘琳资本论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J].道德与文明,2010.
[8]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9]余桂玲.和谐社会与企业伦理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7.
[10]杨丽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问题微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6.
[11]何静.论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道德[J].特区经济,2006.
[12]汪友荣.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4.
[1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4.
[14]丑莉莉.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伦理建设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0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7]陆晓禾.经济伦理学评述[J].社会科学,1996.
注 释:
①强以华.伦理经济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九州出版社,2007.
③邹彤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意义,2009.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经济伦理;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缺失;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一生中并没有经济伦理学的专著,但他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经济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不但为架构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伦理体系以及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而且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经济伦理的定义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的时候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经济伦理来源于英文的“business ethics”。八十年代中期,菲利普·刘易斯针对商界人士做了一份题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伦理概念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的调查报告,刘易斯根据报告结果概括“经济伦理”主要是指防止不伦理行为的规则、标准、守则和原则,道德上正当的行为,即指言行要符合事实或具有真实性以及面临伦理困境需要做出伦理决策的情形。
1994年“business ethics”与环境伦理学等应用伦理学分支通过“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介绍到中国,对于如何用中文进行准确的翻译,国内学术界也有过争议,上海社科院伦理研究所的陆晓禾提出了“经济伦理”的翻译名称。
虽然国内外理论界关于经济伦理所下的定义不一,但普遍认为所谓经济伦理,是指让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生活的伦理认可和评价体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经济伦理指的是规范经济学对经济制度和平等、效率等经济范畴以及个人消费等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从伦理学的角度,经济伦理指的是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前提和背景,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应该与不应该问题,设计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的合理性,经济主体的伦理关系性状以及经济范畴的价值判断等问题。①从宏观的层面上看它更为推行提倡正确的经济秩序,从微观的层面上看它注重规范作为经济主体的个人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二、国内外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产生、形成,诸子百家对于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定位以及伦理目标都有各自的表述。隋唐时期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得到了发展,儒家逐渐成为了中国伦理的主流思想,主张重义轻利、和气生财,注重经济活动参与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倡导在经济生活中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趋于僵化,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这样就阻碍了经济本身的发展。近代鸦片战争过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当时的中国受到外国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控制形成了当时特殊的经济伦理思想。改革开外以来,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建设的需要,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启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与伦理道德建设的关系。
在西方,首先在市场经济萌芽之时占主流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其中“重商主义”就是指一国的财富必不可少是金银类的贵金属,对外贸易要保持顺差,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商业要由母国来垄断等等;“重农主义”是指推崇所谓的“自然秩序的科学”,重视“崇本抑末”、重农轻商的价值取向。其次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如他所创立的“经济人”假说,并为其进行道德辩护;在《道德情操论》中他提出了“看不见得手”的概念;他所出版的《国富论》中,不仅创立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开创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占世界主流地位的时代。其次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进一步完善了“经济人”假说,论证了经济与伦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当代的西方经济伦理思想体现在凯恩斯的观点上,他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绝不是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期,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理应发挥调控和直接干预市场经济的作用,才能有效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和发展。②
三、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
虽然马克思未曾写过经济伦理学的专著,但是他的诸多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在对处于不同背景下各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呈现在他的不同著作之中。
第一阶段是《莱茵报》到《德法年鉴》期间。我们对于马克思的思想起点大多是从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而来的,他以一个新教徒的眼光观察世界,而进入大学时代的马克思自觉地清理其新教价值观,开始了以生命体为反思原型的原子论哲学。这种生命哲学在主办《莱茵报》期间就遭遇了当时德国市场化初期最为普遍的社会经济伦理问题——“社会贫困问题”,对于社会贫困的伦理批判首先是通过制度伦理批判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随后社会贫困问题被归结为“制度的贫苦”引起了同官方的争执,马克思也为此结束了《莱茵报》的工作。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路和方法,开始在市民生活的盲目必然性中寻找市民原则和人道原则的生活基础,有制度批判转向经济批判,从人权批判转而要求消灭商品经济,首次出现道德批判与经济批判结合、人道主义与经济学融合的潜在趋势。③
第二阶段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新莱茵报》期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道德眼光审视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并尝试把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融为一体。马克思创立了实践哲学和唯物史观的思考方式,以当时的经济实际出发,站在劳动与生产实践的角度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等环节的分析,批判的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黑格尔异化理论,创立了劳动异化理论,提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④指明了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以及经济生活领域决定伦理道德领域的论断。这部手稿中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经济学异化劳动的解读,使得马克思感到急需与青年黑格尔主义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在其后出版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能够进一步的体现出来。 第三阶段是《资本论》时期。在一时期,马克思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注重从实践性的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其经济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资本论》中。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不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做了科学的分析,而且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交换、流通、分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进行了透彻的剖析,揭示了经济和伦理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对资本主义现状入手,以寻找解决经济和道德问题的可行途径,他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马克思从分析劳动二重性入手,分析了资本家的本性,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不道德性,如他们所提倡的表面上貌似平等的“平等交换”,实质上资本和雇佣劳动是不平等的,资本家在与工人的劳动力进行“等价交换”之后,还无偿的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经济伦理缺失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在当今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转型期间,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伦理缺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首先表现在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上。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GDP的增长,而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也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被抛弃在经济活动之外。过分的追逐利益最大化,不仅会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同时也会使得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如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侵权的现象等。
其次是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信用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一项基本原则,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经济信任危机,如以假乱真、违反合同、非公平竞争等。
再次是职业道德的丧失。职业道德从道德伦理的层面出发,对于不同行业提出的行动准则及其规范,能够更好的使人们履行职业责任。中国目前职业道德的沦丧,其主要的表现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往往持漠视甚至逃避的态度,只想用手中的权获得更多的利,而规避责任。如假唱的明星、收红包的医生、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官员等。
最后商业欺诈行为经常发生。公平交易本来是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准则,但现实中仍然时常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如毒奶粉,皮鞋胶囊等。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人们对于利益的过分追逐导致道德缺失;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法制建设滞后,使人们的行为缺乏明确的制约;三是市场道德秩序混乱,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
五、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
经济和伦理二者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伦理道德除了规范、激励和引导等功能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经济功能,如伦理道德为人们在经济交换活动中提供信任合作的基础,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生活中,经济伦理是除了经济、法律法规之外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补充手段。伦理道德手段凭借着经济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主动承担起调节经济规范运转的责任,通过宣传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等方式,促使人们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的基础之上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而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唯利是图。因此,深入的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对于研究、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是提高全民伦理道德素质的要求。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是基础,但是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所以,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开展与之相对应的上层建筑领域的研究工作,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和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培养诚信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思想。
其次,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始至终经济伦理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就会发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了现代经济伦理的公平正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核心理念。而这些核心理念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法治的完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经济伦理的调节和规范。根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平等和竞争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而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在完善和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完善,仍旧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习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作为指导。
再次,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的道德承担者,同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济伦理思想建设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马克思经济伦理道德的教育,促进企业主体充分认识和发挥经济伦理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
最后,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资本、信息、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和优化组合,使得经济交流更为紧密,但同时竞争也异常激烈。在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竞争越是激烈,经济伦理思想对于企业的作用就越为明显。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要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坚持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总之,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构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都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强以华.伦理经济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九州出版社,2007.
[3]邹彤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5]金可溪.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J].道德与文明,2001.
[6]章海山,高同裕.经济伦理范畴及其体系初探[J].伦理学研究,2005.
[7]朱金瑞.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力作——读刘琳资本论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J].道德与文明,2010.
[8]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9]余桂玲.和谐社会与企业伦理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7.
[10]杨丽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问题微探[J].广西社会科学,2006.
[11]何静.论和谐社会的经济伦理道德[J].特区经济,2006.
[12]汪友荣.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4.
[1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4.
[14]丑莉莉.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伦理建设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0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6]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7]陆晓禾.经济伦理学评述[J].社会科学,1996.
注 释:
①强以华.伦理经济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九州出版社,2007.
③邹彤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及其意义,2009.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