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改革,给高中数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为7更好的适应这些新变化,本文总结了高中教学教学实践中,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形成符合课程特点的新型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学要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只有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了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在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形成符合课程特点的新型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更好地把握新课改
为了更好地提高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学,老师必须不断的加强培训和学习。例如,对于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选修课程,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完全靠自学是不可行的。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章建跃博士就指出:在原来的大纲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出现在集合与简易逻辑中,是为集合运算、求定义域和值域做准备工具的。所以大纲教材就具体详细地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而在课标教材中,是出现在数学必修模块5中,从不等关系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角度,作为刻画不等关系的工具之一,强调不等式、方程及两数之间的联系。于是对数学新课程教学,未经过培训的教师,特别是上过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往往用两节课时间补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它求复杂的定义域、值域,再来反映课时紧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那些教师的做法是对“双基的异化”,根本没有透彻理解数学新课程理念。因此要统筹安排,统筹学科力量,组织学科指导组,到各地交流,进行业务指导。在教学理念上要从过去“抓纲靠本”转变到依靠课程标准用好教材,要打破旧教材内容结构的束缚,适应新的知识结构。同时课堂教学要重实效。
二、认真钻研教材。做到灵活使用
认真钻研教材,重点关注与定位新增内容。在新教材中,例如,在必修模块3中增加了“算法内容”等,因此要有意识地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要清楚该新增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标准》中对知识点描述中所采用的几个关键性词语“了解、感受、体会、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也只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才能够分清楚该部分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教学,学生理解不清。又浪费时间。
三、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预习
教学中好多高中生由于基础差,又不去预习,听课效果往往不好,课外复习和作业花费的时间很多,久而久之,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有些同学抱怨:“老师上课讲得太快,还没来得及画图和思考,已经讲完了。”其实,这些同学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从而没有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联想式预习方法,在读到一个新概念、新法则、新定理时,联想到已学过的概念、法则、公式,并记录下来,准备课堂质疑、讨论。例如,在预习“两条直线的夹角”时,联想到三角函数中角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三角公式等,并及时复习有关概念。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理解“两条直线的夹角”的概念了,并容易推导;有关公式了。
四、注重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新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了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在新课程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尤其是“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除了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外,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验证性教学法”和“数学开放题教学法”,这两种方法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非常实用、有效。对于“数学开放题教学法”,教學中我们尝试设计开放题的方法主要有:(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为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而设计开放题这类开放题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既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从知识网络交汇点寻找开放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而不完全拘泥于“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实验表明,方法的设计不能全由教师完成,设计的过程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很好的课题。
五、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通过教学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时,整堂课甚至不离椅子半步,也没有在黑板上写过一个字,跟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甚少,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事先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而且有些学生由于缺乏监督,在课堂上讲话、思想开小差,课堂教学效果反而更差。我认为,多媒体教学虽然课堂容量多,但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才能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多媒体的投影屏幕最好挂在黑板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不要把整个黑板都覆盖上,留给教师板书的空间。漂亮的背景、动听的音乐的确能引起学生注意,但整堂课只用鼠标点点,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精彩有余,实效不足。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度”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不能简单理解为制作几个课件在课堂上表演,不能在什么情况下都依靠多媒体网络。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基本运算、直观想象、画表作图、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学生自己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等都可以依赖其自身来完成,不提倡采用信息技术代替完成。
总之,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一系列变化,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培训学习,更好的把握新课改;积极钻研教材,灵活使用;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预习;注重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更好的完成教学,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学要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只有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了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在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形成符合课程特点的新型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更好地把握新课改
为了更好地提高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学,老师必须不断的加强培训和学习。例如,对于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选修课程,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完全靠自学是不可行的。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章建跃博士就指出:在原来的大纲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出现在集合与简易逻辑中,是为集合运算、求定义域和值域做准备工具的。所以大纲教材就具体详细地介绍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而在课标教材中,是出现在数学必修模块5中,从不等关系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角度,作为刻画不等关系的工具之一,强调不等式、方程及两数之间的联系。于是对数学新课程教学,未经过培训的教师,特别是上过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往往用两节课时间补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它求复杂的定义域、值域,再来反映课时紧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那些教师的做法是对“双基的异化”,根本没有透彻理解数学新课程理念。因此要统筹安排,统筹学科力量,组织学科指导组,到各地交流,进行业务指导。在教学理念上要从过去“抓纲靠本”转变到依靠课程标准用好教材,要打破旧教材内容结构的束缚,适应新的知识结构。同时课堂教学要重实效。
二、认真钻研教材。做到灵活使用
认真钻研教材,重点关注与定位新增内容。在新教材中,例如,在必修模块3中增加了“算法内容”等,因此要有意识地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要清楚该新增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标准》中对知识点描述中所采用的几个关键性词语“了解、感受、体会、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也只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才能够分清楚该部分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的教学,学生理解不清。又浪费时间。
三、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预习
教学中好多高中生由于基础差,又不去预习,听课效果往往不好,课外复习和作业花费的时间很多,久而久之,便造成了恶性循环。有些同学抱怨:“老师上课讲得太快,还没来得及画图和思考,已经讲完了。”其实,这些同学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从而没有掌握听课的主动权。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联想式预习方法,在读到一个新概念、新法则、新定理时,联想到已学过的概念、法则、公式,并记录下来,准备课堂质疑、讨论。例如,在预习“两条直线的夹角”时,联想到三角函数中角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三角公式等,并及时复习有关概念。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理解“两条直线的夹角”的概念了,并容易推导;有关公式了。
四、注重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新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了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在新课程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尤其是“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除了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外,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验证性教学法”和“数学开放题教学法”,这两种方法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方面非常实用、有效。对于“数学开放题教学法”,教學中我们尝试设计开放题的方法主要有:(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为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而设计开放题这类开放题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既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从知识网络交汇点寻找开放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而不完全拘泥于“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实验表明,方法的设计不能全由教师完成,设计的过程应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很好的课题。
五、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通过教学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时,整堂课甚至不离椅子半步,也没有在黑板上写过一个字,跟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甚少,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事先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而且有些学生由于缺乏监督,在课堂上讲话、思想开小差,课堂教学效果反而更差。我认为,多媒体教学虽然课堂容量多,但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才能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多媒体的投影屏幕最好挂在黑板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不要把整个黑板都覆盖上,留给教师板书的空间。漂亮的背景、动听的音乐的确能引起学生注意,但整堂课只用鼠标点点,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精彩有余,实效不足。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度”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不能简单理解为制作几个课件在课堂上表演,不能在什么情况下都依靠多媒体网络。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如基本运算、直观想象、画表作图、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学生自己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等都可以依赖其自身来完成,不提倡采用信息技术代替完成。
总之,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一系列变化,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加强培训学习,更好的把握新课改;积极钻研教材,灵活使用;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预习;注重研究性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更好的完成教学,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