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美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纵观语文教材,它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因此,语文教学就不得不注重其中的审美功能,进行审美教育。
一、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美育则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何为美育?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曾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而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所实施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语文美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凭借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来实施的,是以语文为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可见,语文美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作用。
(一)美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首乐曲,有的人听起来如痴如醉,觉得趣味无穷;有的人却听得索然无味。一幅绘画,有的人看起来意趣横生,赞叹不已,而有的人却感到是杂乱无章,是线条的随意勾画和颜色的任意涂抹。如此种种,都是由人们审美的修养高低所决定的。而人的审美修养又是由美育来培养的。可见,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战国时期的教育家荀子曾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又说:“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形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因此,美育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品德和个性方面而有巨大的陶冶教育作用。
(二)美育是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
兴趣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兴趣的培养则离不开美育的功用。
1、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它本身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只要我们去开发利用,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视野的开拓,情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图画、音乐、多媒体投影,以及教师自身的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产生美的想像,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力和想像力,去领悟文中之“景”,体会文中之“情”,明白文中之“哲理”,进行美的教育,也同样能调动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除了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之外,它还有更重要的人文性,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现行的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族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这就离不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从语文教材方面看
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美的海洋,它给人以美感。其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具有审美的本质属性。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属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佳作。例如:同是写“莲”,语文教材中的“莲”是对莲的形态和实质的生动形象的描摹、联想和抒情;或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摹写“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同时,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词,又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气势美;也不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二的柔情美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哲理意蕴……如此种种,足见语文教材中反映美的领域无限宽广。这为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功能奠定了客观基础。
(二)从学生方面看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虽然他们的年龄偏小,经验少,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为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去体会自然美和事物美提供了先决条件。这样,教师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具及丰富的表情、语言来巧妙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一种新的境界和天地中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和熏陶。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则就要更多地采取一定的情境教学,审美教育。
(三)从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看
21世纪曙光熹微,知识经济端倪实现,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应该是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这种人才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看到语文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至关重要。
三、语文教师应善于实施审美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应善于实施审美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善于体会形象,感知“美”
文学作品是作家的创造,作家作为人的类属,也是按照人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象的,他正是选择那些他认为是美的人、事、景、物写进作品的,是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体会形象,就是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叶圣陶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所描写事物的表象,以便转化为初步的审美知觉。
(二)善于调动情感,感悟“美”
感悟美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本质理性把握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审美心理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架起一座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理解美。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使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而要使学生“入情”,只有先“动情”于已,而后才会“辞发”。
(三)善于通过比较,欣赏“美”
没有比较就没有美。因为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的一种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最能显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而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握住这一点,则必会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四、语文审美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倡导语文审美教育,并不排除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因为没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基础,那么对语文课文进行美的感受则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处理好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性的素质。
(二)不能把审美教育只看作是一种狭隘的欣赏、愉悦,甚至是“玩玩而已”,而要把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情操陶冶,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创新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语文的载体使之整合、提升。高尚的人文素质正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又必须是新型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
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
(正定县朱河中学)
一、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美育则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何为美育?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曾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而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所实施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语文美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凭借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来实施的,是以语文为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可见,语文美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作用。
(一)美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首乐曲,有的人听起来如痴如醉,觉得趣味无穷;有的人却听得索然无味。一幅绘画,有的人看起来意趣横生,赞叹不已,而有的人却感到是杂乱无章,是线条的随意勾画和颜色的任意涂抹。如此种种,都是由人们审美的修养高低所决定的。而人的审美修养又是由美育来培养的。可见,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战国时期的教育家荀子曾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又说:“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形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因此,美育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品德和个性方面而有巨大的陶冶教育作用。
(二)美育是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
兴趣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兴趣的培养则离不开美育的功用。
1、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它本身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只要我们去开发利用,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视野的开拓,情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图画、音乐、多媒体投影,以及教师自身的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产生美的想像,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力和想像力,去领悟文中之“景”,体会文中之“情”,明白文中之“哲理”,进行美的教育,也同样能调动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除了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之外,它还有更重要的人文性,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现行的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族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这就离不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从语文教材方面看
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美的海洋,它给人以美感。其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具有审美的本质属性。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属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佳作。例如:同是写“莲”,语文教材中的“莲”是对莲的形态和实质的生动形象的描摹、联想和抒情;或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摹写“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同时,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词,又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气势美;也不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二的柔情美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哲理意蕴……如此种种,足见语文教材中反映美的领域无限宽广。这为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功能奠定了客观基础。
(二)从学生方面看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虽然他们的年龄偏小,经验少,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为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去体会自然美和事物美提供了先决条件。这样,教师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具及丰富的表情、语言来巧妙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一种新的境界和天地中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和熏陶。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则就要更多地采取一定的情境教学,审美教育。
(三)从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看
21世纪曙光熹微,知识经济端倪实现,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应该是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这种人才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看到语文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至关重要。
三、语文教师应善于实施审美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应善于实施审美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善于体会形象,感知“美”
文学作品是作家的创造,作家作为人的类属,也是按照人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象的,他正是选择那些他认为是美的人、事、景、物写进作品的,是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体会形象,就是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叶圣陶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所描写事物的表象,以便转化为初步的审美知觉。
(二)善于调动情感,感悟“美”
感悟美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本质理性把握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审美心理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架起一座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理解美。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使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而要使学生“入情”,只有先“动情”于已,而后才会“辞发”。
(三)善于通过比较,欣赏“美”
没有比较就没有美。因为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的一种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最能显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而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握住这一点,则必会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四、语文审美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倡导语文审美教育,并不排除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因为没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基础,那么对语文课文进行美的感受则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处理好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性的素质。
(二)不能把审美教育只看作是一种狭隘的欣赏、愉悦,甚至是“玩玩而已”,而要把审美教育的人格塑造,情操陶冶,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创新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语文的载体使之整合、提升。高尚的人文素质正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又必须是新型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
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
(正定县朱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