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甘肃政法学院为调研对象,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学校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加强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通识选修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
关键词:通识选修课;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04-02
当前,我校通识选修课的设置较为合理,师生基本认同选修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师生普遍认为我校选修课的设置、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此次调查问卷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两种,学生篇问卷主要在我校大二大三学生中进行,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86份,专业涉及我校十二个二级分院的28个专业。教师篇调查问卷主要在通识选修课代课教师中进行,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涉及我校十二个二级分院的部分教师。
一、我校通识选修课现状
目前,我校通识选修课主要实行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上”通过传统的教师开课、学生选课、上课考试、取得学分等步骤进行;“课下”主要指网络通识选修课,通过学生网上选课、网络视频观看、师生讨论、随机考试、取得学分等步骤进行。通识选修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访谈,我们发现:
1.学校对通识选修课的考核做了基本规定。我校规定通识选修课(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的考核主要以考察方式为主,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课堂提问、小测验、报告、论文、个别质疑等。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以开卷考试为主,教师可结合课程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考察形式。
2.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考核,并及时上报成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大多以考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为主要的考核方式来衡定平时成绩。期中期末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作答若干个论述题、提交课堂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最为普遍。其中,当堂完成几道论述题是绝大部分通识选修课教师采取的方式,约占被采访教师的92%。个别教师采取口试、小组辩论等形式考察课程,约占被采访教师的8%。
3.学生期望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方式看,47%的学生倾向于喜欢教师采取写论文、分析报告来完成考试;喜欢教师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开卷考试的占20%;12%的学生认同当堂完成若干题目的形式;8%倾向于课堂讨论或辩论;6%的学生喜欢口试,认同以小组作业合作形式;课堂陈述所学内容方式考核的占5%;还有2%的学生认为可以取消期中考试,以平时和期末为主。
二、我校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相关题目调查学生对我校通识选修课从课程开设、上课、考核的满意度等方面,我校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普遍认为开设通识选修课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知识结构改善、视野的丰富、求知欲的提高很有帮助,部分教师认为通识选修课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甚至人际关系的拓展都有帮助。调查中86%的教师认为学生对通识选修课不重视,大部分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态度上课,很多学生旷课现象很严重,甚至一些学生只是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来两次,由于是开卷考试,基本对所考题目都能作答,也能通过考试。与此同时,教师普遍认为由于我校通识选修课一般都安排在下午7~8节课,而且是大班教学,一个教学班人数都在150~250人之间,大班教学限制了教师采用很多比较好的教学与考核方法,例如平时的点名、上课的讨论、辩论、口试等都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好选择最为普遍的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师普遍建议学校管理部门能够在选课时把班级数额尽量控制在小范围之内,结合我校硬件情况,控制在130人左右比较合适,避免出现特大班额(个别班级甚至超过250人)。针对实际情况,教师普遍认为必须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把平时成绩的比例加大,期末考试视班级、课程具体情况而定,紧紧围绕平时所讲所学进行考核。
2.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开设普遍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个别学生认为可以不开设此课。当问及“你对学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46%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12%的学生选择满意,5%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27%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34%的学生认为现有的通识选修课设置不合理,在选课时,学生都会参与“抢课”,抢先在网上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考试容易过的课程。在我校学生普遍反映“抢课”很辛苦,但最后还是很难选上自己比较满意的课程,只能是“被选课”了。只有17%的学生选择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做笔记、认真对待选修课,39%的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但课堂上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究其原因,学生认为是对学习课程不感兴趣、教师授课方式枯燥等原因所致。此外学生普遍认同教师用生动幽默的方式上课,联系幻灯片、跟随教材的上课方式是学生最反感的。当问及“对通识选修课考试,你会?”这一问题时,选择认真备考的只有9%,选择略有备课的占42%,选择随便的应付的也占到12%。问及原因时,学生大多认为由于是开卷考试,所占学分不多,容易获得学分,所以平时基本上不重视。
三、我校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的途径
1.加大平时考核在考试成绩中的比重。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对通识选修课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试容易过。因为我校的选修课考核规定了平时成绩只占20%,很多学生课选上了,就抱定上课可以逃课的态度,反正是开卷考试,老师出几道题目,大家做的一样,不会的抄其他同学,或借助手机“百度”,也能轻松应对,只要交了试卷,老师也不能不给分数。针对这种情况,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十分必要。在本人所讲授的《中国哲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中,本人将两个班级考试做了对比,发现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学生到课率有了大幅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做笔记,在最终成绩评定中,平时出勤率低的学生分数较低,个别学生没有拿到学分,绝大部分学生认可这种方式,觉得很公平。基于此,建议学校将平时考核的比例加大到60%~70%之間,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2.侧重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我校,大多选修课程属于人文社科类课程,这类课程的考核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考核上。调查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对一学期所学知识的考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教师在设计考试题目时,在注重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有的教师虽然只出了两道题目,但每一道题目都能宏观上贯穿本学期所讲内容,在此基础上,鼓勵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自身学习状况、社会实际问题等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即使有的学生的分析不到位,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认真思考了,同样可以得到高的分数,这种方式学生也很认可。
3.严肃通识选修课考试纪律。我校通识选修课都是随堂进行,开卷考试,又是大班上课,学校也没有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考试纪律,在调查中,98%的教师都没有要求学生关闭电子设备,只有个别教师严肃考试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关闭一切电子设备,如果发现雷同试卷考试就不能通过。没有严肃的考试纪律,考试课上学生互相交头接耳、互传笔记、甚至抄袭他人试卷、电子设备搜索等较为普遍,教师也无可奈何。因此,建议今后要严肃通识选修课课堂考试纪律,教师可以联系分院教辅人员保证两位教师在场,发现抄袭他人者按作弊处理。
4.“开卷考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我校的选修课考试都是以考察为主,师生也普遍接受。但为了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考核上除了传统的出题做题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其他考核方式。小组讨论完成法、研究性方法都比较适合我校的通识选修课课堂。小组讨论完成法就是教师结合每节课所讲内容,针对学生在生活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的问题设定选题,学生3~4人分为小组,每一个专题结束后每个小组要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发言总结,其他小组可以互相评议,最终依据课堂发言和总结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最终分数,如果是小额班级的话,操作起来效果更好。当然,为了避免小组只是一个人发言或代劳的情况,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完成总结发言的一部分内容,并在报告中要实名标注出来。研究性方法是要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选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探讨,并最终形成课程论文的形式,也可分组进行。这两种方式结合了平时的考察,使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口试等方法也可大胆尝试,我校部分院系教师也采取过口试,但每个院系要求不一样,有的是由代课教师一人进行,给出分数;有的学院口试要求必须有三位教师在场,给出最终分数,学校可出台相关的口试规定,尽量做到分数公平、公正。
综上,如何真正发挥好通识选修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不再出现“选课时热闹抢课,抢到课不去上课”的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树国.也谈高校选修课建设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04,(9).
[2]刘海霞.学生选修课“选而不修”问题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5).
[3]孙明娟.高校通识选修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2013,(9).
关键词:通识选修课;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04-02
当前,我校通识选修课的设置较为合理,师生基本认同选修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师生普遍认为我校选修课的设置、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此次调查问卷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两种,学生篇问卷主要在我校大二大三学生中进行,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86份,专业涉及我校十二个二级分院的28个专业。教师篇调查问卷主要在通识选修课代课教师中进行,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涉及我校十二个二级分院的部分教师。
一、我校通识选修课现状
目前,我校通识选修课主要实行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上”通过传统的教师开课、学生选课、上课考试、取得学分等步骤进行;“课下”主要指网络通识选修课,通过学生网上选课、网络视频观看、师生讨论、随机考试、取得学分等步骤进行。通识选修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访谈,我们发现:
1.学校对通识选修课的考核做了基本规定。我校规定通识选修课(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的考核主要以考察方式为主,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课堂提问、小测验、报告、论文、个别质疑等。平时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以开卷考试为主,教师可结合课程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考察形式。
2.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考核,并及时上报成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大多以考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为主要的考核方式来衡定平时成绩。期中期末的考核方式主要以作答若干个论述题、提交课堂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最为普遍。其中,当堂完成几道论述题是绝大部分通识选修课教师采取的方式,约占被采访教师的92%。个别教师采取口试、小组辩论等形式考察课程,约占被采访教师的8%。
3.学生期望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方式看,47%的学生倾向于喜欢教师采取写论文、分析报告来完成考试;喜欢教师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开卷考试的占20%;12%的学生认同当堂完成若干题目的形式;8%倾向于课堂讨论或辩论;6%的学生喜欢口试,认同以小组作业合作形式;课堂陈述所学内容方式考核的占5%;还有2%的学生认为可以取消期中考试,以平时和期末为主。
二、我校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相关题目调查学生对我校通识选修课从课程开设、上课、考核的满意度等方面,我校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普遍认为开设通识选修课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知识结构改善、视野的丰富、求知欲的提高很有帮助,部分教师认为通识选修课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高、甚至人际关系的拓展都有帮助。调查中86%的教师认为学生对通识选修课不重视,大部分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态度上课,很多学生旷课现象很严重,甚至一些学生只是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来两次,由于是开卷考试,基本对所考题目都能作答,也能通过考试。与此同时,教师普遍认为由于我校通识选修课一般都安排在下午7~8节课,而且是大班教学,一个教学班人数都在150~250人之间,大班教学限制了教师采用很多比较好的教学与考核方法,例如平时的点名、上课的讨论、辩论、口试等都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好选择最为普遍的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师普遍建议学校管理部门能够在选课时把班级数额尽量控制在小范围之内,结合我校硬件情况,控制在130人左右比较合适,避免出现特大班额(个别班级甚至超过250人)。针对实际情况,教师普遍认为必须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把平时成绩的比例加大,期末考试视班级、课程具体情况而定,紧紧围绕平时所讲所学进行考核。
2.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开设普遍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个别学生认为可以不开设此课。当问及“你对学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46%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12%的学生选择满意,5%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27%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34%的学生认为现有的通识选修课设置不合理,在选课时,学生都会参与“抢课”,抢先在网上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考试容易过的课程。在我校学生普遍反映“抢课”很辛苦,但最后还是很难选上自己比较满意的课程,只能是“被选课”了。只有17%的学生选择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做笔记、认真对待选修课,39%的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但课堂上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究其原因,学生认为是对学习课程不感兴趣、教师授课方式枯燥等原因所致。此外学生普遍认同教师用生动幽默的方式上课,联系幻灯片、跟随教材的上课方式是学生最反感的。当问及“对通识选修课考试,你会?”这一问题时,选择认真备考的只有9%,选择略有备课的占42%,选择随便的应付的也占到12%。问及原因时,学生大多认为由于是开卷考试,所占学分不多,容易获得学分,所以平时基本上不重视。
三、我校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的途径
1.加大平时考核在考试成绩中的比重。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对通识选修课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试容易过。因为我校的选修课考核规定了平时成绩只占20%,很多学生课选上了,就抱定上课可以逃课的态度,反正是开卷考试,老师出几道题目,大家做的一样,不会的抄其他同学,或借助手机“百度”,也能轻松应对,只要交了试卷,老师也不能不给分数。针对这种情况,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十分必要。在本人所讲授的《中国哲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中,本人将两个班级考试做了对比,发现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学生到课率有了大幅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做笔记,在最终成绩评定中,平时出勤率低的学生分数较低,个别学生没有拿到学分,绝大部分学生认可这种方式,觉得很公平。基于此,建议学校将平时考核的比例加大到60%~70%之間,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2.侧重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我校,大多选修课程属于人文社科类课程,这类课程的考核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考核上。调查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对一学期所学知识的考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教师在设计考试题目时,在注重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有的教师虽然只出了两道题目,但每一道题目都能宏观上贯穿本学期所讲内容,在此基础上,鼓勵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或自身学习状况、社会实际问题等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即使有的学生的分析不到位,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认真思考了,同样可以得到高的分数,这种方式学生也很认可。
3.严肃通识选修课考试纪律。我校通识选修课都是随堂进行,开卷考试,又是大班上课,学校也没有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考试纪律,在调查中,98%的教师都没有要求学生关闭电子设备,只有个别教师严肃考试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关闭一切电子设备,如果发现雷同试卷考试就不能通过。没有严肃的考试纪律,考试课上学生互相交头接耳、互传笔记、甚至抄袭他人试卷、电子设备搜索等较为普遍,教师也无可奈何。因此,建议今后要严肃通识选修课课堂考试纪律,教师可以联系分院教辅人员保证两位教师在场,发现抄袭他人者按作弊处理。
4.“开卷考试”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我校的选修课考试都是以考察为主,师生也普遍接受。但为了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考核上除了传统的出题做题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其他考核方式。小组讨论完成法、研究性方法都比较适合我校的通识选修课课堂。小组讨论完成法就是教师结合每节课所讲内容,针对学生在生活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的问题设定选题,学生3~4人分为小组,每一个专题结束后每个小组要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发言总结,其他小组可以互相评议,最终依据课堂发言和总结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最终分数,如果是小额班级的话,操作起来效果更好。当然,为了避免小组只是一个人发言或代劳的情况,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完成总结发言的一部分内容,并在报告中要实名标注出来。研究性方法是要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选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探讨,并最终形成课程论文的形式,也可分组进行。这两种方式结合了平时的考察,使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口试等方法也可大胆尝试,我校部分院系教师也采取过口试,但每个院系要求不一样,有的是由代课教师一人进行,给出分数;有的学院口试要求必须有三位教师在场,给出最终分数,学校可出台相关的口试规定,尽量做到分数公平、公正。
综上,如何真正发挥好通识选修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不再出现“选课时热闹抢课,抢到课不去上课”的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树国.也谈高校选修课建设重庆教育学院学报[J].2004,(9).
[2]刘海霞.学生选修课“选而不修”问题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5).
[3]孙明娟.高校通识选修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