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各年级、各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调查研究,准确分析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针对QQ群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相应的行动研究方案,在行动中研究,继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优化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QQ群;高校教学;应用;行动研究
研究背景
1.QQ群在青少年网民中应用的普遍性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2010年20~2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29.8%,已成为我国网民中的第一大群体。[1]据QQ群官网统计,目前已注册有超过5000万个QQ群。[2]QQ群也被普遍广泛地应用在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实践中,是高校网络辅助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应用平台之一。
2.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尚不成熟
目前高校存在师生关系松散的问题,所以教师们大都意识到了即时通讯工具在辅助课堂或网络教学中的重要性。目前,以QQ、QQ群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
3.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通过对有关学术刊物及论文集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对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是个缺口。可以说,大多数专家学者关注的主要是QQ群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辅助教学模式的探究。[3,4,5,6]仅有两篇文章提到过一些关于QQ群的应用效果分析,然而相比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不同点:一是调查对象不具有普遍性,二是没有专注于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8]
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笔者对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至2011级艺术类、理工类、文史类30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了149份调查问卷,回收149份,回收率100%。通过对回收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分析,了解到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基本情况如下。
1.学生使用QQ群的频率和目的
该校97.3%的学生拥有至少一个QQ号,95.3%的学生加入了班级QQ群(为辅助班级管理、交流和学习而专门设置的QQ群),62.2%的学生加入了至少一个课程QQ群(为辅助某门课程教学和交流而专门设置的QQ群),90%的学生经常登录浏览班级或课程QQ群信息,了解最新动态和大家关注的信息。
2.QQ群相关功能的应用现状
调查显示,教师、学生主要使用群共享、群论坛、群公告、群邮件、群消息记录、群讨论组等QQ群相关功能。但是各项功能使用频率平均只有2次/月,而且很多内容与课程并无关系。
3.教师的参与及表现
84.6%的任课教师加入了课程QQ群,但对于“教师回答问题的及时性”的调查显示,仅仅只有19%的教师回答问题十分及时。对“教师参与度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的参与对他们在QQ群里的表现有促进作用。
4.QQ群的评价方式
对于课程QQ群来说,90%的教师未明确将学生在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8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将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会提高他们参与QQ群活动的积极性。
QQ群在高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QQ群的实际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QQ群的使用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未指定QQ群学生管理员。②QQ群相关功能的利用不充分,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能。③少数任课教师没有加入QQ群,或者是即便加入了QQ群,但发挥的作用也很小。④学生在QQ群中的表现未纳入教师的课程评价体系,导致QQ群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相应的监督机制。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9]。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不难分析出:QQ群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使用QQ群呢?针对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行动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为QQ群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研究者为QQ群课题组;研究对象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0名2009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课程定位为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教育技术学专业限选课;行动研究的总目标为探索更有效的QQ群辅助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
1.第一轮行动研究
课程管理员参与QQ群,协助任课教师管理维护QQ群。研究目标为课程管理员的参与对QQ群应用教学的影响。
(1)行动:①了解QQ群的主要功能,开通QQ群的主要应用。②由任课教师通知使用本QQ群应用于辅助教学并指定课程管理员。③课程管理员邀请所有学生加入,并按自由组合分组方式将全班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④任课教师将学习资源委托课程管理员上传至群共享。
(2)观察:①学生们都按时加入了QQ群。②课程管理员和学生也主动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源,并且大家都下载了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③课程管理员和学生自己上传的资源下载率也很高。④课程管理员在群讨论组上发起了两次讨论,回帖的同学比较少。⑤课程管理员在群聊上发起了一次讨论,无人响应,在群里面聊无关话题的学生较多。
(3)反思: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网上学习的效果,从而缺少了必要的监督机制,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且,随着学生不断上传资源,群共享的容量超过了限制;随着上传资源量的增多,资源平均下载率开始下降。
2.第二轮行动研究
增加163网络移动硬盘,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要求及小组汇报评价方式,其中汇报人由教师随机抽取。研究目标为研究性学习方法在QQ群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1)行动:①针对第一轮群共享容量不足的问题,课程管理员申请注册了一个163网络移动硬盘,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公布在群公告栏。②任课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小组共同完成,提出具体要求及评价方式。③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作汇报。④课程管理员将汇报PPT整理并上传至163网络移动硬盘。
(2)观察:①学生们较少登录163网络移动硬盘下载学习资源。②有学生将163网络移动硬盘的资源下载之后以临时文件(保存7天)的形式上传至群共享,上传至群共享的资源下载率有所提高。③随机抽查的汇报方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准备,学习效率明显提高。④课程管理员在群聊上发起了与本周研究性学习任务相关的讨论,并上传了相应学习资源,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大家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发表自身见解,群讨论的收获比较大。
(3)反思:QQ群共享相对于163网络移动硬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所以,课程管理员将学习资源同时上传至群共享和163网络移动硬盘(永久保存),方便学生随时使用;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随机抽查的汇报方式和汇报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也促进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
3.第三轮行动研究
任课教师参与QQ群,并适时给出讨论话题;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将学生在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目标为任课教师的参与及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对QQ群应用于教学的影响。
(1)行动:①任课教师加入QQ群,发起讨论话题,并确定固定群聊时间,学生积极参与。②任课教师委托课程管理员整理讨论记录并上传至群共享和163网络移动硬盘。③任课教师将学生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2)观察:①学生积极准备讨论。②课程管理员和学生都将自己所找到的资源积极上传至群共享。③讨论当天,学生们积极参与(参与比率达到67%)并发言;教师积极引导,发言质量高。④群活动比将QQ群上的活动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之前多了很多,并且充分利用了群共享、群邮件等功能。
(3)反思:由于任课教师的参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提前确定讨论话题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准备时间,让大家在讨论时有话可说;教师的积极引导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将学生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范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参与QQ群活动的积极性。
建议
针对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依据行动研究的结论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采用研究性学习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有效的学习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委托课程学习委员设立QQ群,并任命QQ群学生管理员,约定每周固定讨论、答疑时间。要求管理员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协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任务布置及通知,小组的安排与组织等工作。学习活动的汇报方式采用随机抽查式汇报,学习活动的开展方式采用小组合作,设立小组长,明确责任。
2.任课教师主动参与并积极引导
任课教师在QQ群成立之初就加入,同时积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并且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讨论话题,并且可以适当上传研究性学习资料,及时答疑解惑。
3.将QQ群上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将学生QQ群上的活动表现纳入课程考核范围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利用QQ群平台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学生的表现应当中和考虑发言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次数,更要重视学生的发言质量以及与课程的相关度,建立合适的评价量表。
4.合理利用网络相关技术支撑教学
技术支持学习是一个日益丰富的课题,技术的综合应用也将是技术支持学习的一个发展趋势,多种相关技术的支撑如网络移动硬盘、Moodle平台、飞信、微信等,能更好地补充辅助完善QQ群的相关功能,促进QQ群更加完善全面地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201/t20120116_23668.html.
[3]隗伟,李芃.即时通讯类软件在群体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
[4]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
[5]李安平,张杰.利用QQ技术平台辅助教学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
[6]王迎,孔维强,张鹏,董艳.利用QQ群教学方式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
[7]钟志荣·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0(19).
[8]于杨,李玉娟,吴丽军.QQ群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及相关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
[9]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92-193.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勤助科研重点项目《QQ群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QZZD12009)。
关键词:QQ群;高校教学;应用;行动研究
研究背景
1.QQ群在青少年网民中应用的普遍性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2010年20~2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29.8%,已成为我国网民中的第一大群体。[1]据QQ群官网统计,目前已注册有超过5000万个QQ群。[2]QQ群也被普遍广泛地应用在高校网络辅助教学的实践中,是高校网络辅助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应用平台之一。
2.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尚不成熟
目前高校存在师生关系松散的问题,所以教师们大都意识到了即时通讯工具在辅助课堂或网络教学中的重要性。目前,以QQ、QQ群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
3.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通过对有关学术刊物及论文集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对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是个缺口。可以说,大多数专家学者关注的主要是QQ群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辅助教学模式的探究。[3,4,5,6]仅有两篇文章提到过一些关于QQ群的应用效果分析,然而相比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不同点:一是调查对象不具有普遍性,二是没有专注于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8]
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笔者对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至2011级艺术类、理工类、文史类30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了149份调查问卷,回收149份,回收率100%。通过对回收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分析,了解到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基本情况如下。
1.学生使用QQ群的频率和目的
该校97.3%的学生拥有至少一个QQ号,95.3%的学生加入了班级QQ群(为辅助班级管理、交流和学习而专门设置的QQ群),62.2%的学生加入了至少一个课程QQ群(为辅助某门课程教学和交流而专门设置的QQ群),90%的学生经常登录浏览班级或课程QQ群信息,了解最新动态和大家关注的信息。
2.QQ群相关功能的应用现状
调查显示,教师、学生主要使用群共享、群论坛、群公告、群邮件、群消息记录、群讨论组等QQ群相关功能。但是各项功能使用频率平均只有2次/月,而且很多内容与课程并无关系。
3.教师的参与及表现
84.6%的任课教师加入了课程QQ群,但对于“教师回答问题的及时性”的调查显示,仅仅只有19%的教师回答问题十分及时。对“教师参与度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的参与对他们在QQ群里的表现有促进作用。
4.QQ群的评价方式
对于课程QQ群来说,90%的教师未明确将学生在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8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将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会提高他们参与QQ群活动的积极性。
QQ群在高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QQ群的实际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QQ群的使用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未指定QQ群学生管理员。②QQ群相关功能的利用不充分,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能。③少数任课教师没有加入QQ群,或者是即便加入了QQ群,但发挥的作用也很小。④学生在QQ群中的表现未纳入教师的课程评价体系,导致QQ群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相应的监督机制。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9]。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不难分析出:QQ群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使用QQ群呢?针对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行动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为QQ群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研究者为QQ群课题组;研究对象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30名2009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课程定位为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教育技术学专业限选课;行动研究的总目标为探索更有效的QQ群辅助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
1.第一轮行动研究
课程管理员参与QQ群,协助任课教师管理维护QQ群。研究目标为课程管理员的参与对QQ群应用教学的影响。
(1)行动:①了解QQ群的主要功能,开通QQ群的主要应用。②由任课教师通知使用本QQ群应用于辅助教学并指定课程管理员。③课程管理员邀请所有学生加入,并按自由组合分组方式将全班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④任课教师将学习资源委托课程管理员上传至群共享。
(2)观察:①学生们都按时加入了QQ群。②课程管理员和学生也主动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源,并且大家都下载了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③课程管理员和学生自己上传的资源下载率也很高。④课程管理员在群讨论组上发起了两次讨论,回帖的同学比较少。⑤课程管理员在群聊上发起了一次讨论,无人响应,在群里面聊无关话题的学生较多。
(3)反思: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网上学习的效果,从而缺少了必要的监督机制,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且,随着学生不断上传资源,群共享的容量超过了限制;随着上传资源量的增多,资源平均下载率开始下降。
2.第二轮行动研究
增加163网络移动硬盘,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要求及小组汇报评价方式,其中汇报人由教师随机抽取。研究目标为研究性学习方法在QQ群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1)行动:①针对第一轮群共享容量不足的问题,课程管理员申请注册了一个163网络移动硬盘,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公布在群公告栏。②任课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小组共同完成,提出具体要求及评价方式。③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作汇报。④课程管理员将汇报PPT整理并上传至163网络移动硬盘。
(2)观察:①学生们较少登录163网络移动硬盘下载学习资源。②有学生将163网络移动硬盘的资源下载之后以临时文件(保存7天)的形式上传至群共享,上传至群共享的资源下载率有所提高。③随机抽查的汇报方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准备,学习效率明显提高。④课程管理员在群聊上发起了与本周研究性学习任务相关的讨论,并上传了相应学习资源,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大家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发表自身见解,群讨论的收获比较大。
(3)反思:QQ群共享相对于163网络移动硬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所以,课程管理员将学习资源同时上传至群共享和163网络移动硬盘(永久保存),方便学生随时使用;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随机抽查的汇报方式和汇报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也促进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
3.第三轮行动研究
任课教师参与QQ群,并适时给出讨论话题;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将学生在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目标为任课教师的参与及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对QQ群应用于教学的影响。
(1)行动:①任课教师加入QQ群,发起讨论话题,并确定固定群聊时间,学生积极参与。②任课教师委托课程管理员整理讨论记录并上传至群共享和163网络移动硬盘。③任课教师将学生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2)观察:①学生积极准备讨论。②课程管理员和学生都将自己所找到的资源积极上传至群共享。③讨论当天,学生们积极参与(参与比率达到67%)并发言;教师积极引导,发言质量高。④群活动比将QQ群上的活动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之前多了很多,并且充分利用了群共享、群邮件等功能。
(3)反思:由于任课教师的参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提前确定讨论话题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准备时间,让大家在讨论时有话可说;教师的积极引导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将学生QQ群上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范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参与QQ群活动的积极性。
建议
针对QQ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依据行动研究的结论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采用研究性学习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有效的学习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委托课程学习委员设立QQ群,并任命QQ群学生管理员,约定每周固定讨论、答疑时间。要求管理员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协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任务布置及通知,小组的安排与组织等工作。学习活动的汇报方式采用随机抽查式汇报,学习活动的开展方式采用小组合作,设立小组长,明确责任。
2.任课教师主动参与并积极引导
任课教师在QQ群成立之初就加入,同时积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并且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讨论话题,并且可以适当上传研究性学习资料,及时答疑解惑。
3.将QQ群上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将学生QQ群上的活动表现纳入课程考核范围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利用QQ群平台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学生的表现应当中和考虑发言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次数,更要重视学生的发言质量以及与课程的相关度,建立合适的评价量表。
4.合理利用网络相关技术支撑教学
技术支持学习是一个日益丰富的课题,技术的综合应用也将是技术支持学习的一个发展趋势,多种相关技术的支撑如网络移动硬盘、Moodle平台、飞信、微信等,能更好地补充辅助完善QQ群的相关功能,促进QQ群更加完善全面地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201/t20120116_23668.html.
[3]隗伟,李芃.即时通讯类软件在群体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
[4]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
[5]李安平,张杰.利用QQ技术平台辅助教学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
[6]王迎,孔维强,张鹏,董艳.利用QQ群教学方式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
[7]钟志荣·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0(19).
[8]于杨,李玉娟,吴丽军.QQ群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及相关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
[9]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92-193.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勤助科研重点项目《QQ群网络辅助教学工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QZZD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