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戏曲立体化艺术特征的有效手段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教育是艺术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将信息技术与戏曲教育进行整合,还原戏曲立体化艺术特征,创造网络化戏曲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素质,还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戏曲教育;信息技术;网络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众多的文化品类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三大戏剧样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创造了宏大壮美、辉煌灿烂的戏剧景观,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及理想、诉求,集中体现了我国艺术的风范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戏曲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在中小学以及高校中开展戏曲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即审美情趣、艺术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戏曲教育呼唤信息技术的整合
  戏曲教育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可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和高校的戏曲教育却常常采取或是以戏曲作品的文学性为中心,如同教学其他小说、散文等课文一样,更突出的是对于剧作家和剧本的分析;或是以戏曲作品的音乐性为中心,如同讲授歌曲一样,更突出的是对唱段和唱词的分析。可以说,目前存在的这两种教学方式,是极为片面的,它们仅仅展示了戏曲艺术的冰山一角,违背了戏曲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戏曲艺术是一门包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就是吸收了众多艺术门类之所长,是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杂技等艺术门类的集体性创造,但是戏曲不是音乐,戏曲不是舞蹈,戏曲不是美术,戏曲更不仅仅是文学,戏曲绝不等同于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在戏曲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单独讲授戏曲综合性艺术特征的任何一个要素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把平面的单侧面的讲授方式转变为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更是呼唤信息技术对于戏曲教育的整合。
  1.运用信息技术,还原戏曲立体化艺术特征
  在戏曲教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艺术的真切体验。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有条件全身心地去感受这门古老艺术之美。教师可以利用音响、图像、视频等手段,使学生能够立体、直观地感受戏曲、理解戏曲。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昆曲《牡丹亭》这一经典剧目时,教师可以用视频展示女主角杜丽娘与丫环春香在《游园》这一场中表演,戏中那些经典的唱词,比如杜丽娘游春时的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通过装扮上的戏曲演员用昆曲特有的水磨腔娓娓唱来,让学生在视听语言中近距离地感受距今六百年的古韵悠扬,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讲授和分析这一经典剧目;再比如,在给学生讲授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时,教师可以先用视频和音响展示《智斗》选段,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学习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三个角色的唱段,让学生身体力行,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样板戏的艺术特征。
  2.运用信息技术,创造网络化戏曲课堂
  网络上的信息内容非常强大,如同一个庞大的、实用的资料库,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用网络来共享信息源。在戏曲教育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比如在给学生教授各省市地方戏剧种时,教师可以在征求学生意见和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方戏剧种,将学生分为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不同学习小组,利用学校多媒体网络工作室,让学生上网搜索该剧种相关历史资料、经典剧目、名家名段等,然后请每组学生将资料整合,做成PPT,在课上进行演示,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一个交互协作、资源共享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在高校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濒危戏曲剧种时,教师可以请不同省份的学生利用假期,深入草野,对这些濒危剧种生存现状做一调查,然后通过网络,把分散在各地的学生联接起来,请他们将自己的调查资料,包括声音、图片、视频等上传到网络,教师与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戏曲教育逐步迈入网络化课堂。
  信息技术在戏曲教育中的作用
  戏曲本身的多媒体化表演,呼唤多媒体化的教学手段。将戏曲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戏曲教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形象、视听结合的学习氛围,比起传统的平面教学方法,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如在给学生教授黄梅戏这一剧种时,结合新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徽州女人》进行分析,通过欣赏剧目片段,先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可以直观感受到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徽州,再结合黄梅戏著名演员韩再芬悠扬婉转的唱段,由此立体生动地展开黄梅戏这一剧种的教学,比干巴巴地分析课本上的文字,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精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艺术样式在戏曲当中都能够得以体现。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通过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和网络共享,引导学生去感受戏曲、理解戏曲之美。
  如戏曲的音乐,剧种的繁多造就了五彩斑斓的戏曲音乐艺术。通过欣赏戏曲音乐片段,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京剧的慷慨大气、昆曲的古韵悠扬、豫剧的淳朴激昂、越剧的温婉可人、黄梅戏的婉转动听,不同的剧种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
  如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都有着独属于他们的身段唱腔。通过欣赏视频片段,开展舞台体验课程,使他们感受到青衣的典雅端庄、花旦的俏皮可爱、小生的俊朗儒雅、老生的风度气魄、花脸的勇猛粗犷、丑角的讽刺调笑,每一种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
  如戏曲的脸谱,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化妆艺术。通过不同脸谱的图片展示,使他们感受到红脸的忠义耿直、黑脸的正直威武、白脸的奸诈多疑、蓝脸的桀骜不驯、绿脸的莽撞冲动,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程式化的人物造型艺术形成了戏曲独特的美学意蕴。
  因此,将戏曲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要,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作为中心,这种单向注入式教学不适合戏曲艺术教育。中国戏曲是包含唱、念、做、打,声、台、形、表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在学生观摩戏曲产生兴趣之后,有必要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戏曲艺术。
  如在戏曲教育的过程中开展舞台体验活动,观摩鉴赏与学唱学做同步进行,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赏析更多的戏曲片段,带领学生学唱、学做,在具体实践中真切感受戏曲的魅力。这样一来,以往在台下以观众身份欣赏的学生,变为讲台上或舞台上直接参与演出的演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我国当前的戏曲教育中,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多媒体化的教学手段将得以更为广泛的运用,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更是因为它所营造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鉴赏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数字化、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是一个势不可当的发展潮流。在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构建了淮安市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本文对此平台系统构建的标准和框架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期望能为其他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淮安;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云端教学实验室”的建成,开启了我校师生利用“云服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学习过程中,课本教材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依托。因此,在“云技术”支撑下利用平板电脑开展教学时,课本教材的电子化便是重要的前提。  任何教材到了教师手中,都有一个再加工的校本化实施过程,即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情况编写的导学案。导学案更注重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它让学生也能够像教师一样对一堂课
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建立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必须根据具体情境或事物形成表像。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增效的目标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夸美纽斯提出:“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特别强调小学生数学教学要直观化。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首先安排学生找角、
当父亲在笨拙地低头找寻键盘时,当他在用计算机给学生讲解函数变化规律时,当我在北京搜索到他的网络培训跟帖时,那样一种激动,溢于言表。  在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教育正以全新的姿态,广泛接纳各种现代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视频、音频、图像、网络协作等齐上阵,一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炙手可热,形象直观、深度互动、自主学习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  曾几何时,“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名言家
根据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属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分成四种课型,即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作品制作课。其中,技能课是一种以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及操作各类应用软件的能力。显然,《我行我素秀图片》是一节典型的技能课。作为技能课,该案例的特色在于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在宏观安排上,彰显技术应用品质,在细节设计上,又能联系具体技术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运作前提——改善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需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与学习。基于这样的的前提与目标,我们将南港小学的智慧学校愿景与教师专业的社群进行一连串整合与精进。但专业社群的组成并非一蹴可及,除了教师本身的动力之外,行政的运作也是专业社群成功的要素之一。因此,校长以及行政团队有计划的引导,有助于教师专业社群的运作与发展。  确定专业社群基调与模式  信息化是南港小学课程发展
从老式幻灯片到多媒体课件,从课程整合到深度融合,从远程教育到电子白板、班班通……阿城区实验小学时刻注重更新理念,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013年,我校配置了全自动录播教室,它采用专业智能定位系统,能够自动跟踪教师移动位置,自动定位起立发言学生的特写位置,并利用高清摄像机配合智能策略实现对教学过程多角度、全方位的录制。利用它可以与另一所学校进行实时的互动教学;还可以将授课现场实时直播到
摘 要:多媒体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集中化处理,以此建立人与计算机的信息交互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方面。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经验,简要探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妙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集视、
编者按:自从翻转课堂成为热潮以来,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者也大胆地在国内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其中,原苏州市电教馆馆长金陵积极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他不仅带领苏州市的一些实验学校率先实践着翻转课堂,而且对于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实质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具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微课程教学法”,扩展和延伸了翻转课堂的界限。我们特别与金陵馆长对话,请他畅谈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翻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信息时代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目标,把信息化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高校也应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是质量建设和内涵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通过加强开放和不断夯实信息化基础,促进教育质量建设,助推学校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高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