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关注大学生人格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愈来愈引起社会和各高校的重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既是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关系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健康的人格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
关键词: 大学生人格 健康人格 培养
美国教育家麦克唐纳说:“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如何在知识和品性之间找到结合点,如何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整合等问题,已明确地摆在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面前。今天,重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一、人格的涵义
对于人格,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或者不同学者,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人格学把人格定义为:“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过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动的综合。”
而健康的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它是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二、培养健康的人格意义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发挥潜力,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制订合乎实际的计划并付诸行动;有助于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避免自视过高导致自负自满,或估价过低带来自卑沮丧的消极情绪;有助于形成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大学生在外部环境和自我身心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满意和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心境,表现乐观而自信的生活态度,克服内心波动,培养积极参与和协作精神;有助于更好地完善小我,改造大我,不断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我,进而造福社会。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1.主体意识不强,厌学情绪明显。
寒窗苦读十载才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但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却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表现在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时间抓得不紧,学习自觉性不强。
2.道德认知能力高,道德行为较差。
部分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明显二重性。即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表现在教室墙壁上或者课桌上乱刻乱画;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对舞弊行为没有羞耻感。
3.意志薄弱,缺乏自我调控能力。
少数大学生面对挫折时无法正视,缺乏独立性和果断性,不能够用辩证、全面的方法分析困难。常常采用过激的对应方式,不利于心理创伤恢复,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对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采取不负责任态度。
4.独立意识强,独立能力差。
有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有一种摆脱束缚、如释重负的心理感觉,渴望独立,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但他们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对父母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
(二)大学生人格现状剖析。
1.家庭因素。
自一个人出生开始,家庭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启蒙责任,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有研究表明,溺爱型、否定型、过分保护型和干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父母关系不和、单亲家庭对子女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更大。
2.校园教育因素。
在中小学校教育中,许多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追求高分,使得那些心理还很脆弱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来自学校和家长的高期望值,产生了过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排解压力的渠道和方法,人格就会畸型发展。
3.社会环境因素。
现在,传统的价值观念有些淡漠,多元价值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不正当的竞争、不公平的待遇、各种权钱的交易、官与法的较量等社会阴暗面,对涉世未深、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容易出现重才轻德、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创造的问题,因此,这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便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理想人格的失落。
4.网络因素。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它给学生带来巨大便利和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人格受到网络优越性的影响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开放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也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人格的虚拟性、封闭性、变异性、迷失性等缺陷。
5.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除了受上述外部因素影响以外,还有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人及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由于体力、智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如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对自己的估计不恰当,期望值过高或者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等等。
四、健康人格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人生和社会问题,克服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怀疑心理,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心态。在当前,尤其要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学习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倡讲理想、讲奉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注重自身修养,学会独立自主。
自我修养的实质是发挥大学生主体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作用的教育,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调控和自我反省,把自己引向自知、自尊、自爱、自强与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主体性人格。
同时,大学生更应该学会自立。在生活上,以前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上了大学后,如洗衣、购买日用品等烦琐的小事必须由自己来做;在学习上,要学会合理的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学能力;在处理问题上,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冷静地、全方位地分析问题。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现在大学生现实人格的偏差多数因为心理疾患所致。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之中,学校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辅导机构,开设健康教育公共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开展相关的文娱活动,让学生多渠道接触心理方面的知识,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进行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不仅要坐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应用、检验和发展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人格修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乡村、街道、社区,切身感受社会,全面了解社会,深刻认识社会,正确树立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加强校园文化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环境是人格全面发展的外部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来设计和展开。在崇尚文明、提倡文明的校园里生活,可以促进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理想。良好的班集体和文明的宿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来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位置影响力和非位置影响力,其中非位置影响力则与教师的才能和人格有关。一个优秀教师不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以师德和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的人格风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影响着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养成。身教重于言教,这些优良品质伴随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五、结语
重视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是现代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而且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繁荣和昌盛。
健康人格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一个确定的、永恒不变的模式,健康人格的培养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时代性。所以,我们要以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新的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张建中.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9,(5).
[2]唐荣安.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建构[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0,(2):60-63.
[3]杨叔子.德治·育人·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2,(3):69.
[4]惠晓丽,林莉.大学生人格建构——高校教育中一個不容忽视的课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2,(3):72-73.
[5]尚丽丽.在素质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J].山西教育,2003,(11):27.
[6]林志红.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2-105.
[7]赵洪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J].现代教育科学,2005,(6):103-105.
关键词: 大学生人格 健康人格 培养
美国教育家麦克唐纳说:“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如何在知识和品性之间找到结合点,如何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整合等问题,已明确地摆在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面前。今天,重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一、人格的涵义
对于人格,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或者不同学者,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人格学把人格定义为:“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过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动的综合。”
而健康的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它是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二、培养健康的人格意义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发挥潜力,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制订合乎实际的计划并付诸行动;有助于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避免自视过高导致自负自满,或估价过低带来自卑沮丧的消极情绪;有助于形成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大学生在外部环境和自我身心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满意和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心境,表现乐观而自信的生活态度,克服内心波动,培养积极参与和协作精神;有助于更好地完善小我,改造大我,不断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我,进而造福社会。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1.主体意识不强,厌学情绪明显。
寒窗苦读十载才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但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却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表现在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时间抓得不紧,学习自觉性不强。
2.道德认知能力高,道德行为较差。
部分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明显二重性。即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表现在教室墙壁上或者课桌上乱刻乱画;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对舞弊行为没有羞耻感。
3.意志薄弱,缺乏自我调控能力。
少数大学生面对挫折时无法正视,缺乏独立性和果断性,不能够用辩证、全面的方法分析困难。常常采用过激的对应方式,不利于心理创伤恢复,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对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采取不负责任态度。
4.独立意识强,独立能力差。
有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有一种摆脱束缚、如释重负的心理感觉,渴望独立,喜欢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但他们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对父母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
(二)大学生人格现状剖析。
1.家庭因素。
自一个人出生开始,家庭教育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启蒙责任,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有研究表明,溺爱型、否定型、过分保护型和干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父母关系不和、单亲家庭对子女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更大。
2.校园教育因素。
在中小学校教育中,许多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追求高分,使得那些心理还很脆弱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来自学校和家长的高期望值,产生了过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排解压力的渠道和方法,人格就会畸型发展。
3.社会环境因素。
现在,传统的价值观念有些淡漠,多元价值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中,各种不正当的竞争、不公平的待遇、各种权钱的交易、官与法的较量等社会阴暗面,对涉世未深、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容易出现重才轻德、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创造的问题,因此,这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便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理想人格的失落。
4.网络因素。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它给学生带来巨大便利和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人格受到网络优越性的影响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开放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也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人格的虚拟性、封闭性、变异性、迷失性等缺陷。
5.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除了受上述外部因素影响以外,还有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人及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由于体力、智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带来的限制。如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对自己的估计不恰当,期望值过高或者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等等。
四、健康人格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人生和社会问题,克服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怀疑心理,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心态。在当前,尤其要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学习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倡讲理想、讲奉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注重自身修养,学会独立自主。
自我修养的实质是发挥大学生主体具有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作用的教育,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调控和自我反省,把自己引向自知、自尊、自爱、自强与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主体性人格。
同时,大学生更应该学会自立。在生活上,以前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上了大学后,如洗衣、购买日用品等烦琐的小事必须由自己来做;在学习上,要学会合理的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学能力;在处理问题上,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冷静地、全方位地分析问题。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现在大学生现实人格的偏差多数因为心理疾患所致。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完善之中,学校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辅导机构,开设健康教育公共课、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开展相关的文娱活动,让学生多渠道接触心理方面的知识,科学地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进行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不仅要坐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应用、检验和发展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人格修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乡村、街道、社区,切身感受社会,全面了解社会,深刻认识社会,正确树立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加强校园文化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环境是人格全面发展的外部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来设计和展开。在崇尚文明、提倡文明的校园里生活,可以促进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理想。良好的班集体和文明的宿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来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位置影响力和非位置影响力,其中非位置影响力则与教师的才能和人格有关。一个优秀教师不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以师德和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的人格风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影响着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养成。身教重于言教,这些优良品质伴随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五、结语
重视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是现代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而且关系到未来社会的繁荣和昌盛。
健康人格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一个确定的、永恒不变的模式,健康人格的培养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时代性。所以,我们要以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新的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张建中.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9,(5).
[2]唐荣安.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建构[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0,(2):60-63.
[3]杨叔子.德治·育人·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2,(3):69.
[4]惠晓丽,林莉.大学生人格建构——高校教育中一個不容忽视的课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2,(3):72-73.
[5]尚丽丽.在素质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J].山西教育,2003,(11):27.
[6]林志红.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2-105.
[7]赵洪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J].现代教育科学,2005,(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