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依曲替酯治疗银屑病有效且系统治疗方便,在日本很快得到推广。作为长期依曲替酯治疗的一种并发症――骨肥厚在西方国家曾有报道,日本最近也报道了这方面的副作用。本文报告1例银屑病,其关节痛症状与长期使用此药有关。此外将讨论应用此药治疗的其他12例银屑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依曲替酯治疗银屑病有效且系统治疗方便,在日本很快得到推广。作为长期依曲替酯治疗的一种并发症――骨肥厚在西方国家曾有报道,日本最近也报道了这方面的副作用。本文报告1例银屑病,其关节痛症状与长期使用此药有关。此外将讨论应用此药治疗的其他12例银屑病。
其他文献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巨噬细胞受到脂多糖等的刺激而释放的多肽激素,能在体内引起肿瘤组织的出血性坏死,是引起脓毒性休克的重要介质.细胞培养法证实TNFα抑制正常角朊细胞的增殖,诱发鼠真皮、皮下组织急性炎症.TNF在银屑病炎症上起-定作用,活动性SLE病人外周血TNFα水平增高,伴感染时增高更显著.在何杰金病的两种肿瘤细胞系L428和L540的培养上清液测到TNFα,并发现重组人TNFα有抗肿瘤活性
83株新生隐球菌分离自12例免疫正常的患者,例AIDS和5例有免疫抑制的患者,其中80株分离自脑脊液/血液,另2株分别分离自肺组织和痰.
应用含巯基药物治疗静脉曲张溃疡,明显促进了溃疡愈合,使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患者均为第一次发生溃疡,未经治疗,无感染,大腿也无明显的浮肿.
为进一步探讨应激与皮病之间的关系,随机选择年龄16岁以上总数329例门诊患者不署名完成一问卷。根据他们对皮肤类型问题的回答将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由113例银屑病患者组成(银屑病组或PG);第二组有86例患有应激作用不太肯定的皮肤病,特别是荨麻疹、非异位性湿疹、痤疮及斑秃(不肯定应激组或USG);第三组128例,报告的疾病似乎大部分不受应激影响(如真菌感染、基底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及色素细胞痣),称为
近年来皮肤淋巴瘤的诊断得益于新技术, 免疫标记有助于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 对非亲表皮性淋巴瘤可更好地特征化。CD30抗原的表达对于大细胞非亲表皮性T淋巴瘤有预后价值。对抗原的T受体α/β或γ/δ的表达, 其预后意义尚待确立。抗T受体可变区抗体可构成某些T淋巴瘤克隆的标记, 基因型的确立对于诊断某些非亲表皮性淋巴瘤是一种进步, Southern印迹法未能解决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的难题, 多聚酶链反应是
介绍了发育不良痣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并对该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家族性多发性非典型性痣―黑素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遗传学发病机制、处理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认为该病的皮损容易转变成恶性黑素瘤,是恶性黑素瘤的前期损害。最后,作者综述了先天性痣(包括巨大型及中小型先天性痣)与恶性黑素瘤的关系,认为巨大型先天性痣与恶性黑素瘤有关,而对中小型先天性痣与恶性黑素瘤的关系则有
对80年代因Lyme病皮肤表现而在某医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和血清学研究,以比较经充分治疗与不充分治疗者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血清学状态。患者中有慢性游走性红斑(ECM)63例,皮肤淋巴细胞瘤(LC)13例,萎缩性慢性肢端皮炎(ACA)6例。
概述了三种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的实验室检查技术.
医生和行政当局每天都要作出有关药物应用的若干决定,其中皮肤的副作用也包括在内.与用药人数比较,皮肤药物反应(CDR)的人数较少,但药物的数量较大.理论上,总人口用药的频率与同期间这些药物日常的确定销售量(SDDD)大致符合.如果能取得准确的有关应用药物而出现CDR患者的资料及有关同期同一人群中SDDD,就可以得到CDR相关危险性的定量资料.
Ki-MIP是一种能够检测常规固定石蜡包埋活检组织中未被破坏或隐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该抗原在人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生理功能状态、病理反应及肿瘤增生时均能表达。为了解Ki-MIP在识别皮肤异质性巨噬细胞群中的作用,作者进行了研究。活检标本取自7位健康志愿者及190例各种皮肤病患者,4%福尔马林固定。应用标准的三步过氧化物酶方法对常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