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
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a3表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在自学的同时,我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
课堂以“训练”为主,教师的提示、指导和讲解即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必须发挥“导”的作用。在“导”字上作文章。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导”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多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能力。导“思”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过程。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在课堂上用提问与讲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 " 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 10 分,第二名加 8 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 6 分,加 4 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 5 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单位:青海省杂多县第三民族完全小学)
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a3表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在自学的同时,我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
课堂以“训练”为主,教师的提示、指导和讲解即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必须发挥“导”的作用。在“导”字上作文章。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导”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多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能力。导“思”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过程。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在课堂上用提问与讲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 " 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 10 分,第二名加 8 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 6 分,加 4 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 5 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单位:青海省杂多县第三民族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