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是未来生物学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去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其学习内部潜力,点击他们的兴奋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之成为祖国建设的新生力量。下面是自己在新课改下教师理念转变中的一些尝试与做法,现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新课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初中生物教学会因为其所涉及的每一个因素发生转变而提出新的要求和变化,并且期问所能影响他的因素也比较众多,比如说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的方式等等。因此想要做好初中课堂教学就需要我们对其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用创新思路来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例如,教师可以从人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将教材中先讲结果再了解过程的部分改为由学生自主探究后讨论得出结果。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教师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
二、创新生物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时,也应该考虑到在生物试验中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①组织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准备实验也是实验的一部分。教师在实验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目标、步骤以及某些实验结果,这样既树立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比如在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组织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了解显微镜的构造,以及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切法。②克服思维定式。在心理学中,思维定式是指过去的经验对人们现在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路,形成一种倾向性.使人们以固定的方式去思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给予学生新的、变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在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中,将萝条放进清水中,与放进盐水中的萝卜条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盐水可以使萝卜软缩。这只是表面的结论,不能为学生进一步探讨细胞吸水、失水的深层原因提供实验基础。所以在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条件加以改变,改变清水的含量,改变盐的用量等,让学生定期观察萝卜条失水、吸水的情况,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情况,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领悟实验的深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③形成求异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同样在“质壁分离复原”试验中,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自主发问: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所用溶液是不是都是一样的?细胞在吸水复原时,会不会吸水过度而破裂呢?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养成提问的好习惯,进一步养成求异的思维品质。这些对提高创新意识是十分有效的。④拓展实验空间。可以适当地拓展实验空间,将实验转移到其他教室或者户外进行。比如在讲解八年级“心脏收缩”实验时,学生对于这种枯燥的、抽象的知识理解较难,所以教师可以适当以气球和塑胶管联合,制造心脏收缩模型,使学生大致了解心脏收缩的大致过程。另外,使用多媒体,将心脏收缩过程制成flash,使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将动脉、静脉的血液流动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用此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此处学习、教学的困难性,加深学生对此处知识的理解。
三、化单一手段为多样并举,努力优化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课程,但是课堂实验教学尤其是学生实验操作往往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对此,我们可以随势所需、因地制宜、多样并举。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许多生物之间或内部的演示、进展和转化过程等,其科学性、微观性和隐晦性较强,不是教师的语言所能描述到位的。如上文所讲的鲫鱼解剖的实验,在课堂教学暂不具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实验的规程要求提前“晓之于学生”,让他们回家以后遵照程序自行实验,并把实验的过程和作业结果带到课堂进行交流讨论。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要是耳闻目睹和躬行“劳动”的结果,都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中收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际效果。
四、讲究”授之以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生物课学法指导的关键。教师要教学生如何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做好笔记,重视解。要告知学生生物源于生活,也要将知识用于生活,做到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
总之,上述一些粗浅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探究,是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浅显认识,但面对新课程我将继续尝试探究,这样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生物这门学科教学的困难面前,去发现、去探究、去实现我们对科学的远大理想,让生物学中的知识精华能奇迹般地亮相于现实生活,并能为人类的生存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生活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戴尔.《视听教学法》中的“经验之塔理论”
[2]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总论》
[3]张行涛、周卫勇《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
【关键词】新课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初中生物教学会因为其所涉及的每一个因素发生转变而提出新的要求和变化,并且期问所能影响他的因素也比较众多,比如说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的方式等等。因此想要做好初中课堂教学就需要我们对其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用创新思路来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例如,教师可以从人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将教材中先讲结果再了解过程的部分改为由学生自主探究后讨论得出结果。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教师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
二、创新生物实验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时,也应该考虑到在生物试验中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①组织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准备实验也是实验的一部分。教师在实验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通过准备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目标、步骤以及某些实验结果,这样既树立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意识,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比如在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组织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了解显微镜的构造,以及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切法。②克服思维定式。在心理学中,思维定式是指过去的经验对人们现在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路,形成一种倾向性.使人们以固定的方式去思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给予学生新的、变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在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中,将萝条放进清水中,与放进盐水中的萝卜条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盐水可以使萝卜软缩。这只是表面的结论,不能为学生进一步探讨细胞吸水、失水的深层原因提供实验基础。所以在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条件加以改变,改变清水的含量,改变盐的用量等,让学生定期观察萝卜条失水、吸水的情况,使学生自主地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情况,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领悟实验的深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③形成求异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同样在“质壁分离复原”试验中,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自主发问: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所用溶液是不是都是一样的?细胞在吸水复原时,会不会吸水过度而破裂呢?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养成提问的好习惯,进一步养成求异的思维品质。这些对提高创新意识是十分有效的。④拓展实验空间。可以适当地拓展实验空间,将实验转移到其他教室或者户外进行。比如在讲解八年级“心脏收缩”实验时,学生对于这种枯燥的、抽象的知识理解较难,所以教师可以适当以气球和塑胶管联合,制造心脏收缩模型,使学生大致了解心脏收缩的大致过程。另外,使用多媒体,将心脏收缩过程制成flash,使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将动脉、静脉的血液流动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用此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此处学习、教学的困难性,加深学生对此处知识的理解。
三、化单一手段为多样并举,努力优化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支撑的基础课程,但是课堂实验教学尤其是学生实验操作往往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对此,我们可以随势所需、因地制宜、多样并举。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许多生物之间或内部的演示、进展和转化过程等,其科学性、微观性和隐晦性较强,不是教师的语言所能描述到位的。如上文所讲的鲫鱼解剖的实验,在课堂教学暂不具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实验的规程要求提前“晓之于学生”,让他们回家以后遵照程序自行实验,并把实验的过程和作业结果带到课堂进行交流讨论。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要是耳闻目睹和躬行“劳动”的结果,都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中收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际效果。
四、讲究”授之以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生物课学法指导的关键。教师要教学生如何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做好笔记,重视解。要告知学生生物源于生活,也要将知识用于生活,做到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
总之,上述一些粗浅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探究,是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浅显认识,但面对新课程我将继续尝试探究,这样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生物这门学科教学的困难面前,去发现、去探究、去实现我们对科学的远大理想,让生物学中的知识精华能奇迹般地亮相于现实生活,并能为人类的生存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生活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戴尔.《视听教学法》中的“经验之塔理论”
[2]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素总论》
[3]张行涛、周卫勇《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