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科学发展的工具,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在人类文明史中一直是居于主体文化的位置。当然,就美术的本质而言,美术教育任务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体现情感的一种社会活动。也就是说,美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艺术的熏陶、素质及创造力的培养。而要真正达到这些要求,则要求中学美术教育首先要注意如何对待情感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确立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人的美术素养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充分显示出美术教育的综合性。美术学习分学前阶段和学校学习阶段。学前阶段虽然无系统地计划与学习,但是儿童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心理、文化素质都在同步发展,他们对美术和生活的兴趣及情感也在相应地发展。学校学习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表现能力,学习过程也开始规范化,但该时期教师往往会太专注于学生的作品效果,而忽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自身情感的发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应把学习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及游戏结合起来。如本人在教学《汽车的造型》课时,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系列关于汽车的影视,让学生立刻沉迷到这精彩的影视中。在观看结束后,和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汽车轮廓剪影形式猜出各种类型的汽车。同时又以解说员的身份讲解汽车的外形结构、特征等。在讲到汽车造型的设计和对未来汽车的想象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异常高涨,大家分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公布。最后让学生在电脑演示板上绘出他们自己所想象(设计)的汽车。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控制课堂局面,教学过程更为和谐喜悦。
二、强调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思想的必要性
1.美应贯穿于中学美术教育的全过程
众所周知,创造教学和欣赏教学是完成美术教育的两大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对形式的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美的规律来感悟和研究并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从而加强审美心理结构的建设,达到培养美感的目的。以使得主体在掌握一定创造方法的基础上,获得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最终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加入社会的审美大循环中。
2.美能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感
人的行为多多少少都与感情因素有关,在人的内在生命中,有一些复杂运动的微妙而真实的生命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直觉和体验中才可能得到,并通过具体和抽象的形象表现出来。虽然许多复杂的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美术能让人们体验到生命的各种细微之处。
3.教学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个性更为丰富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和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发学习美术的倾向。其中绘画是通过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最佳途径之一,而学生在创作上较倾向于成人化的写实作品,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来感悟艺术创作最宝贵的因素,即应具有感人的力量、动人的心弦、较强的震撼力,而不仅仅是呆板地去描绘对象。其次,在美术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教师可以与学生以朋友的关系来完成教学过程,这样也可以舍去一些没有必要的教学组织环节。另外,还可以通过欣赏、参观、调研、创作、讨论、评述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手法,让学生爱上他们身处的课堂环境。
三、营造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精神的多样性
自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中学均使用了全新的美术教材,美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纷纷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把课堂讨论、问题研究、小组合作、自由想象、创意互动、课外调研等组织形式引入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成为美术学习的发起者、参与者。当然,作为美术教师也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成果。要知道自然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教师不能随意、武断地否定任何一位学生的想象。如在教学八年级《绿色的梦》一课时,本人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部分视觉大师、创意大师的作品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的脑子里有了基本的创造想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以“手”作为创意主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喜好大胆地设想和构图,在色彩方面鼓励他们不要被现实中的固定色彩所锁定,直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放开思维勇于创造。结果在学生上交的作品中发现了许多画面表现独特、创意无限、色彩绚丽的好作品。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情感教育,因为作为美术基础教育的中学美术教育,培养的不是美术家、艺术大师,而是对“美”有所了解、有所感悟的人,因而我们应在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中寻找科学的人文关怀,并最终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确立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人的美术素养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充分显示出美术教育的综合性。美术学习分学前阶段和学校学习阶段。学前阶段虽然无系统地计划与学习,但是儿童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心理、文化素质都在同步发展,他们对美术和生活的兴趣及情感也在相应地发展。学校学习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表现能力,学习过程也开始规范化,但该时期教师往往会太专注于学生的作品效果,而忽略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以及自身情感的发展。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应把学习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及游戏结合起来。如本人在教学《汽车的造型》课时,首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系列关于汽车的影视,让学生立刻沉迷到这精彩的影视中。在观看结束后,和学生玩“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汽车轮廓剪影形式猜出各种类型的汽车。同时又以解说员的身份讲解汽车的外形结构、特征等。在讲到汽车造型的设计和对未来汽车的想象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异常高涨,大家分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公布。最后让学生在电脑演示板上绘出他们自己所想象(设计)的汽车。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控制课堂局面,教学过程更为和谐喜悦。
二、强调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思想的必要性
1.美应贯穿于中学美术教育的全过程
众所周知,创造教学和欣赏教学是完成美术教育的两大主要手段。通过学生对形式的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美的规律来感悟和研究并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从而加强审美心理结构的建设,达到培养美感的目的。以使得主体在掌握一定创造方法的基础上,获得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最终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加入社会的审美大循环中。
2.美能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感
人的行为多多少少都与感情因素有关,在人的内在生命中,有一些复杂运动的微妙而真实的生命感受。而这种感受,只有在直觉和体验中才可能得到,并通过具体和抽象的形象表现出来。虽然许多复杂的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美术能让人们体验到生命的各种细微之处。
3.教学的过程使得学生的个性更为丰富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和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发学习美术的倾向。其中绘画是通过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最佳途径之一,而学生在创作上较倾向于成人化的写实作品,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来感悟艺术创作最宝贵的因素,即应具有感人的力量、动人的心弦、较强的震撼力,而不仅仅是呆板地去描绘对象。其次,在美术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望,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教师可以与学生以朋友的关系来完成教学过程,这样也可以舍去一些没有必要的教学组织环节。另外,还可以通过欣赏、参观、调研、创作、讨论、评述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手法,让学生爱上他们身处的课堂环境。
三、营造中学美术教育中情感精神的多样性
自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中学均使用了全新的美术教材,美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纷纷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把课堂讨论、问题研究、小组合作、自由想象、创意互动、课外调研等组织形式引入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成为美术学习的发起者、参与者。当然,作为美术教师也要善于创设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成果。要知道自然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教师不能随意、武断地否定任何一位学生的想象。如在教学八年级《绿色的梦》一课时,本人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部分视觉大师、创意大师的作品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的脑子里有了基本的创造想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以“手”作为创意主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喜好大胆地设想和构图,在色彩方面鼓励他们不要被现实中的固定色彩所锁定,直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放开思维勇于创造。结果在学生上交的作品中发现了许多画面表现独特、创意无限、色彩绚丽的好作品。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情感教育,因为作为美术基础教育的中学美术教育,培养的不是美术家、艺术大师,而是对“美”有所了解、有所感悟的人,因而我们应在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中寻找科学的人文关怀,并最终促进中学美术教育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