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儿童诗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我离开劳动了19年的缙云山农场,到了北碚文化馆。果园诗歌暂告一段落,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让我眼界大开的同时也有点手足无措,因为我还没有从万事万物中捕捉新的诗意的能力,去了大海,看见浪花却仅仅是浪花。
  是孩子挽救了我的诗歌!
  那年冬天我在市里开文代会,并搭乘12点到站的夜班车回家。12月的夜晚空旷、静寂、无比寒冷!远远地,我看见在车站的路灯下在飘落的雪花里,站着两个小不点,就是我家的夏夏和炜炜。
  他们提前半小时就到了车站,值班的阿姨叫他们去屋里烤火,可是他们坚持要站在路灯下,站在台阶的最高一级,他们要让夜班车在拐进站台的一刹那,立刻看见他们的母亲。
  他們说不能错过那一刹那。
  泪水涌出来,当晚写成了我的第一首儿童诗《夜班车》。
  那时已经有了不少诗会兼采风,比如乐山诗会、江油诗会、雁荡山诗会、大兴安岭诗会、玉门诗会,短则几天,长则半月一月。回头一望,总是小姐弟眼巴巴的送行和等待,于是有了这首《月亮》:妈妈你走了多久我记不清了/你走了我天天晚上趴在窗口念月亮/念月亮从D字到O字到C字/也不知究竟是念月亮念字母还是念妈妈。
  我这才发现,我的孩子,许许多多孩子,原来有那么多洒落在我身边的诗的光斑。我开始一点一点寻找,一点一点挖掘,一点一点聚拢。童真与母爱,一座金矿,原来就潜藏于内心。我很快走出困境,于1982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在孩子与世界之间》。
  时针甩开它的小蹄子一路疯跑,一溜烟儿妈妈诗人成了外婆诗人。我的外孙女,我叫她妹妹,曾经有三年我带着刚出生的妹妹,只与奶瓶尿布打交道,一个字没写,一本书没读,我以为从此就写不出诗了。妹妹上幼儿园后,我在家里有了空闲,手又开始痒痒,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把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点点收集起来,写成诗。
  它们无不散发着真善美的芬芳,无不闪射着太阳的光辉,使我相信一个健康、诗意的人生,是从起点就开始的。
  比如那年北京暖秋,树木都不落叶,一场大雪下来,叶片承受不住,许多树枝都打断了,我们常去的大花园一片狼藉。妹妹用她三岁的小手使劲刨树枝上的雪,手指冻得通红还在刨,额头冒大汗还在刨,一边刨一边念念有词:我想让它们重新回到树上。这句话让我又是眼睛一热,还在哪里去找这么好的诗呢。
  对于幼小的妹妹过去我主要是读儿歌读童谣,读小鸟唱歌喳喳喳青蛙唱歌呱呱呱鸭子唱歌嘎嘎嘎,让她既得到知识又感受音韵、节奏,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她很喜欢,还会自己押着韵胡编。现在大一些了,我想让孩子逐渐认识自己:她的天真,她的趣味,她的幻想,她像电脑乱码一样的语言,她对一切弱小生命的爱意、善意,统统都是最美的诗。
  我把这些小诗读给妹妹听,希望妹妹能获得一点点诗的启迪。她惊奇地睁大眼睛,有光,一种奇异的光,就像第一次看见蔷薇花开一样。
  听得懂吗妹妹?这就叫诗。
  听得懂,外婆写的我。好像又有点不一样。
  听得懂,因为这是她的小小经历,她看得见摸得着;为什么又不一样,那就是语言、节奏、形象、意境,这些她还不懂,但这不妨碍一颗幼小心灵,逐渐学会去发现去触摸去感受。
  儿童诗再次打开我的思路,文学生命失而复得。有人问我怎么老了老了,诗还写得青枝绿叶了?表扬用语有四五个,我一时答不出。但对于其中干净二字,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妹妹带我一起去了生命源头作洗礼,那水质无比清澈,纯粹,对于诗歌,多少起点净化作用吧。
  不久,一本配有精美图画的儿童诗集《星期天山就长高了》出版了。不少小学校请我去给孩子们讲诗,这时妹妹刚上小学,我向她请教:外婆要对像你一样大的小麻雀讲诗,该怎么讲呢?小老师回答我:外婆你的语速要慢一点,要有故事,不要像和你们职业诗人讲话一样(她不知那叫专业诗人),要讲幼稚一点(她也还不懂有个更准确的词叫浅显一点)。
  小学生们感觉诗歌很神秘,我到之前他们就围着校长问,诗长得什么样啊?诗人长得什么样啊?我知道后告诉他们,今天来这个诗人就是你家的外婆,提着篮子,一边走一边把星星点点的生活捡拾起来,比如苹果、草莓、带泥的萝卜,回家用清水洗洗,她发现这一天多么明亮。比如你们进校第一天亲手种下的树,比如这草地、足球、升旗仪式、成长墙,比如今天你们的问题,一个两个三个,给她的篮子,又添了多少可爱的花蕾和小灯。
  我与孩子一起成长,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我从孩子那里获得的是植物一样向上生长的蓬勃气息,我的儿童诗自然从低幼写到少年。无论幼儿诗还是少儿诗,美丽心灵和大自然都是诗的土地,感觉和意象都是诗的共同语言。
其他文献
一  中国现代散文诗是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而在新文学土壤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新生文体。然而,从它诞生之日起,关于散文诗的身份与面目始终是模糊不清的。何谓散文诗?散文诗何所属?又何所为?其文体特征何在?这些疑问直接引发了对散文诗文体界定的追问与文类归属的焦虑,不断地给散文诗创作和评论带来困扰。对此,创作界与理论界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体而言,有“取消论”,比如著名诗人纪弦、余光中等就持此观点,认为
期刊
龙小龙的诗以细腻的笔触,充满乐感的流畅语言,丰富的意象,将祖国壮丽河山与四季美景如画卷般铺展开来。娓娓的倾诉,诗意的长短句,如《春之圆舞曲》般流泻而出……  在他的《城中的草原》一诗中,作者一起笔便写道:“蓝天上放牧的马群和牛羊。其实,它们是这片美丽的草海里行走的倒影。”“倒影”一词,不仅意象新颖,同时也将草原的那种辽阔、静谧而悠然的美景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正当读者想进一步了解草原时,作者采用移步
期刊
在诗人清水不多的散文诗作品里,我还是喜欢她的《彼岸的水声》。因此,我首先就从这组作品谈起。这组作品是一个长章。长章难写,也易流于拖沓。她在写作的第一时间曾给我看过。就这个长章来说,诗文本所注入的思理是清澈的,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感受,也有庄子立于水畔诘问自然与天地生命的存在法则的感受。水,是古诗人常用的意象,比如王维、李白、苏东坡。我记得当时我以“入兴贵闲”概说她的散文诗作品整体的澄净。
期刊
霜降之后,西江的鱼  放下欲望  衔着一枚枚云,隐居  抛弃那些高尚的大词  谦让水草、沙石  不与燕雀探讨飞翔  群山吹来的风,凛烈  他们不紧不慢  从银色的诱饵旁漫过  和着大海的潮汐率性而游  月光照著他们的水面  发着刀子般的光芒  推荐语  “理想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理论或实践,认为想象比对现实真相的忠实复写更好。当然,这首诗并非限于对艺术“理想主义”的诗性理解和阐释。诗人林水文的
期刊
我的头顶,风起云涌  雾气苍茫,放弃不了的隐痛成水  落下来,使无边的冷银白  我的眼睛高过风景,低过霜  总在想,环绕的虚无  會不会是,自己的余生  埋在永恒的时间里,我不敢喊痛  只愿归去,变成一个干净朴素的词句  不要寻找,我的下落  因为在阳光花开之前,命运有了归途  如同岩石里种下的疾苦,在人世间的路上  有我们、万物、河流和神,距离短了一些  很多的时候有些拥挤,我们走过秩序和法则 
期刊
从墓地回来  有一个声音在耳畔回响  放下肉体  它只不过是脚下的尘土和泥浆  人世间  纠缠最多的是俗事和飘浮的理想  我们被虚妄的光,一圈一圈地笼罩  磨损,又一点点失去力量  岁月的台阶总是向下  心中没有宽恕和敬畏的人  最后,只能以黯哑的声音  在垂暮中把肉体耗尽  推荐语  《从墓地回来》写得简洁凝练,主旨明朗,哲理性强,全诗以通俗的语言彰显深刻的寓意:心中没有宽恕和敬畏的人,最终,只
期刊
在书房里听,秋雨  滴滴答答敲着窗外的顶棚,像  空中失落的文字,敲着浮世  泡一杯清茶  看叶子慢慢深潜井底  静下心来  雨滴就穿透现实的微妙,觉悟  想起谁说过,往事是毒剂  也是良药  虔心领受这张敲打出来的处方  任先生把我定格在书屋  不挣扎,不彷徨,也不抒发  而是静静地阅读偏方  那些无药可救的时间  在书香外营造假相和真相  推薦语  思考和批判是诗人必备的精神。小诗不小,藏着现
期刊
每个诗人都是政治家  诗人不可能没有政治意识。虽然与政治的联系方式不一样,但每个诗人都是政治家。要求诗人远离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观点。政治,就是百姓的营生,就是每个人为了未来而对时代的冀望和批判。政治不是空洞的。诗人一旦远离了政治,其使命感即随之消失,其“精灵磁场”的魅力与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曾属于主流的政治抒情诗,已经不甘于与大喊大叫的空洞为伍。但仍被“非主流”视为“另类”。其实,真正的主旋
期刊
西昌之西  生一盆火  招四方来客  烧满堂红  猪啊牛啊羊啊  鸡啊鸭啊鹅啊  肝肠寸断  肝胆相照  猛火爆油  明火滋味  文火焙香  或焦黄  或脆香  或绵长  喝一大碗酒  我己经牵肠挂肚了  推荐语  《西昌过年,吃李小肠烧烤》,有笨写有巧说,有实叙有戏谑,重要的是,作者用诗中看不见的飞地,播种了怜惜生灵万物的悲愁和中国人对年味的鄉愁。一到冬天,尤其春节,怕冷的城里人都跑到西昌晒太阳
期刊
写下一个个名字  或厚实,或清澈,或醇香  有一个叫我时总拖着长长的尾音  更多有温度的,像绿叶聚成伞  而从小相伴的那些,成为一棵树  粗壮的枝干  我写一划,就爱一遍  写一个,就爱一个  这些可爱的人啊  还没让我懂得距离和遥远  而我终要离开  我害怕此刻一停笔,就有变数  就有叶子,落在水面  推荐语  情感维系万物。女诗人泣梅敏感地将情之所系用曼妙之笔,从她的内心勾画出来,形象而别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