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的报复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实现了高GDP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的“黄金组合”:七年间名义GDP年均增长9.9%。CPI年均增长1.2%。当世人惊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时,通货膨胀的冲击重新袭来。2007年名义GDP增长11.4%,创下1995年以来的新高:而全年CPI同比增长4.8%。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2008年2月,CPI同比增长8.7%,物价上涨趋势愈演愈烈。今年中国政府要实现4.8%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可谓困难重重。
  对于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国内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从总需求角度出发。认为是流动性过剩和投资过热导致了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源于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激增、因而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将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而投资过热导致了对能源和初级产品的旺盛需求,从而推高了生产资料价格。另一种观点则从总供给角度出发,认为本轮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与蔬菜价格的上涨。由于居民对食品的需求是刚性的。因此通货膨胀的根源是供给方面的结构性因素导致供给下降。例如。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上涨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从而降低了养猪的劳动力数量;前些年猪肉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降低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等等。高增长时期埋下通胀的种子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分别尝试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解析高通胀。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要更加深入地剖析通胀。可能还需要我们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框架中跳出来,深入到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中去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本轮通货膨胀的发生。当前出现的“物价的报复”。是因为我们在经济高增长时期埋下了通胀的种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百废待兴。参照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中国政府实施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战略试图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并积累国民财富。最终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完成向发达经济体的跃迁。然而,要成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要让本国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当时惟一现实的选择。就是千方百计压低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用价廉物美的策略来赢得市场。
  为了压低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中国政府采取的策略包括:第一,长期以来维持人民币相对于发达国家货币的汇率低估,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低估,从而压低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第二,为了维持出口行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推迟了对非熟练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培训方面的改革;第三,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其他生产成本。中国政府在国内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刻意制造了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的格局,并长期以来维持了生产要素的低廉价格。包括原油、煤炭、电力、水资源、土地等;第四,中国政府迄今并未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由于并未征收污染税,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被严重低估。此外。中国政府还实施了大规模的引入外资政策,相对于国内企业。给予出口导向的FDI企业更优惠的条件,包括更廉价的土地、更优惠的所得税、更便宜的生产要素价格等。
  上述政策的确在短期和中期内促进了“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出口的高速增长既拉动了经济增长,也带来巨额的外汇储备。然而,时过境迁。近年来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弊端愈发凸显,中国政府已经到了不得不考虑调整发展战略的历史关口。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问题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导致了错误的资源配置。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导致了贸易品部门(制造业)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服务业)的过度繁荣。造成非贸易部门发展不足甚至有所停滞;其次,非熟练劳动力的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长期以来不能得到提高。使得繁荣的出口状况是以牺牲一批批青年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和再教育机会为代价的;再次,用压低生产要素价格来人为刺激出口。本质上是用中国的资源来补贴外国消费者,这是得不偿失和不可持续的;最后。由于环境是不可再生的,用牺牲环境来换取出口增长的做法更不可取。把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构筑在子子孙孙的痛苦之上,这种短视的做法已经引发越来越多国人的担忧甚至谴责。
  更令我们感到郁闷的是,尽管发达国家消费者购买了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并无形之间享受了来自中国的资源和环境补贴,但发达国家还是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怨声载道甚至加以指责,认为中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水平向发达国家市场倾销商品,从而可能冲击到发达国家的进口替代行业和蓝领工人就业。随着中国贸易顺差规模的增加。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与日俱增。这说明,不仅到了我们从内部反思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时候,而且该战略本身在全球环境下可能也不得不进行调整。
  
  向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转型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是更具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相比。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意味着要提高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兼顾当前增长与长远发展。要重视劳动者的工资、教育和福利,要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成本。从而实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以来,从出口导向战略到内外平衡战略的转型已经启动。在这种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伴生着劳动力、能源、资源、环境价格的市场化。由于上述价格长期以来被人为压制,因此要素价格市场化的过程本身就是要素价格上涨的过程。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角度来看。要素价格重估是符合中国整体利益的,这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促进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并带来更加有利的环境保护。
  但从短期来看,要素价格重估将带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从而加大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本轮通胀。可以看作是中国政府为长期以来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还账”。从要素价格重估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通胀压力非但不会减缓。而且可能加剧:首先,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企业聘用劳动力的直接成本显著上升(如对加班工资的规定)。同时还必须对劳动力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保和医疗条件,这意味着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上升;其次,随着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工重新具有了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沿海一带出现了明显的“民工荒”,为了招募到足够的劳动力。企业本身也不得不提高薪酬水平。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是通货膨胀最有力的助推器;再次,原油、煤炭、电力、水、铁矿石以及其他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近期内出现了轮番上涨的趋势,这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必然会最终推动产成品价格上涨;最后,随着中国政府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的推出,企业的土地成本迅速提高。如果污染税得以实施。那么企业的运营成本将显著提升。
  此外,由于本次要素价格重估又与美元贬值和全球能源、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相互交织。更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长期的经常账户逆差和财政赤字不可持续,美元已经并将继续大幅贬值,这推动了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价格飙升。目前全球原油、黄金、金属和农产品价格均处于高位。由于中国对进口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上升。因此。全球范围内的要素价格上涨将会推动中国国内要素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在国内发展战略调整导致的要素价格重估以及美元贬值导致的全球要素价格飙升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本轮的通货膨胀态势不容乐观。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实施贷款数量管理等。进入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显著加快,这有利于抑制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我们相信。通货膨胀最终将会得到控制。但必须指出。中国政府不能因为要降低通货膨胀。就停止发展战略转型以及要素价格重估。通货膨胀仅仅是一个周期性现象,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更为关键的。仍然是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要素价格的市场化以及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其他文献
胃癌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但在其不同临床阶段,病机却不尽相同,尤其在疾病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变证蜂起,正虚、癌毒、痰浊、血瘀、水湿、气滞等胶结为患.本文基于临床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方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COPD稳定期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
目的:分析二黄油膏联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浅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将98例浅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S
目的:观察中医五步护理配合循时调经对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循时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