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本期特别关注将走近宿迁市宿城区,了解该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探寻幸福教育的奥秘,并深入解析宿迁市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构想与实践,和读者一起感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特色氛围。
2011年起,江苏省把“民生更幸福”作为“两个率先”的新内涵新标准。省委书记罗志军谈民生幸福时,首先讲到了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宿城区近年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领先发展战略,以建设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实幸福教育工程,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路径。
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构建幸福的现代教育体系
1.基础教育强素质攀新高
着眼于协调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积极培植优质教育资源,把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普及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该区省优质幼儿园的比例为71.79%,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均高达98%以上,一直处于宿迁市领先水平。省、市级实验小学3所,省现代化示范初中12所。小学巩固率一直保持在100%,初中鞏固率本年度达99.6%。高中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充分挖掘马陵中学办学特色,大力实施“优生优培”、“特生特教”工程,加强艺术特长生培养。近年来,有300余名艺术特长生被高校录取,其中1名美术特长生被清华大学录取。通过差别竞争,实现高中教育错位发展。
2.职业教育扩规模建新业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宿城区职业教育按照“保证规模、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现有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宿迁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宿迁市爱迪生中等专业学校3所职业学校。三所职业学校现都已达到省优标准,其中,宿城中专2008年创建成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宿迁信息中专2009年创建成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宿迁市爱迪生中专于2010年10月底接受省三星级职业学校评估。三校现有在校生9790人,教职工44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9.46%;固定资产8296.2万元,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2390万元。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壮大,大幅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社区教育、特殊教育抓提高重多元
现代教育,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还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不仅要让正常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还要让特殊群体得到教育的保障。宿城区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为各类人群的幸福人生负责。16个乡镇街道均建有社区教育中心。三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累计投入547.22万元。全区现有2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市级以上社区教育中心已达75%。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盲聋哑智障儿童少年228人,进入特教学校就读96人,随班就读129人,入学率为98.68%。自2008年建成启智学校以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该区特殊教育多次作了专门报道。
内涵外延并重发展,校园成为师生的幸福场域
1.构建高点定位、同质同优的硬件环境
宿城区充分发挥创建的评估导向作用,校容校貌、办学条件正实现着“美丽的蜕变”。全区22所学校新建建筑71栋,对14个教学点全部拆危建新,共新建面积22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9所省优标准幼儿园,新建面积2.8万平方米。中小学全部建成塑胶(人造草皮)运动场,全区运动场一片“飘红”。区域内中小学多媒体、师生计算机配置、中小学图书、实验器材、音体美功能室器材等均达到省二类标准。所有学校均建有电子阅览室,建立了高标准的网络管理中心,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实现两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各校基本做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活动场所一样好、幼儿教育一样优。同质的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一样地幸福成长。
2.锻造师德过硬、师艺高超的教师队伍
学校之强,强在教师。全区先后引进省内外骨干教师及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437名,占全区现有专任教师总数的9.8%。制定《宿城区教师三年培训规划》,省市培训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3%,区级培训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开展了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育感人事例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树立可学、可亲、可敬的榜样;建立了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培训考察制度,先后有66名教师走出国门;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分批赴上海复旦、南师附中名校学习,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区域内专任教师小学专科以上达87.22%,初中本科以上达80.06%,高中研究生达6.19%,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69.46%。教师们充分享受着专业发展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3.加快特色鲜明、品牌彰显的内涵建设
围绕教育现代化,立足内涵发展,深化教育品牌创建。实施了“教育创优、校园提品、精致管理”等一系列内涵提升工程,引导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特色项目和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铸造教育品牌,使学校实现多元化导向、特色化呈现的均衡发展态势。实行常态调研校校行、推门听课制度、片区教研联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书香校园”、校园竞技、社团活动、体育赛事等,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激发学生活力,让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创新创优同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铺路奠基
1.创新教育发展机制,重组教育资源结构
全区从总量的追求向改善结构和提高质量转变,从单纯追求“做大蛋糕”向怎样“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转变。在宿城一中、宿城实小、南蔡实小等学校建成微格教室,实现全区教研同步辐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开设“名师大讲堂”等网络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采取强弱联合,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机关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依托,优化重组幼教资源,成立幼儿教育集团;以区实小带动古城、项里、河滨3所中心校,成立宿城实小教育集团。集团内资源共享、管理共建、教师互派、教学互助、捆绑考核、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大力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城区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成立教育发展共同体。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消除了各种差别,让学生获得教育公平的幸福。
2.创新教师交流制度,优质师资全面均衡
宿城区出台了《宿城区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区域内城乡、校级教师交流制度。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集团内牵头学校骨干教师按照该校骨干教师总数的15%进行交流;教学点与中心校教师按50%~80%进行“点面交流”,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内部师资均衡;选派城区高级教师、中层教干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任教和挂职,促进城乡之间师资均衡和管理理念均衡。目前全区教师流动647人,交流面达15.2%。交流出的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等骨干教师在对口学校成立“名师工作站”,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优质均衡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发展保驾护航。
3.创新职教发展方式,增强职教办学活力
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教的创新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坚持像办普通高中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强化内涵建设,培植优质职教资源。围绕宿城产业结构,调整专业,重点建设酿酒食品、服装纺织、机械加工、汽车工程、电子电器、木材加工、商贸物流、现代农艺等八大专业群,推进校企合作,实现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对接,让职业教育成为为宿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创业型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加强专业建设,各校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条件。已建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有省、市级社区教育中心7个,全区有省三星级职业学校3所,省、市级示范专业10个,省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课改实验点1个。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使培养出的高素质劳动者拥有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幸福人生。
在“幸福感”和“幸福指数”日益成为通用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指标的现实语境下,“幸福教育”有着深厚的民意诉求基础。让教育充盈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宿城区将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为契机,坚持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城市和农村均衡发展,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全力构建幸福教育工程,为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服务和谐社会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期特别关注将走近宿迁市宿城区,了解该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探寻幸福教育的奥秘,并深入解析宿迁市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构想与实践,和读者一起感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特色氛围。
2011年起,江苏省把“民生更幸福”作为“两个率先”的新内涵新标准。省委书记罗志军谈民生幸福时,首先讲到了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宿城区近年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领先发展战略,以建设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实幸福教育工程,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路径。
各类教育统筹发展,构建幸福的现代教育体系
1.基础教育强素质攀新高
着眼于协调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积极培植优质教育资源,把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普及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该区省优质幼儿园的比例为71.79%,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均高达98%以上,一直处于宿迁市领先水平。省、市级实验小学3所,省现代化示范初中12所。小学巩固率一直保持在100%,初中鞏固率本年度达99.6%。高中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充分挖掘马陵中学办学特色,大力实施“优生优培”、“特生特教”工程,加强艺术特长生培养。近年来,有300余名艺术特长生被高校录取,其中1名美术特长生被清华大学录取。通过差别竞争,实现高中教育错位发展。
2.职业教育扩规模建新业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宿城区职业教育按照“保证规模、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现有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宿迁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宿迁市爱迪生中等专业学校3所职业学校。三所职业学校现都已达到省优标准,其中,宿城中专2008年创建成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宿迁信息中专2009年创建成省三星级职业学校,宿迁市爱迪生中专于2010年10月底接受省三星级职业学校评估。三校现有在校生9790人,教职工44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9.46%;固定资产8296.2万元,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2390万元。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壮大,大幅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社区教育、特殊教育抓提高重多元
现代教育,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还要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不仅要让正常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还要让特殊群体得到教育的保障。宿城区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为各类人群的幸福人生负责。16个乡镇街道均建有社区教育中心。三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累计投入547.22万元。全区现有2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市级以上社区教育中心已达75%。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盲聋哑智障儿童少年228人,进入特教学校就读96人,随班就读129人,入学率为98.68%。自2008年建成启智学校以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该区特殊教育多次作了专门报道。
内涵外延并重发展,校园成为师生的幸福场域
1.构建高点定位、同质同优的硬件环境
宿城区充分发挥创建的评估导向作用,校容校貌、办学条件正实现着“美丽的蜕变”。全区22所学校新建建筑71栋,对14个教学点全部拆危建新,共新建面积22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9所省优标准幼儿园,新建面积2.8万平方米。中小学全部建成塑胶(人造草皮)运动场,全区运动场一片“飘红”。区域内中小学多媒体、师生计算机配置、中小学图书、实验器材、音体美功能室器材等均达到省二类标准。所有学校均建有电子阅览室,建立了高标准的网络管理中心,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实现两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各校基本做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活动场所一样好、幼儿教育一样优。同质的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一样地幸福成长。
2.锻造师德过硬、师艺高超的教师队伍
学校之强,强在教师。全区先后引进省内外骨干教师及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437名,占全区现有专任教师总数的9.8%。制定《宿城区教师三年培训规划》,省市培训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3%,区级培训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开展了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育感人事例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树立可学、可亲、可敬的榜样;建立了优秀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培训考察制度,先后有66名教师走出国门;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分批赴上海复旦、南师附中名校学习,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区域内专任教师小学专科以上达87.22%,初中本科以上达80.06%,高中研究生达6.19%,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达69.46%。教师们充分享受着专业发展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3.加快特色鲜明、品牌彰显的内涵建设
围绕教育现代化,立足内涵发展,深化教育品牌创建。实施了“教育创优、校园提品、精致管理”等一系列内涵提升工程,引导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特色项目和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铸造教育品牌,使学校实现多元化导向、特色化呈现的均衡发展态势。实行常态调研校校行、推门听课制度、片区教研联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书香校园”、校园竞技、社团活动、体育赛事等,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激发学生活力,让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创新创优同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铺路奠基
1.创新教育发展机制,重组教育资源结构
全区从总量的追求向改善结构和提高质量转变,从单纯追求“做大蛋糕”向怎样“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转变。在宿城一中、宿城实小、南蔡实小等学校建成微格教室,实现全区教研同步辐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开设“名师大讲堂”等网络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采取强弱联合,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机关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依托,优化重组幼教资源,成立幼儿教育集团;以区实小带动古城、项里、河滨3所中心校,成立宿城实小教育集团。集团内资源共享、管理共建、教师互派、教学互助、捆绑考核、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大力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城区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进行结对共建,成立教育发展共同体。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消除了各种差别,让学生获得教育公平的幸福。
2.创新教师交流制度,优质师资全面均衡
宿城区出台了《宿城区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区域内城乡、校级教师交流制度。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集团内牵头学校骨干教师按照该校骨干教师总数的15%进行交流;教学点与中心校教师按50%~80%进行“点面交流”,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内部师资均衡;选派城区高级教师、中层教干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任教和挂职,促进城乡之间师资均衡和管理理念均衡。目前全区教师流动647人,交流面达15.2%。交流出的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等骨干教师在对口学校成立“名师工作站”,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优质均衡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发展保驾护航。
3.创新职教发展方式,增强职教办学活力
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职教的创新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坚持像办普通高中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强化内涵建设,培植优质职教资源。围绕宿城产业结构,调整专业,重点建设酿酒食品、服装纺织、机械加工、汽车工程、电子电器、木材加工、商贸物流、现代农艺等八大专业群,推进校企合作,实现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对接,让职业教育成为为宿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创业型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加强专业建设,各校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条件。已建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有省、市级社区教育中心7个,全区有省三星级职业学校3所,省、市级示范专业10个,省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课改实验点1个。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使培养出的高素质劳动者拥有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幸福人生。
在“幸福感”和“幸福指数”日益成为通用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指标的现实语境下,“幸福教育”有着深厚的民意诉求基础。让教育充盈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宿城区将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为契机,坚持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城市和农村均衡发展,数量和质量同步发展,全力构建幸福教育工程,为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服务和谐社会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