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百分百癌变的“肠道病变”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987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丁建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类结直肠癌腹腔镜下微创及开腹根治术; 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顽固性便秘的诊治; 肛门失禁,骶神经调节术; 结肠镜下各类大肠腺瘤及早期癌的微创切除术;肛瘘、痔、肛裂、脓腫等肛门部疾病的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的内科及外科治疗。
  2020年底的一天,一位急性腹痛患者被送进了急诊,他每隔两三分钟就有一阵强烈的痛感,疼得他大呼“救命”。患者说,这次已经持续疼痛2小时,并感觉肚子胀气,虽然以前也因为类似状况去过急诊,但一直没查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自从吃完一顿火锅,我感觉自己整个肠道都不正常了,每天能排泄十多次”,患者在家自行服药了一段时间,情况并没有好转。这让他不得不到医院做了肠镜,才发现了自己肠道里的“定时炸弹”——一个距离肛门只有2厘米的肿瘤。这类肿瘤属于低位肿瘤,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是无法保住肛门的,这将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为这位患者做手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丁建华主任医师却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肛门,并告诉患者:“那顿火锅才是你的‘救命恩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警惕疾病的蛛丝马迹。

找到肠道肿瘤的蛛丝马迹


  任何疾病都会存在一定的症状,大肠癌同样不例外。丁主任介绍,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其中,直肠癌患者的比例多于结肠癌患者,而直肠癌患者中患低位直肠癌的人占多数。大部分的低位直肠病变通过指诊是可以早期发现的,指诊可以深入直肠10厘米左右的位置,能够准确的判断这10厘米以内有没有异物;如果摸到大于2厘米、质地较硬且无法移动的异物,说明情况比较危险。
  通过指检就能判断肠道是否有异物生长,那我们自己在家能不能指检?丁主任表示,理论上是可以的。日本曾有一位著名的结肠肿瘤外科专家,他就是通过自己指检,摸出了肠道里生长的异物,捕捉到了肠道肿瘤的蛛丝马迹。丁主任还总结了判断肠道异物是良性还是恶性的三个标准:
  1. 大小:随着肿瘤体积的逐渐变大,恶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 质地:如果肿瘤比较软,摸上去弹性很好,往往是良性的;如果肿瘤比较坚硬,可能就有问题了。
  3. 活动度:摸摸肿瘤能不能推动,如果活动度很好,一般是良性或早期的恶性;如果无法推动,意味着肿瘤“扎根”较深,生长时间较久。



  丁主任提醒,如果大家对“直肠指检”非常有兴趣,可以自行尝试一下,但是要注意角度、力度和深度。若发现肠壁上有疙疙瘩瘩的东西,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进行指检,以免误判病情;若已经出现一些肠道不适的症状,建议不要自行指检,最好去正规医院就诊。

骇人的“特殊息肉”


  丁主任告诉我们,临床上还有一种特别可怕的肠道恶性肿瘤,和平时大家常见的肠癌不同,危害性极大,隐秘性也更强。它很会“欺骗”医生的眼睛,导致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每每遇到因为忽视了早期症状而错失手术机会的患者,都让医生们感到非常遗憾。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是肠道肿瘤的高危人群。但其实肠道肿瘤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它不分年轻层次,年轻人也很容易遭受肿瘤的侵袭。尤其有一种特殊的肠道疾病,它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这种疾病有四个特点:

1. 准。


  80%的肠道肿瘤都是从肠道息肉转变而来的,息肉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变化。肠道息肉分很多种,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可这种特殊疾病不同,它发展为癌的概率是100%。

2. 变。


  通常来说,肠道发生的肿瘤与其他疾病没有关系,但这种特殊疾病是变化多端的,它很会声东击西,跟患者“捉迷藏”。除了导致肠道问题外,还会波及患者的中枢神经,脑、骨骼、胃等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很多患者首发并不是肠道问题,如果一直没有就诊治疗,很可能会多种症状叠加在一起。有的患者因头疼、恶心、呕吐而去就诊;有的是下颌骨出现不明生长物;也有的是胃里长息肉。现在,仍有很多医生不够了解这种疾病,很难将患者的这些症状与肠道问题联系起来。


3.多。


  一般患者的肠道里出现十几个普通的肠息肉就已经算多发了,而这种疾病却会在肠壁上无止境地“疯长”,几乎可以布满整个肠道,把原本光滑的肠壁折磨得体无完肤。丁主任形容它“就像肠道里撒入了一把芝麻”,病灶多、遍布广。一旦耽误病情,就需要手术大段截取肠道组织,甚至截掉全部结直肠。

4.零。


  2002年,武女士通过肠镜检查发现自己的整个肠道里布满了息肉,医生建议她分次将息肉摘除。武女士担心这样创伤多且摘不干净,于是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了丁主任。幸好就医及时,丁主任为她切除了整段病变组织并保住了肛门,让她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这种特殊且可怕的疾病是什么?它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疾病是肠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很强的家族遗传性。这就意味着只要身体携带这种基因,发病率就是100%,遗传给子女的概率为50%,所以武女士一直不敢生育。但奇怪的是,武女士的亲属中并没有人得过此病,丁主任解释,“零”正是这种疾病的第四个特点,任何人都可能由于基因突变而成为遗传的0号患者。


一个习惯筛出特殊癌症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表现为整个结直肠内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患者往往会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很多人并不会将这些症状与肠道息肉联系起来,常被误认为是慢性结肠炎,易耽误疾病的治疗。正如丁主任所说,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及时治疗,它的癌变概率将会是100%。但这种疾病起病早且隐匿,多在患者的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可家长和孩子往往很难发现它的“蛛丝马迹”。虽然疾病初期的息肉数量不多,但随着年龄增长,息肉会开启“加速模式”,成倍增长,直至布满直肠。



  不過值得庆幸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癌前病变,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寿命的。
  丁主任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有一个不用花钱就能在早期识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方法,在家里就能自查自测。它有一个非常典型且容易让人忽视的症状——排便习惯与大便的性状发生了改变。
  1. 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时间也不规律。
  2. 大便的性状发生改变,表现为软便、大便带血或黏液。
  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排便多于3次,或一周排便少于3次,都属于排便习惯改变。虽然导致胃肠道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以上两种改变具有高度提示性。如果是短暂的不规律,基本与饮食有关;但若出现连续性的不规律和大便形状改变,一定要警惕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到来。很多患者都是由于以上两种改变而到医院进行检查,才在早期发现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此,大家如有上述相关的不适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并定期做检查。
  目前,肠镜是确诊肠道疾病的“金标准”,也是发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最佳手段。随着医学手段的进步,现在的无痛肠镜并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镜子的清晰度和医生的操作技术都在不断提高,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将肠道疾病诊断清楚。并且,在肠镜过程中,医生当场就可以将一些肠道内的病灶处理掉,为患者以绝后患。
  (编辑    姚宇澄)
其他文献
美国《赫芬顿邮报》近日刊文,呼吁大家每天再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独处一下,可以得到以下益处。美国《赫芬顿邮报》近日刊文,呼吁大家每天再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独处一下,可以得到以下益处。  激发灵感,解决问题  科学家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能给自己一些独处时间,沉静下来做做深呼吸和冥想,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同时,工作瓶颈期带来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也会缓解。  强健大脑,预防
期刊
老年人反应、思维、动作、语言功能有所减弱,他们做事时,儿女最好别催,否则不但对老人心理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意外和危险。  作决定催不得。老人作决定不如年轻人快,过分催促可能使他们情绪激动,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血管问题,而且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尊严没受到尊重。要给老人充分的时间思考,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帮忙分析。  说话催不得。很多老人头脑反应速度减慢,语速变慢,由于掉牙或戴假牙
期刊
我慢慢领会一件事:就算没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一件事情,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走得很远。  日积月累,是笨功夫,但也是最聪明的事。我目前为止最花笨功夫的事是写作,这一点,要感谢林清玄先生。某一天,当我还是个对写作有兴趣,但怎么写都只是个不畅销作家的时候,我在出租车上,听到他很诚恳地说:自己每天都会写3000字,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所以他的文字才会那么自然亲切,看到万事万物、小
期刊
现在常听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把人生比作赛跑,岂止起跑,自始自终一路领先才好呢。其实在运动场,观众最关注的是终点线,到那里才能决出胜负。可是,人们往往关心孩子的起跑线,却不大考虑自己的终点线。  终点线并非指生命的结束,那个点定格在哪里,每个人都身不由己。这里说的是退休后还能发挥点作用的有生之年。  我在退休之后被单位返聘,那时身体还好,继续指导研究生,在学校学报主持一个“21世纪中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威斯敏斯特大学通过分析显示,幸福感其实与天气无关。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是冷还是热,并没有使人们感到更幸福或者更抑郁。  在以往的研究中,令人不愉快的天气会使一些人在冬天容易抑郁,因此这种现象又被称为“季节性情绪紊乱”。但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其实非常小。“额外的阳光并没有让人更快乐,这些影响最多是边缘性的。”弗朗茨说道,“在人们的观念中,通常认为好天气会使心情更好,而我的研究
期刊
有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年逾九旬的著名画家方成,在回答关于他的养生之道时,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作画写文章。养生只有一个字:忙。”由此看来,“忙”的确是众多“大师”级人物的养生诀窍。他们一辈子“忙”个不停,从不考虑享“清福”,才使他们神清脑健、寿达期颐。比如,“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早已是百岁老人了,眼不花耳不聋,坚持读书看报、写作思考。一直在著书写作的杨绛也是百
期刊
我刚退休那阵子,总觉得快乐不起来,整天宅在屋里无所事事,把精神寄托放在子女身上,孩子一走我就不知所措,巴望着他们早点回家陪伴。  孩子们都忙碌得很,想让他们每天如影随形太不现实了。终于,在社区组织的“老友晚年幸福”交流会上,我见到了很多快乐老人,听他们介绍开心充实的退休生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快乐可以被动接收,也可以主动去创造。  退休生活是漫长的,如果整天在家苦等孩子回来,不但给孩子增添了压力
期刊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前台是粉墨登场的所在,费尽心思化好了妆,穿好了戏服,准备好了台词,端起了架势,调匀了呼吸,一步步踱出去,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唱得五音不乱;该说的,说得字正腔圆;该演的,演得淋漓尽致,于是博得满堂彩,名利双收,踌躇满志而归。  然而,当他回到后台,脱下戏服,卸下妆彩,露出疲惫发黄的脸部时,后台有没有一个朋友在等他,和他说一句真心话,道一声辛
期刊
“进”字构造颇有玄机,在甲骨文中,进上面是“隹”,形似小鸟,下面是“止”(趾),即鸟足,鸟足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像离弦之箭。简化字是“走之旁”背着“井”,就是说,“进”意味着背井离乡,意味着离开原点。所以进是积极的也是疼痛的,是独立也是切割。  进有时是被动的。正如鱼儿上溯求生,停在水中则陷于淤泥。进化成为生存必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置身事外,就容易被历史的洪流抛掷于岸,成为标本,悬于壁,藏于阁。
期刊
朋友出院,我去他家探望,发现他的记事本上面写着:“每一天都是限量版,努力使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幸福有意义,不为别人,只为自己。”我笑问:“在医院住了段时间三观都大彻大悟了?”朋友呵呵:“每个人都说我变化真大,殊不知这是我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得到的启示。”  朋友原先是个浪子,打牌酗酒,拈花惹草,弄得家里鸡犬不宁。一年前,他的肺部查出阴影。躺在医院里,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离经叛道给家人带来多大的影响,父母苍老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