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职业学校是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牢固掌握所需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培养目标的改革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还存在计算机教学与就业目标脱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背离的现象。基于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本次教学改革以培养市场急需的應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不仅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认真考察就业市场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背景,我们适当修改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教学内容,学校针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此外,增加了计算机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使中职计算机课程对学生取得计算机数据库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大帮助,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大部分都能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为其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改革
为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学校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交流、考试。同时,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基础实验的指导,提高他们的上机操作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
学校进一步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如教师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给他们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需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面试,面试时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且只有学生自主设计的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真正完成了课程设计。
三、教学风格改革
一年级新生大多是计算机课程的门外汉,教师要适时运用语言艺术,积极创设情境教学,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化解学生的陌生、畏难情绪,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名词变得易于接受,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如介绍CPU时钟主频时,教师可以出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请学生自测1秒钟能计算几道题,从而引出CPU在1秒钟运算若干M次(1M=)概念。又如介绍3寸软盘写保护时,教师可准备好一张3寸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在两只“眼睛”的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是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此时是写保护状态);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划片封上)时是放松警惕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这样的设计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知识,教学气氛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
四、教材与评价模式的改革
为解决教材陈旧落后、学生厌学的现状,自2014级职高中专机电、计算机专业起,学校开始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作为计算机课程教材,确定“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即任务完成的过程)为主要教学模式,啟用过程性评价代替过去的总结性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建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包括学习方法记录、成果展示、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鉴的多元化评价系统,营造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五、教师队伍的改革
学生素质的培养靠的是教师的引导和传授,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知识涵养,学校要建一支“双师型”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公开竞聘、招聘等形式吸引人才、选拔人才。同时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树立超前的教学思维,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学识水平、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心理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研讨,以促进教育教学,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在公司挂职,更好地掌握就业动态。
(责编 黄紫鹃)
一、培养目标的改革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还存在计算机教学与就业目标脱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背离的现象。基于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本次教学改革以培养市场急需的應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不仅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认真考察就业市场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背景,我们适当修改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教学内容,学校针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此外,增加了计算机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使中职计算机课程对学生取得计算机数据库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较大帮助,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大部分都能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为其今后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改革
为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学校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交流、考试。同时,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基础实验的指导,提高他们的上机操作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
学校进一步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如教师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给他们两周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需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面试,面试时学生必须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且只有学生自主设计的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能算真正完成了课程设计。
三、教学风格改革
一年级新生大多是计算机课程的门外汉,教师要适时运用语言艺术,积极创设情境教学,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化解学生的陌生、畏难情绪,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名词变得易于接受,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如介绍CPU时钟主频时,教师可以出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请学生自测1秒钟能计算几道题,从而引出CPU在1秒钟运算若干M次(1M=)概念。又如介绍3寸软盘写保护时,教师可准备好一张3寸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两个孔对在两只“眼睛”的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两只眼睛都瞪着时,是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此时是写保护状态);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划片封上)时是放松警惕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这样的设计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知识,教学气氛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
四、教材与评价模式的改革
为解决教材陈旧落后、学生厌学的现状,自2014级职高中专机电、计算机专业起,学校开始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作为计算机课程教材,确定“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即任务完成的过程)为主要教学模式,啟用过程性评价代替过去的总结性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建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包括学习方法记录、成果展示、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鉴的多元化评价系统,营造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五、教师队伍的改革
学生素质的培养靠的是教师的引导和传授,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知识涵养,学校要建一支“双师型”和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公开竞聘、招聘等形式吸引人才、选拔人才。同时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树立超前的教学思维,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学识水平、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心理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研讨,以促进教育教学,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在公司挂职,更好地掌握就业动态。
(责编 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