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4494702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经济生活》中对社会再生产的解释为:“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由此看来,经济社会的运行就是社会再生产的平衡过程,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如果顺畅,经济运行就会相对平稳进行。反之,就会发生危机。而从社会再生产角度来看,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就是由于生产和消费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对资本没有任何约束。一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到192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一战前水平40%,在世界工业生产中保持首位。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大约增长了53%,到1929年美国已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比重的48.5%。生产的过快增长,使得流通领域的资金大规模涌入生产领域,造成生产的持续扩大。同时,美国政府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透支未来、刺激着市场的虚假繁荣。1924-1929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盲目扩大化。到1929年,美国生产领域内盲目扩大的泡沫已经形成。
  而美国生产领域主要由垄断公司控制,到20年代末,美国六大公司控制了90%的无烟煤生产,99%的电话被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控制,炼铝工业全部由美国铝公司垄断。由此看来,集中到生产领域的财富只是由少数大富豪控制着。而同时,工人收入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公司利润的增长,1923-1929年,美国公司利润增长62%,股息增长65%,而工人实际收入仅增长11%。流通领域内的分配不均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消费,使得社会实际消费对生产的拉动越来越弱。到1929年前,虽然经济仍然在发展,但生产和消费已经失衡。而流通领域的分配不均又加剧了这种失衡,社会再生产的失衡,使危机的爆发成为必然。
  如果要拯救美国经济,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理解,就应该扩大消费,限制盲目扩大的生产,打通流通环节,使社会再生产趋于平衡。罗斯福总统拯救危机的措施也正是围绕着生产、流通(分配、交换)、消费展开的。上台伊始,他颁布了《紧急银行法》,一改过去通货紧缩的政策,实行通货膨胀,向流通领域注入资金,禁止黄金出口,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民恢复对银行的信心,也打通了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为其后面的全面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生产领域,改革的主要措施主要是围绕调整工农业生产,限制盲目扩大而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在工业领域,1933年6月16日颁发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推行“蓝鹰运动”,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同时,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其目的在于限制盲目生产同时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在农业领域,颁布《农业调整法》,规定缩减农业生产。国家同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加大政府采购,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在缩减生产的同时保护农民利益,进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得生产环节摆脱了无序状态,避免了工农业盲目扩大而对社会再生产中资源的浪费,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也避免了资金无序涌入生产领域而造成的混乱。
  在消费领域,罗斯福新政主要围绕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和完善保障体系。1933年3月31日,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1933年11月又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以便扩大生产资料的消费,使失业人员有较长久的工作。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得美国失业人口的比例大幅降低,工资性的消费支出逐渐启动,消费对生产的拉动逐渐恢复。为了消费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美国政府于1935年先后颁布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和《社会保险法》,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已经初步形成。这些制度在促进社会稳定、摆脱危机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也使得人民没有后顾之忧,敢于消费,从而带动生产的顺利开展,使得社会再生产能够平稳顺利地进行。
  从社会再生产领域来看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能使学生比较清晰明了地掌握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新政针对性的措施,透过纷繁芜杂的经济现象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也能够更好地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初步解释所遇到的经济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学生听力教学中,影响高中学生听力教学质量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语音、词汇以及习惯等,所有需要根据高中听力影响要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加强语调教学以及语音教学等,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语言听力教学,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增加,并且不断完善整体规划,明确每阶段的任务,因此本文便以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浅薄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
当前中学歷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研读已成为歷史学习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与解答,还是对学生歷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丰富多彩的史料。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翦伯赞认为:“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歷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歷史。”因此,精选和有效运用史料已成为教师备课和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史料?
【摘要】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职英语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际的交往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中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教学工作中,中职英语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职英语教学效益不高。怎样打破这种局面,让中职英语教学走出困境,提高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是当前中职教育急需解决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元认知策略,即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能够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接受英语学习教育的时候,依据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对自己进行学习方式的调整与完善。元认知包括学生对自己行为状态的认识,同时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心理情况,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有效认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推行元认知策略,有助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得到更优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高中
材料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从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材料题已经成为考查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一种理想题型。  一、试题分析  2013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中第21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
高中《政治生活》主要包括了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需要通过不断复习才能准确掌握,才能对所学知识再认识、巩固和提升。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复习这些内容需要有策略和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应如何自主复习呢?下面以高中《政治生活》的复习为例,浅谈学生应如何自主复习。  一、全面统筹。架构“树目”  高中《政治生活》从教材内容看,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我国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分析并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高雪梅,白银市第六中学。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英语越发
【摘要】“非指导性” 教学原则认为教学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人道的、愉悦的环境氛围,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教学中要以一个“完整的人”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使其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统一。本文通过浅析学生个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我发起学习、教学效果可渗透性和学生自我评价四方面的内容,对融洽、诚意、开放、相互支持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个人参与;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科技为支持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中,并且已经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在初中阶段,英语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之一。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微课的出现为英语课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微课的合理运用,不仅丰富了初中英语课堂内容,而且收获了良好的课堂效益,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在外语学习平台快速发展、在线外语学习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专业外语教学向混合式教学设计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可汗学院凭借以学习者为中心、视频教学更加人性化、有效提升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数据分析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等特点,为专业外语教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可以借鉴的模式与观念。专业外语教学应当以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混合式教学设计实现同步实践、以社会化学习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并以考核评价促进学习过程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