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两条互相交织的线,这一说法是45岁的印度数学家高塔姆•慕克吉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的核心是让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的发现的眼光,思考习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然而,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怀着浓厚兴趣徜徉在数学的海洋,却一直让老师们颇费思量。
在这儿我有几个教学案例与大家交流。
1. 利用平时有些打架的来讲述数学方法
小学生做32-10-8这种题型很容易做错,32-10-8=32-(10-8)为突破这一难点,则借鉴学生生活中碰到的熟悉的事:有一个人来欺负我俩,我们两人个子很小,既然都被打,倒不如团结起来力量大些再去与他一拼;如果我们自相残杀,那我们俩挨打不是更惨了吗?为此让10和8团结起来,即使打败了,也体现了我们懂得团结,同时对方挨的也不轻哟,为此以后一出现这道题,同学们就会讲团结对外,再输也光荣,就知道怎么做了,不会
乱加括号了。
2. 利用平时穿衣服颜色搭配来帮助理解绝对值中的分类思想
|a|=2 |b|=2 求a﹢b值
此题分类思想,讲解它时,与生活中衣服搭配一讲,学生易懂。
两件上衣,一红一白,两条裤子一红一白
搭配白上 白下白上 红下红上 白下红上 白下 则
a=2,b=3a=2,b=-3a=-2,b=3a=-2,b=-3
上、下同种颜色可能性2/4
白上 白下 若题加一问a、b问号
红上 红下 则一样
a=2,b=3a=-2,b=-3
不同颜色搭配
则 白上,红下
红上,白下 则
a=2,b=-3a=-2,b=3等等。
3. 结合生活经验,用所处县市归属现象去掉多重括号但不发生符号错误
比如:-3-{-5-[-7-(2-8)]-9},在这道题中有小括号、综括号、大括号,孩子们很热衷能一次性把所有括号去掉,在平时教学中,总有个把符号不能正确把握,我则采用地区市说法,题中-8相当于我们乐平市,小括号相当于景德镇市,综括号相当于江西省,大括号相当于中央,则8前面有4个负号去括号为+8;而2相当景德镇;5、9相当于天津市,上海市等直辖市,直接归中央管。
则原式=-3+5-7-2+8+9再算,这样一来学生们恍然大悟,知道哪个数学面有什么符号,可一次性把所有括号去掉。
4. 利用吃的方法来巧算难题
计算121+122+123+124+125
发现12+14+18+116+132
则用生活中例子与他们解决,且贯彻我的学习感悟: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百试不如一讲,听懂了,还要做得来,做得来最好讲得来,那样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甚至对一些题目知识点还会触类旁通,讲解这道题我用了生活中碰到的事情,为了促进小孩与家长沟通,也为了能在母亲面前炫耀,增加他们自信,我举出这个例子,你妈烙了一块饼给你们吃,吃对小孩子是感兴趣且熟悉的)你吃了好吃又有孝心,吃了一半留下给妈吃,妈在做事,你说,妈,你手艺太好了,这饼实在太好吃了,快来吃呀,妈肯定会说,好吃,你就吃吧,哈那我就吃剩下的一半,留一半给妈吃吧,这样吃了5次,你留下多少给妈吃?且用图阴影部分就是你给妈留的,那结果是一块饼吃得只剩下132,所以12+14+18+116+132=1-132。回家把这题目出给妈做,且跟妈妈讲清楚,过去几天后,出一题:
12-14-18-116-132-164-1128=?给妈妈讲了这道题的同学中有90%知道现在这题怎么做,且知道是吃饼的题结果等于1128。
5.解答数学题目,用具体数据来阐述学习道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坚持
甲军舰每小时行32千米,乙军舰每小时行24千米,两舰同时同地背向出发巡逻3小时后,甲舰返回追乙舰,问几个小时后可以追上乙舰?
这是一道先相遇后追及的应用题
解:S=(32+24)×3=168千米
则追=168/(32-24)=21小时
答:经过21小时后可以追上乙舰
题是讲完了,可我不会就此罢休,问学生有什么想法,有学生讲:哇,只不过分开3小时,怎么要用21小时去追呀,算错了吧!这时让我脑中灵机一动,是呀,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本来两人成绩是一样的。但由于一段时间甲不认真,成绩退步,而乙仍在进步,当过了三个星期后反省自己与乙的差距,再努力去追乙,结果用7倍的时间才能赶上还要吃更大的苦,对吧,是一样的道理,让学生从这个例子中领悟学习情况,用数据来阐明学习要认真的重要性。
以上是笔者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笔者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有活力。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的核心是让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的发现的眼光,思考习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然而,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怀着浓厚兴趣徜徉在数学的海洋,却一直让老师们颇费思量。
在这儿我有几个教学案例与大家交流。
1. 利用平时有些打架的来讲述数学方法
小学生做32-10-8这种题型很容易做错,32-10-8=32-(10-8)为突破这一难点,则借鉴学生生活中碰到的熟悉的事:有一个人来欺负我俩,我们两人个子很小,既然都被打,倒不如团结起来力量大些再去与他一拼;如果我们自相残杀,那我们俩挨打不是更惨了吗?为此让10和8团结起来,即使打败了,也体现了我们懂得团结,同时对方挨的也不轻哟,为此以后一出现这道题,同学们就会讲团结对外,再输也光荣,就知道怎么做了,不会
乱加括号了。
2. 利用平时穿衣服颜色搭配来帮助理解绝对值中的分类思想
|a|=2 |b|=2 求a﹢b值
此题分类思想,讲解它时,与生活中衣服搭配一讲,学生易懂。
两件上衣,一红一白,两条裤子一红一白
搭配白上 白下白上 红下红上 白下红上 白下 则
a=2,b=3a=2,b=-3a=-2,b=3a=-2,b=-3
上、下同种颜色可能性2/4
白上 白下 若题加一问a、b问号
红上 红下 则一样
a=2,b=3a=-2,b=-3
不同颜色搭配
则 白上,红下
红上,白下 则
a=2,b=-3a=-2,b=3等等。
3. 结合生活经验,用所处县市归属现象去掉多重括号但不发生符号错误
比如:-3-{-5-[-7-(2-8)]-9},在这道题中有小括号、综括号、大括号,孩子们很热衷能一次性把所有括号去掉,在平时教学中,总有个把符号不能正确把握,我则采用地区市说法,题中-8相当于我们乐平市,小括号相当于景德镇市,综括号相当于江西省,大括号相当于中央,则8前面有4个负号去括号为+8;而2相当景德镇;5、9相当于天津市,上海市等直辖市,直接归中央管。
则原式=-3+5-7-2+8+9再算,这样一来学生们恍然大悟,知道哪个数学面有什么符号,可一次性把所有括号去掉。
4. 利用吃的方法来巧算难题
计算121+122+123+124+125
发现12+14+18+116+132
则用生活中例子与他们解决,且贯彻我的学习感悟: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百试不如一讲,听懂了,还要做得来,做得来最好讲得来,那样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甚至对一些题目知识点还会触类旁通,讲解这道题我用了生活中碰到的事情,为了促进小孩与家长沟通,也为了能在母亲面前炫耀,增加他们自信,我举出这个例子,你妈烙了一块饼给你们吃,吃对小孩子是感兴趣且熟悉的)你吃了好吃又有孝心,吃了一半留下给妈吃,妈在做事,你说,妈,你手艺太好了,这饼实在太好吃了,快来吃呀,妈肯定会说,好吃,你就吃吧,哈那我就吃剩下的一半,留一半给妈吃吧,这样吃了5次,你留下多少给妈吃?且用图阴影部分就是你给妈留的,那结果是一块饼吃得只剩下132,所以12+14+18+116+132=1-132。回家把这题目出给妈做,且跟妈妈讲清楚,过去几天后,出一题:
12-14-18-116-132-164-1128=?给妈妈讲了这道题的同学中有90%知道现在这题怎么做,且知道是吃饼的题结果等于1128。
5.解答数学题目,用具体数据来阐述学习道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坚持
甲军舰每小时行32千米,乙军舰每小时行24千米,两舰同时同地背向出发巡逻3小时后,甲舰返回追乙舰,问几个小时后可以追上乙舰?
这是一道先相遇后追及的应用题
解:S=(32+24)×3=168千米
则追=168/(32-24)=21小时
答:经过21小时后可以追上乙舰
题是讲完了,可我不会就此罢休,问学生有什么想法,有学生讲:哇,只不过分开3小时,怎么要用21小时去追呀,算错了吧!这时让我脑中灵机一动,是呀,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本来两人成绩是一样的。但由于一段时间甲不认真,成绩退步,而乙仍在进步,当过了三个星期后反省自己与乙的差距,再努力去追乙,结果用7倍的时间才能赶上还要吃更大的苦,对吧,是一样的道理,让学生从这个例子中领悟学习情况,用数据来阐明学习要认真的重要性。
以上是笔者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笔者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