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预习的价值越发得到彰显,数学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什么?那就是预习。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知识是无穷的,但是教师能够交给学生的是有限的,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预习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预习;策略研究
许多学生、教师甚至是家长都意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而且也都在预习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只是布置预习任务,说明预习目标或者布置前置性作業,没有真正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因此弄清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可以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一、初中生预习现状分析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知识迁移能力
初中生在数学预习中大多数能够运用及时复习、反复练习、排除干扰等方法重现学习材料,以便形成长期策略,能够运用各种方式去区分不同的数学客体和数学情境,能够用整体的观点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能够有意识用不同的符号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善于运用多元表征的方法帮助记忆,不善于对复杂知识点进行重新整理,不善于将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辅助理解新的知识点,同时仅仅停留在了解新的知识点,预习完成后大部分学生不会对重点、难点、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典型的例题和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行总结。
(2)总结反思意识不强,缺乏制定计划的习惯
初中生在数学预习中基本能够对数学预习进行简单的规划,基本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式完成预习任务,能够随时对自己的预习状态、思维过程处于警觉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基本可以采取适合的方法应当预习状态或者预习环境的改变,以保证良好的预习效果。但大多数学生不能在预习之前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对于预习方法、预习能力和预习成效的监控力度不够,不善于通过总结和概括自身在预习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从而提升预习的效率。
(3)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大多数初中生在数学预习的过程中不善于利用周围的事物帮助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原因可能是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意识不强。初中学习科目多、任务重,教师更多地将时间花在知识的传授和例题讲解上,很少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自然也就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意识,因此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枯燥的。大多数初中生在数学预习的过程中对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但是预习的效果并不好,原因可能是学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在预习上面,有的甚至只是将教材匆匆浏览一遍。并且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整块时间和零散时间进行预习。
二、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的措施
(1)设计预习学案,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预习学案是指导学生预习的重要工具,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还不适应,还是按照小学的预习方法进行预习显然效果不好,所以预习学案应该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起点,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旧知和新知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关注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组织策略从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精细加工策略区分不同的数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方式,建构意义学习。
(2)对预习进行整体规划
指导学生对预习进行整体规划指的是在预习之前指导学生利用计划策略对预习内容,预习时间,预习进度等进行合理地规划。一方面,合理地规划对整个数学过程具有指导性,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利于引导学生使用时间管理策略辅助预习;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预习进度,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保证预习的效度。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对整个预习过程具有约束性,可以约束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按照计划进行预习,保证预习的效率。
(3)对预习进行总结
指导学生对预习进行总结指的是要指导学生利用反思调节策略对整个预习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预习中成功的方面,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预习中的一些规律,用于指导下一次的预习。通过总结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前预习的情况,认识到以前预习中的优点和缺点,明确下一次预习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预习效率。同时总结也是避免题海战术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生数学预习成效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继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继续进行教育研究,以期得到更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石恒山.初中数学教学之偏见种种[J].教育革新.2016(09)
[2]李红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6(10)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预习;策略研究
许多学生、教师甚至是家长都意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而且也都在预习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只是布置预习任务,说明预习目标或者布置前置性作業,没有真正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因此弄清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可以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撑。
一、初中生预习现状分析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知识迁移能力
初中生在数学预习中大多数能够运用及时复习、反复练习、排除干扰等方法重现学习材料,以便形成长期策略,能够运用各种方式去区分不同的数学客体和数学情境,能够用整体的观点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能够有意识用不同的符号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善于运用多元表征的方法帮助记忆,不善于对复杂知识点进行重新整理,不善于将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辅助理解新的知识点,同时仅仅停留在了解新的知识点,预习完成后大部分学生不会对重点、难点、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典型的例题和重要的数学方法进行总结。
(2)总结反思意识不强,缺乏制定计划的习惯
初中生在数学预习中基本能够对数学预习进行简单的规划,基本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式完成预习任务,能够随时对自己的预习状态、思维过程处于警觉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基本可以采取适合的方法应当预习状态或者预习环境的改变,以保证良好的预习效果。但大多数学生不能在预习之前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对于预习方法、预习能力和预习成效的监控力度不够,不善于通过总结和概括自身在预习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从而提升预习的效率。
(3)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大多数初中生在数学预习的过程中不善于利用周围的事物帮助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原因可能是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意识不强。初中学习科目多、任务重,教师更多地将时间花在知识的传授和例题讲解上,很少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自然也就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意识,因此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枯燥的。大多数初中生在数学预习的过程中对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但是预习的效果并不好,原因可能是学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在预习上面,有的甚至只是将教材匆匆浏览一遍。并且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整块时间和零散时间进行预习。
二、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的措施
(1)设计预习学案,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预习学案是指导学生预习的重要工具,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还不适应,还是按照小学的预习方法进行预习显然效果不好,所以预习学案应该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起点,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旧知和新知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关注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组织策略从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精细加工策略区分不同的数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方式,建构意义学习。
(2)对预习进行整体规划
指导学生对预习进行整体规划指的是在预习之前指导学生利用计划策略对预习内容,预习时间,预习进度等进行合理地规划。一方面,合理地规划对整个数学过程具有指导性,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利于引导学生使用时间管理策略辅助预习;可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预习进度,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保证预习的效度。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对整个预习过程具有约束性,可以约束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按照计划进行预习,保证预习的效率。
(3)对预习进行总结
指导学生对预习进行总结指的是要指导学生利用反思调节策略对整个预习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预习中成功的方面,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预习中的一些规律,用于指导下一次的预习。通过总结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前预习的情况,认识到以前预习中的优点和缺点,明确下一次预习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预习效率。同时总结也是避免题海战术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生数学预习成效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继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继续进行教育研究,以期得到更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石恒山.初中数学教学之偏见种种[J].教育革新.2016(09)
[2]李红梅.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