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古以来,良好的家风源自于严格的家训,孝、友爱、廉、俭,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造就了五千年东方文明的根基。内秀私家之政,教化子孙,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尤为重要。
关键词:宋代;家政;友爱;孝廉
第一节《家政集》言内修家政之道
《家政集》之作者是王十朋,字龟龄,乐清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卒于南宋孝宗干道七年(1171),年六十岁,谥曰忠文。
王十朋的学问有纯正的本源,其言行、著述亦不出于此,《宋元学案》记载:“先生之学,一出于正,自孔、孟而下,惟韩文公、欧阳公、司马公是师,故,其文粹然。
《家政集》是其“青年时期作品”,而他能以身作则,实践《家政集》中,所强调的“孝”、“友爱”、“廉”、“俭”,《宋元学案》中记载:“先生事亲孝,终丧不处内;友爱二弟,...,殁而二子犹布衣。”
此家训命名为《家政集》,意思即是编著者王十朋,为了内修私家之政,教化子孙,而编集的家训。
《家政集》是王十朋将值得子孙学习的经书内容及前人言行,以及家传事物的详细记录,加以编集,并针对重要观念,王十朋再加以说明、辨正。内容分成五部分,依序是《本祖篇》、《继志篇》、《奉母篇》、《夫妇篇》、《兄弟篇》。《家政集》讲内修私家之政,而核心精神是“植德”、“积善”。在《家政集》里的教示,可以说都是为了“植德”,而可以“积善”。
第二节 王十朋期望子孙世世有德有福
在《家政集》的《自序》中,有两处提及王十朋期望子孙实行《家政集》,王十朋期望藉由此《家政集》能达到的功效是:家庭和谐、子孙幸福,若当官则能治国平天下,而世世代代都有德有福。至于实际的成果,由《宋史》的记载,可以见其部份:子闻诗、闻礼,皆笃学自立。
至于《家政集》原本适用对象是王十朋自己,以及其弟弟,还有世世代代的子孙,要让家族的世世代代都享德泽。
至于《家政集》后来的适用范围,其内容不外乎三种:一、采取经书或前人值得子孙学习的言行;二、某些重要家传事物的详细记录,例如丧礼、葬礼;三、针对重要的观念加以说明、辨正某些道理的是非。《家政集》在《自序》之后,作《本祖篇》、《继志篇》、《奉母篇》、《夫妇篇》、《兄弟篇》等五篇,以下依序研究其要义:
一、本祖篇
《本祖篇》的用意在于“君子其可不知报本返始之道与!”而报本返始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翁欲汝识先祖之坟墓所在,汝他日不可忘之而不祭也。”
这样对精神、道理加以说明,又详细记述进行的顺序、细节、注意的事项,并 且辨正某些世俗似是而非的观念,则后世的子孙研习之后,便可以建立正确的认识、了解背后的用意、清楚实行的办法,并且预防被世俗一些错误的观念或方式所影响。
二、继志篇
《继志篇》一开始王十朋就对“孝”,有重要的一段论述,并且阐明自己的心态、遭遇,而将此篇的用义提出:
然往者不可追矣,顾今日之孝,岂不在于继先人之志,述先人之事乎!作继志篇。
王十朋希望家人继承先人的志趣,详细记录数则先人的情形,也引用经典、有 近世的史实,因为用的都是具体的言行事迹,同时提点先人这些言行的要点,王十朋这样的写法,可以说是依循经典:
《礼记》曰:“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而对这些事物,应该抱持“凡此数事,皆当终身念之,如先人之在也。”
其中有说明经典的意义,包括“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义,讲述“三年无改”的常道、通道、变化;又“经曰:‘立身扬名’。正在忠孝二事。”也藉由先人的言行,提出做人处世的重要观念,如“居官当以廉为本”、“节俭胜求人”等“廉”、“节俭”的观念。
三、奉母篇
《奉母篇》先说明奉母的精神、原则与做法:
事亲之道,以养为先;养亲之道,以敬为主。养亲之道,养志为上,养体为下。要之,事母之道,当如事父,爱敬兼行,斯善矣。
“为人子者,最不可为危险凶暴之事,以贻亲之忧。”王十朋解释说明了其中道理。而后提出为人子有“三不孝”,即是酒、色、博。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而当“亲有疾,子以奉药为职。”王十朋设想周到,不但对于为人子,难免遇到的“亲有疾”时,该用什么态度面对,并且对病中可能碰到,采取什么“祈祷”的方式,以及割股疗亲的错误观念,有明确的辨正说明。
四、夫妇篇
《夫妇篇》着重在对待妻子与对待父母时,为人子处在中間的心态与取舍。
王十朋在《夫妇篇》先列举数种妻子与自己母亲相处不和睦的情形,而说:此皆非妇之罪,盖为子者不孝有以致之也。
为人子必须负起能让妻子与自己母亲相处和睦的责任。接着就阐述让妻子孝顺自己父母的方式与处理程序,并举唐季逈秀的史例,提出为人子的态度是:“大抵为人子者,其妻奉己不谨,犹可容之,奉舅姑不谨,决不可容也。”古人娶妻,主要目的除了传宗接代,更是要一起孝顺父母,丈夫应当以父母优先,并且必须教妻子孝顺,否则即是不孝。
五、兄弟篇
《兄弟篇》说兄弟相处的主要精神是“为兄之道主乎爱,为弟之道主乎顺,兄爱弟顺,家道方和。”;而兄弟相互间的责任是“为兄者当知所以教,为弟者当知所以率其教。”兄所教、弟所率的主体是“教其为人之道何如 耳。”王十朋在这边把可能的情形、应对的方法都写的很清楚详明。
第三节 小结─《家政集》之三特色
王十朋《家政集》的特色有:一、将祭祀之家法记述详明、二、将祖上之行仪记载详细、三、说理清楚。下面分别探讨之:
一、将祭祀之家法记述详明:
王十朋在《本祖篇》中,对祭祀的程序等细节,记述很详明,例如在《清明祭坟》章,其中一段记述如下:
先一日,令仆夫去其荆棘茅草,洒扫洁净,然后置棹椅,列殽馔讫,焚香再拜。手自斟酒,又再拜。乃请神,既毕,再拜酬酒,又再拜或四拜,遂焚纸钱。其纸钱留三之一置于坟首,谓之系坟。世俗如此也。
如此详明,显示它的重要,让子孙祭祀时更加慎重,并且容易遵行依循,不至于出错,也不会失传。
二、将祖上之行仪记载详细:
在《继志篇》里,将其父亲,即此家训主要对象的祖父,生前的行仪记载详细,例如其中一段记叙道:
先人凡见古人文章,可喜可法者,必写之几案,或黏窗壁间,使诸子时时见之。尝读《通鉴论》才德之辨,谓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深喜之,手书黏之四友室。
王十朋的父亲当时已不在人世,如此记述先人之事,是其可以行使孝道的方式。而记述的如此详细,让人有如在目前之感,是让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好效法先人的行为。
三、说理清楚:
对于一些仪节的道理、或某些是非的辨正,都清楚说明,在今日来看,也很容易明白。例如《奉母篇》中,王十朋便就“养志之道”,加以辨明:
养志之道,今世所谓养志者,必欲如曾子备有余,以俟亲之需。索然非富足之家,则力有所不能也。但当观吾亲所嗜何物,常求致之,或有余则留之以奉亲,此养志之道也。
由此可见王十朋能够掌握这些仪节的精神、辨别清楚许多人世间是非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
[2](清)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台北:中华书局,1982 年。
[3](元)脱脱:《宋史》((清)紀昀纂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年)《王十朋列传》。
作者简介
李强(1976-),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宋代;家政;友爱;孝廉
第一节《家政集》言内修家政之道
《家政集》之作者是王十朋,字龟龄,乐清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卒于南宋孝宗干道七年(1171),年六十岁,谥曰忠文。
王十朋的学问有纯正的本源,其言行、著述亦不出于此,《宋元学案》记载:“先生之学,一出于正,自孔、孟而下,惟韩文公、欧阳公、司马公是师,故,其文粹然。
《家政集》是其“青年时期作品”,而他能以身作则,实践《家政集》中,所强调的“孝”、“友爱”、“廉”、“俭”,《宋元学案》中记载:“先生事亲孝,终丧不处内;友爱二弟,...,殁而二子犹布衣。”
此家训命名为《家政集》,意思即是编著者王十朋,为了内修私家之政,教化子孙,而编集的家训。
《家政集》是王十朋将值得子孙学习的经书内容及前人言行,以及家传事物的详细记录,加以编集,并针对重要观念,王十朋再加以说明、辨正。内容分成五部分,依序是《本祖篇》、《继志篇》、《奉母篇》、《夫妇篇》、《兄弟篇》。《家政集》讲内修私家之政,而核心精神是“植德”、“积善”。在《家政集》里的教示,可以说都是为了“植德”,而可以“积善”。
第二节 王十朋期望子孙世世有德有福
在《家政集》的《自序》中,有两处提及王十朋期望子孙实行《家政集》,王十朋期望藉由此《家政集》能达到的功效是:家庭和谐、子孙幸福,若当官则能治国平天下,而世世代代都有德有福。至于实际的成果,由《宋史》的记载,可以见其部份:子闻诗、闻礼,皆笃学自立。
至于《家政集》原本适用对象是王十朋自己,以及其弟弟,还有世世代代的子孙,要让家族的世世代代都享德泽。
至于《家政集》后来的适用范围,其内容不外乎三种:一、采取经书或前人值得子孙学习的言行;二、某些重要家传事物的详细记录,例如丧礼、葬礼;三、针对重要的观念加以说明、辨正某些道理的是非。《家政集》在《自序》之后,作《本祖篇》、《继志篇》、《奉母篇》、《夫妇篇》、《兄弟篇》等五篇,以下依序研究其要义:
一、本祖篇
《本祖篇》的用意在于“君子其可不知报本返始之道与!”而报本返始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翁欲汝识先祖之坟墓所在,汝他日不可忘之而不祭也。”
这样对精神、道理加以说明,又详细记述进行的顺序、细节、注意的事项,并 且辨正某些世俗似是而非的观念,则后世的子孙研习之后,便可以建立正确的认识、了解背后的用意、清楚实行的办法,并且预防被世俗一些错误的观念或方式所影响。
二、继志篇
《继志篇》一开始王十朋就对“孝”,有重要的一段论述,并且阐明自己的心态、遭遇,而将此篇的用义提出:
然往者不可追矣,顾今日之孝,岂不在于继先人之志,述先人之事乎!作继志篇。
王十朋希望家人继承先人的志趣,详细记录数则先人的情形,也引用经典、有 近世的史实,因为用的都是具体的言行事迹,同时提点先人这些言行的要点,王十朋这样的写法,可以说是依循经典:
《礼记》曰:“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而对这些事物,应该抱持“凡此数事,皆当终身念之,如先人之在也。”
其中有说明经典的意义,包括“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义,讲述“三年无改”的常道、通道、变化;又“经曰:‘立身扬名’。正在忠孝二事。”也藉由先人的言行,提出做人处世的重要观念,如“居官当以廉为本”、“节俭胜求人”等“廉”、“节俭”的观念。
三、奉母篇
《奉母篇》先说明奉母的精神、原则与做法:
事亲之道,以养为先;养亲之道,以敬为主。养亲之道,养志为上,养体为下。要之,事母之道,当如事父,爱敬兼行,斯善矣。
“为人子者,最不可为危险凶暴之事,以贻亲之忧。”王十朋解释说明了其中道理。而后提出为人子有“三不孝”,即是酒、色、博。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而当“亲有疾,子以奉药为职。”王十朋设想周到,不但对于为人子,难免遇到的“亲有疾”时,该用什么态度面对,并且对病中可能碰到,采取什么“祈祷”的方式,以及割股疗亲的错误观念,有明确的辨正说明。
四、夫妇篇
《夫妇篇》着重在对待妻子与对待父母时,为人子处在中間的心态与取舍。
王十朋在《夫妇篇》先列举数种妻子与自己母亲相处不和睦的情形,而说:此皆非妇之罪,盖为子者不孝有以致之也。
为人子必须负起能让妻子与自己母亲相处和睦的责任。接着就阐述让妻子孝顺自己父母的方式与处理程序,并举唐季逈秀的史例,提出为人子的态度是:“大抵为人子者,其妻奉己不谨,犹可容之,奉舅姑不谨,决不可容也。”古人娶妻,主要目的除了传宗接代,更是要一起孝顺父母,丈夫应当以父母优先,并且必须教妻子孝顺,否则即是不孝。
五、兄弟篇
《兄弟篇》说兄弟相处的主要精神是“为兄之道主乎爱,为弟之道主乎顺,兄爱弟顺,家道方和。”;而兄弟相互间的责任是“为兄者当知所以教,为弟者当知所以率其教。”兄所教、弟所率的主体是“教其为人之道何如 耳。”王十朋在这边把可能的情形、应对的方法都写的很清楚详明。
第三节 小结─《家政集》之三特色
王十朋《家政集》的特色有:一、将祭祀之家法记述详明、二、将祖上之行仪记载详细、三、说理清楚。下面分别探讨之:
一、将祭祀之家法记述详明:
王十朋在《本祖篇》中,对祭祀的程序等细节,记述很详明,例如在《清明祭坟》章,其中一段记述如下:
先一日,令仆夫去其荆棘茅草,洒扫洁净,然后置棹椅,列殽馔讫,焚香再拜。手自斟酒,又再拜。乃请神,既毕,再拜酬酒,又再拜或四拜,遂焚纸钱。其纸钱留三之一置于坟首,谓之系坟。世俗如此也。
如此详明,显示它的重要,让子孙祭祀时更加慎重,并且容易遵行依循,不至于出错,也不会失传。
二、将祖上之行仪记载详细:
在《继志篇》里,将其父亲,即此家训主要对象的祖父,生前的行仪记载详细,例如其中一段记叙道:
先人凡见古人文章,可喜可法者,必写之几案,或黏窗壁间,使诸子时时见之。尝读《通鉴论》才德之辨,谓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深喜之,手书黏之四友室。
王十朋的父亲当时已不在人世,如此记述先人之事,是其可以行使孝道的方式。而记述的如此详细,让人有如在目前之感,是让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好效法先人的行为。
三、说理清楚:
对于一些仪节的道理、或某些是非的辨正,都清楚说明,在今日来看,也很容易明白。例如《奉母篇》中,王十朋便就“养志之道”,加以辨明:
养志之道,今世所谓养志者,必欲如曾子备有余,以俟亲之需。索然非富足之家,则力有所不能也。但当观吾亲所嗜何物,常求致之,或有余则留之以奉亲,此养志之道也。
由此可见王十朋能够掌握这些仪节的精神、辨别清楚许多人世间是非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
[2](清)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台北:中华书局,1982 年。
[3](元)脱脱:《宋史》((清)紀昀纂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年)《王十朋列传》。
作者简介
李强(1976-),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宋)。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