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激活学生以前学的知识和技巧,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它可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为例,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及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及制约因素。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高专;运用策略;制约因素
“任务驱动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它与高职高专英语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推进高职高专英语改革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定义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式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框架及其设置原则
1.理论框架
威利斯提出了一个任务型教学实施的理论框架,即前任务(Pre-task stage):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计划 、报告;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 ):分析与练习。
“前任务”阶段有两个基本功能:即介绍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而设置的任务的兴趣与激活跟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子,促进任务的完成。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附带的作用是使学生们能在任务执行阶段尽可能流利地进行交流。
“任务环”阶段包括任务筹划和汇报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以配对或小组形式运用任何他们所拥有的语言资源来达到任务的目标。为了避免以牺牲语言的精确来发展语言的流利,学生们与老师一起筹划他们的汇报,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
“语言焦点”阶段就是聚焦语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被自然使用的语言得到鉴别和分析。这些语言分析可以是关于功能、句法、词汇或构词、意义或语用的范畴以及语音特征。分析之后是操练词汇、短语和句子阶段。
2.任务设置的三项重要原则
任务的设置需要将三项原则考虑在内: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原则;任务依赖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学习者所接触和处理的语言材料是真实的。这些语料应该是那些在目的语语境中出现的口语或书面语,而不是特意为教授语言而编撰的。
形式/功能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任务要使学习者运用归纳的或演绎的方法来发展他们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功能目的的理解。
任务依赖原则与教学法程序有关,也就是教学中诸任务排列的逻辑次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中交际互动不足的缺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借鉴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对任务驱动教学进行探讨。下面以该书中的Unit 2 Giving Thanks and Expressing Regrets一课中的SectionⅠ Talking Face to Face为例进行初步的教学实践,探寻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实际教学过程如下:
1.前任务:介绍主题和任务
(1)学生结成对子,通过头脑风暴方式写出与giving thanks and express regrets(表示感谢和表达遗憾)有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看哪一组写得最多。然后,邀请若干学生向全班呈现他们写出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教师作出评价,并将一些有用的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但不在任务之前讲解。
(2)讨论。两人一组讨论问题:
这些导入阶段的任务起着让学生们热身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有益的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话题、并识别新词和短语。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学生的认知加工负荷。
(3)阅读并练习对话。听录音跟读对话。在跟读过程中建议学生有意识地在生词下做一记号。让学生做分组练习,俩人一组练习对话,并在全班表演。
2.任务环
(1)任务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场景:
学生们根据黑板上所写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编三段对话。由于现阶段是在小组范围内,本阶段强调的是树立信心,交谈中语言的使用是自然发生的,包含了许多探索性,只求可交际,不求准确的语言运用。任务的完成激发学习动机。在这个阶段教师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生尝试用目的语交际。
(2)计划。告知学生,他们要在全班面前表演他们所编的对话。学生草拟和排练对话的内容。教师四下走动,提出语言方面的建议、提供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提炼、修改语言。
(3)汇报。每组学生轮流向全班呈现他们所编的对话,教师让其他学生对该组的表演及英语口语的准确度作出评价。最后,教师对对话的表演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本阶段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也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口头和书面语。 3.语言焦点
(1)分析。让学生找出与对话主题相关的词和短语;教师给予帮助,学生可个别提问;教师在全班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可将相关语言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
(2)练习。教师根据需要组织练习活动,以黑板上的语言分析为基础,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本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培养对句法、词组搭配、词汇等方面的意识。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显得生机勃勃。任务使得教学各环节具有了内在逻辑性,并使各环节连接自然、流畅、目的突出。完成任务需要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贯穿始终的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积极的个人体验、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协商。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第一,任务评估依据是任务的完成,不单独进行专项测试。这种做法和目前考试制度无法接轨,必然影响到其推广,也无法使人们对任务型教学的效果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第二,任务型教材和大纲及教参的缺乏,教师无法获得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只能每个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地去做,存在盲目性。
第三,参与者是否合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课堂交际活动中,积极的有意义协商有助于对输入的理解、任务的完成。这时,教师往往是参与者,如果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多采取合作帮助的态度和方法,会使任务难度降低,利于更多学生参与。
第四,对于选择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包括大纲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任务的难度适合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程度和水平。能否合理地把握和调整任务的难度是影响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因素,但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确实很有效地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毫无疑问,任务型教学法体现的沟通合作、真实性、关注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用结合是向实现现代教育的功能迈出了一大步。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通过改变过去传统教学的习惯,适当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这对于我们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胡惠琴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英语教研室 高校讲师 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高专;运用策略;制约因素
“任务驱动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它与高职高专英语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推进高职高专英语改革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定义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任务型教学时,“任务”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式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框架及其设置原则
1.理论框架
威利斯提出了一个任务型教学实施的理论框架,即前任务(Pre-task stage):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计划 、报告;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 ):分析与练习。
“前任务”阶段有两个基本功能:即介绍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而设置的任务的兴趣与激活跟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子,促进任务的完成。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附带的作用是使学生们能在任务执行阶段尽可能流利地进行交流。
“任务环”阶段包括任务筹划和汇报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以配对或小组形式运用任何他们所拥有的语言资源来达到任务的目标。为了避免以牺牲语言的精确来发展语言的流利,学生们与老师一起筹划他们的汇报,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
“语言焦点”阶段就是聚焦语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被自然使用的语言得到鉴别和分析。这些语言分析可以是关于功能、句法、词汇或构词、意义或语用的范畴以及语音特征。分析之后是操练词汇、短语和句子阶段。
2.任务设置的三项重要原则
任务的设置需要将三项原则考虑在内: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原则;任务依赖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学习者所接触和处理的语言材料是真实的。这些语料应该是那些在目的语语境中出现的口语或书面语,而不是特意为教授语言而编撰的。
形式/功能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任务要使学习者运用归纳的或演绎的方法来发展他们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功能目的的理解。
任务依赖原则与教学法程序有关,也就是教学中诸任务排列的逻辑次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中交际互动不足的缺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借鉴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对任务驱动教学进行探讨。下面以该书中的Unit 2 Giving Thanks and Expressing Regrets一课中的SectionⅠ Talking Face to Face为例进行初步的教学实践,探寻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实际教学过程如下:
1.前任务:介绍主题和任务
(1)学生结成对子,通过头脑风暴方式写出与giving thanks and express regrets(表示感谢和表达遗憾)有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看哪一组写得最多。然后,邀请若干学生向全班呈现他们写出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教师作出评价,并将一些有用的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但不在任务之前讲解。
(2)讨论。两人一组讨论问题:
这些导入阶段的任务起着让学生们热身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有益的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话题、并识别新词和短语。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学生的认知加工负荷。
(3)阅读并练习对话。听录音跟读对话。在跟读过程中建议学生有意识地在生词下做一记号。让学生做分组练习,俩人一组练习对话,并在全班表演。
2.任务环
(1)任务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场景:
学生们根据黑板上所写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编三段对话。由于现阶段是在小组范围内,本阶段强调的是树立信心,交谈中语言的使用是自然发生的,包含了许多探索性,只求可交际,不求准确的语言运用。任务的完成激发学习动机。在这个阶段教师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生尝试用目的语交际。
(2)计划。告知学生,他们要在全班面前表演他们所编的对话。学生草拟和排练对话的内容。教师四下走动,提出语言方面的建议、提供表达形式、帮助学生提炼、修改语言。
(3)汇报。每组学生轮流向全班呈现他们所编的对话,教师让其他学生对该组的表演及英语口语的准确度作出评价。最后,教师对对话的表演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本阶段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也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口头和书面语。 3.语言焦点
(1)分析。让学生找出与对话主题相关的词和短语;教师给予帮助,学生可个别提问;教师在全班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可将相关语言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
(2)练习。教师根据需要组织练习活动,以黑板上的语言分析为基础,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本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培养对句法、词组搭配、词汇等方面的意识。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使得课堂显得生机勃勃。任务使得教学各环节具有了内在逻辑性,并使各环节连接自然、流畅、目的突出。完成任务需要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贯穿始终的是学习者对目的语积极的个人体验、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协商。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第一,任务评估依据是任务的完成,不单独进行专项测试。这种做法和目前考试制度无法接轨,必然影响到其推广,也无法使人们对任务型教学的效果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第二,任务型教材和大纲及教参的缺乏,教师无法获得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只能每个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地去做,存在盲目性。
第三,参与者是否合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课堂交际活动中,积极的有意义协商有助于对输入的理解、任务的完成。这时,教师往往是参与者,如果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多采取合作帮助的态度和方法,会使任务难度降低,利于更多学生参与。
第四,对于选择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包括大纲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任务的难度适合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程度和水平。能否合理地把握和调整任务的难度是影响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因素,但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确实很有效地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毫无疑问,任务型教学法体现的沟通合作、真实性、关注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用结合是向实现现代教育的功能迈出了一大步。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通过改变过去传统教学的习惯,适当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这对于我们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胡惠琴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英语教研室 高校讲师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