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万玛才旦作为藏族母语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凭借其独特的电影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藏语电影中的重要地位,其电影作品中流露出的藏族传统文化以及独特的文化视角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对象。他的作品看似简单,但却充满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第一主要从万玛才旦的电影作品中分析藏族青年导演群体的电影创作特征,第二概述万玛才旦电影作品的主题和宗教文化思想。第三概述影片体现的的藏族文化身份认同,最后概述个人对藏族电影的展望。
关键词:万玛才旦;文化冲突;文化身份;藏族导演
一.文化冲突
在萬玛才旦的电影作品中,文化冲突一向是他关注的主题。已有的2005年的《静静的嘛呢石》、2009年的《寻找智美更登》、2011年的《老狗》、2015年的《塔洛》等等。
如影片《静静的嘛呢石》中,将这一主题突出体现在寺院学习成长但却着迷现代“唐僧喇嘛’,通俗剧集的小喇嘛身上,小喇嘛在接触外界事物的同时,可以看出他对现代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这部影片其实已经为藏语电影开辟了“文化冲突”的主题。万玛才旦的第二部电影《寻找智美更登》仍旧表达了对藏族文化在现代生活冲击下衰落的无奈。如《寻找智美更登》中,那位寻找演员的导演以免在寻找过程中经历着文化的冲击和确认过程,另一方面还受着作为普通人性的家庭俗务干扰,总体上来说还是文化冲突的主题。而《老狗》开始进一步聚焦文化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电影《老狗》,描述了一位藏族老人杀死自己钟爱的老狗的故事,藏獒是珍贵的犬种,因它一旦认定主人便会对其忠诚至死而受到人们的钟爱,也因人们对它的钟爱使得藏獒身价倍增,而藏獒本是藏区牧民最好的伙伴,它能够帮助藏民放牧,看护羊群不受狼群的侵扰。利益的驱使和贪婪的欲望让人们将目光集中于它,藏獒成为一些人偷盗和交易的对象,藏獒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就如藏区和藏族文化,在这个消费的时代里,已经成为消费对象,藏区的景观、民俗皆成为影视、旅游的热点,甚至是少数民族的原住民也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老狗”既是万玛对于藏獒处境的概括,也是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藏区状态的反思。
二.文化冲击下身份问题的迷茫
《塔洛》讲述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在进城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身份证显然是身份的指代,塔洛这一趟去镇上的目的实际上是确立自己的身份,而中间所发生的情节就是塔洛在明确自己的身份之前,所经历的种种困惑、焦虑和自我怀疑。另外一个塔洛身份的象征是他的小辫子,既包括实质上的头发,也是他之前的人生里所使用的名字“小辫子”。塔洛随身携带的小羊羔也是他纯洁、不受浸染的草原心灵的象征。杨措抽的女烟则代表了现代生活及它背后所隐含的所有新鲜刺激。塔洛对于女烟从不接受到接受,也是他逐渐适应城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象征。塔洛沉湎于女烟和在城镇商店里购买的白酒,疏忽于工作导致小羊被咬死。他选择吃下羊肉,卖掉所有的羊,以这样的仪式和过去的生活告别,来到杨措身边。杨措亲手为他剪掉了留了十多年的小辫子,塔洛完全丢失了自己过去的身份。塔洛在演唱会上又抽起卷烟,但是为时已晚,杨措到底是欺骗了他。塔洛的身份证终于办好了,但是他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自己,所长讽刺地要求他再去拍一次照片,重新办一张身份证。塔洛最终停在了不属于任何地方的路边,再也没有什么能定义他的身份了。塔洛的故事,其实是一代西藏人对于身份问题的迷茫,也是西藏传统文化在强有力的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不知所措的状态。影片在各个维度上设计的象征和隐喻让主题的几个层次得到了完善、明显的展示。
三.宗教思想——藏传佛教
万玛才旦的影视作品中充满了藏族文化,对世人了解藏区和藏族人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藏区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区,藏传佛教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依托,有关藏族的生活,必定离不开藏传佛教,有关藏族的电影也必定少不了佛教的身影,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在万玛电影中,寺庙、喇嘛、经文等时常出现,占据了影片大量的篇幅,这不是因为万玛对佛教的偏爱,而是佛教对藏族的影响相当深远。
藏传佛教对于藏族人的意义在万玛才旦的作品中,无时不刻在体现着。在万玛才旦的电影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中,小喇嘛回家过年,他是坐在爷爷旁边的人,而母亲在给家里的人盛饭的时候,排在第一位的是家族里最为年长的爷爷,其次便是小喇嘛。在父权制社会里,一位僧人在家里高于其父亲的地位已彰显出其身份之尊贵,同时影射着藏传佛教在藏族人生活中至高无上的位置。
观众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万玛才旦的电影作品中小僧人非常多,因为在藏区有着这样的传统,一家人如果能送一个小孩去当僧人是光荣的事情,因为僧人是藏区里的文化人,他们可以传播经文,为人祈福,也相当受人尊重,所以很多僧人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被家人送到寺庙去的。影片中的小喇嘛便是其中之一。小活佛的年龄则更小,这是因为藏族活佛如果圆寂,寺庙将会在附近地区寻找一位孩童作转世灵童,继承老活佛的衣钵,所以很多的活佛年龄都很小,他们从懂事起就在寺庙里生活,一直受到佛教教义的熏陶,所以往往长大之后都会成为优秀的高僧。在这部影片中,小活佛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等被真实的反映出来,在另外一部影片《寻找智美更登》中小喇嘛们的特长、兴趣爱好,都以对着摄像机面试的形式表现,也是最直观的带给了观众,却使人印象深。
四、对藏族电影的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电影体制的转型,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开放电影制作权,民营资本进入电影领域带给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新的希望。万玛才旦的电影便是得益于该政策的推行,他的电影始终坚持独立制片。独立制作的模式使得少数民族电影更加自由地发挥其所长,民间资本投资的宽容度给少数民族电影的蓬勃发展提供的前所未有的优质土壤。这样的体制转型,对于想要从事电影行业的藏族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机遇。
藏族万玛才旦作为藏族电影的先驱引领一批藏族青年走上电影创作的道路。与万玛才旦在《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中都有过合作的藏族摄影师松太加,目前也成为了一名导演,于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太阳总在左边》,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一些奖项,相信万玛才旦能够影响更多的藏族有志之士,去创作更多的关于西藏的电影作品。
万玛才旦的电影创作既是对于藏族传统文化的入侵,也是对于藏族电影人才的培养。2012年末,万玛导演在上海的观影交流会上与一批藏族有志青年暢谈藏族电影的明天,越来越多的藏族青年将电影视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万玛才旦;文化冲突;文化身份;藏族导演
一.文化冲突
在萬玛才旦的电影作品中,文化冲突一向是他关注的主题。已有的2005年的《静静的嘛呢石》、2009年的《寻找智美更登》、2011年的《老狗》、2015年的《塔洛》等等。
如影片《静静的嘛呢石》中,将这一主题突出体现在寺院学习成长但却着迷现代“唐僧喇嘛’,通俗剧集的小喇嘛身上,小喇嘛在接触外界事物的同时,可以看出他对现代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这部影片其实已经为藏语电影开辟了“文化冲突”的主题。万玛才旦的第二部电影《寻找智美更登》仍旧表达了对藏族文化在现代生活冲击下衰落的无奈。如《寻找智美更登》中,那位寻找演员的导演以免在寻找过程中经历着文化的冲击和确认过程,另一方面还受着作为普通人性的家庭俗务干扰,总体上来说还是文化冲突的主题。而《老狗》开始进一步聚焦文化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电影《老狗》,描述了一位藏族老人杀死自己钟爱的老狗的故事,藏獒是珍贵的犬种,因它一旦认定主人便会对其忠诚至死而受到人们的钟爱,也因人们对它的钟爱使得藏獒身价倍增,而藏獒本是藏区牧民最好的伙伴,它能够帮助藏民放牧,看护羊群不受狼群的侵扰。利益的驱使和贪婪的欲望让人们将目光集中于它,藏獒成为一些人偷盗和交易的对象,藏獒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就如藏区和藏族文化,在这个消费的时代里,已经成为消费对象,藏区的景观、民俗皆成为影视、旅游的热点,甚至是少数民族的原住民也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老狗”既是万玛对于藏獒处境的概括,也是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藏区状态的反思。
二.文化冲击下身份问题的迷茫
《塔洛》讲述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在进城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身份证显然是身份的指代,塔洛这一趟去镇上的目的实际上是确立自己的身份,而中间所发生的情节就是塔洛在明确自己的身份之前,所经历的种种困惑、焦虑和自我怀疑。另外一个塔洛身份的象征是他的小辫子,既包括实质上的头发,也是他之前的人生里所使用的名字“小辫子”。塔洛随身携带的小羊羔也是他纯洁、不受浸染的草原心灵的象征。杨措抽的女烟则代表了现代生活及它背后所隐含的所有新鲜刺激。塔洛对于女烟从不接受到接受,也是他逐渐适应城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象征。塔洛沉湎于女烟和在城镇商店里购买的白酒,疏忽于工作导致小羊被咬死。他选择吃下羊肉,卖掉所有的羊,以这样的仪式和过去的生活告别,来到杨措身边。杨措亲手为他剪掉了留了十多年的小辫子,塔洛完全丢失了自己过去的身份。塔洛在演唱会上又抽起卷烟,但是为时已晚,杨措到底是欺骗了他。塔洛的身份证终于办好了,但是他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自己,所长讽刺地要求他再去拍一次照片,重新办一张身份证。塔洛最终停在了不属于任何地方的路边,再也没有什么能定义他的身份了。塔洛的故事,其实是一代西藏人对于身份问题的迷茫,也是西藏传统文化在强有力的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不知所措的状态。影片在各个维度上设计的象征和隐喻让主题的几个层次得到了完善、明显的展示。
三.宗教思想——藏传佛教
万玛才旦的影视作品中充满了藏族文化,对世人了解藏区和藏族人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藏区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区,藏传佛教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依托,有关藏族的生活,必定离不开藏传佛教,有关藏族的电影也必定少不了佛教的身影,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在万玛电影中,寺庙、喇嘛、经文等时常出现,占据了影片大量的篇幅,这不是因为万玛对佛教的偏爱,而是佛教对藏族的影响相当深远。
藏传佛教对于藏族人的意义在万玛才旦的作品中,无时不刻在体现着。在万玛才旦的电影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中,小喇嘛回家过年,他是坐在爷爷旁边的人,而母亲在给家里的人盛饭的时候,排在第一位的是家族里最为年长的爷爷,其次便是小喇嘛。在父权制社会里,一位僧人在家里高于其父亲的地位已彰显出其身份之尊贵,同时影射着藏传佛教在藏族人生活中至高无上的位置。
观众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万玛才旦的电影作品中小僧人非常多,因为在藏区有着这样的传统,一家人如果能送一个小孩去当僧人是光荣的事情,因为僧人是藏区里的文化人,他们可以传播经文,为人祈福,也相当受人尊重,所以很多僧人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被家人送到寺庙去的。影片中的小喇嘛便是其中之一。小活佛的年龄则更小,这是因为藏族活佛如果圆寂,寺庙将会在附近地区寻找一位孩童作转世灵童,继承老活佛的衣钵,所以很多的活佛年龄都很小,他们从懂事起就在寺庙里生活,一直受到佛教教义的熏陶,所以往往长大之后都会成为优秀的高僧。在这部影片中,小活佛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等被真实的反映出来,在另外一部影片《寻找智美更登》中小喇嘛们的特长、兴趣爱好,都以对着摄像机面试的形式表现,也是最直观的带给了观众,却使人印象深。
四、对藏族电影的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电影体制的转型,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开放电影制作权,民营资本进入电影领域带给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新的希望。万玛才旦的电影便是得益于该政策的推行,他的电影始终坚持独立制片。独立制作的模式使得少数民族电影更加自由地发挥其所长,民间资本投资的宽容度给少数民族电影的蓬勃发展提供的前所未有的优质土壤。这样的体制转型,对于想要从事电影行业的藏族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机遇。
藏族万玛才旦作为藏族电影的先驱引领一批藏族青年走上电影创作的道路。与万玛才旦在《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中都有过合作的藏族摄影师松太加,目前也成为了一名导演,于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太阳总在左边》,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一些奖项,相信万玛才旦能够影响更多的藏族有志之士,去创作更多的关于西藏的电影作品。
万玛才旦的电影创作既是对于藏族传统文化的入侵,也是对于藏族电影人才的培养。2012年末,万玛导演在上海的观影交流会上与一批藏族有志青年暢谈藏族电影的明天,越来越多的藏族青年将电影视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