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动脉梭形动脉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3例椎动脉瘤患者(12例破裂,11例未破裂).临床结果进行GOS评分.结果 23例发现24个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共放置了25个支架.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19例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只放置了支架,1例放置了2枚Neuroform支架来覆盖瘤颈.没有发生与操作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临床随访22例(96%)恢复良好(GOS=5),1例(4%)由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而死亡(GOS=1).结论 血管内应用支架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上、对侧椎动脉发育不好或未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了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16例,其中5例介入术后出现了动眼神经损害,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4例,女l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8岁,致伤原因:车祸3例,酒后跌伤1例,砸伤1例.外伤至出现颅内杂音及眼部症状时间0~1个月。
期刊
自生物蛋白胶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后,我们在遇到术中不慎将侧脑室打开的情况下,用如下方法封闭侧脑室破口:首先侧脑室破口周围彻底止血,用小号吸引器吸除外溢脑脊液后,将一块明胶海绵折叠成一半,一面涂以生物蛋白胶,立即覆盖破口,涂有生物蛋白胶的一面正对破口,吸引器头带脑棉片轻压明胶海绵,吸除明胶海绵内吸收的脑脊液,使明胶海绵干燥,吸引器头要在脑棉片上均匀用力,使明胶海绵涂有生物胶的一面与破口周围紧密接触并黏
期刊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无症状性脑膜瘤的发现越来越多,但在治疗策略上仍存在争议[1-6].1990年2月至2005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无症状性脑膜瘤84例,占同期脑膜瘤手术病例的7.80%(84/1083),现报告如下。
期刊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以面部阵发性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分原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其中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占多数[1]。
期刊
眉弓锁孔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尽管还有一些争论,但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照明设备和操作器械不断改进和提高,已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国内外均有医生开展这方面的工作[1-7]。
期刊
婴幼儿头皮血肿容易发生钙化,导致头颅畸形.现将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例进行总结和分析。
期刊
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率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即便采取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仍预后不良[1].近年来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存在多种凋亡基因异常,提示胶质瘤细胞存在凋亡通路功能异常,研究有关凋亡的变化可能为探讨胶质瘤的发生提供线索[2-4]。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们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对颅骨缺损后行颅骨修补的12例患者手术区皮下组织行病理学枪查,其中男10例,女2例。
期刊
例1 女,34岁.因间断性头痛、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入院.检查:视力:左0.1,右0.3,双视乳头水肿,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
期刊
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挽救了大量重型颅脑操作患者的生命,术后颅骨缺损修复的方法和材料很多,应用自体颅骨作为修补材料是较好的方法。关于自体颅骨的保存方法多种,采用修补前的高压灭菌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我院从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14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经过高压灭菌后和自体颅骨植入缺损颅骨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