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标准》提出了初中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3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教学要达到课标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潜心研究,努力探索, 就能达到课标这样的要求。
关键词: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3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进行有效的阅读呢?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学生的阅读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可也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使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一是保证学生的阅读材料。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另外,学校的图书馆也要全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书可读。当然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坚决杜绝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的保障。
二是优化阅读环境在教室内,贴上名人书画作品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增添文化的氛围。利用教室挂上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教室成为浸润文化气息,飘溢浓浓书香的阅读场所,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为此,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并使家长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益的前提和关键。如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藤野先生》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物特点,可让学生阅读《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背影》等。让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又如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让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堂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在语文课内学了中心句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找中心句;在语文课内学习分段、概括段意、说说主要内容,也让学生到课外去试一试。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是学生终身。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李希贵曾说过:“不同的年龄读不同的书,错过了这个时期是弥补不了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只要我们每位中学语文教师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我相信,课外阅读这朵“灿烂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之果”。
关键词: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3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进行有效的阅读呢?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学生的阅读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可也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使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一是保证学生的阅读材料。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另外,学校的图书馆也要全面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书可读。当然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坚决杜绝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的保障。
二是优化阅读环境在教室内,贴上名人书画作品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增添文化的氛围。利用教室挂上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教室成为浸润文化气息,飘溢浓浓书香的阅读场所,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为此,要经常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并使家长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益的前提和关键。如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藤野先生》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物特点,可让学生阅读《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背影》等。让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又如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让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堂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在语文课内学了中心句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找中心句;在语文课内学习分段、概括段意、说说主要内容,也让学生到课外去试一试。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是学生终身。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李希贵曾说过:“不同的年龄读不同的书,错过了这个时期是弥补不了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只要我们每位中学语文教师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我相信,课外阅读这朵“灿烂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