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半年的通胀压力将持续增加,而国家的相关政策则可能会前紧后松,因为在第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大幅度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存在一定风险,也可能产生其他方面的副作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
从第一季度GDP增长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总量增长方面呈现出过快和过热的现象。其中主要推动因素是各級政府通过集中扩大投资和信贷规模,强力拉动GDP这一单项经济指标,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了国有工业部门和企业在增长中的比重和市场份额。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主导
工业生产增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1到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6%,集体企业增长12.0%,股份制企业增长1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8%。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4.1%。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
从上述数据来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增长率似乎差距不大,但实际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整体中占据份额仍然较大,股份制企业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由国有部门控制的。同时,笔者认为在所有制的类别划分中,集体企业的界定较为含混。
从分类数据来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503种产品中有428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轿车78.6万辆,增长36.9%。我们注意到轿车生产的增幅过大,这对节约能源和倡导低碳经济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和负面影响。
1-4月份,中央项目投资3833亿元,同比增长10.6%;地方项目投资42910亿元,增长27.6%。内资企业投资43066亿元,同比增长28.1%;港澳台商投资1627亿元,增长13.0%;外商投资1866亿元,增长1.3%。
相比之下,外商投资增长与内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差距明显。而且,地方项目投资增幅远超中央项目投资并不能够有效地证伪整体投资的集中程度,因为从投资方向分析,各地投资的趋同化态势非常明显。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7%。在行业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592亿元,同比增长27.8%;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2225亿元,增长5.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506亿元,增长2.7%;铁路运输业投资1136亿元,增长17.5%。
近年来铁路运输业的总体提速和设备更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总体提速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保持价格的相对经济和低廉以及运行时间的便利,是一种强调新型运输模式和服务水准的挑战。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累计施工项目189916个,同比增加17443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17353亿元,同比增长27.5%;新开工项目85196个,同比减少122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328亿元,同比增长31.3%。
以上详尽数据,凸显出经济增长方式仍主要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带来的有限规模经济效应,但单位产出效率和能耗比例关系仍未得到显著改进,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依然是占据绝大多数资源和能耗的主体。
通胀压力持续增加,通胀预期前紧后松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84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80亿元,同比增长1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30亿元,增长16.0%。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10亿元,同比增长18.5%;餐饮收入1265亿元,同比增长17.0%;商品零售10245亿元,增长18.7%。
4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8%,是18个月来的最高涨幅。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0%;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与大众所感受到物价上涨程度明显不符,如果考虑到中国近800座城市的实际差距以及容许范围内的统计误差,我们基本认同现有的统计结果。
推高CPI的因素是食品,尤其是蔬菜的价格,蔬菜价格平均走高24.9%,蔬菜对物价总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90%。部分蔬菜品种价格翻了几番,尤其大蒜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绿豆的价格从去年同期的2元/斤上升到9元/斤。根据2006年猪肉价格上涨导致全局通胀的经验教训,我们还应当警惕今后近三个季度的价格上涨态势。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这一数据间接反映出生产投资品的成本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考虑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上涨预期,下半年生产成本还有可能继续明显上升。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化看,成本涨价对企业业绩压缩的作用相当大,从而构成投资者、企业家和普通居民对通胀预期的基础。
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市场化开放年代中里常见的“民工潮”现象,已经逐步被“民工荒”现象所取代。由于制造业、建筑业、加工业和部分服务业等领域中的工资水平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准,客观上造成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选择就近择业或自主创业。根据著名国际金融机构瑞士信贷银行的估计,中国沿海地区面临至少600万人的用工短缺,这种现象已经从制造业蔓延至服务业,从而加剧了通胀压力。
中国城镇的房地产价格是目前老百姓和政府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刚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增长35.1%,比上年同期增加31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普通工薪阶层对房价持续飙升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业的高歌猛进,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畸高房价面前,政府的多次承诺和打压似乎都无济于事。
1到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743亿元,同比增长26.1%,比上一年同期回落了4.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是19394亿元,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亿元,增长36.2%。
4月份中国城镇房价跃增12.8%,是2005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3%,涨幅创下纪录,其中90平米及以下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达到22.4%。目前中国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2.25%,这意味着中国储户面临的实际利率已经为负值,从而使得在价格迅速攀升的房地产市场投资变得更加诱人。
笔者认为,下半年的通胀压力将持续增加,而国家的相关政策则可能会前紧后松,因为在第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大幅度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存在一定风险,也可能产生其他方面的副作用。比如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可能迫使政府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经济隐患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但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经济领域中,原先积极推进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停顿,代之以明显的资源垄断和权力配置机制,计划回归色彩愈加浓厚。
在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国进民退”运动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都受到挤压和蚕食。同时地方政府举债总规模已达七万多亿,有可能引发政府债务危机和财政赤字。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4.2%,国内贷款增长33.8%,自筹资金增长31.9%,利用外资下降9.5%。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0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65.66亿元,同比增长21.48%;狭义货币(M1)余额为23.39万亿元,同比增长31.25%;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6%。当月净投放现金577亿元,同比多投放66亿元。
4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4%;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6%。以上数据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已经有了一些效果,但货币流动性仍然充足。
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证券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短期利好消息与政策难以全面支撑投资者信心,因而股市的阶段性下滑,逐步探明底部和稳步推升,可能是今年下半年的主基调。证券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汽车、家电、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家具、金银珠宝、房地产等行业的龙头类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笔者预计今年的GDP增长大致呈“前高后低,逐季递减”的走势,而CPI则相反,呈“前低后高,逐季递增”的走势,宏观经济态势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今年持续强化的通胀压力很可能成为乐观预期转折的信号,换句话说,中国宏观经济态势有可能出现恶化趋势。
虽然出口仍在继续增长,但由于进口贸易额的更快增长,4月份对外贸易仍有可能处于逆差状态。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需的持续增加,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向好趋势性通常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但在笔者看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乐观预期将会发生转折,因为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尤其是就业承载能力最强的中小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无法支撑乐观向好的预期。并且这个拐点很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而进一步的全面恶化则可能出现在2011年的下半年到2012年的上半年。换句话说,中国自身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在高速经济增长并未完全结束时就来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
从第一季度GDP增长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在总量增长方面呈现出过快和过热的现象。其中主要推动因素是各級政府通过集中扩大投资和信贷规模,强力拉动GDP这一单项经济指标,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了国有工业部门和企业在增长中的比重和市场份额。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主导
工业生产增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1到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6%,集体企业增长12.0%,股份制企业增长1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8%。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4.1%。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
从上述数据来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增长率似乎差距不大,但实际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整体中占据份额仍然较大,股份制企业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由国有部门控制的。同时,笔者认为在所有制的类别划分中,集体企业的界定较为含混。
从分类数据来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503种产品中有428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轿车78.6万辆,增长36.9%。我们注意到轿车生产的增幅过大,这对节约能源和倡导低碳经济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和负面影响。
1-4月份,中央项目投资3833亿元,同比增长10.6%;地方项目投资42910亿元,增长27.6%。内资企业投资43066亿元,同比增长28.1%;港澳台商投资1627亿元,增长13.0%;外商投资1866亿元,增长1.3%。
相比之下,外商投资增长与内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差距明显。而且,地方项目投资增幅远超中央项目投资并不能够有效地证伪整体投资的集中程度,因为从投资方向分析,各地投资的趋同化态势非常明显。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7%。在行业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592亿元,同比增长27.8%;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2225亿元,增长5.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506亿元,增长2.7%;铁路运输业投资1136亿元,增长17.5%。
近年来铁路运输业的总体提速和设备更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总体提速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成本,保持价格的相对经济和低廉以及运行时间的便利,是一种强调新型运输模式和服务水准的挑战。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累计施工项目189916个,同比增加17443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17353亿元,同比增长27.5%;新开工项目85196个,同比减少122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328亿元,同比增长31.3%。
以上详尽数据,凸显出经济增长方式仍主要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带来的有限规模经济效应,但单位产出效率和能耗比例关系仍未得到显著改进,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依然是占据绝大多数资源和能耗的主体。
通胀压力持续增加,通胀预期前紧后松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84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80亿元,同比增长1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30亿元,增长16.0%。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10亿元,同比增长18.5%;餐饮收入1265亿元,同比增长17.0%;商品零售10245亿元,增长18.7%。
4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8%,是18个月来的最高涨幅。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0%;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与大众所感受到物价上涨程度明显不符,如果考虑到中国近800座城市的实际差距以及容许范围内的统计误差,我们基本认同现有的统计结果。
推高CPI的因素是食品,尤其是蔬菜的价格,蔬菜价格平均走高24.9%,蔬菜对物价总水平提高的贡献超过90%。部分蔬菜品种价格翻了几番,尤其大蒜的价格上涨了几十倍。绿豆的价格从去年同期的2元/斤上升到9元/斤。根据2006年猪肉价格上涨导致全局通胀的经验教训,我们还应当警惕今后近三个季度的价格上涨态势。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这一数据间接反映出生产投资品的成本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考虑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上涨预期,下半年生产成本还有可能继续明显上升。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化看,成本涨价对企业业绩压缩的作用相当大,从而构成投资者、企业家和普通居民对通胀预期的基础。
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市场化开放年代中里常见的“民工潮”现象,已经逐步被“民工荒”现象所取代。由于制造业、建筑业、加工业和部分服务业等领域中的工资水平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准,客观上造成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选择就近择业或自主创业。根据著名国际金融机构瑞士信贷银行的估计,中国沿海地区面临至少600万人的用工短缺,这种现象已经从制造业蔓延至服务业,从而加剧了通胀压力。
中国城镇的房地产价格是目前老百姓和政府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刚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增长35.1%,比上年同期增加31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普通工薪阶层对房价持续飙升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业的高歌猛进,在令人瞠目结舌的畸高房价面前,政府的多次承诺和打压似乎都无济于事。
1到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743亿元,同比增长26.1%,比上一年同期回落了4.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是19394亿元,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亿元,增长36.2%。
4月份中国城镇房价跃增12.8%,是2005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3%,涨幅创下纪录,其中90平米及以下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达到22.4%。目前中国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2.25%,这意味着中国储户面临的实际利率已经为负值,从而使得在价格迅速攀升的房地产市场投资变得更加诱人。
笔者认为,下半年的通胀压力将持续增加,而国家的相关政策则可能会前紧后松,因为在第三季度甚至第四季度大幅度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存在一定风险,也可能产生其他方面的副作用。比如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可能迫使政府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经济隐患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但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经济领域中,原先积极推进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停顿,代之以明显的资源垄断和权力配置机制,计划回归色彩愈加浓厚。
在政府主导的新一轮“国进民退”运动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都受到挤压和蚕食。同时地方政府举债总规模已达七万多亿,有可能引发政府债务危机和财政赤字。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4.2%,国内贷款增长33.8%,自筹资金增长31.9%,利用外资下降9.5%。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0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65.66亿元,同比增长21.48%;狭义货币(M1)余额为23.39万亿元,同比增长31.25%;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6%。当月净投放现金577亿元,同比多投放66亿元。
4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4%;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6%。以上数据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已经有了一些效果,但货币流动性仍然充足。
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证券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短期利好消息与政策难以全面支撑投资者信心,因而股市的阶段性下滑,逐步探明底部和稳步推升,可能是今年下半年的主基调。证券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汽车、家电、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家具、金银珠宝、房地产等行业的龙头类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笔者预计今年的GDP增长大致呈“前高后低,逐季递减”的走势,而CPI则相反,呈“前低后高,逐季递增”的走势,宏观经济态势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今年持续强化的通胀压力很可能成为乐观预期转折的信号,换句话说,中国宏观经济态势有可能出现恶化趋势。
虽然出口仍在继续增长,但由于进口贸易额的更快增长,4月份对外贸易仍有可能处于逆差状态。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需的持续增加,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向好趋势性通常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但在笔者看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乐观预期将会发生转折,因为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尤其是就业承载能力最强的中小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无法支撑乐观向好的预期。并且这个拐点很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而进一步的全面恶化则可能出现在2011年的下半年到2012年的上半年。换句话说,中国自身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在高速经济增长并未完全结束时就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