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发现,辅导员在给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一味的讲道理不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同时,合理的应用一些非语言交流方式方法有时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非语言交流中的眼神、倾听方式、面部表情、人际距离以及身势语等方面可能在辅导员与学生思想沟通中的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粗浅阐述,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需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尽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样才能准确及时的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尽可能的有针对性的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语言上的沟通与引导固然重要,但有些时候一些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更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羞于表达,或者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思想上背负沉重包袱的学生,我们尤其要讲究一些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应该从眼神、倾听方式、面部表情、人际距离以及身势等各个方面出发,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温馨的、让人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环境。打破以往老师和学生之间谈话的“说教”模式,建立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真正达到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融汇。
一、辅导员工作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在沟通过程中纯粹的语言在表达细致感情时往往显得较为苍白,而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就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含义,再配以不同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则会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因此非语言交流在日常沟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学生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语言交流可以系统、精确、清晰、详细地阐述思想,而在表达内心感受、微妙情感态度时,非语言沟通就可以大显身手,使得思想教育更自然、更真切。两种方式相辅相成,注重语言内容的同时,合理运用非语言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表达情感,理解学生,深入沟通,积极引导。
二、辅导员工作中非语言交流的“多一些”和“少一些”
1、多一些接触,少一些距离。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涵盖了助学、就业、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团建、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等等,非常繁忙,跟学生沟通谈心的时间大多被事务性的工作所占用。但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应该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思想情况,多与同学们接触,同时也要把握好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指的是,在沟通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距离分为四类:(1)亲密距离(0—0.46m),情感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可以相互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呼吸等;(2)个人距离(0.46m-1.2m)是朋友之间进行沟通的适当距离,友好而有分寸;(3)社交距离(1.2m-3.6m)是一般公事公办的事务联系中的人际距离;(4)公共距离(3.6m以上)是在公共场所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在交流中我们会根据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地调节与他人相隔的空间距离,使彼此保持比较舒适的心情。
在与学生交流中,过远的距离会让学生感觉老师与他非常疏远,没有亲近感;而较近的距离则会使学生感觉有压力,产生紧张情绪。所以,辅导员应把握好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给他们一个较为舒服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要适当的运用身势语自然地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谈话或聆听时身体微微倾向学生,表示了老师的礼貌和兴趣,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随着谈话内容时不时的点头或沉思,表示了老师的投入和关注,可以增进学生的好感;实时做出赞扬或鼓励的手势,表示了老师的支持与关爱,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依赖。学生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在举手投足中带来关爱的老师。在愉快交流之后,相信师生之间的人际距离会大大缩短。
2、多一些注视,少一些漠然。这里指的是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多注视学生,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表明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眼神的使用。在与学生进行交谈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谈话内容的具体情况,利用眼神及时准确表达自己对其关切的情感,力争给对方留下一种平易近人且可以使之信任的印象,使学生乐于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要给与学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建议或者帮助,此时的眼神要坚定自信,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
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和互动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反应和想法。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通过眼神的表达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辅导员的目光应该是时时透露着关注和关爱的,并对学生表达无言的鼓励、支持、肯定和赞许,当然有时也会通过质疑甚至是批评的眼神告诫学生,但切莫用漠然的眼睛去看学生。同时通过阅读学生的眼神看出他的态度和情绪之后,可以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优化交流效果。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切不可自以为是地从眼神中流露出对学生的无视或漠视。如果这样,不但沟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更有甚者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3、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思想政治工作中,语言是辅导员阐明观点、讲清道理的主要工具。但是在与学生沟通中如果过于强势,一味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灌输自己的观点,则只会让谈话变成一种说教,导致学生因听不进而产生反感,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辅导员不妨作为一个倾听者停下来,运用非语言交流中的silence(沉默)静静地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机会,真心地体会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理解了学生,才知道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甚至有些时候,学生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摆脱说教的姿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这样才能真正地与学生沟通。
4、多一些微笑,少一些责难。“多一些微笑,少一些责难”指的不仅仅是辅导员应该多对学生微笑,减少对学生的批评,还指辅导员要运用好面部表情这个非语言交流方式。罗曼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成千上万又十分微妙的表情。并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传递信息。面部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辅导员的每个举动,每个瞬间的表情,无不直接作用于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从老师这里得到肯定与赞扬,即便是犯了错误的同学,在认清错误之后也需要鼓励与支持。像俗语所说,待人就像照镜子,你给与镜子什么,镜子才会给你什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理解和鼓励,让学生在辅导员那里得到力量,增加自信,学生才会将沮丧与颓废转化为乐观和努力,勇敢地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迎接新生活。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而是要在与学生深入交流的基础上以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予以帮助和引导;并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就可以起到效果,有时非语言的表达反而可以成为沟通的润滑剂。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多给学生一些倾听,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才能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少一点距离。
当代的大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和希望,他们要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接班人是我们神圣的责任,让我们机智巧妙地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技术,细心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刘鸣.充分发挥非语言交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政工学刊,2007,(11).
〔2〕薛常明.非语言交际概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2).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需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尽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这样才能准确及时的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尽可能的有针对性的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语言上的沟通与引导固然重要,但有些时候一些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更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羞于表达,或者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思想上背负沉重包袱的学生,我们尤其要讲究一些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方法。应该从眼神、倾听方式、面部表情、人际距离以及身势等各个方面出发,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温馨的、让人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环境。打破以往老师和学生之间谈话的“说教”模式,建立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真正达到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融汇。
一、辅导员工作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在沟通过程中纯粹的语言在表达细致感情时往往显得较为苍白,而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就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含义,再配以不同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则会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因此非语言交流在日常沟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学生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语言交流可以系统、精确、清晰、详细地阐述思想,而在表达内心感受、微妙情感态度时,非语言沟通就可以大显身手,使得思想教育更自然、更真切。两种方式相辅相成,注重语言内容的同时,合理运用非语言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表达情感,理解学生,深入沟通,积极引导。
二、辅导员工作中非语言交流的“多一些”和“少一些”
1、多一些接触,少一些距离。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涵盖了助学、就业、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团建、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等等,非常繁忙,跟学生沟通谈心的时间大多被事务性的工作所占用。但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应该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思想情况,多与同学们接触,同时也要把握好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指的是,在沟通中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距离分为四类:(1)亲密距离(0—0.46m),情感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可以相互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呼吸等;(2)个人距离(0.46m-1.2m)是朋友之间进行沟通的适当距离,友好而有分寸;(3)社交距离(1.2m-3.6m)是一般公事公办的事务联系中的人际距离;(4)公共距离(3.6m以上)是在公共场所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在交流中我们会根据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地调节与他人相隔的空间距离,使彼此保持比较舒适的心情。
在与学生交流中,过远的距离会让学生感觉老师与他非常疏远,没有亲近感;而较近的距离则会使学生感觉有压力,产生紧张情绪。所以,辅导员应把握好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给他们一个较为舒服的心理环境。同时也要适当的运用身势语自然地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谈话或聆听时身体微微倾向学生,表示了老师的礼貌和兴趣,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敬;随着谈话内容时不时的点头或沉思,表示了老师的投入和关注,可以增进学生的好感;实时做出赞扬或鼓励的手势,表示了老师的支持与关爱,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依赖。学生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在举手投足中带来关爱的老师。在愉快交流之后,相信师生之间的人际距离会大大缩短。
2、多一些注视,少一些漠然。这里指的是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多注视学生,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表明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眼神的使用。在与学生进行交谈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谈话内容的具体情况,利用眼神及时准确表达自己对其关切的情感,力争给对方留下一种平易近人且可以使之信任的印象,使学生乐于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要给与学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建议或者帮助,此时的眼神要坚定自信,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
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和互动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反应和想法。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通过眼神的表达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辅导员的目光应该是时时透露着关注和关爱的,并对学生表达无言的鼓励、支持、肯定和赞许,当然有时也会通过质疑甚至是批评的眼神告诫学生,但切莫用漠然的眼睛去看学生。同时通过阅读学生的眼神看出他的态度和情绪之后,可以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优化交流效果。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切不可自以为是地从眼神中流露出对学生的无视或漠视。如果这样,不但沟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更有甚者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3、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思想政治工作中,语言是辅导员阐明观点、讲清道理的主要工具。但是在与学生沟通中如果过于强势,一味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灌输自己的观点,则只会让谈话变成一种说教,导致学生因听不进而产生反感,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辅导员不妨作为一个倾听者停下来,运用非语言交流中的silence(沉默)静静地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机会,真心地体会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理解了学生,才知道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甚至有些时候,学生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摆脱说教的姿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这样才能真正地与学生沟通。
4、多一些微笑,少一些责难。“多一些微笑,少一些责难”指的不仅仅是辅导员应该多对学生微笑,减少对学生的批评,还指辅导员要运用好面部表情这个非语言交流方式。罗曼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成千上万又十分微妙的表情。并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传递信息。面部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辅导员的每个举动,每个瞬间的表情,无不直接作用于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从老师这里得到肯定与赞扬,即便是犯了错误的同学,在认清错误之后也需要鼓励与支持。像俗语所说,待人就像照镜子,你给与镜子什么,镜子才会给你什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理解和鼓励,让学生在辅导员那里得到力量,增加自信,学生才会将沮丧与颓废转化为乐观和努力,勇敢地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迎接新生活。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而是要在与学生深入交流的基础上以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予以帮助和引导;并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苦口婆心就可以起到效果,有时非语言的表达反而可以成为沟通的润滑剂。多给学生一些关注,多给学生一些倾听,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才能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少一点距离。
当代的大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和希望,他们要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接班人是我们神圣的责任,让我们机智巧妙地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技术,细心的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刘鸣.充分发挥非语言交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政工学刊,2007,(11).
〔2〕薛常明.非语言交际概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