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孩子说出“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我不喜欢某某老师!”时,除了抓狂和想到转园这个词,您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吗?
孩子对于一个人的好恶,通常是很情绪化的,很容易随境转移的。只要家长引导得当,或者老师做出一定的调整,孩子重新喜欢上老师,不是没有可能的。
听到孩子说不喜欢老师,家长首先不要反应过激,切忌那种听到孩子不喜欢老师,就断定哪个老师不好,甚至一气之下给孩子换幼儿园的做法。更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感觉,甚至反过来批评孩子,说些“你们老师挺好的啊,对你也挺好的”“肯定是你自己在幼儿园做的不好,让老师不喜欢了”之类的话,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还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进而拒绝跟妈妈沟通对老师的感觉,这样问题反而被复杂化了。
有时候,孩子说不喜欢某个老师,只是表达一种情绪,很可能这个老师的某个行为让他不喜欢了,也有可能自己做了错事挨了老师批评,一时想不开,就对老师产生不好的感觉了。所以,听到孩子讲到不喜欢老师时,家长不妨先对孩子的感觉表示理解,“哦,不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挺难受的,说说看,老师怎么让你不喜欢了?”这样,孩子既能感觉到妈妈的理解,又更愿意倾诉对老师的想法,无形中就给了家长一个了解原因的机会。
甚至,有时候,家长的共鸣本身,就足以让孩子缓释对老师的负面感觉,因为他的怨气得到了倾听和宣泄,情绪也得到了接纳,这个时候,他反而更容易理性地去思考问题,进而对老师的行为做出更客观的判断,感觉好转的概率,自然也就大了很多,即使依然不喜欢老师,对他的影响也不再那么大,因为他对老师的情绪,可以在妈妈这里得到安抚和理解。
由于孩子不喜欢老师都是有原因的,家长细心排查这个原因,将有助于加速问题的解决过程。
积极和孩子沟通。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原本是喜欢老师的,近期突然说不喜欢某个老师了,往往都是因为近期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家长不妨通过跟孩子、老师沟通,甚至跟同班小朋友打听原因后,有针对性地疏导孩子。比如,如果是孩子被老师误解而感到委屈了,就可以请老师配合做好解释或道歉工作。如果是老师的某个行为伤害了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爱你的人也会犯错误,就像妈妈爱你,有时候也会做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一样,等等,帮孩子打开心结。
利用故事打开心结。 如果孩子一直说不喜欢某个老师,一般来说很可能是老师的外貌、性情或行为方式是他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特定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小朋友很容易以貌取人,更容易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不那么漂亮或者年老的老师不容易讨孩子喜欢。这个时候,妈妈就要通过编讲相关教育故事、阅读《长翅膀的女孩和怪物医生》《波波熊去上学》等相关主题绘本或者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孩子明白不能以貌取人、不同性情和行为方式的人都可能很有爱,然后再配合下文提到的相关策略改变孩子对老师的认知。
请老师和孩子沟通。孩子不喜欢老师,有时候也可能是老师某件事的不正确处理让孩子产生了不好的态度定式,一直没打开这个心结。家长不妨请老师跟孩子做个沟通,解释自己当时那样做的真相,或根据孩子提出的合理期待做出改变。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因为刚入园不久老师有一次拒绝抱他而“怀恨在心”,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进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如果在沟通中孩子了解到老师当时只是因为忙的分身无术没法去抱他,那么对老师的误会就会烟消云散。还有一个小朋友,总觉得扎3个小辫子才好看,觉得两个小辫子很丑,但老师不知道她的心思,经常在午睡后习惯给她扎两个小辫子,小家伙就以为老师想让她看起来很丑,就不喜欢老师了。老师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或许只要说一句“如果你觉得扎3个小辫子才能说明老师很爱你,那么老师很乐意这么做”,孩子对老师的意见就烟消云散了。
当好孩子和老师的润滑剂。一般来说,不管孩子是因为何种原因对老师产生了成见,由于老师在这个年龄孩子眼里的“权威性”,家长都可以通过适当采取一些小策略轻易改变孩子对老师的态度。比如,从老师那里或从其他侧面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些良好行为表现后,郑重地传达老师对他的欣赏,“听老师说上次你在娃娃家的时候,主动把玩具让给了妞妞玩,真懂事。”“听老师说上次回答问题的时候,你第一个举手发言,而且做得很对。”当孩子发现其实老师很关注很赞赏自己的时候,对老师的看法也会有积极的改变。必要的时候,家长甚至可以把准备好的礼物通过老师送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被老师特别关爱的温暖,进而消融对老师的负面感觉。
孩子对于一个人的好恶,通常是很情绪化的,很容易随境转移的。只要家长引导得当,或者老师做出一定的调整,孩子重新喜欢上老师,不是没有可能的。
惊慌只会让问题复杂化
听到孩子说不喜欢老师,家长首先不要反应过激,切忌那种听到孩子不喜欢老师,就断定哪个老师不好,甚至一气之下给孩子换幼儿园的做法。更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感觉,甚至反过来批评孩子,说些“你们老师挺好的啊,对你也挺好的”“肯定是你自己在幼儿园做的不好,让老师不喜欢了”之类的话,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还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进而拒绝跟妈妈沟通对老师的感觉,这样问题反而被复杂化了。
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感觉
有时候,孩子说不喜欢某个老师,只是表达一种情绪,很可能这个老师的某个行为让他不喜欢了,也有可能自己做了错事挨了老师批评,一时想不开,就对老师产生不好的感觉了。所以,听到孩子讲到不喜欢老师时,家长不妨先对孩子的感觉表示理解,“哦,不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挺难受的,说说看,老师怎么让你不喜欢了?”这样,孩子既能感觉到妈妈的理解,又更愿意倾诉对老师的想法,无形中就给了家长一个了解原因的机会。
甚至,有时候,家长的共鸣本身,就足以让孩子缓释对老师的负面感觉,因为他的怨气得到了倾听和宣泄,情绪也得到了接纳,这个时候,他反而更容易理性地去思考问题,进而对老师的行为做出更客观的判断,感觉好转的概率,自然也就大了很多,即使依然不喜欢老师,对他的影响也不再那么大,因为他对老师的情绪,可以在妈妈这里得到安抚和理解。
对症下药效果才好
由于孩子不喜欢老师都是有原因的,家长细心排查这个原因,将有助于加速问题的解决过程。
积极和孩子沟通。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原本是喜欢老师的,近期突然说不喜欢某个老师了,往往都是因为近期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家长不妨通过跟孩子、老师沟通,甚至跟同班小朋友打听原因后,有针对性地疏导孩子。比如,如果是孩子被老师误解而感到委屈了,就可以请老师配合做好解释或道歉工作。如果是老师的某个行为伤害了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爱你的人也会犯错误,就像妈妈爱你,有时候也会做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一样,等等,帮孩子打开心结。
利用故事打开心结。 如果孩子一直说不喜欢某个老师,一般来说很可能是老师的外貌、性情或行为方式是他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特定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小朋友很容易以貌取人,更容易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不那么漂亮或者年老的老师不容易讨孩子喜欢。这个时候,妈妈就要通过编讲相关教育故事、阅读《长翅膀的女孩和怪物医生》《波波熊去上学》等相关主题绘本或者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孩子明白不能以貌取人、不同性情和行为方式的人都可能很有爱,然后再配合下文提到的相关策略改变孩子对老师的认知。
请老师和孩子沟通。孩子不喜欢老师,有时候也可能是老师某件事的不正确处理让孩子产生了不好的态度定式,一直没打开这个心结。家长不妨请老师跟孩子做个沟通,解释自己当时那样做的真相,或根据孩子提出的合理期待做出改变。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因为刚入园不久老师有一次拒绝抱他而“怀恨在心”,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进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如果在沟通中孩子了解到老师当时只是因为忙的分身无术没法去抱他,那么对老师的误会就会烟消云散。还有一个小朋友,总觉得扎3个小辫子才好看,觉得两个小辫子很丑,但老师不知道她的心思,经常在午睡后习惯给她扎两个小辫子,小家伙就以为老师想让她看起来很丑,就不喜欢老师了。老师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或许只要说一句“如果你觉得扎3个小辫子才能说明老师很爱你,那么老师很乐意这么做”,孩子对老师的意见就烟消云散了。
当好孩子和老师的润滑剂。一般来说,不管孩子是因为何种原因对老师产生了成见,由于老师在这个年龄孩子眼里的“权威性”,家长都可以通过适当采取一些小策略轻易改变孩子对老师的态度。比如,从老师那里或从其他侧面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些良好行为表现后,郑重地传达老师对他的欣赏,“听老师说上次你在娃娃家的时候,主动把玩具让给了妞妞玩,真懂事。”“听老师说上次回答问题的时候,你第一个举手发言,而且做得很对。”当孩子发现其实老师很关注很赞赏自己的时候,对老师的看法也会有积极的改变。必要的时候,家长甚至可以把准备好的礼物通过老师送给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被老师特别关爱的温暖,进而消融对老师的负面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