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依据现有规章条令,结合当前基层消防站人员编制、车辆装备配置、专业岗位设置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为努力解决基层消防站“初战不力”问题,不断强化基层初战力量编成,提高灭火救援实战效能,探索基层实战化“定人、定位、定车、定装、定岗、定责”的“432”编成作战模式,优化组织指挥程序,规范作战行动秩序,提高独立作战、协同联战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力量的灾情处置效能,切实承担起全灾种大应急职责使命。
2018年消防队伍改革以来,通过几个批次的消防员招录、消防员成长干部、直招干部和干部“支边”轮岗等形式,全国各级消防人员配置基本满编,部分地区甚至超编。但无论是满编还是超编,以当前的人员编配情况来看,与当前“全灾种、大应急”形势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主要存在“人员不足、装备欠缺、训练不实、专业不精、机制不全”等因素,但“力量严重不足是当前队伍最大的掣肘”,尤其是缺乏一线专业力量,仍是“一定时期内”应对当前任务时的普遍感受。
以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天山路消防站(一级普通消防站)为例,其编配国家随转指战员16人,其中干部3人、消防员13人。配备各类执勤车辆6辆,编配4名驾驶员、战斗员6名(含供水员)。为弥补当前执勤实力不足问题,通过政府招录了专职消防员11人,其中驾驶员2名、通信员2名、炊事员1名、战勤保障人员6名(组成的战勤保障专班,主要负责营区卫生、绿化、岗哨等“非执勤训练”岗位任务,最大限度地确保一线力量充分时间、充分精力地投入到执勤训练,以适应当前“全灾种”救援形势,符合当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要求)。但投入一线战斗人员依然甚少,一线指战员的轮班休整、教育学习、岗位练兵、身心健康等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势必造成“一日生活制度”、“四个秩序”出现“脱档”,久而久之势必影响队伍管理、战斗力提升……
面对当前形势,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基层作战效能,发挥指战员职能作用,有效的“编组编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基层“思考压力、组训压力、组织指挥压力”等。为此,我们探索了符合普通消防站实战需求的“432”作战编成,并得到有效检验,供大家参考。
一、编组模式
“432”作战编成模式,其“432”分别指“四组、三员、两区”。
(一)“四组” 即:指挥侦查组、灭火救援组、破拆救人组、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这四个组及成员,都不是“绝对”固定的,可以视情临机转换和互补。
1.指挥侦查组(由1名指挥员、1名战斗班长和1名安全员组成)。主要进行火情侦察,确定作战意图。
指挥员负责指挥作战行动,进行力量部署;视情作为灭火救援组或破拆救人组组长实施一线灭火救援任务。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发出紧急撤离信号等。战斗班长担任灭火救援或破拆救人组组长(根据灾害情况,成立灭火救援组或破拆救人组;若这两个组都不需要设置时,则由“保障接应组”担任),组织实施一线灭火救援行动。
2.灭火救援组(出动“2车12人时”,该组至少配置2名战斗员;出动“3车16人时”则配置3名战斗员;灭火作战时由指挥员或班长和战斗员组成)。主要负责设置水枪阵地实施火灾扑救、稀释排烟、救援掩护等。战斗员中又分为1号员(为水枪手)、2号员(为水枪手辅助员,协助把持水枪,做好安全协助,并负责水带延长工作)、3号员(为水带线路敷设员,负责水带线路敷设、延长等工作;必要时,携带破拆工具、照明等,做好“开辟水枪阵地的破拆工作”、一线照明等工作)。
3.破拆救人组(出动“2车12人时”,灭火救援组和破拆救人组根据灾情需要,临机转换;若无需灭火救援组设置时,该组职能由灭火救援组担任;若均需要灭火救援组和该组时,该组职能由“保障接应组”担任。出动“3车16人时”则该组配置2-3名战斗员,其职能相对固定,但也应根据灾情需要实施转换)。主要负责破拆障碍、开辟救人通道,疏散和救助被困人员。
4.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由3名通过安全管控培训合格的指战员组成;其中一名为紧急救助组组长即保障接应组班长)。主要负责现场紧急救援任务;同时,根据灾情需要,视情作为灭火救援组或破拆救人组开展作战行动;无需参与一线救援行动时,根据现场作战需要,做好供水保障、供气保障、照明保障、安全警戒、接应增援等工作;同时作为“人员轮换”备用力量,当前方作战区作战时间较长时,应进行人员轮换,实施力量轮换交替。
(二)“三员”即:驾驶员、通信摄像员、供水员。
1.驾驶员(根据出动车辆实际数量,所需驾驶员2-3名):负责选择合理、安全的停车位置,协助照明、供水、供电等。
2.供水员(1名):寻找水源,协助驾驶员取水供水,操控分水器,做好供水工作。
3.通信摄像员(1名):现场通信、传递火场信息,记录各类信息,负责火场摄像。
该“三员”(特種车驾驶员除外),可以由政府专职消防员担任。
(三)“两区”即:前方作战区和后方保障区。
战斗展开后,以头车为界,划分前方作战区和后方保障区。
前方作战区:由指挥侦查组、破拆救人组、灭火救援组共计3个组组成,由战斗班长负责一线处置和组织指挥。
后方保障区:由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和驾驶员、供水员、通信摄像员组成,由紧急救助组长(即保障班长)负责指挥。
指挥员负责前方和后方“两区”的整体组织指挥;前方作战区由战斗班长负责管理,后方保障区由紧急救助组长即保障接应班长负责管理。到达火灾事故现场后,各组员根据作战命令,按照职责分工在“前方作战区和后方保障区”预先或全面展开。
二、人、车力量编配
(一)车辆人员编配
为达到安全规范有效的初战控灾效果,整个力量编成至少需要2车12人(1名指挥员、1名战斗班长、1名安全员、2名战斗员、3名紧急救助小组人员、2名驾驶员、1名通信摄像员、1名供水员);最佳力量编成是3车16人(1名指挥员、1名战斗班长、1名安全员、5名战斗员、3名紧急救助小组人员、3名驾驶员、1名通信摄像员、1名供水员)。 (二)乘车位置编配
1.“2车12人”时:
头车乘坐7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通讯摄像员1名、指挥员1名、后排为战斗班长1名、战斗员1名、供水员1名、安全员1名。
二车乘坐5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紧急救助小组(保障接应)组长1名、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成员2名、战斗员1名。
目前基层各单位配置的“头车”的乘坐位数量不一,在5至8人不等。若实现“头车”7人配置,务必注意“头车”选配。
2.“3车16人”时:
头车乘坐7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通讯摄像员1名、指挥员1名、后排为战斗班长1名、战斗员1名、供水员1名、安全员1名。
二车乘坐5人:为驾驶员1名、战斗员4名。
三车乘坐4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紧急救助小组(保障接应)组长1名,后排为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成员2名。
三、个人装备配备
参战人员除配置个人11件常规防护装备(灭火防护服、阻燃头套、消防头盔、灭火防护靴、消防手套、消防安全腰带、安全绳、腰斧、防爆照明灯、呼救器、空气呼吸器)外,还需配备对讲机一部,并配置耳机。同时,根据岗位不同,携带“专配”器材装备。
(一)指挥员:手持式防爆式强光照明灯、热成像仪,防爆式对讲机两部(一主一备;视情调为两个指挥信道)。
(二)安全员:配置“六件套”:反光背心、安全报警器、安全登记牌(本)、望远镜、红绿旗、安全哨,可统一纳入安全背囊,便于携带。
四、其他要求
(一)每日交接班时,“432”编成力量各号组员按照岗位实施轮班交接,执勤队长明确其“六定”(“六定”指:定人、定位、定车、定装、定岗、定责,下同)情况后确立当日编成力量。
(二)车辆装备的分管、交接等,务必按照“六定”要求做好日常管理、交接,使车辆器材做到相对的“专人专用专保养”,达到车辆装备管理精细化。
(三)做好编成车辆选配工作,“头车”一般选用城市主战消防车(优先选用有专设“战斗员”乘坐室的,该乘坐室可以乘坐6人,再加上驾驶室、副驾室的2人,总计可以乘坐8名指战员),根据灾害救援情况,按照处置事件类别出动“二车”(抢险救援车、水罐消防车、举高车等)。
(四)根据灾害现场情况,灭火救援组与破拆救人组人员可进行调换,当现场不需要破拆救人时,破拆救人组可与灭火救援组合并为灭火救援攻坚组。仅仅抢险救援时,可将灭火救援组编入破拆救人组,执行抢险救援任务。
(五)当大队指挥员到场后,消防站指挥员向大队领导移交指挥权(当指挥权未移交时,指挥员位置不应改变),移交指挥权后,消防站指挥员可根据现场情况,视情组织内攻侦查或实施一线处置。
五、“432”编成优势
一是利于提升处警效率。按照“432”“六定”规则,使指战员更加明确职责任务,利于战斗迅速展开。
二是利于规范处警秩序。明晰指战员“作战区域和岗位分工”,避免火场慌乱。
三是利于强化协同作战及组织指挥能力,通过“432”单个消防站作战编成模式,可便于延伸拓展多個消防站联合作战指挥,利于大队级、支队级建立“准确、高效、科学、规范”的指挥体系。
四是利于提升指战员战斗素养。通过长期反复开展编成训练,使其常态化“做在日常”,形成编成意识,利于实战化“用在战场”,提升战斗素养。
五是利于灵活机动应变。使指战员能够根据实际灾情等形势,采取“战斗互补、前后呼应”等,及时调整作战分工、力量部署和实施针对性作战技战术。
六是利于强化责任意识,分工负责,失职追责。形成规范的作战流程,提高队伍的综合实战能力。
通过长期开展常态化“432”编成训练,使指战员牢固形成定人、定位、定车、定装、定岗、定责“六定”意识,确保“编成训练”练在日常、用在战场,达到训战合一效能,不断提升基层消防站初战控灾实战化水平。
2018年消防队伍改革以来,通过几个批次的消防员招录、消防员成长干部、直招干部和干部“支边”轮岗等形式,全国各级消防人员配置基本满编,部分地区甚至超编。但无论是满编还是超编,以当前的人员编配情况来看,与当前“全灾种、大应急”形势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主要存在“人员不足、装备欠缺、训练不实、专业不精、机制不全”等因素,但“力量严重不足是当前队伍最大的掣肘”,尤其是缺乏一线专业力量,仍是“一定时期内”应对当前任务时的普遍感受。
以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天山路消防站(一级普通消防站)为例,其编配国家随转指战员16人,其中干部3人、消防员13人。配备各类执勤车辆6辆,编配4名驾驶员、战斗员6名(含供水员)。为弥补当前执勤实力不足问题,通过政府招录了专职消防员11人,其中驾驶员2名、通信员2名、炊事员1名、战勤保障人员6名(组成的战勤保障专班,主要负责营区卫生、绿化、岗哨等“非执勤训练”岗位任务,最大限度地确保一线力量充分时间、充分精力地投入到执勤训练,以适应当前“全灾种”救援形势,符合当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要求)。但投入一线战斗人员依然甚少,一线指战员的轮班休整、教育学习、岗位练兵、身心健康等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势必造成“一日生活制度”、“四个秩序”出现“脱档”,久而久之势必影响队伍管理、战斗力提升……
面对当前形势,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基层作战效能,发挥指战员职能作用,有效的“编组编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基层“思考压力、组训压力、组织指挥压力”等。为此,我们探索了符合普通消防站实战需求的“432”作战编成,并得到有效检验,供大家参考。
一、编组模式
“432”作战编成模式,其“432”分别指“四组、三员、两区”。
(一)“四组” 即:指挥侦查组、灭火救援组、破拆救人组、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这四个组及成员,都不是“绝对”固定的,可以视情临机转换和互补。
1.指挥侦查组(由1名指挥员、1名战斗班长和1名安全员组成)。主要进行火情侦察,确定作战意图。
指挥员负责指挥作战行动,进行力量部署;视情作为灭火救援组或破拆救人组组长实施一线灭火救援任务。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发出紧急撤离信号等。战斗班长担任灭火救援或破拆救人组组长(根据灾害情况,成立灭火救援组或破拆救人组;若这两个组都不需要设置时,则由“保障接应组”担任),组织实施一线灭火救援行动。
2.灭火救援组(出动“2车12人时”,该组至少配置2名战斗员;出动“3车16人时”则配置3名战斗员;灭火作战时由指挥员或班长和战斗员组成)。主要负责设置水枪阵地实施火灾扑救、稀释排烟、救援掩护等。战斗员中又分为1号员(为水枪手)、2号员(为水枪手辅助员,协助把持水枪,做好安全协助,并负责水带延长工作)、3号员(为水带线路敷设员,负责水带线路敷设、延长等工作;必要时,携带破拆工具、照明等,做好“开辟水枪阵地的破拆工作”、一线照明等工作)。
3.破拆救人组(出动“2车12人时”,灭火救援组和破拆救人组根据灾情需要,临机转换;若无需灭火救援组设置时,该组职能由灭火救援组担任;若均需要灭火救援组和该组时,该组职能由“保障接应组”担任。出动“3车16人时”则该组配置2-3名战斗员,其职能相对固定,但也应根据灾情需要实施转换)。主要负责破拆障碍、开辟救人通道,疏散和救助被困人员。
4.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由3名通过安全管控培训合格的指战员组成;其中一名为紧急救助组组长即保障接应组班长)。主要负责现场紧急救援任务;同时,根据灾情需要,视情作为灭火救援组或破拆救人组开展作战行动;无需参与一线救援行动时,根据现场作战需要,做好供水保障、供气保障、照明保障、安全警戒、接应增援等工作;同时作为“人员轮换”备用力量,当前方作战区作战时间较长时,应进行人员轮换,实施力量轮换交替。
(二)“三员”即:驾驶员、通信摄像员、供水员。
1.驾驶员(根据出动车辆实际数量,所需驾驶员2-3名):负责选择合理、安全的停车位置,协助照明、供水、供电等。
2.供水员(1名):寻找水源,协助驾驶员取水供水,操控分水器,做好供水工作。
3.通信摄像员(1名):现场通信、传递火场信息,记录各类信息,负责火场摄像。
该“三员”(特種车驾驶员除外),可以由政府专职消防员担任。
(三)“两区”即:前方作战区和后方保障区。
战斗展开后,以头车为界,划分前方作战区和后方保障区。
前方作战区:由指挥侦查组、破拆救人组、灭火救援组共计3个组组成,由战斗班长负责一线处置和组织指挥。
后方保障区:由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和驾驶员、供水员、通信摄像员组成,由紧急救助组长(即保障班长)负责指挥。
指挥员负责前方和后方“两区”的整体组织指挥;前方作战区由战斗班长负责管理,后方保障区由紧急救助组长即保障接应班长负责管理。到达火灾事故现场后,各组员根据作战命令,按照职责分工在“前方作战区和后方保障区”预先或全面展开。
二、人、车力量编配
(一)车辆人员编配
为达到安全规范有效的初战控灾效果,整个力量编成至少需要2车12人(1名指挥员、1名战斗班长、1名安全员、2名战斗员、3名紧急救助小组人员、2名驾驶员、1名通信摄像员、1名供水员);最佳力量编成是3车16人(1名指挥员、1名战斗班长、1名安全员、5名战斗员、3名紧急救助小组人员、3名驾驶员、1名通信摄像员、1名供水员)。 (二)乘车位置编配
1.“2车12人”时:
头车乘坐7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通讯摄像员1名、指挥员1名、后排为战斗班长1名、战斗员1名、供水员1名、安全员1名。
二车乘坐5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紧急救助小组(保障接应)组长1名、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成员2名、战斗员1名。
目前基层各单位配置的“头车”的乘坐位数量不一,在5至8人不等。若实现“头车”7人配置,务必注意“头车”选配。
2.“3车16人”时:
头车乘坐7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通讯摄像员1名、指挥员1名、后排为战斗班长1名、战斗员1名、供水员1名、安全员1名。
二车乘坐5人:为驾驶员1名、战斗员4名。
三车乘坐4人:前排为驾驶员1名、紧急救助小组(保障接应)组长1名,后排为紧急救助(保障接应)组成员2名。
三、个人装备配备
参战人员除配置个人11件常规防护装备(灭火防护服、阻燃头套、消防头盔、灭火防护靴、消防手套、消防安全腰带、安全绳、腰斧、防爆照明灯、呼救器、空气呼吸器)外,还需配备对讲机一部,并配置耳机。同时,根据岗位不同,携带“专配”器材装备。
(一)指挥员:手持式防爆式强光照明灯、热成像仪,防爆式对讲机两部(一主一备;视情调为两个指挥信道)。
(二)安全员:配置“六件套”:反光背心、安全报警器、安全登记牌(本)、望远镜、红绿旗、安全哨,可统一纳入安全背囊,便于携带。
四、其他要求
(一)每日交接班时,“432”编成力量各号组员按照岗位实施轮班交接,执勤队长明确其“六定”(“六定”指:定人、定位、定车、定装、定岗、定责,下同)情况后确立当日编成力量。
(二)车辆装备的分管、交接等,务必按照“六定”要求做好日常管理、交接,使车辆器材做到相对的“专人专用专保养”,达到车辆装备管理精细化。
(三)做好编成车辆选配工作,“头车”一般选用城市主战消防车(优先选用有专设“战斗员”乘坐室的,该乘坐室可以乘坐6人,再加上驾驶室、副驾室的2人,总计可以乘坐8名指战员),根据灾害救援情况,按照处置事件类别出动“二车”(抢险救援车、水罐消防车、举高车等)。
(四)根据灾害现场情况,灭火救援组与破拆救人组人员可进行调换,当现场不需要破拆救人时,破拆救人组可与灭火救援组合并为灭火救援攻坚组。仅仅抢险救援时,可将灭火救援组编入破拆救人组,执行抢险救援任务。
(五)当大队指挥员到场后,消防站指挥员向大队领导移交指挥权(当指挥权未移交时,指挥员位置不应改变),移交指挥权后,消防站指挥员可根据现场情况,视情组织内攻侦查或实施一线处置。
五、“432”编成优势
一是利于提升处警效率。按照“432”“六定”规则,使指战员更加明确职责任务,利于战斗迅速展开。
二是利于规范处警秩序。明晰指战员“作战区域和岗位分工”,避免火场慌乱。
三是利于强化协同作战及组织指挥能力,通过“432”单个消防站作战编成模式,可便于延伸拓展多個消防站联合作战指挥,利于大队级、支队级建立“准确、高效、科学、规范”的指挥体系。
四是利于提升指战员战斗素养。通过长期反复开展编成训练,使其常态化“做在日常”,形成编成意识,利于实战化“用在战场”,提升战斗素养。
五是利于灵活机动应变。使指战员能够根据实际灾情等形势,采取“战斗互补、前后呼应”等,及时调整作战分工、力量部署和实施针对性作战技战术。
六是利于强化责任意识,分工负责,失职追责。形成规范的作战流程,提高队伍的综合实战能力。
通过长期开展常态化“432”编成训练,使指战员牢固形成定人、定位、定车、定装、定岗、定责“六定”意识,确保“编成训练”练在日常、用在战场,达到训战合一效能,不断提升基层消防站初战控灾实战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