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比是一种逻辑类似对比形式,即应用生活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似或相近进行逻辑类似对比,以便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类比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灵活性的方法,它可以贯穿物理教学过程,在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往往可通过类比打开一个新天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在物理学习中,类比法具有探索和解释两个功能。其中,解释功能在于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为将要学习的知识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实现知识或经验的迁移。教学中可利用类比法的解释功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物理难学、物理难教的问题。不过运用类比法时要注意确定两个对象:研究对象与类比对象。事先明确好研究对象,从而选择好类比对象,类比对象的选择是以研究目的为依据,通常都选用生动、直观且为人们熟悉的事物。下面结合教学案例作些分析探讨。
  【案例1】高中物理新教材《物体的运动》学习中。有些学生对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理解不透,误认为“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一定减小”。最初教学,我只拿“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的同异来说明速度的增加或減少”,当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时,不论加速度是增加或减小,它的速度一定是增加的,从而说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一定减小”是错误的,结果学生听了后还是比较模糊,质疑多多。在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我通过“类比法”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满地都是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现在捡钱进口袋,我把每次捡的钱数类比为“加速度”,口袋的总钱数类比为“速度”,如从地面上每次捡的钱由100元变为50元,由50元变为20元,由20元变为10元,由10元变为5元,“加速度”是减小了,但是口袋里钱的总数一直都在增加,也就是说“速度”也是增加的。原先误解的学生嘻嘻哈哈笑了,恍然大悟,领会了“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一定减小”是错误的,应该说“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不一定减小,也有可能增加”。速度增加或减小,主要还是看“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同异”,两者方向相同,速度增加;方向相反,速度减小。
  【案例2】高中物理《库仑定律》的学习中,出现了“电场”和“电场强度”两个物理概念,高二相当多初学者感觉很难理解这两个概念,因为带电体周围的电场,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并且不同的地方强弱是不同的,要检验某点的电场强弱(电场强度E)必须引入检验电荷(试探电荷q),检验电荷将会受力(电场力F)的作用,则有关系式:E=F/q,当检验电荷拿走后,该点的电场强弱保持不变,说明各点的电场强弱只与产生电场的带电体有关,与检验电荷无关。按以上方法学习“电场”和“电场强度”,学生感觉很乏味,理解不了。为了让学生对“电场”和“电场强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我是这样类比的:带电体类比为一身臭汗的人,这个人发出的臭汗气相当于电场,这个人周围的臭汗气,在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臭汗气程度类比为电场强弱(电场强度E),检验某个地方的臭汗程度就必须引入另一个人,这个人相当检验电荷(试探电荷q),当这个人走后,这个地方仍然是刚才的臭汗程度,也就是说各点的臭汗程度只跟发出臭汗的人有关,与检验的人无关。这样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感到具体、有趣,同时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
  【案例3】对导体发生静电感应的过程,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质,即使采用多媒体演示,也受诸多条件限制,当然还要求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有足够时间设计制作课件的条件下进行。为了简便,不妨在教学中将静电感应的过程进行这样的类比:教室内的所有学生和课桌组成一个整体,类比为一个导体,学生为自由电子,课桌设为带正电微粒,每个学生一个课桌,这表示物质中正负中和不显电性,教师类比为激发电场的点电荷。如果教师“带正电”,则所有学生(自由电子)受电场力的作用都依次向前窜一个位,第一排课桌前便出现一排没有座位的站立学生(感应出的负电荷),而最后一排便出现没有学生坐的空位(感应出的正电荷)。反之,如果教师“带负电”,则所有学生(自由电子)受电场力的作用都依次向后窜一个位,第一排课桌便出现没有学生坐的空位(感应出的正电荷),而最后一排前便出现一排没有座位的站立学生(感应出的负电荷),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帮助学生理解静电感应过程。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只能解燃眉之急,而授人以渔,则能让人们终身受用,而《师说》中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经验老到的物理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从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通过方法的引导,思维的链接,在遇到困惑问题的时候,能够触类旁通,独立解决问题。而“类比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正是体现触类旁通,通过帮助学生把困惑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从它们相近或相似之处出发,认识事物或规律,上面3个教学案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传统金融业发展的不足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发展空间,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支
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制度不断变革,医疗制度也在不断的提升与健全,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
随着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企业作为主要的污染制造者和能源主要消费者,理应承担起责任。本文以制度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了外部政
本文重点阐述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训练算法,论证这种算法实现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并指出了这种方法在电路故障诊断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BP神经网络的优点是强
本设计针对无线传感器网路,设计出一种太阳能充电传感器网络模型,基于该网络,我们建立了兼顾节能与网络可靠性优化目标的凸优化模型DFS-WSN。对DFS-WSN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模
目前,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这个主体被忽视,课堂教学呼唤改革。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少教多学”落到实处。  一、目前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的教,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重在知识的接受。“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
2007年6月27日,联合国人121基金公布了《二○○七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以专门案例报道福建师范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宇研究员与祁新华博士、邵怀友同学(2007届硕士研究生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课会让学生看到这位教师好不好、这门功课有没有趣味或吸引力,如果没有上好第一课,就会给整个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准备,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地理、身边与新闻中的地理、为什么学习地理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科魅力,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 第一课 兴趣 准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
多年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原因是阅读理解题是英语高考试题中占的分数最多、内容最广泛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高考中能否获得高分。根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他国的语言,加深对他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尊重他国的语言和文化,进而更好地认识并热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培养和提高学
[摘 要]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有待转变,“重教(讲)轻管”、“管教(讲)不管学”,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认为只要讲过了学生就应该学会,把课堂变成“讲”堂而不是“学”堂,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被动学习。  [关键词]习惯 规则 威信 协调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107  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