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资源合作为纽带促进澜湄流域共同发展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湄公河流经老挝琅勃拉邦。

  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六国领导人在海南三亚举行“六水合一”仪式,正式启动由中国倡议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澜湄合作因水而生,注定水资源合作不仅不可或缺,而且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亚宣言》把水资源合作列为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合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保护,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人民。三年来,从生长期到成长期,澜湄水资源合作成果丰硕,可圈可点,宛如飞架在澜沧江湄公河上的一座大桥,紧紧地把六国和六国人民联系在了一起。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纵观古今,横揽中外,兴水利、除水害,都是各国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大事。从根本上讲,“三生”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可以说水的问题是最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水资源合作也最能够体现民心相通,也必须实现民心相通。
  澜湄区域地处中南半岛核心地带,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澜湄河蕴含着丰富的水利水产资源和生物物种,拥有着独特的依水而生的经济形态。但由于湄公河国家或者经历长期的国内战乱之苦,或者饱受地区战争的严重摧残,经济发展属于非常落后的区域,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而且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国内基础设施设施建设十分落后,社会治理水平普遍欠缺,湄公河国家普遍面临着城市化、产业升级、减贫等多重发展任务,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这些“靠河而生”的国家最重要的国家资源,但是在开发利用,最大限度挖掘本国水资源潜力的同时,既面临着国家之间因结构性用水差异而产生的用水纷争问题,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缺乏的挑战。因此,同心戮力,提升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资源合作,就成为澜湄国家的共同需求与愿望。
  由于在区域中的位置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不同,澜湄国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用水差异,中国注重在上游进行水利开发和航道开拓;缅甸重点在于加强航道的疏通与建设;越南侧重于农业水利灌溉;柬埔寨重视渔业发展;老挝则将水利发电作为重点,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一枚“东南亚的蓄电池”。因此,针对于在湄公河干流上修建水电站的做法,不同的国家就做出了不同的回应。柬埔寨的大部分国土是湄公河及其支流冲击形成的平原,境内的洞里萨湖60%的供水源来自湄公河,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柬埔寨非常关注老挝等国的水电开发项目,担忧水电站的修建影响水流的波动和营养物质的沉淀,以及鱼类洄游,从而对渔业养殖形成威胁。而位于澜湄河末端的越南,因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湄公河三角洲位于本国境内,担忧水电项目的修建会降低河流的动力,减少沉积物的沉积,导致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和土壤肥力得不到充足的补给,造成粮食减产。因此,在澜湄流域时不时会因水资源项目上马而发生的“口舌之争”。
  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湄公河国家的电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巨大赤字,鉴于区域内河流水资源开发潜能的巨大和水能资源的清洁性特点,开发水电是区域内重大的目标规划,但目前由于国家财力、技术和人员的缺乏,仅有10%左右的水电潜能得到开发,因此,推动区域内的水电开发是现在和未来湄公河国家满足国计民生需求的重要任务。湄公河区域是属于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地带”,近些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不时“袭击”柬埔寨、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国,对农业、渔业发展形成重要影响,建设和修缮可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是湄公河国家加强水资源合作的又一大动力。
  中国自大禹治水至今,不仅拥有5000多年的治水历史,而且水利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积累了丰富的水利开发和水资源管理的经验。近年来,中国更是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断更新治水理念,治水技术和管理经验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的同时,中国水利更加注重人水和谐,通过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减少人对自然的伤害;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注重协同作战,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发动全社会力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倡议澜湄国家共同建立合作机制,将水資源合作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是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共享丰富治水经验和智慧,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区域新型国际关系发展,为澜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方案”的具体体现。

建构复合化水资源合作体系


  高位推动着眼民生。为了推动合作落到实处,作为澜湄水资源合作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来自澜湄六国水利主管部门、外交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代表组成了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负责就水资源领域合作开展顶层设计,就各成员国开展合作事宜进行沟通、协商和决策,并规划和督促实施合作项目。各国均明确了本国组长及联络人,以确保联合工作组沟通渠道顺畅。自2017年至今,工作组已分别在中国、泰国、越南召开了三次会议,就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联合申报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年度工作重点等充分交流,明确了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六大重点领域及各自的牵头国,为合作奠定了基础。2017年6月,根据《三亚宣言》要求,水利部成立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支撑联合工作组开展工作。作为六国加强技术交流、能力建设、洪旱灾害管理、信息交流、联合研究的平台,中心在推进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具体项目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支撑和桥梁作用。
  人才培养心心相通。自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成立以来,中方组织实施了城乡供水规划与管理培训、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培训、澜湄合作水资源高层次人才计划等。三年来,中方已经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15批近300人次的人员培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澜湄合作水资源高层次人才计划是河海大学和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联合实施的“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其定位就是要打造成培养澜湄水资源合作后备军的摇篮。2017年至今,已从湄公河五国政府水利部门和科研机构招收59名留学生来河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湄公河流域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澜湄水资源合作的经典范例和亮丽风景线。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既是技术经验的分享,也是文化的相互传播和影响。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有利于外来青年学子更好地走近中国,从内心深处更好地了解中国。未来的他们,将是推动澜湄合作的使者。   对话交流增进了解。为了加强政策对话,促进技术交流,推动经验共享,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精心打造了澜湄水资源合作论坛,为六国政府、智库、企业分享治水经验、寻求合作机遇提供平台。论坛结合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关切,组织开展了“澜湄水电站及大坝安全管理研讨会”“澜湄水利益共享研讨会”“小水电运行维护管理研讨会”“东盟及澜湄次区域多能互补与电气化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各国代表在论坛上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与此相呼应,澜湄水资源合作青年论坛则把对象放在了年轻人身上。六国青年聚焦“青年与澜湄水资源合作”,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围绕各自国家的水情及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以及自身对水的感悟和未来志向等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论坛增进了青年人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激发了青年人投身澜湄水资源合作的热情,达到了凝聚共识、提振信心的目的。此外,中方还邀请湄公河国家十余批200余人次来华参加了水利技术交流。在加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直接交流对话的同时,相关论坛还邀请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参与交流,为推动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项目合作立足民生。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确定了六大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绿色发展、水资源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水利产能合作与互利共赢、农村地区水利与民生改善、水电可持续发展与能源安全、跨界河流合作与信息共享等,每一项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把重点放在解決公众关心的涉水生计与发展问题上,使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获益。2018年2月,中国政府援助的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有效提升老挝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为老挝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与技术保障;2018年10月,中泰签署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水资源项目合作协议,中方资助泰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水电开发项目合作机制研究。2019年1月,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项目”柬埔寨国家水资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体系及配套设施示范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将大大提高柬埔寨水科学研究水平。同年4月在越南芹苴召开的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讨论确定了《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中六个重点合作领域的牵头国,明确由牵头国提出各合作领域联合项目设想,并同意将大坝安全管理和农村供水作为2019年的重点联合项目予以推动。一个个水利民生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充分体现了澜湄速度和澜湄效率。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运输船只。

澜湄水资源合作前瞻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因水而生,也必将因水而兴。如何推动水资源领域合作走得更深、更实、更远,需要六个国家共同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思考。正如在《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中所规划的那样,未来将在规划上,继续做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顶层设计,加强水资源政策对话,建设综合合作平台;在技术上,促进水资源和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的联合研究,发展和改进水质监测系统,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加强洪旱灾害应急管理,实施湄公河流域防洪抗旱联合评估;在人力上,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重视交流培训和考察学习。
  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和湄公河五国的共同努力下,构建澜湄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是澜湄水资源合作的使命,六国将合作应对流域洪涝灾害、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和挑战,为当地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并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由于六国国情、民情、水情不尽相同,合作不能是任何一国单方面的意愿和决策。“合”字一人一口,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只有当一个一个的意见经过充分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时,才能“合”而作。因此,澜湄水资源合作必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传统和风俗习惯,顺应各国和各国民众的需求。
  同时,在澜湄水资源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提高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水资源挑战和澜湄水资源合作意义的认识,推动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更加真实地感受澜湄水资源合作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各方同心勠力,才能将水资源合作打造成澜湄合作的旗舰领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本区域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5月29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说,由于世卫组织“拒绝执行美方所要求的改革”,美国将终止与世卫组织的关系,并将向该组织缴纳的会费调配至别处。6月1日,针对美国的决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希望与美国的合作能继续下去。  特朗普的决定引发多国政要、学者和国际组织的质疑与抨击。美国医学会主席帕特里斯·哈里斯发表声明说,美国此时宣布将终止与世卫组织关系不合逻辑,很不明智,将给应对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的退群毁约,国际军控形势颇有四面楚歌之感。美国退出了《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又迟迟不愿与俄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不少军控学者感到国际军控体系已濒临崩溃,因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的三大支柱,现在已经三去其二,最后一根也岌岌可危。  在大国竞争时代,国际军控向何处去?这是军控学者和各国政策制定者必须直面的问题。美国政府为了推卸责任,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对美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相对地位与所占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中国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从2016年起已经超过了对“大国外交”的重视程度。但就国别外交而言,对美外交依然排在第一位,并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准确判断美国对华战略干系甚大。笔者的基本判断是:美国对华战略已经从“两面下注”转变为“全面防范”,但并没有把中国看成苏联那样需要加以遏制的敌人(enemy),而是看作需要严加防范的对手
2020年10月25日,乌克兰举行地方选举,总统泽连斯基在首都基辅的投票站参加投票。  10月25日,乌克兰举行了新一届地方选举。此次投票旨在选出地方各级委员会代表及行政长官,其中包括乌克兰地方自治改革的成果——选举新成立的一批基层自治机构的首脑和代表。与选举同时进行的还有泽连斯基总统的“五个问题”民意调查。本次选举可以看作是对泽连斯基上任一年半以来政绩的考核,但显然成绩并不理想。  根据初步计票
6月3日,伊朗能源部长阿尔德卡尼安率团访问巴格达,伊拉克宣布,两国签署了为期两年的电力进口合同,将此前从伊朗进口电力的协议延长至2021年。伊朗表示,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伊朗和叙利亚的电网将通过伊拉克进行连接。  这一消息引发了多种疑问:首先,两伊为何选择此时签署能源合作协议?5月初伊拉克卡迪米政府刚刚上台,位置尚未坐稳,难道想要在美国和伊朗之间选边站?其次,2018年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
王碧珺: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国际投资。就这个领域来说,“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中国参与国际投资治理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贸易领域有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领域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然而在投资领域却没有一个全球性广泛的多边投资框架以及相应的支持机构。现有的几个在投资领域的多边治理框架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投资保护和便利功能,但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世界银行下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1818年5月5日,在德国小镇特利尔,诞生了至今为止在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伟人——卡尔·马克思。200年来,尽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见解,但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根据在国际互联网的反复评选,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位列科学家爱因斯坦之前。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日子,全世界范围内举办了多场隆重活动来纪念这位伟人。越南共产党中央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国际研讨会
6月7日至10日,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  6月8日,习近平在阿斯塔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指出,中俄关系发展得好,对中俄各自发展振兴、对世界和平稳定都至关重要。双方要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推動“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取得更多实际成果,密
5月23日,为期39天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结果出炉。在这场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选举中,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印人党)横扫所有对手,在本次选举产生的542个席位中取得303席,打破印人党在2014年大选中创下的282席历史最佳纪录,再次获得人民院过半席位。莫迪由此成为印度历史上首个完成任期后获得连任的非国大党总理,将在下一个五年内继续为“新印度”掌舵。逆风翻盘还是大势所趋?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因特朗普团队涉嫌滥用就职资金,特朗普大女儿伊万卡12月1日被华盛顿总检察长办公室传唤提供证词。CNN援引一份法庭文件表示,不仅伊万卡被传唤,总检察长办公室还传唤了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和特朗普前就职委员会副主席里克·盖茨。报道称,2020年1月,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办公室起诉特朗普总统就职委员会,指控其滥用该非营利性组织筹集的100多万美元,为2017年就职典礼使用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