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要充分发挥整本书和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教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基于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要,围绕这一本书的核心价值和核心阅读价值进行精心的读书指导,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搭建合理、科学、有序的阅读支架,设计围绕阅读核心价值的问题链和任务群,指导学生进行真实阅读,完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习得整本书的阅读能力,养成语文阅读素养。
本文试以《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究整本书阅读中价值判断的选点、聚焦、透视的路径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策略。
选点品读,是深层开解整本书的一把钥匙。一部名著可选择的阅读价值点很多,课程視域下教师要对这些价值点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判断,不能把整本书阅读泛语文化。整本书阅读的最大价值点就是“这一本”的独特价值和学生阅读价值的课程化有效对接。要达成这个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对整本书的价值和阅读价值做出准确的判定。也即教师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通过思辨,与课程标准对接,深入了解学生,对“这一本”的阅读最佳、最大价值点进行梳理、筛选、整合,再将最大价值点设计成巧妙地贯通全文任督二脉的问题链、任务群,围绕选点的最大价值进行整本书的聚焦学习研讨,做到以“这一点”辐射文本、透视文本,通过对最大价值点的学习,习得整本书的阅读能力,养成语文阅读素养。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关于“奋斗与堕落”的一部书,这篇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并不复杂,但是要深入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构这部书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还达不到这一点。因此,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整本书中多走几回,将阅读价值的选点确立在小说的三要素上,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到人物、情节和环境上。通过对祥子这个人物的聚焦、透视,理解“奋斗与堕落”这一主题,理解祥子的性格与命运;通过对祥子“三起三落”情节的细致梳理,辐射文本情节结构的巧妙性,进而理解祥子命运悲剧的必然性;通过对典型环境描写的仔细品读,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在语言的学习中达到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
一、信息的扫描、搜集与要点概括
整本书阅读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起点,有的学生已经阅读过,但有的学生还没阅读,学生的阅读起点不一样,阅读的收获可能也不一样。但课程化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阅读起点不一致的现实情况,也要对《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做出统一的规划与安排。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总体时间、阅读速度、每天的阅读内容(量)做出统一的规定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基本的阅读任务。
1.用100字左右简要介绍老舍先生。
2.给祥子写个人物小传。500字左右。
3.在通读全文完成后,以祥子为轴,用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画出人物关系图。用几个关键词概括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孙侦探、高妈、老马、二强子等人的性格特点。
4.用500字左右概述本书主要内容。
5.用简洁的话概括《骆驼祥子》的主题。
以上阅读任务,从阅读的能力来看,还属于对整本书信息的扫描、收集、整理与基本理解,是对整本书信息的整体扫描,是对《骆驼祥子》整本书内容的基本把握。用简洁的话概述主要内容和概括主题也是对整本书信息搜集与概括能力,这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层级上属于比较简单的思维能力,属于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要经过的阶段。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二、情节的把握、梳理与命运的思辨
小说整本书阅读,学生容易将目光和阅读的视角落在情节上,这也是学生熟悉文本、把握文本、理解文本的第一步。在通读全文完成第一个任务群的基础上,再次把阅读的重点和焦点放在厘清小说的情节上。中国式小说善于用“三叠式”结构文本,老舍先生也深深懂得这样结构文本的妙处。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正是老舍先生为刻画祥子这个人物而巧妙设置的,但要透视把握祥子三起三落的细节,就要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的关键处细细审视。为此,设置了以下两个任务(要求学生任选其一)让学生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
一是根据内容,完成对以下表格的梳理。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再次速读、通读全文,基于表格中问题设置,从细节处、关键处把握祥子命运起伏的原因、经过、关键事件和对祥子人生造成的影响。这既是又一次对整本书故事内容、情节的梳理与把握,又是对影响祥子命运转折关键节点的审视与思考。这样,学生就对整本书的架构有了更清晰、深刻的理解。从纵向看,学生便于纵向地理解一件完整的事件,对祥子每一次起、落的起因、经过、关键事件和结果影响有全面的理解、把握和审视;从横向看,又可以通过横向思维对祥子起、落的起因、经过、关键事件和结果影响展开细致比较,进而通过横向比较认识祥子从奋斗走向堕落的深刻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二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祥子的三起三落。在完成以上表格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完成第二个任务:祥子的三起三落是在一个平行线上吗?祥子在三起三落时内心世界的变化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轨迹?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祥子的“三起三落”。
这是一个思维力度比较大的问题,许多学生只关注了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但没有关注这三起三落之间的细微区别,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比较、体悟三起三落的细微区别关乎对祥子命运悲剧的深刻理解。这个问题是对整本书关键处的鉴赏,也是对学生阅读整本书深度思维的有力提升。
三、人物的聚焦透视与人生的反思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整本书阅读也要聚焦人物,《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在完成对众多人物性格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将焦点聚在祥子身上。对祥子的聚焦透视不但要引导学生关注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的刻画,更要引导学生在聚焦以后在文本的言语细节中反复巡检、透视,比较思辨、体悟祥子在“三起三落”中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的微妙变化,通过祥子细致、微妙的变化,透视祥子如何从一个健康人变成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的。为此,让学生找到文本中典型细节描写,完成以下表格,并尝试完成基于问题的小论文习作。 本表格的设置注重对人物细节的筛选与整理,注重对人物细节的深刻理解,通过对细节的筛选、整合、理解,把握祥子从外到内性格、心理、命运的发展轨迹,堕落的个人原因。从横向看,表格内容将学生的阅读目光聚焦在祥子一次事件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的理解与把握上。从纵向看,将学生的阅读目光聚焦在祥子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的三起三落的横向比较上,透过祥子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在三起三落中的细微变化,体会祥子在三起三落中的命运发展轨迹,加深对祥子悲剧必然性的认识。
小论文的写作,布置了以下几个命题,让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尝试。
1.從祥子外貌、动作、心理、语言(也可选择一点)在三起三落中的变化,看祥子命运的悲剧性。
2.从祥子心理变化谈谈祥子的堕落。
……
这个环节的设置,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整本书当中的关键处、精美处、疑难处、深刻处,在这些有嚼头的节点进行深入细致品读,设计研究内容,激发了学生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刻画人物的细节,打开了学生审美与思维的提升空间。这个表格内容的完成要求学生以祥子这个主要人物为原点,将思维的焦点聚焦在祥子这个主人公身上,按照祥子命运发展的轨迹,再次深入文本跳读、细读、精读对祥子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刻画,从每一处语言细节入手,借助对文字的深入理解,理解祥子三起三落过程的中的表现,从多个层面对祥子进行了透视,理解了老舍先生这位语言大师是如何刻画祥子的;通过对老舍先生描写祥子语言的反复揣摩、品悟,理解了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四、环境的揣摩品悟与语言的习得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的首要核心素养。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书应该承担向老舍这位语言大师学习“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任务。在进行环境描写的选点、聚焦与透视时,师生共同选定曾经入选语文教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作为聚焦的文本,《在烈日和暴雨下》有非常典型的环境描写,有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艰辛拉车的描写,将学习语用的焦点聚焦在这部分内容上,通过全方位透视化学习,将学生的学习视角引导到对老舍这位语言大师语言的品悟上,反复感知、感悟、揣摩,才能真正悟懂老舍先生的语言美。对中学生来说,借鉴、模仿到学以致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借鉴模仿的操作支架,应紧紧扣住写景的角度、修辞方法、词语的运用、句式特点等,从多个层面理解,从一个重点角度进行语言训练。
为此,我们为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任务: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你能答到第几级?想一想,这个题是在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思考?第六层你还能设计一下吗?
(1)( )在烈日和暴雨下。
……
(5)( )( )在烈日和暴雨下( )( )( )。
这个训练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骆驼祥子》的理解,提取能代表自己理解和整本书内容的关键词表达自己的认识。设计的层级是从简单到复杂,随着层级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越来越深,围绕“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环境焦点,以此为辐射源,再一次将学生思维引向整本书,把人物、情节、环境三者融合在一起思考问题,将人物、环境、情节与主题的理解统一起来,用这一个逐渐提升思维的主问题,再一次统摄了对整本书的深度理解。
2.举出文中使用非常恰当的一组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副词分析其表达作用。如:“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这个句子中连续运用了“一个”“ 一块”“ 一大片”这三个数量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呢?
3.老舍先生之所以是语言大师,除了善于遣词以外,也善于造句,遣词造句是分不开的,细读文本加粗的一段文字(短句群),看看能从句式的角度对这一部分做出自己的赏析吗?如果还不明白,就大声读三遍,找找感觉。
本文的语言特点除了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之外,对词语的巧妙高超运用可以说达到了化境,如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副词的巧妙语用,老舍先生对每一个词语都进行了仔细斟酌,每一个词语都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一点是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忽视的。要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表情达意作用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应该把这个词语放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不能架空分析。如为什么用“砖窑”,而不用其他的词?老舍先生反复使用“一”或者“一……就……”的句式,目的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4.依据最后一段的句式,联想自己居家防疫的生活,仿写一段100字以上的居家生活情景。必须用上“一会儿……一阵……一气……一阵……一气……一片……”。
学习支架的提供应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提供可能。这个问题的设置基于对文本句式的模仿,基于学生居家防疫的现实情况,是对接当下现实生活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这个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任务明确的语文学习活动。
5.结合《北京的春节》《骆驼祥子》的学习,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从文本中摘录例子,做出自己的分析,写一篇有条理的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这个任务的设置是为了对接教材,从更多的层面去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要求学生用例证的方法学会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师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
总之,扫描、选点、聚焦、透视是整本书阅读中的方法,也是路径的选择。在选点、聚焦明确的前提下,教师设置任务明确,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任务群,将阅读和阅读任务群的综合性、关联性、情境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透视整本书的核心价值,注重语文学科的读、写联动,注重将言语实践引向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核心价值。
[作者通联:于保东,山东东营市实验中学;于保泉,山东东营市职业学院]
本文试以《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究整本书阅读中价值判断的选点、聚焦、透视的路径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实施策略。
选点品读,是深层开解整本书的一把钥匙。一部名著可选择的阅读价值点很多,课程視域下教师要对这些价值点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判断,不能把整本书阅读泛语文化。整本书阅读的最大价值点就是“这一本”的独特价值和学生阅读价值的课程化有效对接。要达成这个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对整本书的价值和阅读价值做出准确的判定。也即教师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通过思辨,与课程标准对接,深入了解学生,对“这一本”的阅读最佳、最大价值点进行梳理、筛选、整合,再将最大价值点设计成巧妙地贯通全文任督二脉的问题链、任务群,围绕选点的最大价值进行整本书的聚焦学习研讨,做到以“这一点”辐射文本、透视文本,通过对最大价值点的学习,习得整本书的阅读能力,养成语文阅读素养。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关于“奋斗与堕落”的一部书,这篇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并不复杂,但是要深入理解作者是如何将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构这部书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还达不到这一点。因此,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整本书中多走几回,将阅读价值的选点确立在小说的三要素上,将阅读的目光聚焦到人物、情节和环境上。通过对祥子这个人物的聚焦、透视,理解“奋斗与堕落”这一主题,理解祥子的性格与命运;通过对祥子“三起三落”情节的细致梳理,辐射文本情节结构的巧妙性,进而理解祥子命运悲剧的必然性;通过对典型环境描写的仔细品读,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在语言的学习中达到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的。
一、信息的扫描、搜集与要点概括
整本书阅读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起点,有的学生已经阅读过,但有的学生还没阅读,学生的阅读起点不一样,阅读的收获可能也不一样。但课程化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阅读起点不一致的现实情况,也要对《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做出统一的规划与安排。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总体时间、阅读速度、每天的阅读内容(量)做出统一的规定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基本的阅读任务。
1.用100字左右简要介绍老舍先生。
2.给祥子写个人物小传。500字左右。
3.在通读全文完成后,以祥子为轴,用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画出人物关系图。用几个关键词概括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孙侦探、高妈、老马、二强子等人的性格特点。
4.用500字左右概述本书主要内容。
5.用简洁的话概括《骆驼祥子》的主题。
以上阅读任务,从阅读的能力来看,还属于对整本书信息的扫描、收集、整理与基本理解,是对整本书信息的整体扫描,是对《骆驼祥子》整本书内容的基本把握。用简洁的话概述主要内容和概括主题也是对整本书信息搜集与概括能力,这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层级上属于比较简单的思维能力,属于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要经过的阶段。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二、情节的把握、梳理与命运的思辨
小说整本书阅读,学生容易将目光和阅读的视角落在情节上,这也是学生熟悉文本、把握文本、理解文本的第一步。在通读全文完成第一个任务群的基础上,再次把阅读的重点和焦点放在厘清小说的情节上。中国式小说善于用“三叠式”结构文本,老舍先生也深深懂得这样结构文本的妙处。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正是老舍先生为刻画祥子这个人物而巧妙设置的,但要透视把握祥子三起三落的细节,就要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的关键处细细审视。为此,设置了以下两个任务(要求学生任选其一)让学生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
一是根据内容,完成对以下表格的梳理。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再次速读、通读全文,基于表格中问题设置,从细节处、关键处把握祥子命运起伏的原因、经过、关键事件和对祥子人生造成的影响。这既是又一次对整本书故事内容、情节的梳理与把握,又是对影响祥子命运转折关键节点的审视与思考。这样,学生就对整本书的架构有了更清晰、深刻的理解。从纵向看,学生便于纵向地理解一件完整的事件,对祥子每一次起、落的起因、经过、关键事件和结果影响有全面的理解、把握和审视;从横向看,又可以通过横向思维对祥子起、落的起因、经过、关键事件和结果影响展开细致比较,进而通过横向比较认识祥子从奋斗走向堕落的深刻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二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祥子的三起三落。在完成以上表格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完成第二个任务:祥子的三起三落是在一个平行线上吗?祥子在三起三落时内心世界的变化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轨迹?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祥子的“三起三落”。
这是一个思维力度比较大的问题,许多学生只关注了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但没有关注这三起三落之间的细微区别,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比较、体悟三起三落的细微区别关乎对祥子命运悲剧的深刻理解。这个问题是对整本书关键处的鉴赏,也是对学生阅读整本书深度思维的有力提升。
三、人物的聚焦透视与人生的反思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整本书阅读也要聚焦人物,《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在完成对众多人物性格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将焦点聚在祥子身上。对祥子的聚焦透视不但要引导学生关注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的刻画,更要引导学生在聚焦以后在文本的言语细节中反复巡检、透视,比较思辨、体悟祥子在“三起三落”中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的微妙变化,通过祥子细致、微妙的变化,透视祥子如何从一个健康人变成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的。为此,让学生找到文本中典型细节描写,完成以下表格,并尝试完成基于问题的小论文习作。 本表格的设置注重对人物细节的筛选与整理,注重对人物细节的深刻理解,通过对细节的筛选、整合、理解,把握祥子从外到内性格、心理、命运的发展轨迹,堕落的个人原因。从横向看,表格内容将学生的阅读目光聚焦在祥子一次事件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的理解与把握上。从纵向看,将学生的阅读目光聚焦在祥子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的三起三落的横向比较上,透过祥子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在三起三落中的细微变化,体会祥子在三起三落中的命运发展轨迹,加深对祥子悲剧必然性的认识。
小论文的写作,布置了以下几个命题,让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尝试。
1.從祥子外貌、动作、心理、语言(也可选择一点)在三起三落中的变化,看祥子命运的悲剧性。
2.从祥子心理变化谈谈祥子的堕落。
……
这个环节的设置,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整本书当中的关键处、精美处、疑难处、深刻处,在这些有嚼头的节点进行深入细致品读,设计研究内容,激发了学生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刻画人物的细节,打开了学生审美与思维的提升空间。这个表格内容的完成要求学生以祥子这个主要人物为原点,将思维的焦点聚焦在祥子这个主人公身上,按照祥子命运发展的轨迹,再次深入文本跳读、细读、精读对祥子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刻画,从每一处语言细节入手,借助对文字的深入理解,理解祥子三起三落过程的中的表现,从多个层面对祥子进行了透视,理解了老舍先生这位语言大师是如何刻画祥子的;通过对老舍先生描写祥子语言的反复揣摩、品悟,理解了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四、环境的揣摩品悟与语言的习得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的首要核心素养。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书应该承担向老舍这位语言大师学习“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任务。在进行环境描写的选点、聚焦与透视时,师生共同选定曾经入选语文教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作为聚焦的文本,《在烈日和暴雨下》有非常典型的环境描写,有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艰辛拉车的描写,将学习语用的焦点聚焦在这部分内容上,通过全方位透视化学习,将学生的学习视角引导到对老舍这位语言大师语言的品悟上,反复感知、感悟、揣摩,才能真正悟懂老舍先生的语言美。对中学生来说,借鉴、模仿到学以致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借鉴模仿的操作支架,应紧紧扣住写景的角度、修辞方法、词语的运用、句式特点等,从多个层面理解,从一个重点角度进行语言训练。
为此,我们为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任务: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你能答到第几级?想一想,这个题是在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思考?第六层你还能设计一下吗?
(1)( )在烈日和暴雨下。
……
(5)( )( )在烈日和暴雨下( )( )( )。
这个训练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骆驼祥子》的理解,提取能代表自己理解和整本书内容的关键词表达自己的认识。设计的层级是从简单到复杂,随着层级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越来越深,围绕“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环境焦点,以此为辐射源,再一次将学生思维引向整本书,把人物、情节、环境三者融合在一起思考问题,将人物、环境、情节与主题的理解统一起来,用这一个逐渐提升思维的主问题,再一次统摄了对整本书的深度理解。
2.举出文中使用非常恰当的一组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副词分析其表达作用。如:“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这个句子中连续运用了“一个”“ 一块”“ 一大片”这三个数量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呢?
3.老舍先生之所以是语言大师,除了善于遣词以外,也善于造句,遣词造句是分不开的,细读文本加粗的一段文字(短句群),看看能从句式的角度对这一部分做出自己的赏析吗?如果还不明白,就大声读三遍,找找感觉。
本文的语言特点除了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之外,对词语的巧妙高超运用可以说达到了化境,如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副词的巧妙语用,老舍先生对每一个词语都进行了仔细斟酌,每一个词语都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一点是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忽视的。要真正理解这些词语的表情达意作用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应该把这个词语放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不能架空分析。如为什么用“砖窑”,而不用其他的词?老舍先生反复使用“一”或者“一……就……”的句式,目的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4.依据最后一段的句式,联想自己居家防疫的生活,仿写一段100字以上的居家生活情景。必须用上“一会儿……一阵……一气……一阵……一气……一片……”。
学习支架的提供应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提供可能。这个问题的设置基于对文本句式的模仿,基于学生居家防疫的现实情况,是对接当下现实生活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这个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任务明确的语文学习活动。
5.结合《北京的春节》《骆驼祥子》的学习,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从文本中摘录例子,做出自己的分析,写一篇有条理的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这个任务的设置是为了对接教材,从更多的层面去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要求学生用例证的方法学会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师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
总之,扫描、选点、聚焦、透视是整本书阅读中的方法,也是路径的选择。在选点、聚焦明确的前提下,教师设置任务明确,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任务群,将阅读和阅读任务群的综合性、关联性、情境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透视整本书的核心价值,注重语文学科的读、写联动,注重将言语实践引向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核心价值。
[作者通联:于保东,山东东营市实验中学;于保泉,山东东营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