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包括拉曼散射和三阶色散(Third-order dispersion,TOD)效应在内的超短光孤子脉冲传输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拟合得出了TOD效应引起的孤子自频移量与距离(Z
【机 构】
:
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广东深圳,518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包括拉曼散射和三阶色散(Third-order dispersion,TOD)效应在内的超短光孤子脉冲传输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拟合得出了TOD效应引起的孤子自频移量与距离(Z)、脉冲宽度(T_0)和参量β_3之间的量化关系,完善了以前只考虑拉曼散射效应的孤子频移量的计算公式,对孤子自频移引起的脉冲延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TOD效应引起的孤子频移量△ω_(TOD) =kT_0~(-7)Z~(5/2)β_3~(4/5),孤子总的脉冲延时量△T= k_1Z~2,由TOD效应引起的孤子脉冲延时△T_(TOD)=k_2β_3.该结果为研究基于飞秒量级的高速光开关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构造了叠加激发相干态C(a^+m|α〉+e~(iθ)a~(+m)|-α)),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θ和m对该量子态Wigner函数及其边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θ为何值,叠加激发相干态都能够呈现非经典性
研究了两个自旋为1/2的粒子在自旋相互作用情况下的Berry几何相位纠缠依赖,分别计算了两个自旋为1/2的纠缠粒子之间在存在自旋相互作用和无相互作用下的Berry几何相位,并得到在纠
采用Huybrenchts线性组合算符和Lee—Low—Pines(LLP)变换方法,研究了磁场和库仑场对抛物量子线中强耦合极化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推导出了抛物量子线中强耦合束缚磁极化子的第一
根据皮秒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所满足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利用准连续波作为初始输入脉冲、利用单模光纤中的调制不稳定性和光子晶体光纤的高非线性效应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的烧结气氛下制备了Y2O3:Ti^3+卧粉体,测量了它们的激发、发射光谱以及XRD光谱,观测了形貌。在紫外光激发下,微晶Y2O3:Ti^3+在439nm附近有较强的发射带,而纳米Y2O3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磁效应是制约其精度提高的重要误差源之一。从四频陀螺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其物理机制,提出一种减小磁效应的新方法。基于光强差稳频思想,通过改变稳频判定标准
定义了双原子偶极矩的差压缩,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单模压缩真空场与耦合双原子Raman相互作用系统中原子偶极矩差压缩和光场振幅平方压缩的时间演化特性,并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
精确解旋转磁场作用下的两自旋1/2粒子体系,提出了脉冲宽度是影响态制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能级演化图形与几率跃迁图形上对应地进行了比较分析,脉冲宽度会决定施加点附近
采用分步傅里叶方法,对飞秒脉冲在高非线性光纤中超连续谱(SC)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脉冲峰值功率,脉冲宽度及初始频率啁啾对超连续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峰值功率、脉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USB的量子实验控制插件的设计和实现.介绍了量子实验必需的随机数模块,实验所需控制逻辑的实现以及上位机通过USB对整个实验进行控制的过程,实现了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