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中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速度已大大加快。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变化和家庭教育的偏颇,这就决定了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沉重性和繁杂性,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家庭影响和生存环境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班主任工作 学习环境 心理特点
初中生(12~16岁)正处于少年期,处于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错综并存。初中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处于第二个高峰期,生理变化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首先,是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这种成人感在具体表现上又有种种矛盾:既有较强的独立要求又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既有了较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又缺乏正确处理个人需要的自觉性;渴望同伴间的友谊,但对这种友谊的理解又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开始对异性关注,但性知识还很贫乏,性道德还较薄弱;他们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受到社会影响,但对社会的认识却常常是以偏代全。这些矛盾表现为少年心理今后朝正确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少年心理朝错误方向演变提供了可能。因此有人称少年期为危机和光明交织的年龄段。作为班主任,应正确理解少年期的这种“成人感”的矛盾性,避免在教育中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正视学生在各种场合下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和低落、优点和缺点,对于积极活跃的一面加以肯定和利用,正面引导,使低水平的一面得以很好的转化。
其次,初中生的异性爱意识日益明朗化,这种异性爱实质上是一种“青春觉醒”的表现,它是少年人情窦初开时的一直纯真感情,它是以两性间的自然吸引力为基础的,他们对于异性的认识,从整体上看,还是朦胧的、单纯的、幼稚的、肤浅的。因此对这种“早恋”现象大可不必谈虎色变,错误的将之视为吞噬灵魂、毁灭前途的洪水猛兽。更不能采用“压、堵”的办法,禁止来往、调换班级、责令检查,甚至公开点名,否则会从反面强化了他们的异性爱意识,有时还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在解除“早恋”烦恼方面,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首先应该认识到少年期的这种“青春觉醒”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因此除了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着力于净化学生的课外读物及影视录像外,还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与暗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同学间的友谊,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
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还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变化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也变得较为自觉和积极,学习责任感也逐渐加强。但他们还缺乏学习目标的远视性,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和考试取得个理想的成绩。学习兴趣也显出一定的广泛性,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就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而言,初一是从小学走向初中的阶段,由三门主课到八门主课,由一天到晚的学习语数英,到走马灯似地听八九个老师讲课,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的适应工作,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期”。初二学生生理和心理出现了大的变化,智力的发展也日益分化,再加各科知识都相应增加了难度,又增加了物理这门新课,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分化期”。到了初三,學生面临着升学,各学科不仅加快了授课速度,还要进行综合复习,学生的压力比较大,这一阶段可以说是“飞跃期”。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站在对未来、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利用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让每一位学生都把班级当做一个自己离不开的大家庭,而自己也自然的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一、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一般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此我在学生中间创导栽种绿化,美化环境。全班积极响应共种植39盘绿化盘景。在班级一角放置几盘盘景。使室内整洁,舒心怡神。教室内保持整洁卫生,窗明几净。器物不得乱放,墙壁不得涂画。学生的课本、作业要放置有序。除本节课必需的书籍、文具之外,桌面上应尽量不放其他的书籍等,以免文具纵横,“书山”迭现,诱发学生生活随意、章法杂乱的不良习惯。学习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特别是作为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专门育人的学习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气质的形成注重颜色的选择与光线的处理。适度、均匀、柔和的光线是学生眼睛健康的保证。
二、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
第一,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首先,教师要能自塑良好的形象,端庄大方,平易近人,有和蔼可亲的形象;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教师真诚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是自己学习的楷模。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级组织,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班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间的交往,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而且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习做人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每个学生在所归属的班级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在班级集体中,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分工,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地制订集体活动计划,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目标由班长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确立,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推动班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要有一个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改善人际关系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
三、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我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学习空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如同我国北宋时期的教育家胡瑷所采用的“以类群居”即按专业兴趣同宿,以便“相互讲习”、互帮互学。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相互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转化。
班主任工作 学习环境 心理特点
初中生(12~16岁)正处于少年期,处于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错综并存。初中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处于第二个高峰期,生理变化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首先,是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这种成人感在具体表现上又有种种矛盾:既有较强的独立要求又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既有了较高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要,又缺乏正确处理个人需要的自觉性;渴望同伴间的友谊,但对这种友谊的理解又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开始对异性关注,但性知识还很贫乏,性道德还较薄弱;他们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受到社会影响,但对社会的认识却常常是以偏代全。这些矛盾表现为少年心理今后朝正确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少年心理朝错误方向演变提供了可能。因此有人称少年期为危机和光明交织的年龄段。作为班主任,应正确理解少年期的这种“成人感”的矛盾性,避免在教育中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正视学生在各种场合下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和低落、优点和缺点,对于积极活跃的一面加以肯定和利用,正面引导,使低水平的一面得以很好的转化。
其次,初中生的异性爱意识日益明朗化,这种异性爱实质上是一种“青春觉醒”的表现,它是少年人情窦初开时的一直纯真感情,它是以两性间的自然吸引力为基础的,他们对于异性的认识,从整体上看,还是朦胧的、单纯的、幼稚的、肤浅的。因此对这种“早恋”现象大可不必谈虎色变,错误的将之视为吞噬灵魂、毁灭前途的洪水猛兽。更不能采用“压、堵”的办法,禁止来往、调换班级、责令检查,甚至公开点名,否则会从反面强化了他们的异性爱意识,有时还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在解除“早恋”烦恼方面,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首先应该认识到少年期的这种“青春觉醒”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因此除了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着力于净化学生的课外读物及影视录像外,还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与暗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同学间的友谊,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
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还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变化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也变得较为自觉和积极,学习责任感也逐渐加强。但他们还缺乏学习目标的远视性,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和考试取得个理想的成绩。学习兴趣也显出一定的广泛性,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就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而言,初一是从小学走向初中的阶段,由三门主课到八门主课,由一天到晚的学习语数英,到走马灯似地听八九个老师讲课,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的适应工作,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期”。初二学生生理和心理出现了大的变化,智力的发展也日益分化,再加各科知识都相应增加了难度,又增加了物理这门新课,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分化期”。到了初三,學生面临着升学,各学科不仅加快了授课速度,还要进行综合复习,学生的压力比较大,这一阶段可以说是“飞跃期”。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站在对未来、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利用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让每一位学生都把班级当做一个自己离不开的大家庭,而自己也自然的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一、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一般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此我在学生中间创导栽种绿化,美化环境。全班积极响应共种植39盘绿化盘景。在班级一角放置几盘盘景。使室内整洁,舒心怡神。教室内保持整洁卫生,窗明几净。器物不得乱放,墙壁不得涂画。学生的课本、作业要放置有序。除本节课必需的书籍、文具之外,桌面上应尽量不放其他的书籍等,以免文具纵横,“书山”迭现,诱发学生生活随意、章法杂乱的不良习惯。学习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环境,特别是作为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专门育人的学习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气质的形成注重颜色的选择与光线的处理。适度、均匀、柔和的光线是学生眼睛健康的保证。
二、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
第一,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首先,教师要能自塑良好的形象,端庄大方,平易近人,有和蔼可亲的形象;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教师真诚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是自己学习的楷模。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级组织,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班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间的交往,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而且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习做人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每个学生在所归属的班级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在班级集体中,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分工,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地制订集体活动计划,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目标由班长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确立,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推动班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要有一个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改善人际关系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
三、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我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学习空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如同我国北宋时期的教育家胡瑷所采用的“以类群居”即按专业兴趣同宿,以便“相互讲习”、互帮互学。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相互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