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是一年中最为吉祥喜庆的时刻。合家团圆的节庆时分,人们会说一些讨喜和寓意吉祥的话。在古玩收藏中,意喻吉祥的各件器物一直是长盛不衰的,福寿延年是共同期许的良好祝愿,深得无论是文人仕者还是平民百姓的青睐。此节庆专题,展示各种带有吉祥如意,家和美满含义的文物,或纹样吉祥、或设色喜庆、或寓意和美;从中亦可一睹中华民族传统中新年文化的吉意象征。
1·清嘉庆 描金万福连连红地罐,通高16.5cm,口径6.7cm,底径6.7cm
此盖罐作为宫廷日常用具,可谓极端富丽堂皇。盖罐通体由上至下遍布红地,罐身上描绘了满满的金彩,设色吉祥喜庆;盖罐通体匀称润泽,盖身纹饰还象征“万福连连”。规整的蕃莲花以卷草的枝叶相连结,“万”字符号与莲花中心的“福”字,代表“万福”,莲花谐音“莲”,而缠枝莲又可寓意“连绵不断”,此件藏品可谓是吉意满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清乾隆 剔红双圆宝盒,长29cm,宽19.8cm
此宝盒器型呈两圆相交状,故称双缘(圆)宝盒。全器施涂两种漆色,下层泛黄、上层鲜红,藉由上下漆色呈现纹饰的主体。盒面开光,浮雕职贡图,器内壁髹黑漆,以金彩描绘折枝牡丹花卉。圈足内亦髹黑漆,刻款填金,铭文为:“双缘宝盒”及“大清乾隆年製”的款识。藏品设色喜庆,寓意和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清乾隆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高16.8cm,口径6.8cm,足径7.5cm
此瓶体为双联式,盘口,短颈,溜肩,圆腹,束胫,圈足微外撇。盖顶置宝珠形纽。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在胭脂红、蓝地上装饰轧道工艺,并彩绘折枝花卉纹。圈足内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蓝料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排六字款。通体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称为“合欢瓶”。轧道工艺是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龙与凤的形象在人们的拟想中发展完善并流行了数千年。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龙和凤是中华民族服饰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纹样,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龙凤的形象也是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4·清乾隆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通梁高13.7cm,口径15—9.6cm
此手炉为双圆相连形,上有提梁,内设铜盆,与铜丝编盖吻合。炉腹部两面对称开光,内为朱漆地,描金龙凤纹各一对。龙头及身部之金色深黄,背鳍及卷云纹金色较浅。凤头、身及翅尖金色较浅,而其轮廓及眼睛用深金色勾出,并以黑漆点睛。该手炉以世代相袭的龙凤为纹饰,又以红色漆为底衬,吉祥喜庆,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
描金,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做法,分一色描金、识文描金和彩金象描金等多种技法。我国描金漆工艺之运用始于战国时代,清代是描金漆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技法多样,工艺精绝。此件手炉金色浓淡成晕,如画家运色,为清代描金漆器的代表作品。其龙凤呈祥,更显尊贵大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清乾隆 剔彩龙凤集福葵瓣式盘,高3.5cm,口径19.1cm,清宫旧藏
此盘口呈八瓣葵花形,通体髹红、黄、绿、红四色漆。盘心随形开光,开光内刻黄漆回纹“卍” 字锦为地,红漆双勾大“福”字,笔画间剔彩松、竹、梅岁寒三友和莲花、杂宝等吉祥图案。盘内壁作随形八开光,开关内分别雕单线回头锦和水锦为地,分别剔彩双凤、双龙、四鹤及祥云图案。外壁雕折枝花卉纹。底髹黑漆,有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和“龙凤集福盘”器名款,为乾隆时期标准的款识风格。
此器的装饰风格和题材是仿明代嘉靖时期的雕漆风格而为。乾隆帝对嘉靖时期的雕漆格外喜爱,故多有仿制,但又有创新和突破,尤其在雕刻技法上较嘉靖雕漆更胜一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6·明嘉靖 剔彩漆九龙圆盘,高3.3cm,径19.5cm
古有“龙生九子”之说,故以此为饰而示祥瑞。《文选·张衡<东京赋>》言:“九龙之内,寔曰嘉德。”龙纹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传统图腾,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有吉祥寓意。此剔彩漆盘为九龙吉意题材的代表之作。剔彩为明代晚期雕漆的代表,层层堆叠的色漆,经由剔刻,在不同层次中显现瑰丽的色彩,兼具浮雕与彩绘之美。刻意保留的刀锋,形成清楚的线条,斜刀的侧面一条条流转的轮廓线,增加内缩外张的空间深度错觉。龙凤纹样为明代晚期宫廷用器的代表,此藏品用工俐落,漆色沉稳,构图协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7·宋、辽 玉镂空龙纹盘,高2.2cm,径26.5cm
此玉盘的龙纹雄强矫健,与《北宋真宗禅地玉册》所附玉匮上之嵌片的龙纹近似,而风格更像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花银奁上者,故推断玉盘应属十一世纪上半、辽或北宋的作品。当时北方皇族用玉极尽精致与奢华,用玉传统似乎产生南消北长的微妙变化。然而,如此技艺成熟而又风格华美的玉器,不论南北,都是极为珍稀、罕见,估量在当时应属皇室所有的顶级器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清嘉庆 描金万福连连红地罐,通高16.5cm,口径6.7cm,底径6.7cm
此盖罐作为宫廷日常用具,可谓极端富丽堂皇。盖罐通体由上至下遍布红地,罐身上描绘了满满的金彩,设色吉祥喜庆;盖罐通体匀称润泽,盖身纹饰还象征“万福连连”。规整的蕃莲花以卷草的枝叶相连结,“万”字符号与莲花中心的“福”字,代表“万福”,莲花谐音“莲”,而缠枝莲又可寓意“连绵不断”,此件藏品可谓是吉意满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清乾隆 剔红双圆宝盒,长29cm,宽19.8cm
此宝盒器型呈两圆相交状,故称双缘(圆)宝盒。全器施涂两种漆色,下层泛黄、上层鲜红,藉由上下漆色呈现纹饰的主体。盒面开光,浮雕职贡图,器内壁髹黑漆,以金彩描绘折枝牡丹花卉。圈足内亦髹黑漆,刻款填金,铭文为:“双缘宝盒”及“大清乾隆年製”的款识。藏品设色喜庆,寓意和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清乾隆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高16.8cm,口径6.8cm,足径7.5cm
此瓶体为双联式,盘口,短颈,溜肩,圆腹,束胫,圈足微外撇。盖顶置宝珠形纽。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在胭脂红、蓝地上装饰轧道工艺,并彩绘折枝花卉纹。圈足内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蓝料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排六字款。通体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称为“合欢瓶”。轧道工艺是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龙与凤的形象在人们的拟想中发展完善并流行了数千年。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龙和凤是中华民族服饰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纹样,积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与精神。龙凤的形象也是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4·清乾隆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通梁高13.7cm,口径15—9.6cm
此手炉为双圆相连形,上有提梁,内设铜盆,与铜丝编盖吻合。炉腹部两面对称开光,内为朱漆地,描金龙凤纹各一对。龙头及身部之金色深黄,背鳍及卷云纹金色较浅。凤头、身及翅尖金色较浅,而其轮廓及眼睛用深金色勾出,并以黑漆点睛。该手炉以世代相袭的龙凤为纹饰,又以红色漆为底衬,吉祥喜庆,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
描金,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做法,分一色描金、识文描金和彩金象描金等多种技法。我国描金漆工艺之运用始于战国时代,清代是描金漆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技法多样,工艺精绝。此件手炉金色浓淡成晕,如画家运色,为清代描金漆器的代表作品。其龙凤呈祥,更显尊贵大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清乾隆 剔彩龙凤集福葵瓣式盘,高3.5cm,口径19.1cm,清宫旧藏
此盘口呈八瓣葵花形,通体髹红、黄、绿、红四色漆。盘心随形开光,开光内刻黄漆回纹“卍” 字锦为地,红漆双勾大“福”字,笔画间剔彩松、竹、梅岁寒三友和莲花、杂宝等吉祥图案。盘内壁作随形八开光,开关内分别雕单线回头锦和水锦为地,分别剔彩双凤、双龙、四鹤及祥云图案。外壁雕折枝花卉纹。底髹黑漆,有刀刻填金“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和“龙凤集福盘”器名款,为乾隆时期标准的款识风格。
此器的装饰风格和题材是仿明代嘉靖时期的雕漆风格而为。乾隆帝对嘉靖时期的雕漆格外喜爱,故多有仿制,但又有创新和突破,尤其在雕刻技法上较嘉靖雕漆更胜一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6·明嘉靖 剔彩漆九龙圆盘,高3.3cm,径19.5cm
古有“龙生九子”之说,故以此为饰而示祥瑞。《文选·张衡<东京赋>》言:“九龙之内,寔曰嘉德。”龙纹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传统图腾,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有吉祥寓意。此剔彩漆盘为九龙吉意题材的代表之作。剔彩为明代晚期雕漆的代表,层层堆叠的色漆,经由剔刻,在不同层次中显现瑰丽的色彩,兼具浮雕与彩绘之美。刻意保留的刀锋,形成清楚的线条,斜刀的侧面一条条流转的轮廓线,增加内缩外张的空间深度错觉。龙凤纹样为明代晚期宫廷用器的代表,此藏品用工俐落,漆色沉稳,构图协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7·宋、辽 玉镂空龙纹盘,高2.2cm,径26.5cm
此玉盘的龙纹雄强矫健,与《北宋真宗禅地玉册》所附玉匮上之嵌片的龙纹近似,而风格更像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金花银奁上者,故推断玉盘应属十一世纪上半、辽或北宋的作品。当时北方皇族用玉极尽精致与奢华,用玉传统似乎产生南消北长的微妙变化。然而,如此技艺成熟而又风格华美的玉器,不论南北,都是极为珍稀、罕见,估量在当时应属皇室所有的顶级器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