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国情怀一直都是教育中绕不开的话题,人文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统统都根植在我们的心中。而学生学习知识文化除了提升自我之外,更宏观的目标也是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在教育筑基时期,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爱国观念、树立家国情怀就非常有必要。中国故事是精神引领的开篇,学生的观念认知其实从启蒙伊始都是通过故事渲染构建的,然后才是正规的知识文化传输,而红色故事显然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当然这也是对过往峥嵘岁月的追忆。本文针对讲好中国故事并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主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故事;家国情怀;文化教育
引言:学生自学习知识以来就免不了要受到文化浸染,其中包括的层面有很多,好比传统诗词所带来的中国风元素,英语学习所带来的外国文化等,而最应该且最主要的文化观念还是以道德素养为基础的家国情怀。在国家和民族大义之前,必须要明辨是非。怀古观今正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之一,而那段为我们换来太平盛世的红色记忆,就更加值得被所有人记住并且刻入脑海。
一、文化联动,精神传承,渗透校园教学日常
说到中国故事,最适合的讲述平台自然是文化课堂,其实很多学科都与红色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相关的就是语文、道德与法治以及历史等课题,且不论教材的有效融合,光是一些振奋人心的主题,就足以激起学生对于中国故事的好奇。其实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今身处在和平年代,对于活在历史之中的英雄故事以及抗战精神自然都充满了向往,更不用说从小到大听过了那么多年长者给他们讲述的故事,内心早就是澎湃激昂。何况在文化课堂中穿插红色故事,于学生而言也算是另一种放松,同时结合文化课的特性,教师在讲解时就更能够剖析其中的精神性,就好比在语文课堂上,有许多文章都与抗战相关,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衍生一下背景,将那段铿锵坚定的时光展现给学生。形式可以通过幻灯片、历史资料图或视频来为学生拓展,毕竟视觉引导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当然还可以进行文化联动,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共同解析精神传承,结合主题现代背景,从现实出发去连结历史。
二、环境沉浸,切身体验,融合课外实践活动
其实教育本身是不分场景的,或者说形式也没有那么局限,全看怎么去灌输。学生接收知识也并不完全是通过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一些所见所闻才有所感。就好比儿时学说话学走路,也不是经过系统的培训,而是环境熏陶之下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显然,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教育也可以遵循这样的路线,运用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则,让学生真正做到铭记于心,理论与实践结合。如果是有组织有规划的活动,可以选择组团参观历史故居和红色根据地之类的行程,具体地点可以根据当地特色进行挖掘,结合民风民俗以及真实发生的事件,能够让学生们在精神传承之上更加增添一份情怀。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学生的状态选择合适的环境進行切身活动体验,甚至可以是简单的旅宿活动,让学生们参观走访红色乡村基地,听取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在活动期间可以尝试野炊、划艇等项目,从行动上体会精神文化的传承。
三、创意灵动,个性开发,特色展现丰富主题
每个人对情感的表达都不尽相同,虽然接受着同一套教育体系,研读着大同小异的内容,但是每个人的个性以及思维都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思想碰撞所迸发出的火花才足够炫丽。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引导下,相信每位学生都会对国家有着无与伦比的感情,而红色故事和英雄事迹的传输无非也就是更加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而已,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自身的表达将不再被压抑。同时也是为了符合新课改背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旨,教师在这一主题的教育中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我表达,也就是说通过自我展示的形式去表达对祖国的爱。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单体的形式,更加需要融合学生自身的想法和情感。所以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来诉说一下自己的家国情怀,例如创作红色故事,可以结合自身的阅历去变现形式,通过绘画、制作视频、书写文章等多种形式去表达。
当然这种个性开发不必受形式框架的束缚,教师可以直接尝试红色故事主题活动,内容环节可以多元融合,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精神才艺展示、英雄主义戏剧表演等,既能够让学生抒发情怀,同时也能够给学生一次难忘的经历。只有深刻才能够被铭记,何况这份深刻还是由学生亲手划上去的。其实所谓核心素养,道德品质、家国情怀一直都是首要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不要求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儿时就在心里埋下爱国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文化的日渐积累,这颗种子终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而教师的引导则是灌溉,学生自我的涵养学习就是养分,而相关的历史故事教育以及活动策划安排就是表现形式。当代学生需要个性成长,而保护他们个性的正是那沧桑却又富有力量的峥嵘岁月。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忘本,不管何时都要记住家国大义的精神传承。
结语: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这环境是国家给予的。这些年岁的积累沉淀,学生内心其实早就有深刻的感触,教育只不过是一个牵引的契机,丰富学生的观念维度,并且教会学生去感怀去表达。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就会用行动证明何为家国情怀的具象化,就用他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东锋,倪志刚,梁晴.廊坊好故事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6):57-59.
[2]黄鸽.用故事演绎德育的无限精彩——从央视《国家宝藏》反观德育之道[J].教育科学论坛,2018(10):29-30.
[3]潘光明.讲好学校故事,创新德育模式——以长沙市周南中学为例,谈如何利用校史校友资源,挖掘德育素材,实践立德树人[J].第二课堂(D),2020(4):8-9.
关键词:中国故事;家国情怀;文化教育
引言:学生自学习知识以来就免不了要受到文化浸染,其中包括的层面有很多,好比传统诗词所带来的中国风元素,英语学习所带来的外国文化等,而最应该且最主要的文化观念还是以道德素养为基础的家国情怀。在国家和民族大义之前,必须要明辨是非。怀古观今正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之一,而那段为我们换来太平盛世的红色记忆,就更加值得被所有人记住并且刻入脑海。
一、文化联动,精神传承,渗透校园教学日常
说到中国故事,最适合的讲述平台自然是文化课堂,其实很多学科都与红色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相关的就是语文、道德与法治以及历史等课题,且不论教材的有效融合,光是一些振奋人心的主题,就足以激起学生对于中国故事的好奇。其实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今身处在和平年代,对于活在历史之中的英雄故事以及抗战精神自然都充满了向往,更不用说从小到大听过了那么多年长者给他们讲述的故事,内心早就是澎湃激昂。何况在文化课堂中穿插红色故事,于学生而言也算是另一种放松,同时结合文化课的特性,教师在讲解时就更能够剖析其中的精神性,就好比在语文课堂上,有许多文章都与抗战相关,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衍生一下背景,将那段铿锵坚定的时光展现给学生。形式可以通过幻灯片、历史资料图或视频来为学生拓展,毕竟视觉引导能够使学生加深印象。当然还可以进行文化联动,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共同解析精神传承,结合主题现代背景,从现实出发去连结历史。
二、环境沉浸,切身体验,融合课外实践活动
其实教育本身是不分场景的,或者说形式也没有那么局限,全看怎么去灌输。学生接收知识也并不完全是通过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一些所见所闻才有所感。就好比儿时学说话学走路,也不是经过系统的培训,而是环境熏陶之下耳濡目染逐渐养成的。显然,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教育也可以遵循这样的路线,运用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则,让学生真正做到铭记于心,理论与实践结合。如果是有组织有规划的活动,可以选择组团参观历史故居和红色根据地之类的行程,具体地点可以根据当地特色进行挖掘,结合民风民俗以及真实发生的事件,能够让学生们在精神传承之上更加增添一份情怀。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学生的状态选择合适的环境進行切身活动体验,甚至可以是简单的旅宿活动,让学生们参观走访红色乡村基地,听取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在活动期间可以尝试野炊、划艇等项目,从行动上体会精神文化的传承。
三、创意灵动,个性开发,特色展现丰富主题
每个人对情感的表达都不尽相同,虽然接受着同一套教育体系,研读着大同小异的内容,但是每个人的个性以及思维都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思想碰撞所迸发出的火花才足够炫丽。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引导下,相信每位学生都会对国家有着无与伦比的感情,而红色故事和英雄事迹的传输无非也就是更加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而已,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自身的表达将不再被压抑。同时也是为了符合新课改背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旨,教师在这一主题的教育中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我表达,也就是说通过自我展示的形式去表达对祖国的爱。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单体的形式,更加需要融合学生自身的想法和情感。所以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来诉说一下自己的家国情怀,例如创作红色故事,可以结合自身的阅历去变现形式,通过绘画、制作视频、书写文章等多种形式去表达。
当然这种个性开发不必受形式框架的束缚,教师可以直接尝试红色故事主题活动,内容环节可以多元融合,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精神才艺展示、英雄主义戏剧表演等,既能够让学生抒发情怀,同时也能够给学生一次难忘的经历。只有深刻才能够被铭记,何况这份深刻还是由学生亲手划上去的。其实所谓核心素养,道德品质、家国情怀一直都是首要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不要求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儿时就在心里埋下爱国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文化的日渐积累,这颗种子终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而教师的引导则是灌溉,学生自我的涵养学习就是养分,而相关的历史故事教育以及活动策划安排就是表现形式。当代学生需要个性成长,而保护他们个性的正是那沧桑却又富有力量的峥嵘岁月。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忘本,不管何时都要记住家国大义的精神传承。
结语: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这环境是国家给予的。这些年岁的积累沉淀,学生内心其实早就有深刻的感触,教育只不过是一个牵引的契机,丰富学生的观念维度,并且教会学生去感怀去表达。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就会用行动证明何为家国情怀的具象化,就用他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东锋,倪志刚,梁晴.廊坊好故事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6):57-59.
[2]黄鸽.用故事演绎德育的无限精彩——从央视《国家宝藏》反观德育之道[J].教育科学论坛,2018(10):29-30.
[3]潘光明.讲好学校故事,创新德育模式——以长沙市周南中学为例,谈如何利用校史校友资源,挖掘德育素材,实践立德树人[J].第二课堂(D),202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