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根深蒂固的应试理念,使得教师对于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教学有着一定的缺失,使学生阅读素养培育和兴趣导向之间存在了较大的差距。而当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以及教师的正确教学理念改正,都是需要一个阶段的尝试和探索的。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技巧做出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和技巧 思考
1.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 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如果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2.1 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2 指导速读。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2.3 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2.4 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默读是不出声的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
3. 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当中,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课堂,优化了阅读教学,将读书由被动强化为学生主观上的需要,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新鲜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如:第三册看图学词学句《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中配有长江两岸这一带的风光图片,课件设计如下:长江大桥巍然耸立,横跨江面,柳枝吐绿,燕子鸣唱,江上渔舟往来穿梭,江面风平浪静,还配有《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音乐,于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沉浸在怡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提问:“你能不能用更精彩的词汇来描写一下美景呢?”“随着图中你看到的景物,你能想象出此地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不少好词好句在此应运而生,最后教师又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想象绘一幅自己心中的春景图。
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口语表达、说完整话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器”这个字时,由四个口和一个犬字拼凑而成的动画过程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学生就此而编出了一个顺口溜,熟练地记住了这个字:一只狗,四张口,原来是只机器狗。根据“热”字的字形,学生又想象出“这是一个人正在用手拿滴着油的九子”。“美”字的教学更有乐趣:“八贤王,威力大,皇帝老子都不怕”。看,多么形象!此外,多媒体还以动态画面、展示过程、符号提示、指导朗读等优点,赢得了广人师生的喜爱。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对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大有益处的。
4. 恰当评价,促学生多读书。
朗读评价形式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主要导向通过读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感悟、体会,导向个人头脑中的“放电影”,即谈谈自己眼前浮现了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舉行“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 “阅读知识竞赛”、“习作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参考文献
[1] 徐连军,尹志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6,29.
[2] 许秀恋.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
[3] 马菊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革新,2011,09.
[4] 朱硕.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好家长,2018,97.
[5] 王艾宝.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
[6] 谢柳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8,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和技巧 思考
1.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 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如果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2.1 指导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的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2 指导速读。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2.3 指导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2.4 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默读是不出声的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
3. 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改实验当中,多媒体计算机走进了课堂,优化了阅读教学,将读书由被动强化为学生主观上的需要,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一份新鲜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多媒体刺激下,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如:第三册看图学词学句《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中配有长江两岸这一带的风光图片,课件设计如下:长江大桥巍然耸立,横跨江面,柳枝吐绿,燕子鸣唱,江上渔舟往来穿梭,江面风平浪静,还配有《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音乐,于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沉浸在怡人的春光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适时提问:“你能不能用更精彩的词汇来描写一下美景呢?”“随着图中你看到的景物,你能想象出此地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不少好词好句在此应运而生,最后教师又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想象绘一幅自己心中的春景图。
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口语表达、说完整话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器”这个字时,由四个口和一个犬字拼凑而成的动画过程也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学生就此而编出了一个顺口溜,熟练地记住了这个字:一只狗,四张口,原来是只机器狗。根据“热”字的字形,学生又想象出“这是一个人正在用手拿滴着油的九子”。“美”字的教学更有乐趣:“八贤王,威力大,皇帝老子都不怕”。看,多么形象!此外,多媒体还以动态画面、展示过程、符号提示、指导朗读等优点,赢得了广人师生的喜爱。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对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大有益处的。
4. 恰当评价,促学生多读书。
朗读评价形式有师评、生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主要导向通过读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感悟、体会,导向个人头脑中的“放电影”,即谈谈自己眼前浮现了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舉行“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 “阅读知识竞赛”、“习作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参考文献
[1] 徐连军,尹志荣.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6,29.
[2] 许秀恋.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
[3] 马菊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革新,2011,09.
[4] 朱硕.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好家长,2018,97.
[5] 王艾宝.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
[6] 谢柳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