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有效进行深化改革,以迎接新局面、新挑战。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高中地理学科的位置提高,教师需要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提升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通过革新授课方式,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本文探究了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在新高考背景下,人们对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高中地理学科的位置也有所提升,对此,教师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同时塑造学生的大学意识和全局观念,有效掌握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地理与环境、地理与人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地理分析的方法,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地理问题。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具有较大的变动,高中地理学科从主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这说明学生当前学习有较大的主动选择权,学生对学科的选择和学习大多都出于自己的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更加有针对性,选择高中地理学科的学生大多对高中地理学习有所期待。对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中地理课程成了选考科目,其教学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在教学形式上由行政班级变为走班制,这说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班级流动性增大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磨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磨合则成了最大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快速地融入不同的班集体,最大限度发挥走班制的效果,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探究每一个班级的不同特征,在实施走班制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创新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有机会进行两次地理考试,在第一次考试中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地理学科准备的学生,有了第二次“打翻身仗”的机会,在第二次地理考试时,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之后,有更加充分的时间进行选考科目的复习。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基础会再一次夯实,学生的真实实力得以体现,学生的地理效率也会有效提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相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地理学习。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系列改革,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教师也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改变高中地理的教育理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尤其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需要做到“以生为本”。因此教师需要在新时期不断落实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像学生一样孜孜不倦的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养分,提高教学的能力和教师的素养,在课堂互动、教案设计、课后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究,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和“学习的引路人”。
以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认识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人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参考之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反馈做综合的考量,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缓冲期,因此,教师不能够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设置太多理论性的内容,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先从基础内容进行过渡,先学习自然资源的特征,并以土地资源举例,为学生展示近几十年来人地关系的演变,以及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导致了怎样的后果,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学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土地资源的开发问题,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周遭的环境,学会用联系及發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最后,为了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还需要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局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必然会有一系列的影响,过渡地开发最终仍旧要付出代价,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需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并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用发展的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具体教学方法选择时,教师可以采用主体分析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流动班级的特征,并且为学生设计符合其思维模式的教学活动,由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体系。此外,在这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及时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将这一评价反馈活动当成地理教学活动的常态,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两方主体进行构建,作为教师,要向学生展现平易近人的一面,并且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发掘问题,从现象看到本质时,同时也要注意引导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尽可能配合教师进行地理教学,同时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用说话的艺术,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交流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大胆质疑。 在进行《旅游业与地理环境》这一节教学时,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是旅游活动的作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原因,同时要学会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在具体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更为密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并完成一项表格,具体内容如下:你去过哪些旅游的胜地?在旅游的过程中观察到哪些现象,看到了哪些风景?请回想一下,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和哪些因素有关?请一一列举,在旅游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有哪些不好的地方?例如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你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此外,学生还需要再次调查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以及在这些旅游资源当中,有哪些旅游资源是值得深度开发的,在开发的过程中,又需要关注哪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这些资源?在具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汇总归类。为了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创新分享的形式,采取“专家研讨会”的方式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教师的身份是研讨会的主持人,而在座的学生则个个都是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专家,需要对课前准备的内容进行发言。在这一展示过程中,教师会偶尔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询问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控制学生交流展示的进度,为学生做好指引工作,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诙谐的语言让学生放松下来,如:“那么这位专家你有什么更好地建议呢?”
(三)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地理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详略结合。对此,教师需要先深入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并且挑选出重点讲授的内容,针对有变动的部分进行取舍。在为学生筛选了一部分教学重点之后,再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尽量将每一节知识和单元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地串联,让学生每学完一课的新内容都可以对前一部分的旧知识进行联系,像滚雪球一样使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在有效整合的教材内容之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能够有效增强,而且学生会更加轻松的把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复习的时候也会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高中地理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有效整合教材内容。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的内容和前一章节之间的关系,形成大致的框架,构建学习的体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课标解读:本节课需要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具体讲授时,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做介绍或者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还要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植被退化、荒漠化严重等等,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在具体教授时,教师可以从“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为出发点,从采猎文明到农业社会进行讲解,并且给学生举出玛雅文明消失这一案例,让学生总结:在这些时期,人地关系呈现出不协调的局面。然后再讲解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变得全面不协调,接下来再通过矿区过度开发的案例,让学生学习过分的开发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最后,教师再为学生塑造一个场景:假如你是一千年前的人类,穿越到了现代都市,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一千年前的世界与现在的世界又有何不同?一千年前的自然环境与现在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不同?有学生回答:“我会觉得空气质量有所下降,蓝天白云很难见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越来越多我没有见过的建筑,我没有感受过的科技,但同时一些古老的文明也正在消失。”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再说:“人地关系的演变由人类崇拜自然,逐渐变成改造自然,再到了征服自然,最后人类付出的代价,并意识到谋求人地协调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当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因此,现在全人类必须统一战线直面环境问题。并以此为发散点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为学生继续讲授“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整合教学内容之后,教师的讲授将起承转合各个方面平衡的较好,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板块,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对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学科位置有所提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培养。教师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课堂互动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有效地革新,以此来落实新高考的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蔡丽花.对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00(003):139.
[2]赵艳波.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8):P.140-141.
[3]乔雪莉.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2019.
[4]刘晓贞.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J].成功密码:综合版,2019(3):44-44.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在新高考背景下,人们对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高中地理学科的位置也有所提升,对此,教师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同时塑造学生的大学意识和全局观念,有效掌握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地理学习的重要意义、地理与环境、地理与人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地理分析的方法,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地理问题。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具有较大的变动,高中地理学科从主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这说明学生当前学习有较大的主动选择权,学生对学科的选择和学习大多都出于自己的兴趣,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更加有针对性,选择高中地理学科的学生大多对高中地理学习有所期待。对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中地理课程成了选考科目,其教学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在教学形式上由行政班级变为走班制,这说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班级流动性增大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磨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磨合则成了最大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快速地融入不同的班集体,最大限度发挥走班制的效果,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探究每一个班级的不同特征,在实施走班制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创新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有机会进行两次地理考试,在第一次考试中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地理学科准备的学生,有了第二次“打翻身仗”的机会,在第二次地理考试时,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之后,有更加充分的时间进行选考科目的复习。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基础会再一次夯实,学生的真实实力得以体现,学生的地理效率也会有效提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相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地理学习。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系列改革,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教师也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改变高中地理的教育理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尤其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需要做到“以生为本”。因此教师需要在新时期不断落实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像学生一样孜孜不倦的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养分,提高教学的能力和教师的素养,在课堂互动、教案设计、课后反馈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究,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和“学习的引路人”。
以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认识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人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且参考之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反馈做综合的考量,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在第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缓冲期,因此,教师不能够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设置太多理论性的内容,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先从基础内容进行过渡,先学习自然资源的特征,并以土地资源举例,为学生展示近几十年来人地关系的演变,以及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导致了怎样的后果,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学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土地资源的开发问题,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周遭的环境,学会用联系及發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最后,为了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还需要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局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必然会有一系列的影响,过渡地开发最终仍旧要付出代价,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需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并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用发展的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具体教学方法选择时,教师可以采用主体分析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流动班级的特征,并且为学生设计符合其思维模式的教学活动,由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体系。此外,在这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及时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价,教师需要将这一评价反馈活动当成地理教学活动的常态,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学
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两方主体进行构建,作为教师,要向学生展现平易近人的一面,并且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发掘问题,从现象看到本质时,同时也要注意引导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尽可能配合教师进行地理教学,同时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用说话的艺术,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交流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大胆质疑。 在进行《旅游业与地理环境》这一节教学时,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是旅游活动的作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原因,同时要学会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在具体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更为密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并完成一项表格,具体内容如下:你去过哪些旅游的胜地?在旅游的过程中观察到哪些现象,看到了哪些风景?请回想一下,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还和哪些因素有关?请一一列举,在旅游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有哪些不好的地方?例如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你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此外,学生还需要再次调查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以及在这些旅游资源当中,有哪些旅游资源是值得深度开发的,在开发的过程中,又需要关注哪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这些资源?在具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汇总归类。为了营造较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创新分享的形式,采取“专家研讨会”的方式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教师的身份是研讨会的主持人,而在座的学生则个个都是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专家,需要对课前准备的内容进行发言。在这一展示过程中,教师会偶尔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询问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控制学生交流展示的进度,为学生做好指引工作,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诙谐的语言让学生放松下来,如:“那么这位专家你有什么更好地建议呢?”
(三)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地理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详略结合。对此,教师需要先深入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并且挑选出重点讲授的内容,针对有变动的部分进行取舍。在为学生筛选了一部分教学重点之后,再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尽量将每一节知识和单元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地串联,让学生每学完一课的新内容都可以对前一部分的旧知识进行联系,像滚雪球一样使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在有效整合的教材内容之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能够有效增强,而且学生会更加轻松的把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复习的时候也会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高中地理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有效整合教材内容。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的内容和前一章节之间的关系,形成大致的框架,构建学习的体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课标解读:本节课需要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具体讲授时,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做介绍或者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还要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植被退化、荒漠化严重等等,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在具体教授时,教师可以从“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为出发点,从采猎文明到农业社会进行讲解,并且给学生举出玛雅文明消失这一案例,让学生总结:在这些时期,人地关系呈现出不协调的局面。然后再讲解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变得全面不协调,接下来再通过矿区过度开发的案例,让学生学习过分的开发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最后,教师再为学生塑造一个场景:假如你是一千年前的人类,穿越到了现代都市,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一千年前的世界与现在的世界又有何不同?一千年前的自然环境与现在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不同?有学生回答:“我会觉得空气质量有所下降,蓝天白云很难见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越来越多我没有见过的建筑,我没有感受过的科技,但同时一些古老的文明也正在消失。”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再说:“人地关系的演变由人类崇拜自然,逐渐变成改造自然,再到了征服自然,最后人类付出的代价,并意识到谋求人地协调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当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因此,现在全人类必须统一战线直面环境问题。并以此为发散点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为学生继续讲授“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整合教学内容之后,教师的讲授将起承转合各个方面平衡的较好,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板块,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对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学科位置有所提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培养。教师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课堂互动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有效地革新,以此来落实新高考的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蔡丽花.对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00(003):139.
[2]赵艳波.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08):P.140-141.
[3]乔雪莉.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2019.
[4]刘晓贞.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J].成功密码:综合版,2019(3):44-44.